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老婆突然脚部严重受伤,必须暂停像以往那样去菜市场购物,刚刚退居二线的我正好“紧急上岗”。 成家28年来,都是老婆去菜市场的。我顶多是为了陪陪她,帮她拎拎重物,献献殷勤,去过那么几次菜市场,而且几乎都是远远的站在菜市场门口,等着她购物后与我会合。那里面小商小贩的各种工具物什零乱交集,各种腥味、酸味、辣味、馊味、臭味混乱交合,卖方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笑声、闲谈声杂乱交织,感觉很是不爽,我不喜欢进入。 2013年,孩子参加高考并就读外地大学。按家庭计划,装修新屋、通气除醛,一年后的冬天,我们由城里搬至经开区某小区。但并未预料到的是周边配套进展度慢如蜗牛爬行,三公里范围内连一个完善的菜市场也没成。最近的都还是在一条尚未完成的毛胚道路上临时露天布局,小商小贩们下午三点钟左右开始集结,随意摆放,也没有看到有哪一位带着红袖章的人来回走动管理,天黑前菜市场也就随之散场。旁边有一个工地,据说这是在建新的菜市场。 对我而言,逛菜市场也很简单:在家和老婆商议好所需购买的菜品清单,用手机备忘录写下来,开车前往,迅速进入市场,也不管价位是多少,照单购买,基本上不作变动,菜单以外的任何菜也不为旁顾,速战速决,绝不做过多的停留。如此这般,竟然也能得到老婆及岳父母一家人的鞭策,肯定我有了重大的“突破”。 说实在的,我对菜市场的认知略带偏见。 进城读小学之前,由于父母都在萍乡供电所上班,父亲是一名外线工,母亲是一名变电站维修工,他俩常年在野外和市郊。那年代的人拼了命的工作,无更多的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父母便将大我两岁的哥哥和我一起放在农村外婆家生活。 农村并没有什么菜市场,菜都是自家种的,种什么吃什么。记得外公是在县里副食品店上班来着,有一段时间他的工作是卖猪肉。猪在某个地方宰杀后被分发到各卖店。清晨,人们早早地排好队,凭票购买。我有过几次头一天在外公单位宿舍里一起住,第二天看着他卖完肉后,随他一起步行十几里地,回到农村家里的经历。自然,那天中午就有肉吃。 小时候在暑假期间,我随从舅舅去过乡一级的集市卖菜,同时顺便卖一些他做的木制、篾制手工艺品。集市上,也有不少的蔬菜买,还有鸡、鸭、鱼、猪肉、牛肉、驴肉,以及衣服裤子、鞋子帽子,甚至各种各样的小吃小喝。集市的概念并不局限于菜市场。 萍乡供电所职工的孩子都是在萍乡矿务局机关子弟学校读书的。据说,之所以我们能去那小学及中学读书,是因为两家单位有某种契约关系。从家里走主路去学校,我们必经一个菜市场,就是如今的萍矿矿区菜市场。萍乡也是一座因先有矿务局而后随之设立的地市。那时候,在萍乡矿务局上班的职工们都格外自豪和深感荣耀,他们能够去菜市场买蔬菜,甚至买鱼买肉,不需要种菜、打鱼、养猪,那是一个多么惬意的事情。这才是城里人! 然而,受当时条件的约束,菜市场并不规范,小商小贩们为了那一点点蝇头小利经常打架斗殴。有一年还发生过一件卖肉匠杀死人的恶性事件,杀人犯被囚车拉到我们学校门口游行示众,学生们都看到了。从此,我们十几位同年龄段的供电所职工孩子们不敢再经过那菜市场,转而绕着弯子爬过901地质大队所在地的山坡,走小路。菜市场,这是个啥玩意儿? 也不知道是哪位文人用了一个词叫做“逛菜市场”。然而“逛”是指外出散步、闲游、游览,这不明显是用词不妥。菜市场是那么容易“逛”的吗?我试着享受“逛”的乐趣,转变一下自己。这也是老婆的建议。 萍乡城区东边与西边各有一菜市场,至今仍叫东门菜市场、西门菜市场。南边呢?应该是指现在的南门蔬菜水果批发市场。至于北边的菜市场是指哪个,我没做考证。或许就是我所认知的萍矿菜市场吧。 七、八十年代,萍乡城区第一次北扩,于是有了现在的萍乡老火车站菜市场、大有菜市场、北桥菜市场。九十年代至今,萍乡城区第二次北扩,又有了凤凰山庄菜市场、金陵菜市场、金三角铁桥菜市场、新时代农贸市场、硖石菜市场。至今也没有哪一个菜市场被正式命名为北门菜市场。估计未来二、三十年里也没有哪个菜市场敢如此命名,因为从南北中轴线的位置来看,萍乡城区真正的正北边还没有被开发。除了这些菜市场外,萍乡城区也还缺失那种销售特定产品的菜市场,例如海鲜市场、野生菌市场什么的。<div> </div> 一年多来,我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到哪就到那买菜,因而这些个菜市场都有去过。随着城市的发展,萍乡城区也建了不少的超市,超市包含了菜市场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东边有心连心超市,西边有老地方超市,南边有老百姓超市,中间位置有绿茵广场地下沃尔玛超市、心连心超市、步步高超市、梦想天街永辉超市、润达广场地下超市、天虹广场地下天虹超市,金三角万仕达超市等。北边呢,仍然是一个空缺。 无论是地面菜市场,还是各种超市中的菜市场,布局几乎都是统一的,无论规模大小,方便着周边居民的日常饮食需求。其实,菜市场并不只是简单的蔬菜瓜果买卖地,更多的还有蒸、卤、烤、凉等熟食制作也深藏其中。 起初,我在进入市场之前都有一个基本时间的打算,计划10分钟、30分钟搞定。走着走着,脚步慢了很多,如此多的时令蔬菜、各式瓜果五颜六色的,摆在摊位前,绿油油的青菜、白里透青的萝卜、红润润的番茄、绿衣带刺的黄瓜、水灵灵的芹菜、红通通的苹果、黄橙橙的柳丁,无不让你产生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一时半会儿难以抉择,很难找寻到最能解馋的那一种。 萍乡的各菜市场还有许多当地的特产。色香味俱佳的萍乡腊肉是萍乡老百姓的家常菜,是萍乡传统民间礼品;从湖南传来的并经本土化的萍乡麻辣得以不断改良发展,成为具有萍乡特色的传统小吃;选用蔬菜瓜果的根、茎、叶、花、果实,通过切、雕、织等工艺,再经蒸煮、烘干等工序制成的萍乡花果,花纹别致、造型艺术、色泽鲜艳、味道甘美,成为萍乡传统特产名点;用新鲜蔬菜的茎和叶经过拌盐和揉擦腌制而成的萍乡擦菜,是一种有别于酸菜的腌制菜,也是萍乡的传统小菜。 “洋辣椒”,这是我们萍乡人对一种学名叫“秋葵”的蔬菜的俗称,原产非洲。据考证,当年在汉冶萍公司(安源煤矿)担任工程师的德国人将它传到我国后,几经演变,最终在气候、气温、土壤较适宜的萍乡扎根落户。从此,“洋辣椒”便一直在萍乡种植和食用,而时间可以追溯到1908年。萍乡人吃“洋辣椒”,这在湘赣一带颇有名气。 十几年前,我市菜商及农民在海南三亚、陵水等地试种“洋辣椒”成功,在当地迅速发展到两万亩的种植规模。萍乡市菜科所科研人员更是培育出了“赣秋葵”和“安源红”两个系列20多个“洋辣椒”品种,为农民种植“洋辣椒”提供了优良种子。如今,大批萍乡人从事“洋辣椒”种植,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他们还一条龙服务,四季供应全国市场,并热销日韩。这些个萍乡人硬是将一个传统特色蔬菜,演绎成了萍乡菜农发家致富的产业,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萍乡“洋辣椒”现象。 如此神奇的菜市场不断满足着人们的日常饮食,它以酸甜苦辣的方式,最丰富、最直接、最简单地向人们传递着生活的滋味。忙忙碌碌的市民瞬时间放慢急匆匆的脚步努力地寻找着中意的食材,为的只是做上一餐佳肴。民以食为天,菜市场就是这片天。 我的表弟家在芦溪县宣风镇,父亲是菜农,是当地种菜的一把好手。他原本也应该是,但他后来成了一名菜商。当地的“萝卜、板鸭、谷酒”是远近有名的“宣风三宝”。30多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在凌晨开始收集当地菜农的时令菜,运达萍乡城里的南门蔬菜集散市场。当初运输条件差的时候,他必须争先恐后抢坐最早的公交班车。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后三轮车,风里来雨里去,进而又有了能够遮风挡雨的小货车。如今的物流发达,他只要开着自己的小轿车来往。 究竟他是怎样将收集的菜运到南门菜市场后批发给小商小贩的,在这利益链条中又是怎样赚钱的,我从来没有问过他。这其中有什么奥妙,有什么心酸泪,有什么可诉说的故事,我也未曾了解。在他的身上,似乎就透出这种人间烟火味,散落在他收菜、运菜、销菜的全过程中,弥漫在菜市场里。 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中,透过嘈杂的声音我们能听到熟悉的方言,寻找到自己的现实存在感;在与卖主有技巧的砍价过程中,我们能找到一种莫名的快感;嗅着四围飘散的各种气息,品尝着卖主免费提供的食物样品,你的嗅觉和味蕾被逐渐地唤醒,给我们带来真切的幸福感,心灵被温暖。 由于经常穿梭在菜市场中,一来二往,卖主竟然会记住你,说出上次交易的场景,让你惊叹。他(她)热情地与你打招呼,让你即使不买他(她)的菜,也忍不住回眸一笑,仿佛有了人情的往来。常来常往中,你遗忘带走刚刚买好的菜,他(她)会拼命的追上你,送到你的手中。每一个摊主似乎都是深藏不露的大师,他(她)会抢抓时机、恰到好处为你普及怎样挑选新鲜的食材,如何烹饪。只要你愿意花时间与他(她)沟通,你一定会听到许多许多美食的见解,比书本、“抖音”、“快手”学到的更妥当,更接地气。 菜市场的确是人们打交道最多的场所之一。我们不难遇见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老朋友、老邻居,也有退了线、退了休的老同事,甚至我们的长辈、老师、老领导。大家心照不宣,不议论过往,只是李家长张家短的唠唠嗑,询问一下长辈,关爱一下晚辈,就那么寒暄几句。有的干脆就约定一起去喝茶、徒步、垂钓、下棋、旅游。平日里,菜市场人流量较多,许多人并不相识,却又互相点头示意,互至友好。有多少买家和卖家成为了熟客,又有多少买家相互成了好朋友,我们可想而知。每次一来,你想要的味道这里仿佛都为你准备着。菜市场散发出一种人间烟火味,成了这座城市里特别的存在。 在金陵菜市场西大门左侧有一家“何根菜馆”,主人姓何,上栗县东源乡人,今年37岁。当年在西门菜市场杀鱼、卖鱼。闲暇中,刻苦学就一门烹饪手艺。他以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整个菜市场中绝大多数的卖主、摊主吃早餐较难解决,这可是一个365天都必须要的事情。 于是,2005年他在金陵菜市场选择到了如今的这家门店。每天早晨他五点半左右到达,开始做萍乡炒粉、炒面及煮面,并且将每一碗都及时送到每一位难以离开摊位的卖主手上。由于小伙子为人诚恳,面食所放的猪肉、牛肉新鲜、可口好吃,服务周到,一下子赢得了大家的高兴和满意。后来,卖肉匠生了古怪,他们自己切一块正在卖且尚有一定温度的新鲜猪肉,让小何炒成“萍乡小炒肉”下早饭,首先是想试一试小何的手艺,难为难为他。 无巧不成书,这反而促成了“何根菜馆”的一大特色:整个菜市场的摊主们、卖主们都分别将自己所卖的食材交由小何进行小炒,什么萍乡小炒鱼、小炒猪心猪肺、小炒牛腩、小炒丝瓜苦瓜、小炒豆腐笋干,小何也只赚取他们的来料加工费,菜馆迅速稳定下来,扎下了根。后来,买菜的人得知此事,他们也纷纷仿效。或吃一碗萍乡炒粉,或吃一碗煮面,有的干脆也将刚刚购买的新鲜食材交由小何现炒。于是乎,“去金陵菜市场吃早饭”成了附近居民休闲的一大乐趣及特色。正是凭借自己的特色服务,小何也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如今生下了八岁的男孩和三岁的女孩,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小日子也算平稳开心。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间最浓的烟火气息,它隐藏在车水马龙的大街小巷中,弥漫在或高楼林立、或独享田野的住所里,显露在喜怒哀乐的餐桌上,这就是菜市场。 逛菜市场真的很有趣。我们可以看到、买到五花八门的菜品及配套所需,更能体验到菜市场特有的浓浓人情味。整个菜市场里好像散发出一种什么味,与各种此起彼伏、仿佛经久不息的声音凑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热闹气氛,竟然会让你感觉越来越舒服、越来越实在、越来越有趣,转而进入一种“忘却了其他的事物、忘却了痛苦烦恼、忘却了时间”的境界。难怪之前老婆经常发生说去一下菜市场买几样菜,结果两三小时还迟迟不见她回来的现象,我想或许她从中的确能找到某种痛快及愉悦吧。 我们都有各自旅行的经历。回忆旅行走过的那些个城市,大大小小的景区及景点正是我们的必达,因为这恰恰是我们出行的动力;我们去过不少当地的博物馆,那是了解一座城市过去与现在的最快、最便捷、最佳的方式;然而各地也会有菜市场呀,那里应该就是这座城市里最接地气的地方,那里也是美食的荟萃地,你会光顾吗?自然不会的,我也如此。于是,我在想:如果在全国各地市评选出能代表这座城市烟火味的最美菜市场,这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和有趣的事。进而我又想,在我们萍乡,这座菜市场在哪呢? 2008年,萍乡市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令,历时四届12年,终于在2020年获得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这其中,城区里的各大菜市场,成为必检或抽检单元。市民们亲眼看到各大菜市场不断改造升级,规范管理,创建的干部们、社区人员以及各志愿者采取一盯一的办法,守牢创建标准及底线,各大菜市场面貌一新,博得了市民们及市场里各卖主、各摊主、各产品经销者的满意及欢喜。一股初心不改、使命担当的干群责任意识也不断散发出浓浓的烟火味,彰显出这座城市深厚的民生情怀。 转眼过了一年又半载,老婆受伤的脚得以康复,她忍不住要去逛菜市场。这下好了,已经搞不清楚究竟是我陪她、还是她陪我,我俩一起去逛菜市场反而成了家庭的一项常规。 文/摄影:黄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