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坚定战灾情 愿做一生巩医人——河洛镇卫生院长吴昊

巩义平安

<h3>  连续三天的暴雨泥洪是刻骨铭心的!地处巩义市老沙鱼沟河洛镇卫生院经历了一次突入其来的灾难,吴昊院长每想起那晚情形,不由自然的泪湿眼眶。</h3> <h3>7月19日晚6时许,接到市总医院通知,根据气象预报,要求巩义各医共体单位做好防范暴雨工作,特别是加强就医患者的安全事项..... </h3><h3> 接通知后,吴院长立即到本院新冠疫苗接种处告知人员暂停接种事项;由主治医生做三位患者及家属工作,依通知嘱咐有车辆送转市属医院;安排没有值班任务的医务工作者抓紧回家等几件事,一位老年患者因家人坚持在本院治疗暂没离开。在6时30分左右,相关人员已妥当离开,近7:00,巡看各处时发现院内急雨已可淹脚踝,院门外,间隔七八米开外的渠道急流浑浊,夹杂着树枝、漂浮物等翻滚回旋是有漫渠迹象。</h3> <h3>  雨越来越大,看渠水已溢到路面不时冲刷门外墙根,闪电雷鸣震的知了默声。“大家不要慌,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告诉吴院长,冷静,最能缓解异常天气给人员内心造成的压力。几名男生跟我先把院门用泥土挡住;女的查看楼内窗户有无雨水冲刷进水。</h3> <h3>  停电!院外路面水位急剧升高,通往外边的排水渠向院内倒灌!不到晚12:00,掩好的大门,已经不能阻挡洪水的猛烈。向总医院党委报告本院水患情况,得到总医院乔来军院长叮咛,做好在院人身安全防护和力所能及的抢险事宜指令。</h3><h3>“打开应急照明,把一楼的药品向二楼转移。”在搬运的过程中水位进一步增高,洪水不可阻挡,已淹进病房楼。注意防滑,安全第一!楼道泥水漫溢已经不允许再让搬运。“停止搬运,都上二楼。“手机、座机此时已没信号,无法进一步和外界联系。</h3> <h3>  黑夜变得更加漫长,依稀从窗口看不远处反射的情景,可辨处,是洪水并时而夹杂“咚咚”的声音。等待、无眠,和守候的医务人员共同见证了这场暴雨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的肆虐……</h3> <h3>  从痕迹估算,时村路道洪水达2米,河洛卫生院地势高尤进1.1米,洪水退去,楼道留淤泥足足20多公分,奋力一锨一锨一米一米铲,向被灌水的一楼打通通道……</h3> <h3>  7月20日早黎明,雨一阵接一阵不停,院一楼内外已经洪水四灌,没来得及抢救的医疗物品让这位共产党员泪流不止,这都是国家、人民的心血!对从医几十年,刚调到河洛卫生院的巩医人,是何等的打击?心情无比沉痛只能默默隐在心里!</h3> <h3>  市总医院一直关切着河洛卫生院的灾情,在洪水刚刚退去的第一时间,乔院长带领救援队伍赶赴河洛卫生院进行抢险救灾,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在随后的几天,河洛卫生院抢救工作得到市卫健委、河洛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瑞康等兄弟医院、市校医志愿者,所在村委人员等加入战灾奋战。</h3> <h3>  黑暗过去,黎明总会到来,天灾不怕,每一位共产党员巩医人,不畏艰险,意志坚定。</h3> <h3>  在救灾过程中,很多人会发现,吴院长寒暄简单如一,欢迎,感谢来。某某,取几双胶鞋,让换一下鞋,要不,黄泥太沾脚。他手中的那柄铁锨总是在最前面开挖,力求多干,不浪费时间,手上磨的水泡破了又现。踩进黄泥里,黏性大吸力大,加上环境湿热,一个小时下来志愿者汗水满面是常态。间歇让别人多休息补充水分,不要劳累,成为对自己最大的慰籍。</h3> <h3>  每一位参与支援救灾的人都很了不起[强][强][强]作为巩医人,深深的感谢您![玫瑰][玫瑰]</h3> <h3>  虽然这次大灾对河洛卫生院造成很大创伤,吴院长更坚信在总医院党委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在不远的时间,各项业务都会全部会回归正常。</h3> <h3>  目前,河洛卫生院经近十天的紧张抢救,已逐步回复医疗门诊工作秩序。灾后重建,不怕任重。在总医院、爱心单位团队、众多志愿者、地方群众齐心协力下,不久的时日,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全心全意为河洛人民服务。为巩义总医院增添光彩!以更大的力度,精湛的医技回馈曾在困难时支援、关心河洛卫生院的舍小我,为大家的博爱。<br></h3> <h3>吴昊,男,汉族,1975年12月生,河南省巩义市人,本科学历,9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中共党员。于1995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巩义市西村卫生院担任外科医师、门诊主任、院委职务;2010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巩义市鲁庄卫生院担任副院长职务;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鲁庄卫生院担任院长职务;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巩义市南河渡卫生院担任院长、支部书记职务;2021年5月至今担任巩义市河洛镇卫生院院长兼巩义市南河渡卫生院院长、支部书记职务。他情系乡村, 26年如一日,坚守在基层卫生院,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患者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为让村民能看得上病,看的好病,他从就医环境、医疗设施、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快医院软硬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与上级多家医院建立帮扶关系,组建专家团来到卫生院,和新乡医学院建立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减少了病人去上级医院的奔波之苦。为了让农村群众看得起病,卫生院坚持小处方看病的原则,把医疗费用压到最低,同时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就医感受,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舒适、方便、价廉的就医环境,深受当地群众信赖。爱岗敬业、拼搏实干:“山区群众看病难,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是我毕生的愿望。”抱着这一想法,他始终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一把手术刀、两袖清风、三尺手术台、四季悬壶”是他从医多年的写照。2010年,他调任鲁庄卫生院副院长,当时单位的外科手术业务处于停滞状态。他到岗位后立即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凭着真诚热情的服务、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很快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小小的诊室里常常挤满了慕名而来的病人。通过患者的口耳相传,社会效应与日俱增,从最初的外科手术零基础到年均接诊量达1.4万人次,每年开展住院手术上百例、开展门诊手术400余例。到巩义市南河渡卫生院工作以来,他同样深入一线临床,很快把外科手术带领起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常见病的手术治疗,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就医之苦,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吴昊常说:“要当好院长,首先要当好一名医生”。每天早上召开晨会和查房已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诊室和病房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在他的工作日程里,几乎没有“下班”这个词,中午、晚上加班做手术写病历已是常事。不管有多么忙,多么累,只要有病人,他都能来到患者身边。每年的节假日和春节几乎都是在值班中度过的。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医学知识的全面学习,先后在省级和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撰写的论文《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64例分析》荣获巩义市优秀论文二等奖。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基层医务工作者选择了到上级医疗单位或薪酬待遇好的单位工作,也有很多单位出高薪聘请他,但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到哪儿都是为老百姓看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情愿一辈子扎根基层,为乡亲们服务”。锐意改革、科技兴院:2017年担任鲁庄卫生院院长以来,开拓进取,加快医院软硬件建设,改善就医环境,购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检验设备,增添了DR数字摄影系统,采取“招聘+培养”的策略,先后在鲁庄卫生院和河洛卫生院建立新乡医学院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层实践基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抓队伍建设,加强对医院在职人员的培训,提升技术能力,满足农村患者的基本需求,减少病人去上级医院的奔波之苦。树立小病在乡镇,大病去市区,康复回基层的就诊模式。完善机制、高效服务:患者的选择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从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入手,围绕“群众满意”开展各项工作,把“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提高卫生院竞争力必不可少的手段,使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他建立灵活、科学的管理机制,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坚持按劳分配,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加强督导,团队合作:“我们要把患者的医疗费用压到最低,让他们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由于深处山区、为了能使群众得了病能够享受到方便、高效、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让他们看得起病,医院始终坚持小处方看病的原则,把医疗费用压到最低,为给农村群众争取到更多惠民政策,积极联系“河南省红十字会红会”送医项目落户卫生院开展送医送诊活动,他积极与巩义市总医院推进医共体建设,组建了内、外科专家帮扶团队,有效缓解了农村患者的看病问题,通过技术帮扶,不但提升了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更是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家门口看好病,花钱少,效果好已经实现,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模式。</h3>

卫生院

院长

河洛

巩义市

总医院

患者

就医

服务

医疗

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