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陈梓涵北京行

陈峰,

<h3>  陈梓涵于2021年7月19日和爷爷一起乘坐成都一北京的G350次复兴号动车前往北京。这是距离开车时间4分钟时拍的留影。 这趟列车从成都出发7个多小时到达北京,列车在四川境内时速每小时在240-250公里,到达西安后时速高达310公里左右。本来我们想乘飞机前往北京,考虑到是第一次去北京,想看一下祖国大地的美丽景色,最后决定去北京乘火车,回成都乘飞机。这趟列车去北京中途只停靠3个车站,分别是西安、郑州和石家庄。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我理解的是生活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其实之前自己一直想去北京看看,2年前就有计划,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直到今年才有机会成行。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是想去北京那个地方看看,可能上辈子生活在北京吧!嘻嘻,现在实现了,虽然去北京拖了2年才成行,但自己感觉挺满足的,在这其中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旅行之中的感悟,虽然可能有些听着有点搞笑或者不相信,但其实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东西,下面就容我一一道来。</h3> <h3>  在北京前门公交站前留影。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 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毛主席纪念堂南边。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h3> <h3>在长安街街牌前留影。 长安街是中国北京市内一条连接东城区与西城区的城市主干路,为横贯中国首都城区的东西中轴线路,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街道之一 。<br>长安街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经多年修缮建设,至改革开放后,全路段逐渐完成现代化升级改造 。<br>狭义长安街,东端起于东单路口、西端止于西单路口,线路总长3.8千米(含天安门广场结合部路段),以天安门为界分成东长安街与西长安街;其中东长安街全长1507米 、西长安街全长1742米 ;行车限速70千米/小时 。广义长安街全长约55千米,在东西长安街基础上,涵盖两端方向其它部分路段 ,西起门头沟三石路 、东至通州宋梁路 。 <br>长安街因地处中国北京市中心、历史悠久、多次举办全国重大庆典活动而闻名中外,素有“十里长街”“神州第一街”之称 。<br></h3> <h3>在天安门华表前留影。 华表是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属于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相传华表是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古称桓表,以一种望柱的形式出现,富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汉白玉的柱子,该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这一对华表间距为96米,显得端庄秀丽、庄严肃穆,是少有的精美艺术品。由于天安门门前那对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宫外,后面的那对华表上的的石犼,面向宫内,故在古老的传说中,人们把宫前的石犼叫“望君归”,意为盼望皇帝外出游玩不要久久不归,应快回宫料理国事;面向宫内的石犼叫“望君出”,劝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宫内寻欢作乐,应常到宫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难。每根华表由须弥座柱础、柱身和承露盘组成,通高为9.57米,其直径为98厘米,重约20000公斤。</h3> <h3>在太庙前留影。 太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是明清两代是皇帝祭祖的地方,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 。太庙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的三层封闭式庭院,是紫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已划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保护缓冲区内,按照“左祖右社”的古制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历经明清两朝,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 。<br>1957年,太庙被北京市文物局列为第一批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太庙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3> <h3>在北京全聚德第一家烤鸭店诞生地留影。全聚德,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农历六月初六,全聚德在前门大街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烤鸭铺子 。历经几代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中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br>全聚德 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br>“全聚德”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正向着“中国第一餐饮,世界一流美食,国际知名品牌”宏伟愿景而奋勇前进。2021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全聚德迎来品牌创建157周年,全聚德全新IP形象“萌宝鸭”亮相 。<br></h3> <h3>在北京前门全聚德烤鸭店,品尝全聚德烤鸭。</h3> <h3>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前留影。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 ,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 ,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h3> <h3>在圆明园遗址上留影。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 ,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道光年间又进行多次修缮和拓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而被迫停止。八国联军之后,圆明园又遭受到军阀破坏和匪盗打击,终成一片废墟。 </h3> <h3>在圆明园遗址上留影。 圆明园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国人为之痛惜,而且凡是有良心的外国人也纷纷谴责侵略者的野蛮行径。由于乾隆皇帝时宫廷画师绘制的《圆明园四十景咏图》已被法国入侵者盗走,致使中国人连“画饼充饥”也成了泡影。幸得有爱国人士出巨资购回了图版和印制权,才使我们对圆明园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h3> <h3>在北京大学前留影。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现北京)。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北京大学始终与中国和中国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h3> <h3>在清华大学前留影。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br>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br>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br>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br></h3> <h3>在天坛公园西端点前留影。 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坛公园在明、清两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h3> <h3>在天坛圜丘坛前留影(圜huán)。 圜丘坛是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建立的一个三层露天圆台,为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场所,位于天坛南部。<br><br>其整个结构是对数学的巧妙运用,坛面、台阶、栏杆的石制构件,都取九或九的倍数,即阳数,用以象征天,两道外方里圆的围墙象征“天圆地方”。</h3> <h3>在天坛“天心石”前留影。坛中心是天心石,敲击或高喊,周围即起回音。 天心石传说。天坛圜丘的中央,有一块天心石,它就像一个大圆盘。如果有人站在上面跺一下脚,四面都有回声呢!这是为什么呢?<br><br>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好摆威风,文武百官整天围着他转,他还嫌不满意。有一天,他对军师说:“我是奉天承运的天子,走到哪里,都应该是一呼百应和天下震动,你看怎么才能找到这种感觉呢?”<br><br>军师说:“这得顺应‘天心’才行。臣以为,找一块天心石,搭上丘台,陛下站在上面,就能‘一呼百应’和天下震动了。”<br><br>皇帝说:“好,这个办法不错。”说完,他立刻传旨,派人到各地去寻找天心石。<br><br>领旨的官员跑遍了全国各地,也没听说过什么天心石,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只好返回京城。<br><br>有一天,他经过五台山,遇见了一个正在雕石龟的老石匠,他走上前去,一看这个石龟青里带蓝,还有云层飞绕,就躬身问道:“老师傅,这究竟是什么石头啊?”<br><br>老石匠说:“是天星石。”<br><br>官员一听,以为是天心石,赶忙问道:“它的产地在哪里呀?”<br><br>老石匠说:“在五台山。”<br><br>官员想,只要有地方就好办了。他又问道:“你在雕什么呀?”<br><br>“我在雕石龟。”<br><br>“给谁雕呀?”<br><br>“皇差!”<br><br>官员听到这“皇差”这两个字,满心欢喜,他对老石匠说:“你不用雕石龟了,现在皇上要的是天心石,你跟我走吧!”<br><br>老石匠看了看他,说:“那……石龟呢?”<br><br>“这你就不用管了,一齐带上,跟我进京吧!”说完,他硬拉着老石匠就走了。<br><br>刚到北京,官员就禀报军师,说:“天心石找到了。” 军师一看,非常高兴,可抬头一看,竟是个石龟,脸色立即沉了下来,大声斥道:“亏你还是个禀报官员!这是天心石吗?我要找的是天心石,而不是石龟。”<br><br>官员说:“这就是天心石,一个老石匠说的。”<br><br>军师说:“老石匠在哪儿?”<br><br>老石匠来了,军师问道: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br><br>老石匠回答说:“回禀军师,这是我们五台山的天星石,石龟也是我雕的。”<br><br>军师也以为这就是天心石,马上就派人去五台山采石了。<br><br>为了尽快完成皇帝交给的任务,官员们就让工人们动手修建圜丘了。圜丘的图样很特别,它是个圆圆的大丘台,是用九圈石头砌成的一个圆坛。<br><br>第一圈9块石头,第二圈18块石头,第三圈是27块……一直至第九圈81块。为什么要用“九”这个数呢?这个九就象征着天下的九州,有天下九州尽揽怀中的意思。<br><br>圜丘的中心就是一块天心石,它位于“九州”的中心。换句话来说,这里既是天心,又是地心,象征着皇家的威风。<br><br>圜丘修好了,军师来验工了。他站在天心石上,举目一望,果真有居天下之中心的感觉,心想,这可算是顺应天心了。可是这地方是否能“一呼百应”呢?他想试试,于是使足了力气,高喊一声,可是等了好久,却没有回声。<br><br>这下他可急了:“这天心石怎么会没有回声呢?这让我怎么向皇上交待呀?”<br><br>老石匠说:“要回声不难,在圜丘四周修上几层矮墙,回声就出来了。”<br><br>于是,军师就下令修建矮墙。圜丘分三级,矮墙也分三级。在这之外,还有一个“南圆北方”的围墙,取“天南地北、天圆地方”的意思。<br><br>修完以后,军师再一试,果然回声四起。就这样,圜丘天心石就成了“一呼百应,天下震动”的一个奇迹了。<br><br>那么,天星石怎么就成了天心石了呢?其实,天下本没有天心石,只是老石匠懂得其中的奥秘罢了。直至后来,人们在游览天心石时,还要跺一下脚,听听那震荡的回声哩!<br><br><br></h3> <h3>在天坛祈年殿前留影。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为三重檐圆 殿,殿顶覆盖上青、中黄、下绿三色琉璃,寓意天、地、万物,并更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为统一的蓝瓦金顶,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专用建筑。祈年殿殿高38.2米,直径24.2米,内部开间还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例。 </h3> <h3>在祁年门前留影。 祈年门是祈年殿院落的正门,为庑殿顶建筑,殿宇五楹,中三间为门,崇基石栏,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h3> <h3>在北京颐和园戊戌变法遗址留影。 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因此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导致变法失败。</h3> <h3>这是戊戌变法遗址照片。 戊戌六君子,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的六个主要参与者,他们分别是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br><br>因戊戌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主要参与的六人在1898年9月21日被逮捕。同年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被杀害。</h3> <h3>在颐和园文昌阁前留影。文昌阁:颐和园内六座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br>  城头四隅角廊平呈&quot;人&quot;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文昌阁中供奉着文昌帝君铜像,两小侍童伴其左右,旁边一匹铜骡,体态自然,传说是帝君的乘骑。<br>站在文昌阁上,既可以远眺万寿山和西山风景,亦可俯瞰昆明湖全貌,是个观景的好地方。</h3> <h3>在颐和园长廊前留影。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丽。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图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h3> <h3>在颐和园留佳亭前留影。 留佳亭,位于北京市颐和园内,是一座重檐八角亭。长廊四亭由东到西分别是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分别代表着一年春夏秋冬的四个季节。代表春天。</h3> <h3>颐和园云辉玉宇牌楼前留影。 “云辉玉宇”牌楼,紧邻昆明湖,是万寿山前山中央建筑群主轴线的起点。建筑为四柱七楼,顶覆黄色琉璃瓦,绘金龙和玺彩画,等级极其高贵。“云辉玉宇”牌楼表示这里的宫殿是彩云与华丽建筑相辉映的世界。牌楼的南面匾额上写着“星拱瑶枢”,它告诉人们,这里就是“众星拱卫的神仙之地”。在排云门前,除立有两只造型生动、铸造精美的铜狮之外,还有两侧各摆放了六块不同形态的太湖石,喻意为十二生肖。牌楼上的南北匾额表达了对统治者的赞美与颂誉,也暗含了君臣尊卑的封建礼制秩序。</h3> <h3>在颐和园佛香阁前留影。 佛香阁是北京市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面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br>  </h3> <h3>在颐和园排云殿前留影。 排云殿原是乾隆为其母后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的时候更名为排云殿,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h3> <h3>在北京故宫午门前留影。 午门是北京故宫紫禁城的正门,平面呈“凹”字形,其形制与南京故宫午门一致,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37.95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br>午门城楼在明代也称之为五凤楼。《春明梦余录》上说:“午门即俗所谓五凤楼也。”其实,这种俗称的来源,比午门早得多。<br>《明一统志·庐州》记载:“五凤楼在府城上。唐天祐中,张崇筑城创楼,凤集其上,因以纪瑞。”五代时,梁太祖曾在洛阳重修五凤楼、朝元殿。这时已有命名为五凤楼的建筑物和城楼。至于成为宫城门楼的名称,则见于《宋史》的记载:在西京洛阳有“宫城周回九里三百步。城南三门,中曰五凤楼”,并注:“因隋唐旧名”。 <br>明清也把午门称为五凤楼,沿用了从隋唐时期流传下来的五凤楼之名。 午门上部为门楼一座,两翼俗称“雁翅楼”,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br>可见明清也把午门称为五凤楼,当是从隋唐、宋代流传下来的。</h3> <h3>在故宫太和殿前留影。 “故宫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市,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也是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同时也是东方三大殿之一。太和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最开始的时候,太和殿是仿制的南京故宫奉天殿建造的,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当时就叫奉天殿。到了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 <br></h3> <h3>在故宫太和殿广场前留影。 故宫(紫禁城)简介 故宫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建筑精美,富丽华贵,收藏有许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华。<br>故宫导游图 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1公里、景山南门对面,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故宫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河内是周长3公里、高近10米的城墙,城墙四面都有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造型别致,玲珑剔透。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其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三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为“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有综合性展览,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共达105万多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1/6,是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h3> <h3>在故宫排水龙头前留影。 每年6月以后,北京进入了汛期,而排水是防汛的主要措施之一。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有着优秀的排水系统。游客去故宫参观,会注意到很多宫殿建筑的室外台基栏板端部有龙头造型的排水设施,其双角后张,唇部上扬,眼如铜铃,有震慑之感。 参观故宫正殿有感:我早已想亲眼目睹那壮观雄伟的故宫,有幸在暑假的时候,爷爷带着我来到了我仰慕的故宫。我没有进故宫前,原以为故宫就是一座很大的城楼,里面有999、5间房间,皇帝住在里面办公和居住。走进故宫后没有想到故宫有那么大,眼里看到的都是金碧辉煌的大殿,穿过午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座架在金水河上用汉白玉制作的金水桥,走过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就来到了故宫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都矗立在七十多米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分别用汉白玉栏杆围绕起来,栏杆上雕刻着“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精美图案。 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事,在故宫所有大殿和广场上居然没有一棵树。我们大多数人都去过故宫,在参观故宫的前三殿时,我们肯定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好大呀”。尤其是太和殿广场,据故宫专家统计这个广场足足可以容纳7万人。而后面的中和殿和保和殿院子的面积也不小。但是面积如此宽广的前三殿却没有种植一棵树,这是为何呢?导游给我们介绍。这个问题也被历来史学家所讨论的话题,而据故宫有关专家考证:其实这里面说涉及的学问很深,目前他们也只能推断出3种原因。 第一种:防止火灾。故宫中的前三殿尤其是太和殿因为地基高的缘故很容易遭到雷击,又因为它们都是木质结构建筑,所以一旦遭到大的雷击就会失火,继而引发火灾。如果在前三殿的院子了再种上许多大树,一旦发生火灾之,大树也会被点燃,想要快速控制火灾,那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所以故宫前三殿的院子里才会不种一颗树。以上是故宫正殿给我的震撼感受。<br></h3> <h3>在故宫中和殿前留影。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称中和殿。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这里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 <br>现殿内为清代原状陈列。 <br></h3> <h3>在故宫红墙甬道前留影。</h3> <h3>  观看慈禧太后卧室。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入宫,封兰贵人,居储秀宫。咸丰四年(1854年)晋封为懿嫔。咸丰六年(1856年)生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咸丰七年(1857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携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及皇子载淳等逃往热河行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病重。下诏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赞襄政务,称“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赐与皇后钮祜禄氏及皇太子载淳“同道堂”、“御赏”玺,作为即位后下达圣谕的符信。<br>  咸丰皇帝病死热河,载垣等八大臣辅政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载淳即位,改明年为祺祥元年。十月,又改明年为同治元年。皇后钮祜禄氏晋封皇太后,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慈安;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以载淳生母身份晋封皇太后,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br>  慈禧太后为独揽朝政大权,视载垣、端华、肃顺等赞襄政务王大臣为敌,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北京政变,废除了八大臣,授奕訢为议政王,慈安、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因此年为农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自此,慈禧大权在握,直至1908年死去,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br>  慈禧统治时期,朝内依靠亲信,地方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对外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出卖中国主权,以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政权。同治十三年(1874年)底,同治帝载淳死于养心殿平安室,皇后阿鲁特氏,因慈禧太后待之甚虐,亦吞金而死。同治帝无子,慈禧立醇亲王奕譞之子(即慈禧胞妹之子)载湉为皇帝,两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死。慈禧独揽大权。<br>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慈禧以越事失机之由开去恭亲王奕訢一切差使,撤去亲王双俸,仅保留世袭罔替亲王。同时罢黜五军机大臣,安排自己的亲信进入军机处及内阁。从此,清朝廷成了慈禧太后的独家天下。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又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慈禧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致使战败,割地赔款。光绪皇帝亲政,支持康梁变法。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复垂帘于便殿训政”。囚光绪帝于瀛台,杀谭嗣同等六人于菜市口,取消一切新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美、英、法、日、德、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回到北京。<br>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为抵制革命,慈禧太后又进行了假立宪,为期九年。但此时已74岁的慈禧太后,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在光绪帝含恨死于瀛台的次日,也死于西苑仪鸾殿。<br>  谥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葬河北遵化定东陵。</h3> <h3>在慈禧太后居住的房前留影。 储秀宫,北京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咸福宫之东、翊坤宫之北,是始建于明代的宫殿建筑,明清后妃居住地。储秀宫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前出廊。<br>檐下斗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东、西配殿分别为养和殿、缓福殿,均为面阔三间,硬山顶建筑。后殿丽景轩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东、西配殿分别为凤光室、猗兰馆。<br>清咸丰年间,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入宫后曾居住储秀宫后殿(今丽景轩),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清朝退位后,婉容曾居住于此,并在装修陈设中融入西洋元素。现为1884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期的原状陈列。</h3> <h3>在故宫后门神武门前留影。 神武门,是紫禁城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br>神武门内设钟鼓,与钟鼓楼相应,用以起更报时。但皇帝居宫中时,神武门上的钟不鸣。城台开有三门,帝后走中间正门,嫔妃、官吏、侍卫、太监及工匠等均由两侧的门出入。清代选秀女,将嫔妃迎入宫中均走此门。1924年,逊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即由此门离去。门外上方匾额“故宫博物院”为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于1971年题写。<br></h3> <h3>在故宫神武门前留影。神武门全景。 清代皇帝后妃的来源与历代不同,它创立了具有自己特点的“选秀女”制度,而神武门则是被选看八旗秀。<br>  女领进和带出宫廷所必经的皇城大门。这种严格的选秀女活动,由户部主管,每三年举行一次。选看的前一日,各旗的参领、领催等要事先排定车次,然后按顺序鱼贯衔尾而进。每辆车上挑挂双灯,各有标志。傍晚发车,入夜经地安门至神武门外,等候启门,再以次下车入宫。所乘车辆,即由神武门夹道出东华门,再由崇文门大街一直向北,绕道仍进地安门回到神武门,估计时间已是次日中午左右。选看完毕的秀女,复按次序退出神武门,登车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却井然不乱,所以人们称之为“排车”。据说乾隆年间,选秀女时,车马杂沓,先后凌乱,应选者各自争路,车不得进,不仅时有堕珥遗簪的旗女,且有交通事故发生。自嘉庆间额驸丹巴多尔济提出上述车辆由神武门向东而西绕行的方法,人皆称便,秀女的车辆就不再因抢道而拥挤不堪了。鉴于选看秀女时,这种车马辐辏、人员麇集的情况,嘉庆六年(1801年)谕旨规定,应选当日,进宫的大臣官员不准走神武门,皆须由东华门、西华门入内,就连王子也不准由神武门行走。神武门既是皇后妃嫔及选看秀女出入的主要宫门,所以在顺治初年,参与大政的孝庄皇后就颁有明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清宫词注》),这道懿旨清宫早年便高悬在神武门内。清朝初期,满汉分别,极为严格。满族女子本是“天足”,“缠足”的只有汉族妇女,所以孝庄的谕旨,具体反映了清入关之始强烈的民族观念。</h3> <h3>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留影。 中国国家大剧院,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人民大会堂西侧,由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长廊、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组成 。<br></h3> <h3>  中国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国家大剧院高46米,整个建筑60%的容积在地下,下挖深度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把规模如此之大的剧院建在地下,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这种做法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以“序”为“礼”的本质。在古代建筑群内,为了体现秩序感,主从建筑的高度有严格的规定。这点在天坛与太和殿的对比中表现明显,太和殿是紫禁城最高的建筑,高度35米,是皇权至上的象征,任何民间建筑的高度都不可以高过它。然而天坛祈年殿的高度38米,是天帝的象征,正如《说文解字》中对“天”字的解释是:“天,颠也,至高无上。”因此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国家大剧院几个字由江泽民书写。</h3> <h3>在北京东来顺饭庄前留影。 中华老字号“东来顺”,始建于1903年,1955年实现公私合营。 涮羊肉是北方火锅的代表,又称“羊肉火锅”,始于清代。<br>羊肉本来就是滋补食品,加上一涮即食的烹调方法,保持了食物本来的营养价值,涮羊肉的调料中集中了甜、辣、咸等五味精萃,独特的烹调方法及合理的食物搭配,使得涮羊肉既味美又科学。东来顺曾多次作为中华传统美食的代表,承担重要外交接待任务,很多国家元首吃过之后都赞不绝口。成为民族餐饮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闻名海内外,被誉为“中华第一涮”。<br></h3> <h3>准备品尝东来顺羊肉火锅。 乾隆皇帝当年炭火铜“涮羊肉”锅宴千叟之后,这道美食便在民间广为传颂,然而唯有一间老馆独占主导地位,就像老北京的涮羊肉一样,历经百年而不衰,传奇故事颇多。<br><br>“北京影响力”为这间百年清真老馆撰写了如下的诗歌:<br><br>羊肉轻薄炉火旺,<br><br>酱厚葱白味绵长,<br><br>煎炒烹炸人皆赞,<br><br>清汤翻滚满城香,<br><br>紫气东来人心顺,<br><br>清真美名响四方。<br><br>正如诗中所言,这间拥有113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涮羊肉老字号,是陪伴很多老北京人长大的不能忘怀的味道。它还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br><br>被誉为“中华第一涮”。<br><br>它便是创建于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的东来顺。<br>毛主席曾在《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中特别提到:“王麻子、东来顺、全聚德要永远保存下去。”<br></h3> <h3>在****店前留影。****铺距今( 2021年)已有73年的历史,当时的号叫“万兴居”,现在在北京西安门经营包子、小吃、饭、菜等。因包子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味纯正, 生意十分红火。<br>“****铺”1948年创建,原地址北京市西单东南角,坐南朝北。起初是一家普通的小饭馆,只因所营包子口味地道,1956年公私合营后,专一经营包子。<br>1976年正式更名为“****铺”,以经营包子、炒肝为主。由于质量上乘,又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自然成为了北京城百姓认可的著名快餐品牌。<br>1999年由著名书法家徐柏涛为“****铺”题写了牌匾。<br><br></h3> <h3>****铺留影。 ****铺先后获得了“北京商业人气品牌”、“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中国风味特色餐厅”、“首都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市早餐工程示范店”,等奖励和荣誉。2010年获得“中国饭店协会”颁发的全国十大快餐连锁企业。<br></h3> <h3>  习近平在北京****铺吃包子,叮嘱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王岑予 李铁 通讯员 张晓秋)&quot;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是今天中午12点20分左右到我们包子铺来的,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到了,他自己直接来排队,当时他前面有六七个人,排了有三四分钟。他排队时,百姓就过来找他握手,和他合影,**很亲切地和大家拍照,也没有人拦着。他自己付了钱后,又自己去取的包子。&quot;北京西城区****铺月坛店经理贺媛丽今天下午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h3> <h3>在老舍茶馆前留影。 提起“老舍茶馆”,不但在京城妇孺皆知,就是在外埠,甚至在国外,知道这个字号的人也不少。“老舍茶馆”已然成了北京这座六朝古都和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名片”。京城的大小茶馆有五六百家,为什么只有老舍茶馆享有“城市名片”的美誉?一是因为它由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起家,是改革开放以后,京城开的第一家新式茶馆。二是因为茶馆以老舍先生命名,老舍先生是京味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很高的知名度。三是因为老舍茶馆有味儿。什么味儿?当然是京味儿了。人们进茶馆不单是品茶味儿,还要品其中的文化味儿。这两样儿老舍茶馆全占了。所以说它不出名谁出名?当然,老舍茶馆能在京城享有美誉,除了以上说的三点,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茶馆的创办人尹盛喜先生的口碑 和知名度。说老实话,尹盛喜的大号,在京城是与老舍茶馆分不开的。人们提起老舍茶馆,自然会想到尹盛喜,同样,说起尹盛喜,也会同时想到老舍茶馆。如果说老舍茶馆是形,那么可以说尹盛喜是它的魂。<br>换句话说,没有尹盛喜,就没有老舍茶馆。没有老舍茶馆,尹盛喜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声望。尹先生已于2003年6月作古,但老舍茶馆还在,仿佛尹先生还活着。人们到老舍茶馆,依然会对尹先生的为人和事迹津津乐道,人们并不觉得尹先生“走”了。一个人的名字和形象能与一个茶馆如影相随,古今中外恐不多见。</h3> <h3>在鸟巢前留影。 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容纳观众座席91,000个,其中固定座席约80,000个。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主体建筑为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6米的椭圆型,最高处高69米。国家体育场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6月28日落成。<br></h3> <h3>在国家体育馆前留影。 国家体育馆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建的比赛场馆,位于中国北京市,是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综合室内体育馆。<br>国家体育馆占地面积6.87公顷,采用多功能技术的复合屋面解决了屋面雨点噪声问题,减少对体育馆正常使用的干扰,它将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h3> <h3>在奥林匹克公园水立方前留影。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方案。2003年12月24开工,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br></h3> <h3>水立方远景留念。</h3> <h3>在奥林匹克公园留影。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地处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土城路,东至安立路和北辰东路,西至林翠路和北辰西路,总占地面积11.59平方千米,集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办公、商业、酒店、文化、体育、会议、居住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市区域 。2008年奥运会比赛期间,有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英东游泳馆、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等10个奥运会竞赛场馆。此外,还包括奥运主新闻中心(MPC)、国际广播中心(IBC)、奥林匹克接待中心、奥运村(残奥村)等在内的7个非竞赛场馆 ,是包含体育赛事、会展中心、科教文化、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市民公共活动中心。</h3> <h3>在八达岭字前留影。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h3> <h3>在毛主席书写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前留影。</h3> <h3>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被称作“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br>  八达岭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h3> <h3>  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年暑假我终于爬上了长城。我和爷爷今天早上7、15分在北京前门上车直奔八达岭而来。车是北京公交公司开的直通车,往返票价60元,在八达岭游玩时间可以到下午16.40,这是最后一班回城公交车发车的时间。</h3> <h3>  在来八达岭的路上,我想象着长城的雄伟壮丽,我兴奋极了,虽说我人在车上,但心早已飞到了长城,关于长城的故事我听了许多,可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遥望远方,长城前望不到头,后望不到尾。顺着山脊一直延伸到天际。</h3> <h3>  长城显得那样沉静,那样庄严。它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卧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上。这时我的心情也受长城的熏陶变的如此沉静。</h3> <h3>在长城敌楼前留影。 长城上的楼叫敌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有容十人的许多小房间,上层是射击用的垛口,供各段城守部队进行指挥瞭望传令,放置器械物资等,平时则供守城军士巡逻者遮风避雨休息之用,属于一种增强城墙防御的设施。</h3> <h3>在长城好汉坡敌楼前留影。 好汉坡因毛泽东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而得名。是八达岭长城的最高点海拔888米,位置是八达岭万里长城八段**的地下。好汉坡非常难爬,现在是旅游高峰期,人挤人,人挨人,“好汉坡”两侧的城墙呈角度极小的人字型,上爬后,在此处交汇。当年修建长城时,修了一座特殊的敌楼,有效地起到防御作用。作为防御设施,所以坡度达到80多度,非常陡峭,在“好汉坡”段城墙之前几段的台阶不仅高,而且地面的砖块经历了几百年早已光滑如冰,尤以400米以下为甚,人们要想通过“好汉坡”是相当相当艰难的。爬的我是汗流浃背,腰酸腿疼,但最终我还是爬上来了。这是我到如今爬山最累的一次。</h3> <h3>在北京四季民福烤鸭店吃北京炸酱面。配料。食材明细:五花肉,面条,黄瓜,干黄酱,甜面酱,大蒜,相通,生姜,八角,冰糖,黄酒,食盐,食用油。<br></h3> <h3>一、选用五花肉。虽然很多人都会觉得肥肉油腻,所以喜欢用纯瘦猪肉来做肉末,但其实选用肥三瘦七的五花肉,做出来的味道会更好吃,因为适当含量的动物脂肪,能够让炸酱闻起来更香更肉味。<br><br><br>二、调酱比例。做炸酱时,最重要的两种酱就是干黄酱和甜面酱,这两种酱的比例配合,对最终的口味和口感影响极大,一般来讲,加水调匀后的黄酱与甜面酱的比例大概再次3:1最佳,若是最后调成的酱,过于黏稠,可以在搅拌时稍微加入一点煮面的汤汁,能让炸酱料和面条混合的更加均匀。<br><br><br>三、慢熬酱汁。熬制炸酱时,需要一定的耐心,用小火慢慢的一边搅拌,一边熬制,这样做出来的酱汁味道才够好吃,更香浓。<br><br>四、面条焯水。很多人煮面都喜欢直接煮熟就吃,小编习惯在面条焯水后,过一遍凉水再煮熟拌酱,这样面条不容易黏腻,吃起来更爽滑。不过也要看个人喜好,有的人就喜欢吃黏黏的面条,那样的话就不需要焯水了。<br><br><br>这样做出来的炸酱味道非常香,配上自己家做的面条,劲道又入味,味道香浓,浓浓的老北京味儿,实在是太正宗了!<br></h3> <h3>炸酱面美味可口,好吃。</h3> <h3>在北京四季民福烤鸭店吃烤鸭。 北京“四季民福烤鸭店”亦是北京老字号之一,也是北京人的家常饭馆,其烤鸭、水煮鱼是其特色菜品之一,其北京小吃也做的独具特色,其大多数菜味道均有“都不错”,量“不小”,价格“不贵”的特点。<br>很多人推荐这家烤鸭很好吃,我们在北京期间发现这家店每天都需要排队等待就餐,人气爆棚。带着好期待去的,吃完后感觉烤鸭是真不错,有惊艳到!一定要微信提前预订,不然饭点排不上位! 价格:偏贵,但值这个价 ,服务真的很好了,每几张台就有1/2个服务员负责,态度都很好。<br></h3> <h3>  吃鸭腿拍照留影。 四季民福的烤鸭是挂炉烤鸭,烤鸭店每天生意火爆,门口天天排队,人气大大超过全聚德烤鸭店。 烤鸭半只:烤鸭真的好好吃吖,鸭皮粘白糖入口即化!第一次体会这个词,烤鸭鸭皮酥香脆口,而且吃上去一点都不油腻,饼的皮子薄有韧劲儿,包着鸭肉吃味道很赞,椒盐鸭骨已经完全炸透,味道也完全进去了,最后将鸭子分个干净。酱料及饼皮需另外购买,虽然价格偏贵但还是非常推荐,一定要去试下! <br></h3> <h3>在天安门前留影。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1420年建成。最初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天顺元年(1457年),牌天安门与华表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1952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门比原来高了83厘米,通高34.7米(原高33.87米)。<br><br>  明清时期,天安门到大清门(明朝成大明门、中华民国称中华门)之间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几万平米的T字型宫廷广场,其东、西两次还各设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国家主要统治机构六部及各院即设在此。这里是帝国统治机构的中枢。<br><br>  明清的皇帝们一般都在天安门颁布重要诏令,称为“金凤颁诏”。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审要犯(“秋审”)、殿试公布“三甲”(“金殿传胪”)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h3> <h3>在天安门观看每日降国旗仪式留影。</h3> <h3>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留影。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 [1] ,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br>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花岗岩,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23吨,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55年6月9日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h3> <h3>在北京排队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时的留影。</h3> <h3>在毛主席纪念堂前留影。 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经过14年的抗日战争和3年的解放战争,把日本强盗赶出了中国,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毛主席和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是人民崇拜的****。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限崇拜敬仰毛主席,他是我心中的红太阳。我虽然没有出生在毛泽东时代,但我从内心里还是非常想瞻仰他老人家的遗容。<br><br>早上7点钟后,在纪念堂前,我和爷爷加入到瞻仰毛主席遗容的队伍中。这时的纪念堂前,一个个、一批批、一行行、一排排,象长稠、象长河、象长龙、象长城,场面蔚然壮观。瞻仰的人们来自东西南北中,工农兵学商,他们心相印、情相牵、思相通、念相连,烈日挡不住,情闸关不住,思念阻不住,人人手持白菊花,怀揣着崇敬情,捧着一颗心,排队缓缓地步入纪念堂。我随队伍进入纪念堂后,在纪念堂北大厅的毛主席坐像前,先把手中的白菊花轻轻地放在毛主席的坐像前,再虔诚地向他老人家深深地鞠躬,然后来到庄严的瞻仰厅。此时的瞻仰厅内安静肃穆气氛凝重,无数双眼睛看向躺在水晶棺里的毛主席。他老人家身穿灰白色的上衣,身上覆盖着党旗,安祥地躺在四周有鲜花的水晶棺里。<br><br>望着水晶棺里慈祥的毛主席,我眼睛模糊了,心潮彭拜,思绪万千,从心里呐喊:毛主席,您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您的崇高信仰和天地共存!毛主席,我永远热爱您!</h3> <h3>在正阳门箭楼前留影。 正阳门箭楼占地3047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br>  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 正阳门是北京最大的城门,正阳门箭楼是北京最高大的箭楼。正阳门箭楼从它建成的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h3> <h3>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前留影。正门上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西面的长安街延长线上,筹建于1959年,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3月12日,经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br>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陈列面积4万多平方米。主楼高94.7米,中央7层,两侧4层。截止至2012年末,全馆有22个陈列厅、2个陈列广场。军博收藏34万多件文物和藏品。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装备250余件,艺术品1600余件,对外军事交往中受赠礼品2551件。其中有铜鎏金弩机、镇远舰铁锚、叶挺指挥刀、三八式步枪和解放军第一辆坦克等重大历史价值文物。<br>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览大楼于1958年10月动工兴建,1959年7月竣工,同年10月内部预展,1960年8月正式开放。<br>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副军级单位,隶属总政治部,行政主管部门为总政直属工作部,业务主管部门为总政宣传部。下辖办公室、政治部、管理处、陈列宣传处、编辑研究处、文物处、设计处等7个中层单位和干休所。编制调整后,业务处将改为展陈管理教育部、展陈研究部、文物征管部、展陈设计部、安全保卫部。军博还设有学术委员会、艺术委员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军博书画院。<br>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h3> <h3>在强-5飞机前留影。强-5强击机,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在歼-6(苏联米格-19)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一型单座双发超音速强击机。<br>该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原南昌飞机制造厂)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种强击机。该机1958年开始研制,1965年6月首飞,同年底通过初步设计定型。该机有多种改型。强-5系列飞机自1968年成批生产,2012年10月25日交付最后一架。<br>强-5系列各型机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成为中国对地攻击的主力作战型号之一。强-5强击机于1985年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也是中国第一种出口的作战飞机 。</h3> <h3>在歼-8Ⅰ飞机前留影。 歼-8Ⅰ战斗机,是中国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主力战斗机种之一。歼-8原型机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1979年完成设计定型。<br>目前该型飞机已经全部退出现役。</h3> <h3>在东风-2型地对地导弹前留影。 东风-2弹道导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战术导弹,1964年6月29日试射成功,1966年装备部队,现已全部退役。导弹全长20.9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1300公里、1500公里(东风-2A)。可携带核弹头。<br></h3> <h3>在解放军99-A坦克前留影。 它是由中国201所与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兵器)联合研制开发,的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99A其主要车体设计采用了原有的99式坦克据悉其在打击,导航,夜间观测系统上,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不但保持了原有的俄罗斯系列“主/被动”进程防御系统。同时还增加了一些中国解放军自行研制的新型系统。夜视测距距离可能增加到1300米观测距离。这是军事博物馆镇馆坦克。<br></h3> <h3>在美国U-2高空侦察机残骸前留影。 U-2侦察机,是美国空军一型单座单发高空侦察机。U-2侦察机被设计用于高空执行全天候侦察任务,在和平时期、危机、小规模冲突和战争中为决策者提供重要情报。此外亦用于电子感应器研发、确认卫星资料和校准。虽然首飞已经六十多年,但U-2仍然活跃于前线 [1] 。<br>U-2侦察机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于1955年8月秘密完成首飞,1956年开始装备美空军,美国空军和CIA用来侦察敌后方战略目标,如今仍可作为战术侦察机。几十年来曾征战全球,侦察过苏联、古巴、朝鲜、中国、越南等国家,但是也有15架在其他国家的领空被击落。 U-2生产线曾于20世纪80年代重新启动。2005年12月23日由美国国防部核准的预算文件中要求U-2最晚于2011年全部退役,并于2007年年初将部分U-2退役。U-2的使命将会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制造的“全球鹰”无人机和侦察卫星取代。但由于“全球鹰”至今还未能全部完善,U-2退役计划被再度推迟。</h3> <h3>在U-2侦察机残骸尾翼边留影。 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当年的美国高空侦察机U2被击落一幕。全球总共被击落7架,5架落在中国!U-2侦察机1956年服役,是当时美国空军一型单座单发高空侦察机。能不分昼夜于21336米高空执行全天候侦察任务。当时苏联最好的歼击机“米格-17”最多只能达到13000米的高度,如果设计的新型侦察机能在20000米高空飞行,“米格-17”就奈何不了它,而地面防空火炮就更不用提了。<br>  美国后来便肆无忌惮地对中国进行侵犯侦察,并认定中国对这款“高科技”战机无可奈何。<br>  1962年9月9日,星期日。6时许,1架U-2飞机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7时22分,飞越平潭岛,以2万米的高度进入大陆上空。8时24分,经九江左转,直飞南昌。8时32分,当它进入第二营火力范围时,岳振华抓住战机,沉着指挥,顷刻间3枚导弹腾空而起,当即将其击落,坠于南昌东南15公里罗家集附近,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陈怀身中弹片,经抢救无效丧生。南昌之战震惊中外,当天,周恩来总理闻讯后,高兴地说:“很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美国U-2飞机前几天入侵苏境,他们只提警告,不敢开火,我们硬是把它打掉了。9月15日,首都各界1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击落U-2飞机的胜利。<br>  U-2高空侦察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落,当时成为世界舆论的热门话题。解放军创造了防空导弹打飞机的世界先例,世界最强侦察机被击落,也让中国防空导弹部队彻底打出了名气。<br></h3> <h3>在邱少云烈士使用过的冲锋枪前留影。 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 男,汉族,四川省铜梁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87团9连战士。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执行任务中,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一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h3> <h3>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h3> <h3>在杨根思连锦旗前留影。 杨根思(1922年-1950年),本名羊庚玺,男,汉族,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1944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 <br>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战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杨根思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1年5月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杨根思同志追记特等功,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1951年12月11日命名其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 <br></h3> <h3>在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凯旋门前留影。</h3> <h3>在歼-10飞机前留影。歼-10战斗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轻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采用鸭式布局的第四代战斗机,中国空军赋予其编号为歼-10,对外称J-10或称F-10 。1994年,01号原型机开始建造,1998年3月23日首飞(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依照惯例02号原型机用于地面测试。<br>1999年12月歼-10开进行飞行测试。 2002年6月首架装备俄制发动机的歼-10小批量生产型号首飞。2003年歼-10生产型正式交付。<br>2003年12月歼-10双座型号原型机首飞(双座型原型机已送至航空博物馆展出)。<br>2004年,中国空军开始换装歼-10战机。<br>2005年首次出现了带有空中加油探头的歼-10战机。2008年11月5日在中国珠海航展上首次对民众亮相。 歼-10战机衍生出单座及双座型号,航电系统基本由国内研发生产 。<br>2019年10月1日,1架空警-2000预警机和8架歼-10飞机组成领队机梯队,10月1日飞临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检阅。歼-10飞机拉出七道绚丽的彩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h3> <h3>在北京观看升国旗仪式,天安门广场上留影。 1982年12月28日,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和守卫国旗任务。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35年来,武警国旗护卫队用挺拔的军姿、威武的气势,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展示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br>2018年1月1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看到,解放军仪仗队、军乐团以“亮相即精彩、出场即震撼”的标准,高质量完成调整后的第一次任务,充分展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时代风貌。 </h3> <h3>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 2021年7月22日 那天,我跟着爷爷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天安门,观看国旗 升旗仪式。 一大早,天还没有亮,4点10分我就醒了,我推醒了爷爷,我们俩就准备出发,北京的黎明,在7月还是有点凉快,我们穿上短袖,经过简单的洗漱,就向天安门一路冲过去。我以为,我们一定是最早的了,没想到的是,当我们走到长安街的时候,路上已经有很多很多的行人,那情形就像电影院散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去看升旗的。我心中顿时一股暖流,原来,有着千千万万的人,和我们一样,深深地热爱我们的祖国。<br>  到了天安门前,我和大家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好队,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时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我急忙穿上了雨衣,当天际边第一缕晨光洒向大地,这时雨停了。我看到许多解放军叔叔,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护着我们心爱的国旗,从天安门城楼出发,向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方向,一路挺进。我被眼前这庄严的一刻,深深震撼了。<br>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我看到我们的国旗冉冉升起,透过那一缕缕晨光,我仿佛看到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饥寒交迫,我仿佛听到泸定桥上隆隆枪炮声中战士们坚定的步伐,我仿佛看到王二小把敌人引进我们的包围圈,我又仿佛听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和大家一样,不由自主地齐声高唱着国歌,我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br>  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也是无数先烈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见证。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面,我默默的发誓,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用自己的知识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h3> <h3>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前留影。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br>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100余万件,展厅48个。<br>国博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h3> <h3>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灯笼前留影。 1994年9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天安门城楼修饰一新。城楼上开国大典时悬挂的八盏大红灯笼光荣退役了。它们现在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今天,我们从这几只大红灯笼说起,一起探秘灯笼背后的故事吧!<br>灯笼喜庆又显得庄重严肃<br>1949年初,接收的北平城令市委十分难堪:垃圾遍地、千疮百孔。当时北平市委和市政府已知道开国典礼极可能在此举行,他们绞尽脑汁,发起了一场又一场清洁运动。<br>1949年9月2日,周恩来批示“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虽然清除了垃圾,天安门城楼仍急需修缮,装饰悬挂的毛泽东画像、正面的两条字幅、城楼上的灯笼,都需要现做。画像、字幅都还容易解决,灯笼却令所有人为难。天安门城楼原有的六角宫灯,既小又破,落满灰尘,根本无法适应“张灯结彩”的政治任务。1949年9月,曾参与设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著名书法家、美术家钟灵,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总务处的办公室主任,并兼任会场布置科科长。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br>“天安门的会场布置,当时有明确的分工:城楼两旁的大标语、会议的横幅、红旗、大灯笼等由我们会场布置科负责;天安门前、观礼台、车队、升国旗的设备由华北军区政治部张致祥主任负责;阅兵式、包括飞机飞过天安门广场、放礼炮等由聂荣臻将军负责。我和张仃教授事先绘制了天安门城楼的布置图样,包括大典横标、两旁的标语、八个大红灯笼、两边的八面红旗等。”开国大典前夕,庆祝大会筹委会把布置装饰天安门城楼的工作交给了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部后来将这项任务交给原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舞美队,舞美队的队员精心设计了20幅方案供上级挑选,最终他们设计的八盏大红灯笼的方案得到了周恩来的认可:周总理认为悬挂大红灯笼既符合中国的传统和民族风格,又能充分体现出开国大典浓厚的喜庆气氛,也显得庄重、严肃。灯笼尺寸太大 一时竟无人能做<br>设计方案通过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灯笼的制作问题。由于在比例上需要匹配天安门城楼宏大的体量,一般的灯笼根本没法满足设计方案的需求。<br>在设计完成灯笼的尺寸后,钟灵曾经用过这样的比喻来形容灯笼之大:“这八盏大红灯笼每个直径都达到两米五以上。等到灯笼做好了以后,我甚至觉得,每一个灯笼的里面可以坐得下四个人一起打扑克。”<br>钟灵和华北军区的舞美队队长苏凡等人为此很着急,他们迫切地寻找着会做灯笼的艺人。苏凡还专门跑到了故宫求助。然而,故宫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很想为开国大典出把力,可灯笼要求的尺寸,他们却无能为力。材料搬上城楼 现场制作<br>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满城工匠们无人敢接的状况,负责布置天安门的钟灵与苏凡等人压力也是与日俱增。但是危机,往往就是转机的开始……<br>钟灵等人终于在前门外的一家做红木家具的作坊里找到了一位尹师傅。尹师傅名叫尹作滨,师从京城的木雕小器作名匠。尹作滨出师以后在前门外廊坊二条创立了“永顺成小器作”。会场布置科长钟灵登门找到尹师傅说明来意后,尹作滨激动地说:“共产党是恩人,解放军都是好人,又是为新中国开国大典,我一定尽心竭力把灯笼做好。”<br>天安门前悬挂的大红灯笼必须依靠手工,经历十几道工序,四个人一起用时二十个小时左右才能够完成一盏。而当时留给尹作滨等人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br>由于灯笼太大,作坊里的场地愈发显得局促。尹作滨想到了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好办法,那就是把材料事先搬运到城楼上的大殿中现场施工。尹作滨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会场布置科负责人钟灵的肯定。第二天,尹师傅就带着一班徒弟们到天安门城楼上忙活了起来。<br>9月30日,周恩来到天安门城楼上检查开国大典布置工作。这时,扎制八个大红灯笼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尹作滨等人勇于承制大红灯笼的事迹获得了周恩来的赞许。<br>灯笼做好了 怎么挂上去也是问题<br>大典前夕,有史以来最大的八盏灯笼终于扎制成功了。它们每个高2.23米,直径2.56米,重量大约是80公斤。然而接下来,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这么大的灯笼究竟要怎样才能够挂上去呢?当时没有先进的吊装设备,工作人员把灯笼一步步地抬到了大殿前的指定位置,再通过梯子才把它们升起来,最后悬挂在廊柱间上方大梁的位置固定好。由于灯笼的体积和质量实在太大,当时天安门城楼上的工作人员忙活了好一阵子,最后竟然是用抬轿子的方式,才把这八盏大红灯笼挂到了十根廊柱之间。<br>随着八盏大红灯笼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改用了一种新型钢结构折叠式的灯笼,它们具有便于运输、吊挂和收存三大优点。除了骨架换成了钢结构,灯笼的其他工艺没有变化。从1994年至今,新型灯笼里面的钢质骨架一直没有变动过。</h3> <h3>我身后是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一块牌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木牌曾悬挂在北京中南海新华门内。阎梦周所书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块牌匾中央人民政府木牌, 纵284厘米 横69.5厘米 。<br><br></h3> <h3>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亲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国旗(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随着天安门广场上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的响起,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将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当乐曲奏完时,五星红旗升到了22.5米高的旗杆顶端,随风飘扬。这时,许多工作人员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因为五星红旗从设计到成型,再到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整个过程十分不易。1949年9月此时距离10月1日开国大典仅剩不到两天时间,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国旗设计图案变成飘扬在广场上空的旗帜。这在当时的北平要想找到符合制作国旗的面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关方面紧急联系制作单位。9月29日上午,在北平一家国营公司工作的干部宋树信突然接到一个通知,要求他立即赶制一面长5米、高3.33米的五星红旗。这么大幅面的国旗只能组织手工缝制才能完成,而且上级领导对这面国旗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红色旗面必须用红绸,黄色五角星必须用黄缎,要做两面以供挑选。可是当国旗做到一半时又出问题了,千辛万苦找到的一卷黄缎只有不到二尺宽,无论怎样左比右量都无法整个裁剪出最大的五角星,总有一个角必须拼接。宋树信连忙向上级做了汇报,经过逐级请示最后领导同意拼接方案,在大五星上接上一个尖。新中国成立前一夜,宋树信和工友们忙碌着、兴奋着、憧憬着,终于两面相同尺寸的大国旗被精心赶制出来。这面国旗用5幅红绸子拼接而成,5颗黄星是用黄缎子做的,旗面长460厘米,宽338厘米。<br><br>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她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五星红旗的见证下,国家实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br><br></h3> <h3>在北京第一瓶二锅头诞生地留影。 北京二锅头酒发源地——源升号博物馆位于大栅栏街道粮食店街。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源升号”(1949年5月,源升号收归红星所有)酒坊的酿酒技师赵存仁等三兄弟为纯净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蒸酒时,将用作冷却器的天锅内第一次放入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称为“酒头”,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称为“酒尾”,提出其他处理,只取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口味最为香醇,称为“二锅头”。二锅头工艺自此诞生。<br><br>美酒传千秋,北京的二锅头酒自从问世,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京城饮二锅头成风,能酿造二锅头的烧锅坊也多了起来,但品质不一。而最正宗的二锅头酿造技艺,始终采用师徒口传心授的方式,密不外宣。这独门秘技一代又一代的传人继承下来,如今二锅头技艺正宗传人是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艾金忠,是赵氏的第九代弟子。他师承二锅头酿酒技艺第八代传人高景炎先生,在红星公司从事北京二锅头传统酿制技多年。他在“北京二锅头传统酿制技术”的传承中,注重创新和发展,为“红星二锅头”走向国际做出突出贡献。历经八百年,红星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保存至今。可以说没有红星。就没有今天的二锅头酒。 </h3> <h3>在北京火车西客站前留影。 北京西站又称北京西客站,位于中国北京市丰台区,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特等站,是北京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br>北京西站于1996年1月21日开通运营, 在开通运营时曾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铁道客运站之一。北京西站先后于2003年下半年、2005年进行了扩建,并于2015年建成了连接北京站的北京地下直径线。</h3> <h3>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留影。 王府井是一条具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的商业街,在北京享有“金街”美誉。全长1818米,从南至北共分为4段,东长安街至东单三条段,长度为280米;东单三条至金鱼胡同段,长度为548米;金鱼胡同至灯市口大街段,长度为344米;灯市口大街至五四大街段,长度为646米。其中,东单三条至金鱼胡同段是北京知名的商业步行街“王府井步行街” 。<br><br>2021年7月23日,商务部印发通知,王府井步行街被确认为第二批“全国示范步行街”。</h3> <h3>在王府井大街铜像前留影。</h3> <h3>在王府井北京市百货大楼前留影。 王府井百货大楼,位于王府井大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货零售商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1955年9月开业,名为北京市百货公司王府井百货商店。1968年7月改为现名。以经营日用百货为主(1997年底经营品种达498万种)。</h3> <h3>在北京恭王府前留影。 和珅的王府,作为乾隆帝的宠臣,和珅一生握有实权,长期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等职,是名副其实的一品重臣。不仅如此,由于和珅出身满族勋贵,又受乾隆帝信任,他还长期兼任内务府总管一职,依靠手中的权力谋取了巨额财富。乾隆帝逝世不久,嘉庆帝就将这个巨贪重臣处死,据史料记载,光查抄和珅的家产就约有白银8亿两之多,相当于当时十五年的税收总和。在和珅众多的财产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那座金碧辉煌的“和第”。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26岁的和珅开始担任户部右侍郎一职,正式成为朝廷的高级官员。仅两个月后,和珅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又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自此以后,和珅一步步进入朝廷核心集团,权财双收。和珅的父亲常保曾担任过福建副都统,可惜早逝,留下孤苦伶仃的和珅、和琳兄弟。和珅十九岁时,承袭父亲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开始步入仕途。之后多年间,他一直居住在年久失修的祖宅里。随着和珅身份地位的提升,建造一座气势宏伟的新府邸,成为和珅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经过仔细的勘选,和珅决定在什刹海边上建造新府邸,这里离皇宫近,便于皇上召见,而且风水也极好。由于乾隆皇帝的异常信任,此时的和珅可谓是朝中第一权臣,许多官员都前来巴结讨好他。为彰显自己的尊贵地位,和珅建造新府邸时从来不惜成本,极具奢靡之风。历经数年的工期,新府邸整体庄严肃穆,明廊通脊,比亲王府都更胜一筹,仅次于紫禁城中的皇宫。实际上,和珅建造“和第”时已然僭越礼制,这样的建筑根本不是大臣能够拥有的,但因乾隆皇帝的宠信,“和第”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气势恢宏的府邸引得众多王公贵族的羡慕,而乾隆帝的几位皇子却对此深深觊觎,暗中商量好了这座府邸的归属。和珅备受乾隆宠信的同时,他也越发飞扬跋扈,大肆收敛财富。以十五阿哥永琰为首的几位皇子对他十分厌恶,商量着无论将来谁继承大宝,都要将和珅这个巨贪严格惩办。在永琰被确立为皇太子后,十七阿哥永璘曾说:“哥哥继承宗祧时,能将和珅的府邸赐予弟弟,我就心满意足了。”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嘉庆帝永琰亲掌大权后,将和珅问罪抄家,将他的豪宅赏赐给了弟弟庆亲王永璘。后来这座府邸传至永璘的孙辈奕劻,奕劻是晚清时期的重臣,深受慈禧太后的喜爱,可谓位极人臣。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咸丰帝将这座府邸改赐给恭亲王奕訢,从此改名为恭亲王府。民国初年,清廷覆灭之后,奕訢的嫡孙溥伟以40万块大洋的价格将王府卖给教会,之后辅仁大学以108根金条的价格将该座府邸赎回。作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王府,又位于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恭亲王府可谓是全球“最贵”的豪宅之一。恭王府历史悠久,府邸中有许多名贵石木,其间景致变化无常,开合有致,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集大成者。而且,从风水上看,恭王府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占据京城的水龙脉。恭王府分为中东西三路,是由多个四合院组成的建筑群,总面积达到61120平方米,可想而知其价值何等巨大。在恭王府中,许多亭台殿阁之间所用的木料,全部都是整根的金丝楠木雕刻而成。不论工艺精美如何,单论建筑材料的价值,就难有出其右者。</h3> <h3>在恭王府花园大门前留影。 恭王府花园为位于恭王府后的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又名萃锦园,位于柳荫街甲14号,建于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31处。恭亲王为重建花园调集百名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彩画斑斓,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建成后曾为京师百座王府之冠,是北京现存王府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堪称“什刹海的明珠”。其中园中的西洋门、御书“福”字碑、室内大戏楼并称恭王府“三绝”。某些红学家认为此园可能是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h3> <h3>在恭王府原和珅藏宝楼前留影。 都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在北京,大大小小的皇家庭院、四合院散落一片。而其中最气派的恐怕就数这座什刹海畔的恭王府了——比皇宫小一号,又比四合院大一号。据史料,和珅被抄家时,仅他家的白银存储就达九亿两,相当于满清二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满朝文武为之咋舌,难怪民间盛传“和珅一倒,嘉庆吃饱”,意指和珅家的财宝相当于嘉庆的大额存单。如此贪官本该满门抄斩,凌迟处死,但奈于是皇帝的亲家叔,看在胞妹公爹的份上,嘉庆皇帝还是手下留情,赐给和珅一条白绫,令其自尽。恭王府里最了不得的“后罩楼”。这是和珅的藏宝楼。整楼两层,长156米,上下两层楼,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之所以是99间半,是因为这个数字是故宫房间数字“9999间半”的尾数。<br><br>藏宝楼的后墙,据说开了88个窗户,每个窗户的形状都不一样,和大人就是根据这窗户的形状——相当于一面巨大的密码墙——来分类所收宝物。而后墙的厚度就有1米多,窗子下的位置是镂空的,和大人用来藏宝。<br></h3> <h3>在品尝北京传统特色小吃卤煮火烧。今天我们品尝的是小肠陈卤煮。 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以经营老北京风味卤煮小肠而著名。1956年,公私合营。“小肠陈”在南横东街的燕新饭馆内专门制作卤煮火烧。当时只是晚上饭口营业,也有近道的邻里街坊,成为当时南城一景儿。小肠陈一干就是30多年,直至75岁才退休。改革开放后,第四代传人陈秀芳在老父亲的支持帮助下在南横街重新亮出小肠陈的牌子。她大胆创新,开发创新出卤煮火锅、卤煮砂锅和百余种下水风味菜肴,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菜品系列和经营特色。其卤煮小肠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卤煮什锦火锅被评为“中国名菜” 。 如今的小肠陈已是一家拥有多家直营店的连锁餐饮企业。私营企业中,小肠陈被首家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中国特色餐馆”,被评为“最受市民喜爱的餐馆”,并收入宣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卤煮火烧是北京传统特色小吃,起源于北京城南的南横街。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内脏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卤煮火烧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五花肉放在一起煮,辅之以炸豆腐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等辅料,使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颇受人们的喜爱。</h3> <h3>在北京北海公园留影。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东邻景山,南濒中南海,北连什刹海 ,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全园占地68.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积38.9万平方米,陆地面积29.3万平方米) 。曾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1925年开放为公园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可能80年代的孩子都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和北海公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影视剧中,每每出现北海公园,一般都会出现让我们荡起双桨都优美旋律。但是很少人知道,这首歌的曲子就是刘炽先生在和小朋友在北海划船的时候,来了灵感,他以腿为桌,完成了这首名曲。 什么是北京三海?<br>  可能很多人很好奇,明明就是个湖,为什么被称为海呢?这个有他的历史缘由,元代皇帝为蒙古族,从缺水的沙漠、茫茫草原来到北京,见到湖泊甚为珍奇,称湖泊为“海”,其实北京有六海,分外外三海和内三海,北海和中海、南海被称为北京内三海。在皇宫的西侧,与皇宫相连,为元、明、清三代的苑囿,称太液池,明清又于此地建西苑。<br><br></h3> <h3>在北京大栅栏前留影。北京千年古街——北京大栅栏 “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的古老的街市,顺着前门大街步行就能到,老北京曾经有句俗话“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塔内联升”说的就是大栅栏里面的著名商铺。这里保存着很多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像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北京丝绸商店、六必居酱菜园等至今仍然门庭若市,在这里可以买到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如果你是吃货,一定要逛一下门框胡同和延寿街,这里有地道的北京小吃,另外,闻名遐迩的“八大胡同”也在大栅栏区域内,这里是感受京味文化和历史的最佳选择。<br>  大栅栏及东琉璃厂文保区位于天安门西南侧,是离天安门最近的、保留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一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大栅栏文保区属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北至前门西大街,东至珠宝市街、粮食店街,南至珠市口大街,西至南新华街;总占地面积约126公顷,涉及居民约2.5万户。大栅栏是京城文化的缩影、精华和起源,明清北京城最重要的市井商业中心,保留了历史延续最长的城市肌理及街区风貌,从金、元、明、清、民国到当代;大栅栏见证了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这里曾戏院林立,大师众多,会馆云集,达官贵人、市井百姓和文化仕人均聚集于此;大栅栏是北京最早的金融街,拥有珠宝市炉房、钱市胡同和施家胡同银号一条街、西河沿银行、镖局完整的金融产业链条;2011年大栅栏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华老字号集聚区”的称号,北京流传着“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的口号。大栅栏也是京城文脉之所在,由于与琉璃厂相邻,衍生了书肆、报业、出版业的集聚。 明朝初年,正阳门外开始建廊房,出现各类商业活动。清代开始,这一带商业发展,形成规模和特色,出现同仁堂、马聚源、瑞蚨祥、内联升、老凤祥、天蕙斋鼻烟铺、聚庆斋、厚德福、六必居、张一元、步瀛斋等众多百年老字号。老字号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独特经营理念,成为一种“品牌”。过去,老北京人就有“头戴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八大祥”之说,这就是老字号的魅力。大栅栏街的繁华带动了周边廊房头条、二条和三条,珠宝市街、粮食店街、观音寺街及西河沿街的金银首饰店、旅馆等行业。廊房二条、三条则云集珠宝玉器店,廊房二条被称为“玉器街”。1919年,据京师总商会统计,大栅栏地区共有31个行业4495家店铺。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br></h3> <h3>在北京什刹海留影。 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是最大的。<br><br>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h3> <h3>陈梓涵从北京返回成都的飞机登机牌。北京之行于今天结束了。北京因为是现在的首都也曾是古时候六朝的古都,给我的印象是很大气、恢宏、庄严。那里文化底蕴深厚,身处其间好像能感受到过去在那里上演过的历史。北京同时是古典与现代综合的城市,现代化的部分也令人震撼。我在北京游玩非常开心,心情愉悦!盼望着下一次能再来北京!</h3>

留影

故宫

天心

圜丘

建筑

圆明园

全聚德

北京

石匠

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