追忆父母。

集邮者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的1941年,在华北平原安国县北卜村,有一天的傍晚,几个年轻人在村外正准备远行,这时有个高个子的年轻人对其他小伙伴说“还没叫邵德俊呢”,于是他反身回村去叫邵德俊,当他们再次汇合后就趁着夜色消失在苍茫大地,他们风餐露宿最终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那个高个子就是我父亲,父亲生前很少提他过去的事,只记得他住院期间有战友来看望他,他们提起过以往的事。我父亲在延安上过“抗日军政大学”,在延安种地、挖窑洞,什么样的工作都做过。解放战争时期,我父亲跟随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领导下进军西北,先后解放了西安和兰州,西安的守敌是胡宗南,兰州的守敌是马步芳,众人皆知的马步芳是非常残酷的刽子手,1937年西路军就惨败给了马步芳,他对西路军的绞杀是非常残忍的。据说兰州战役打的很惨烈,10万大军伤亡人数多达八千多余人,两次战役后,我父亲荣获解放大西北“三级解放奖章”,说起来我父亲还曾荣获过“中功一次”、“小功一次”、“独立勋章”一枚(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我才知道的)。我父母就是在兰州相识相爱,我母亲的老家在湖南宁乡,1950年参军到的兰州,和谢觉哉谢老是同乡,听我母亲说,当年她们村里几个小姑娘到了长沙,跟部队报名处的人说“我们要参军,我们和谢觉哉是同乡”,报名处的人一听和谢觉哉是同乡,立马就让她们参军,第二天就乘火车到了大西北的兰州。因为我父亲有初小文化,五十年代后期去北京后勤学院进修,这时总后勤部成立装备研究院(简称装院),我父亲就分配到装院工作。“文革”初期,我父亲在中共中央联合接待站工作,他们接待的都是全国各地到北京上访的,接待站的工作结束之后,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林彪还接见过联合接待站的全体工作人员。记得“文革”时期我们学校请贫下中农给我们作忆苦思甜报告,控诉地主如何剥削农民,回家后我问我母亲是什么出身,我母亲说她是农民出身,可是后来我才知道我母亲是地主出身,我想我母亲也是为了保护我,那年头唯成分论的,如果有人知道你是地主崽子,会被同学看不起,我母亲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1967年我父亲送我回老家务农,也算是体验农村生活吧,农村的生活确实苦,一天到晚吃玉米面,根本见不到肉,只有到了春节才杀猪有肉吃,那时每家都有自留地,种的有蔬菜,所以新鲜蔬菜到是很多。“文革”期间,新疆兵团的局势出现混乱,许多领导被打倒,为了稳定新疆兵团的生产和生活,中央派了大批的现役军人前往新疆兵团工作,我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为稳定新疆兵团的安定团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疆我们家去过农九师塔城农场和团结农场,我父亲任团长,我们家搬到团结农场时我已上中学了,农场的中学经常去地里干农活,我父亲就通过关系,让我转学到了农九师中学上学,那个年代生活比较困难,商店里都很难买到点心、糖果之类的食品,记得有一次父亲到师部开会,他去学校看我,跟我谈论学习的重要性,随手从口袋里拿出大白兔奶糖给我,我想这准是上海知青给他的,我就对父亲说“我现在喜欢打篮球,想买双回力牌球鞋”,后来父亲托上海知青帮我买了一双回力球鞋,我母亲是湖南人,北方菜做的不是很好,可是我母亲做蒸肉特别拿手,把五花肉切片,放入各种调料,最重要的是放入干大虾,蒸出来的肉特别鲜嫩,味道好极了,那个年代能吃到这样美味的菜,真的是好幸福。1975年中央军委下令,把在新疆的现役军人全部调回内地,这时我刚高中毕业,还算是随军家属,我就跟父母来到了天津,我们家刚到天津不久,我父亲又调动工作去了西安,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就经常往返于天津、西安这两座城市,虽然我母亲远在西安,但是只要有人到天津,我母亲就做一碗蒸肉带给我(西安、天津同属于一个部队),这真是儿行千里母牵挂。以前我回西安,父亲都要申请小车去车站接我,每次回到父母身边才感觉到了家,既温暖又温馨。真的是北斗星移、时光如梭,2008年的前后三年,父母相继离开了我们,往年的清明节我都要来西安看望他们,由于疫情这两年没来,这几天我来西安看望他们,当我经过干休所的后门时,想起了有一次我父亲身体不舒服,没有去车站接我,我是自己回的家,我母亲就依靠在大门外等我,夕阳下母亲显得有些苍老,我紧走了几步到母亲跟前,我说“妈,你怎么不在家里等我,还站在外面”,我母亲只是笑了笑,也没说什么,其实大门里面,第一栋楼就是我家。我回到父母住的老宅,房子还是原来的样子,人已经不在了,看到这一切,我有些伤感,心里一阵阵的酸楚,只能睹物思人,物是人非呀,人们常说“父母在,家就在,在外面拼搏了几十年,回到家才感到家的温暖”,如今父母不在了,自己就像游子一样,到处漂泊。</p><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就想写一篇回忆父母的文章,昨天晚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就想着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一定要写一篇回忆父母的文章,以缅怀父母,父亲自从参军就一直在部队工作,也算是职业军人。前文提到的邵德俊邵叔叔解放后在北京二炮工作,也就是现在的火箭军,邵叔叔曾经说过,要不是你父亲,我现在还是一个在村里种地的农民。</p> <p class="ql-block"> 父亲五十年代授衔照</p> <p class="ql-block"> 母亲加入解放军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与同乡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父母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与母亲在兰州五泉山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装院毛主席像前与同事合影</p> <p class="ql-block"> 60年父亲和邵叔叔在北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与同事在北京与毛主席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父亲(左三)送月星父亲(左一)去162团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和母亲在新疆九师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我在九师中学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  儿时的梦想就是骑马奔驰在草原上</p> <p class="ql-block">  父母回到内地后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父亲获得的奖章、证书</p> <p class="ql-block">  父母就安葬在西安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父母生前的老宅一直保持着原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