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的后山上,一棵棵苍翠挺拔的松树连成一排,其中17棵松树上钉着刻有名字的小木牌,大家把这17棵松树称为烈士信念树。上世纪30年代初,当时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都有人参加革命,其中,17名青壮年在苏区扩红时参加了红军,为了表达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参军前夕,他们相约来到后山,每人种下一棵象征革命必胜的松树,并约定:等将来革命胜利了,大家都要省亲故里,回报乡亲;如果有人“光荣”了,活着的人不但要替阵亡的兄弟孝亲敬老,还要照看好这些松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青山依旧在,不见儿郎归。在几代人的望眼欲穿中,华屋人不得不默认,当年的战火已经把他们的亲人带走。为了让客死他乡的华氏兄弟有一个灵魂安息处,华屋人把17位烈士生前种植的松树称为烈士信念树。并在每棵松树上钉上一块木牌,刻上烈士的名字。每年清明节,华屋人都要到烈士信念树上贴红纸、点红烛、系红绸,并给每块木牌上的名字刷上红漆。80多年来,在华屋人地精心照料下,这些烈士信念树一直枝繁叶茂、苍劲挺拔,它们屹立在后山上,俯视家园,守护亲人。</p> <p class="ql-block"> 当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起了之前央视公布的一段中印边境冲突的视频。去年6月,印军不遵守规定,公然越境挑衅,我方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只带了几名官兵前去交涉,却遭到暴力攻击,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与印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我方援军及时赶到,印军狼狈逃跑。在这次战斗中,团长祁发宝身受重伤,陈祥容、陈红军、肖思远、王焯冉四位边防官兵英勇牺牲。其中年纪最小、只有18岁的陈祥容烈士在日记中写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令人十分动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