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一建军节专稿)</p> <p class="ql-block"><b> 一曲优美动听的《南泥湾》,使人们怀念“能战斗,能生产,359旅是模范……”这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当年延安大生产运动的359旅,如今又在哪里呢?</b></p> <p class="ql-block"><b>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陕甘宁边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41年初,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120师359旅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在朱德进行实地考察后,3月王震率领359旅开进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b></p> <p class="ql-block"><b> 到1944年,359旅开荒26.1万亩,除了吃用全部自给外,达到了“耕一余一”,每年给政府上交公粮一万石。短短几年时间,359旅的官兵硬是把一个茅草丛生,野兽出没的荒山沟,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称赞359旅是边区“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b></p> <p class="ql-block"><b> 1944年,党中央为了增强华南抗日力量,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决定359旅组成南下支队,分批南下。1944年11月9日,王震、王首道率领以718团为主体,抽调717团、719团部分建制连队和旅机关组成南下第一支队从延安出发。</b></p> <p class="ql-block"><b> 1945年6月10日,以359旅留陕北整个建制为基础,组成南下第二支队,在刘转连、晏福生率领下从延安出发。由此,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曾有两支番号同为359旅的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火中发展壮大。</b></p> <p class="ql-block"><b> 南下第一支队转战数省,最后到达广东。1945年7月部队恢复359旅番号,并补齐717团和719团缺编连队建制。日本投降后,根据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359旅从广东挥师中原,1945年10月归属中原军区建制。</b></p> <p class="ql-block"><b>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359旅在中原军区指挥下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实施中原突围。先后转战鄂、豫、陕、甘四省,行程2200多公里,历经大小战斗86次,粉碎了20倍于已的强敌围追堵截,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接应下,于8月底胜利到达陕甘宁边区。这一壮举和行动,调动和分散了国民党围攻豫、鄂、陕我军的兵力,打乱了胡宗南集团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计划。当359旅9月27日回到延安时,中共中央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欢迎大会,毛泽东在讲话中高度赞扬359旅英勇顽强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这支英雄部队,经过中原突围,减员2917人,回到陕甘宁边区1893人。10月17日开往晋绥解放区休整补充,11月14日改属晋绥军区建制,编入晋绥军区第二纵队战斗序列。</b></p> <p class="ql-block"><b> 1947年3月20日,西北野战军指挥机构在延安东北的梁村正式组成,359旅随晋绥军区第二纵队转隶西北野战军建制。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称一野二军,359旅改称2军5师。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5师参加了著名的扶眉战役、兰州战役和进军新疆的战斗。1949年12月22日,5师全部进至新疆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从此,驻守在祖国的西北边疆。</b></p> <p class="ql-block"><b> 1952年6月,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驻西北部队进行精简整编。5师建制撤销,以5师大部改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建一师,于1954年改编结束,驻扎阿克苏地区。数千官兵集体转业脱下军装,投入军垦生产第一线,担负起建设边疆的历史使命;另以5师14团为主,抽调15团部分战斗骨干组成一个营和2军教导团边卡营,整编成一个新的战斗团――步兵某团,于1952年10月完成整编任务,隶属步兵某师建制,担负保卫边疆的重任。</b></p> <p class="ql-block"><b> 南下第二支队离开延安,东渡黄河,1945年8月间挺进到河南新安县和孟县地区。日本投降后,9月2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部队由孟县出发,进军东北。10月上旬进至辽宁辽阳地区,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59旅。随后补齐717团和719团缺编连队建制,组建了718团,部队齐装满员后,11月在抚顺地区剿匪。</b></p> <p class="ql-block"><b> 1946年1月进至北满地区,与松江第四分区合并,改编为吉黑军区独立第一旅,1946年5月又恢复为359旅番号。1947年1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1947年9月10日编入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战斗序列,番号改为28师。1948年11月第十纵队改称第四野战军47军,28师改称47军139师。</b></p> <p class="ql-block"><b> 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该师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在1948年10月震惊中外的黑山阻击战中,与兄弟部队共同抗击了5倍于我的敌精锐部队进攻,打出了一等部队的铁军威名,为辽西会战全歼廖耀湘兵团创造了条件。1949年11月参加了解放大西南战役,配合二野三兵团解放了重庆、涪陵、长寿、广安等地。</b></p> <p class="ql-block"><b> 朝鲜战争爆发后,该师于1951年4月入朝参战,1954年9月班师回国。1970年5月从湖南调防陕西,,驻在关中地区。在和平年代,为捍卫国家主权,保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1985年12月至1987年6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入滇执行老山防御作战任务,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1991年2月兰州军区党委确认该师为"红军师"。</b></p> <p class="ql-block"><b> 几十年来,由359旅沿革发展的三支队伍,发扬老一辈的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英勇顽强,共同驻守在祖国的大西北。</b></p><p class="ql-block"><b> 农建一师手握锄头,艰苦创业,描绘着边疆的美丽景色,使昔日戈壁荒漠,变成了塞上江南,为阿克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驻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步兵某团,80年代中期整编成摩托化步兵团,90年代中期被中央军委确定为第二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之一。新时代整编为合成团,迈步强军新征程。几十年守卫边疆,秣马厉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随时遂行应急机动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拳头”部队。</b></p> <p class="ql-block"><b> 驻守在关中平原的“红军师”,枕戈待旦,盘马弯弓,担负着战略预备队的重任。进入新世纪部队改编为机械化步兵旅 ,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战斗力大大提高。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中,部队移防巴蜀大地,在合成化、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实现整体跨越。</b></p> <p class="ql-block"><b> 在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宏伟目标鼓舞下,359旅新一代,继承光荣传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部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现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续写359旅的新篇章。</b></p> <p class="ql-block">(此文首发于2005年9月6日,2021年7月修改补充)</p><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p><p class="ql-block">(1)新疆军区某师组织沿革史</p><p class="ql-block">(2)77集团军某红军旅组织沿革史</p><p class="ql-block">(3)新疆军区某师1953年8月17日《步兵X师党委整编工作总结报告》</p><p class="ql-block">(4)《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p><p class="ql-block">(5)《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p><p class="ql-block">(6)《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