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年前上海意外发现一块墓碑,墓主人竟是一代国士,晚年秘密加入共产党

温哥华的小麦克

<b> 杨度墓的发现</b><div><b><br></b><div>1985年的一天,上海市政府在全市范围清理公墓的时候,意外发现了杨度墓碑,上书“湘潭杨皙子先生之墓”九个大字。一年以后有关部门成立了杨度同志新墓筹建委员会,并于万国公墓选定新墓址,才让杨度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奇人有了最终归宿。<br><br>根据《杨度传》的记载,1931年9月,56岁的杨度于上海租界病逝。尽管他生前饱读诗书,平生志向乃愿为帝王师辅佐明主,但其葬礼却是冷冷清清,就连棺材也只是普通的薄棺,里面没有任何陪葬品。葬礼结束以后,杨度棺木下葬于上海江湾公墓,墓碑由生前好友夏寿田使用隶书题写,即文章开头提到的墓碑。但谁曾想仅仅过去了七年,上海沦陷,侵华日军要在江湾修建飞机场,强迫百姓迁坟和让地。于是在遗孀徐粲楞的安排下,杨度墓也随之起灵,改葬于上海西郊华漕乡寅春庙附近。<br><br> </div></div> 二十多年以后,当地人民公社为了种菜平整土地,杨度墓自然成为目标,导致棺材和遗体从此下落不明,墓碑也被土壤掩埋。如果不是八十年代进行挖掘,杨度墓碑估计会一直深埋地下。当杨度墓新墓址在万国公墓落成后,鉴于广大民众只知道杨度本名,却不知道他字皙子,最终上海方面决定在墓前矗立两块墓碑,一块为夏寿田题写的老墓碑,另一块由杨度忘年交赵朴初题写,上书“杨度之墓”,可谓是简明扼要。 <b> 杨度的复杂人生路</b><div><b><br></b><div>说到杨度的一生,他堪称中国近代史一大见证人,更是一代奇才。1893年,18岁的杨度就在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一鸣惊人。但在之后的会试中却屡试不第,导致北漂生活面临困境。正当杨度继续备考的时候,北京发生了公车上书,作为湖湘学子中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当即前往位于宣南达智桥胡同12号的松筠庵,参与联署康有为和梁启超起草的《上皇帝书》,并宣传变法和保皇的理念。<br><br>松筠庵是明朝忠臣杨继盛的府邸,在其死后改建为祠堂,而这里也是杨度参与政治的起点,虽说呆的时间不长,但他却结识了康梁,袁世凯和徐世昌等人,并立下了愿为帝王师成就平生功业的夙愿。为了实现理想,杨度回到湖南老家,前往衡阳船山书院,拜一代大儒王闿运为师,学习帝王心术,在书院就读的三年时间中,杨度新结识了杨锐,刘光第,刘揆一和齐白石等同门,还认识了一生挚友夏寿田。<br></div></div> 在领悟帝王心术的过程中,杨度也认为西方的科学和宪政在当时的清朝值得仿效,国体最好改成君主立宪制。从1898年至1907年,杨度先是前往长沙时务学堂学习西学,紧接着留学日本,就读日本法政大学,攻读宪政专业。在此期间,杨度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少年歌》,感叹“湖南少年好身手,时危却奈湖南何......凭兹百战英雄气,先救湖南后中国”。从此杨度成为留日清朝学生领袖,社交圈迅速打开,认识了孙中山,黄兴,蔡锷和汪精卫等人,并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间接促成中国同盟会的成立。<div><br></div><div>1907年杨度回国以后,成为袁世凯的座上宾,在北京悦庐四合院和天津青岛胡同别墅安家。而此时杨度心中袁世凯就是那位所谓值得辅佐的帝王,自己则乐见理想即将实现。为了力劝袁世凯称帝,杨度不但挑头组建筹安会展开舆论攻势,还主导了天坛穿龙袍祭天的闹剧。除此以外,杨度还声称只有恢复帝制才能拯救中国乱世,更肉麻吹捧袁世凯登基是“听四百兆人巷祝衢歌,恍亲见汉高光,唐贞观,明洪武”,将袁世凯比做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和明太祖。而袁世凯也毫不隐瞒对杨度的厚爱,亲自手书“旷代逸才”的匾额赐给杨宅。<br></div><div><br></div> 伴随着袁世凯八十三天皇帝梦的破灭,杨度从此名声扫地,成为复辟祸首。在天津住所躲避搜捕的同时,杨度也反思了自己,终于意识到了只有共和才是出路。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成中国国民党后,杨度成为第一批党员。<br><br>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杨度又结识了李大钊,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值得一提的是,当1927年李大钊被捕以后,杨度不惜变卖自己位于北京的四合院悦庐和袁世凯题字匾额,将所有钱款4500块大洋全部投入贿赂法官,更四处利用北洋政府旧关系进行游说,希望营救李大钊出狱。李大钊牺牲以后,杨度和夫人又变卖家里值钱首饰,用来接济烈士子女,确保他们生活能有着落。 <b>最后的归宿: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一员</b><div><br></div><div>另据原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回忆,1975年周总理通过秘书交代他,杨度在白色恐怖最困难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将来编写《辞海》的时候一定要加进去。无独有偶,二三十年代曾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夏衍也指出,和自己当年接头的人就是杨度,他还为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题写报头。此外杨度利用个人名望和杜月笙馈赠的位于今天上海建国中路155弄13号的洋房掩护过大量同志,更向党组织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br></div> 从保皇派,立宪派,复辟帝制派,国民党员再到共产党员,杨度尽管立场发生过多次转变,但始终没有忘记写《湖南少年歌》时所立下的救国初心,人过半生,还是从前那个爱国少年。其实万国公墓杨度墓简介碑开头就明确盖棺定论,即“杨度同志”,因为无论他前半生经历了什么,他后半生选择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那么共产党员是他最后的归宿,更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