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军功章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b>啊!咱当兵的人</b></p><p class="ql-block"> 我1970年当兵,2008年退休,军旅生涯整整38年。我是迎着珍宝岛的烽烟到的科尔沁草原,近40年的部队经历,其中36年是在军事院校度过。最难忘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带领所属学员三上青藏高原。</p><p class="ql-block"> 这段经历使我懂得什么叫战略眼光?当年铁路只修到青海格尔木,从格尔木到西藏拉萨长达1100多公里,进藏所需物资全靠公路运输。为此,青藏兵站部官兵承担了西藏军民相当部分的物资、油料等的保障输送任务。</p><p class="ql-block"> 若干个汽车团从冰封解冻开始,再到冰雪封山,昼夜不停地执行“格拉运输任务”。一般是上去满载,下来多是空车,如单算经济帐那绝对是赤字,但青藏线的官兵懂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们的付出都是服从于国家战略需求。</p><p class="ql-block"> 从维护国家主权上说,早从元代起西藏就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从地缘政治上讲,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它像一座屏障护卫着祖国的大西南。1962年边境自卫反击战,我边防部队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前锋部队已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平原。</p><p class="ql-block"> 这段经历使我真正懂得什么叫做奉献?第一次去高原前后驻守了将近半年时间,朝夕和高原汽车兵相处。他们的特征十分明显,一般都皮肤黑红,被称为“高原红”,有的甚至手指甲发紫、上翘,那是常年缺氧造成的。我原以为高原反应就像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也就逐渐适应了,这里却恰恰相反。</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随车队上线,坐的是一位四川籍老兵的车。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人到安多和五道梁反应最大。这位四川老兵用背包带勒住脑袋,这样就能适当缓解一下头疼。他说,我当兵七八年,每到这个地方都是这个样子。</p><p class="ql-block"> 执行从格尔木到拉萨市运输任务,车队都是上五下四,即上行需要五天、下山需要四天,再加上卸货,跑一趟需要小半个月。路途劳顿,吃不好、住不好,一次下来人要掉几斤肉。我们跑三趟也就顶天了,而高原汽车兵一年要跑十几趟,且年年如此、月月如此!</p><p class="ql-block"> 因此,他们铸就了“三个特别”的高原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为了提高学员到部队后的第一任职能力,实行教学改革,把毕业学员书写毕业论文的场地搬到了青藏线。由于我所在学员大队属于指挥专业,就承担了具体组织实施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执笔总结的工作论文,于1991获“全军院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当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我担任党委书记的学员大队党委,被评为“总后优秀基层党委”。</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过去了,那一段经历注定是我军旅生涯的一个高峰,也是我人生的一个高潮。我至今怀念那段日子,想念曾朝夕相处的高原汽车兵。他们日日夜夜战斗在青藏高原,奉献在青藏高原,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和功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