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师,一起探寻儿童游戏中的“图式”行为——宿迁市章兰名师工作室第三次研修活动

晓晓

<p class="ql-block">  七月时值盛夏,向阳花开,烈火骄阳。在新冠疫情再次突发我市的时候,宿迁市章兰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于7月29日晚上齐聚云端,共同参与此次的线上研修、交流研讨、分享智慧活动。</p> 直播预告 <p class="ql-block"> 只有理解儿童的图式游戏,才能发现自主游戏的潜在力量和巨大价值,才能进一步支持儿童的发展。一场“游戏图式”的线上公益讲座即将开始。以下为直播详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 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与特殊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p> 线下安排 <p class="ql-block">  为了本次直播研修活动的顺利开展,章兰园长提出学习要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图为:章兰园长针对活动安排</span></p> 教师聆听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笼罩着大地,此时的老师们早已在手机和电脑前等待着期待已久的直播。7:50分,张昕老师提醒大家签到。所有成员如约而至,活跃在微信群中,等待张晖所长开讲。</p> <p class="ql-block">图为:教师在群内签到,张昕老师统计。</p> 记录学习 <p class="ql-block">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晖所长的经验和学识早已走在学前教育的前列。直播中,张晖老师结合视频以及“游戏中的图示探索”丛书进行解析。老师们也已准备好记录的纸和笔,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记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 图为:教师记录内容</p> <p class="ql-block">  张晖老师以什么是图示为切入点,从皮亚杰“思维图示”讲起,描述了图示作为一种儿童的游戏中反复出现的思路,意味着儿童的游戏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内在和特定的定向思维。当儿童以图示行为探索时,他们在建立对抽象概念、模式和概念的理解;剖析了图示的三种水平,即:感觉运动、符号表征、功能依赖三种水平;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揭示图示的背后隐藏的思维与动作的关系,内驱力婴幼儿的图示行的类型:8种轨迹和12种连接;以及面对“图示行为”,幼教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希望教师们能够重新认识婴幼儿——“最熟悉的陌生人”,反思幼儿教育之道——“破茧而出”,探究研究的真谛——“寻求真理”。</p> 分享交流 <p class="ql-block">  线上学习结束后,章兰园长及时组织教师在群里进行交流分享。虽然已近晚上十点,但是老师们的热情不减,纷纷在群里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相信本次学习,有了专家的指导教师们对婴幼儿游戏中的图式教师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对今后的幼教生涯也有更多的帮助。</p><p class="ql-block">附:成员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迁市湖滨新区第一实小幼儿园 何丽娟</b></p><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了张晖所长的专题讲座《儿童游戏中的「图式」行为——换个视角读懂婴幼儿》。之前也一直在看这本书,今天又在讲座中再次听到,感觉更是不一样。讲座中,张晖老师用两个案例轨迹图式和覆盖图式并进行总结,让我对图示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可以在实践中看懂幼儿图示行为。图示就是孩子简单的重复的行为模式,虽简单重复,但绝不代表无意义。张老师通过对典型图片、案例的解读,也让我再次懂得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秘密的重要。正如书中所说,要努力做能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注的人。真正理解懂得幼儿行为背后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将会继续和老师们一起研读书中内容,真正从幼儿的视角,走近幼儿,走进幼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洋河新区王园幼儿园 胡仪</b></p><p class="ql-block"> 如果只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重新刷新儿童观!其实刚开始对于图式相关理论发展,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但是后来张老师结合一些活动实例来讲解了内驱力的婴幼儿图式行为类型,我发现这些是我们平时在幼儿游戏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却往往忽略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甚至是会从个人的角度对幼儿行为产生了不恰当的介入和理解,所以有一句话我觉得自己应该去深入践行,“走在幼儿后面”。另一点感悟就是对幼儿的观察,幼儿的图式行为受与生俱来的内驱力影响,更多的体现在“玩”中,所以坚持以“儿童为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游戏,从而产生“层出不穷”的图式行为,能够更好地观察幼儿的某些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发展程度。以上只是对于本次讲座的初步感受,更多的相关内容还需要到书中去学习探究,尤其是结合实际案例去分析理解,更真实地去了解和支持幼儿。期待研读书籍后能再次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黄墩中心幼儿园 王保玖 </b></p><p class="ql-block"> 张晖老师在讲座中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幼儿最常出现的八种游戏图式,运用大量案例帮助我们学习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图式。如:为什么孩子总喜欢爬上爬下?为什么孩子总喜欢在房间里转图奔跑?为什么孩于总是把东西装起来,再把它们倒出来?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教师们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幼儿的这些重复性游戏行为看似无聊,实际上展现了他们正在发展的图式,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水平。教师只有认识、理解、认可幼儿的游戏图式,才能与他们的思维同步,才能真正从儿童视角出发支持儿童,而不是干预儿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黄墩中心幼儿园 郁凯旋</b></p><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谢张晖老师一个多小时的直播讲解,从中了解到了图式的八种形式,图式简单说就是指重复的行为模式,通过张晖老师的几个视频案例分析后,发现在日常幼儿生活中,许多习以为常的幼儿游戏都有他自己的意义,一些“无所事事”的行为也有了解释。但更多的行为还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幼儿园实践中去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才能得到确切的理解,直播中讲到教育的真谛是看到孩子,当我们提供的环境材料等真的能够支持满足幼儿的图式时,孩子才能认同我们,这也是接下来我们需要结合此书审视的现实问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皂河中心幼儿园 钱艳</b></p><p class="ql-block"> 听了张辉老师的讲座,首先明晰了图式的概念:重复动作的行为。其次,在张晖老师图片、视频的讲解中,进一步明确图示是孩子探究的内驱力, 善于观察的教师会发现幼儿在重复的动作、行为中有发现,有经验积累而转换。最后深刻的知道了图式因孩子的重复行为表征不同而分为轨迹图式、覆盖图式、定位图示、围合图式等八种,而图示类别的不同,体现在室内外幼儿游戏的作品中: 建构游戏、美术涂鸦活动中、自然材料使用中等等 。体会的重点还在讲座的“观察儿童”部分,这里才能真正的分享儿童行为的秘密。要强调观察来自婴幼儿的“玩”,就是自发的游戏和探索 。自主性的游戏更能为教师的观察带来不一样的发现。在游戏过程中知道自己要观察什么,张老师列举了七点内容,实践中可以再次有自我发现,也就是观察计划活动 。前提是让时间,空间,材料三个基本条件成为促进幼儿持续深入探究的助推力 。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读懂他的人,是幼教人追求的目标,也是巨大的挑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迁市宿城区机关幼儿园 闫铭</b></p><p class="ql-block"> 听了张晖所长的讲座,耳目一新,确实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真的了解儿童吗,图示行为让我们对婴幼儿有了全新的了解,打开了新的视角,面对幼儿的游戏我们到底该如何支持,"了解儿童首先要把自己变成儿童"张晖所长说得特别好,就是要换位思考,站在儿童的角度,不假设,不猜想,说得简单,做起来确实需要老师的用心。我将认真研读书中内容,不断学习,不断反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润园幼儿园 张宇乐</b></p><p class="ql-block"> 通过聆听张老师的讲座,带我们分析案例去理解幼儿行为中蕴含的“图式”,通过学习我才了解到“图式”竟是如此鲜活地存在于幼儿的行为游戏中。例如案例幼儿用积木搭建的龙舟,这是围合图式,是幼儿用图式表达对世界的认知。我们要了解孩子正在探索的图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材料,而不是在游戏中轻易打断幼儿,幼儿只有在自由游戏中,才能展现自己的图式,探索自己的图式,发展自己的图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迁市宿城区机关幼儿园 张莉</b></p><p class="ql-block"> 聆听张辉老师的讲座,我感觉收益匪浅,联想之前读孙瑞雪《爱与自由》: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一出生就带有自己的“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将指导儿童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作为养育者的成人,并不需要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提供顺应儿童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张老师的讲座为我们“如何提供儿童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指明了路径,接下来我会深度研读张老师推荐的书籍,真正站在孩子视角,和她们共同学习,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湖滨新区祥和中心幼儿园 司玲</b></p><p class="ql-block"> 听了张晖的讲座,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感触也很多,简单梳理几点:一、张老师梳理“图式”这个概念,让我们很详细的了解“图式”,又从到理论结合实践怎样发现孩子的各种“游戏图式”,如圆圈图式、覆盖图式,定位图式等等,告诉我们孩子无时无刻用图式表达对世界的认识,而只有幼儿的“玩”,(自发的游戏和探索),图式行为才能“层出不穷”。二、作为幼儿教师,要懂得时间、空间、材料是支持幼儿图式行为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思考怎样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材料,让幼儿感受到“我”是那个读懂“他”的人,是满足与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保证,是幼儿深入探究的助推动力;三、我们以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即重新认识幼儿、反思自己、探求研究的真谛,我们还有很长得一段路要走,我们需胸怀目标,走在幼儿的后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迁市宿城区家天下幼儿园 陆珊珊</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听讲座前,“图式”这个词似乎只存在于专业的理论书本中,今天通过张晖老师介绍的8种常见的图示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些幼儿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幼儿的一些难以理解的行为似乎也变得合乎情理。接下来我也会继续认真学习张晖老师推荐的书籍,了解幼儿正在探索的“图式”,提供适宜的支持,提供更多自由游戏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迁市实小幼儿园 穆彤彤</b></p><p class="ql-block"> 聆听了张晖老师的讲座,让我对图示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在实践中看到并理解了孩子的图示行为。简单来说,图示就是孩子简单的重复的行为模式,虽简单重复,但绝不代表没有意义。张老师通过对几幅典型图片、几个鲜活的视频的讲解,也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意义。“要努力做能让幼儿感受到被关注的人。”真正感受到孩子从调皮捣蛋到聪明智慧,接下来,我也会继续深入研读书中内容,站在孩子视角,努力践行书中理念,和孩子一起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湖滨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幼儿园 孙成丽</b></p><p class="ql-block"> 感觉还是我们不够了解儿童。以前看到幼儿一段时间总是重复做一件事儿,就认为幼儿的游戏水平是简单重复的,听了张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了,这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某一行为的强化、练习,更是一种图示。还有,就是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习高瞻课程、学习故事都是很好的,但是,我们要有反思的精神,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审议,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哪些是我们要调整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迁高师附属幼儿园 张译</b></p><p class="ql-block"> 虽然对图式有了一些了解,但觉得还是比较模糊,在后面的实践中结合书籍多去观察幼儿的图式行为,以图式为出发点,真正的给幼儿提供 自由 游戏的机会。图式是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探索世界与生俱来的东西),也是他们的学习动机(内驱力),只有在真正自由、自主的游戏中,孩子才能展现自己的图式,尽心探索、学习,发展自己,才能愉悦,创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运河天玺幼儿园 张海波</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之前这本婴幼儿图式的书也读了一些,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有了初步了解。但是今天听了张老师的讲座,用很多视频、图片的案例,还是让我触动很多。确实很多时候,作为成人都是在猜,甚至有些时候会干扰孩子游戏。好多时候我们就太想给孩子们提供“支持”,反而会显得我们太功利!值得我去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树新城幼儿园 张昕 </b></p><p class="ql-block"> 从张老师这场讲座里面有几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成人自以为幼儿需要”,很多时候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我们会进入这样的误区,到底是孩子自己需要还是我们认为孩子需要,比如说是节日要做一些活动,包饺子、搓元宵之类的,张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还有到底观察幼儿什么?到底如何理解观察的目的?幼儿的图式行为背后就需要我们在观察幼儿的活动中看孩子的动作行为、倾听他们的语言、记录他们的活动,坚持在观察中尝试更加了解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豫区锦绣江南幼儿园 李淼</b></p><p class="ql-block"> 通过聆听今天的讲座,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学会放下自己,学会认同和欣赏孩子,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方式,接下来我会认真研读张老师推荐的书籍,做一个合格的陪伴者,和孩子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树新城幼儿园 王娟</b></p><p class="ql-block"> 通过今天的学习收获到教师在孩子游戏时需要睁大眼睛观察,并对所看到的一切的意义和重要性保持开放的心灵,这也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不能自以为是去猜测、去假设孩子可能在想什么?可能需要什么?孩子可能需要我怎样?从而去干扰孩子的游戏。要学会等待,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不因为孩子一直重复某种行为而焦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润园幼儿园 蔡佐好</b> </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让我打开思路,拓宽眼界,以新视角解读幼儿的行为,了解到只有认识、理解、认可婴幼儿游戏图示,才能真正从儿童视觉出发支持儿童,而不是干预儿童行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迫切需要学习书中的知识,帮助我更专业地“认识儿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旺族雅苑幼儿园 黄婷婷</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对于幼儿的一些行为,不能主观地去解读和臆断,不能把成人的理解变成阻碍幼儿游戏和成长的拦路石,从今天张老师讲的儿童游戏中的图示行为讲解与分析中,我们对于幼儿游戏行为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成为真正“读懂”幼儿的人还需要不断学习、观察、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豫张家港实小幼儿园 李欢</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听了张老师的讲座,了解到图式更多地存在于幼儿的行为中、游戏中,我们要在观察中了解儿童正在探索的图式,提供适宜的材料。接下来我会深度研读张老师推荐的书籍,以图式为出发点,在幼儿自发的游戏和探索中让其感受到“我”是那个读懂他(她)的人,是满足其学习发展的保证,是其持续深入探究的助推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湖滨新区井头中心幼儿园 刘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早听到“图式”一词是来自于皮亚杰的认识心理学理论,当时只是从概念上对此有了浅显的了解,并不能深入了解其含义,同时在实践中进行运用。今天有幸听了张晖老师的讲座,自己对于皮亚杰提出的“图式”有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认识。原来抽象的概念被张晖老师理解得很透彻,她将图式在幼儿的游戏中具体化。幼儿的图式行为是幼儿的内驱力所呈现的方式,幼儿在日常游戏中的重复的动作,如上下爬、搬运、敲击等行为都是幼儿在建构对自己周围环境及世界的建构。作为一名幼儿老</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师,要静下心来观察幼儿的所说、所做,不要把成人思维中的活动目标强加在幼儿的行为活动中,要思考幼儿行为的真正含义,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要让幼儿感受到我们教师是能够读懂他的人,能够满足与促进他们学习发展的保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运河天玺幼儿园 吴雷宇</b></p><p class="ql-block"> 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渐渐体会到了什么是游戏图示,给我的启发很大,也让我更加认识到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价值!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孩子成长的小秘密就藏在"游戏图式"里,幼儿的游戏图示是层出不穷的,而我们更需要去观察的,更多的是幼儿自由,专注时的“哇”时刻,发现并深入的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学习和发展,并思考之后的教育调整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迁市第一实小幼儿园 张晓芳</b></p><p class="ql-block"> 今天听了张晖老师带来的儿童游戏中的图式行为——换个视角读懂幼儿,在张老师的讲座中张老师说当我们静静地站在幼儿身边时,我们要让幼儿感受到我们是最懂幼儿的那个人,不由的回想自己在平时和孩子在一起时,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当我们的目光和幼儿相对时,幼儿给我们的反馈是信任、是幸福,有很多时候在游戏回顾时听幼儿的想法和分享时,会发现自己很多时候还是不够“读懂”幼儿,在今后和幼儿一起时我们要摒弃成人的所谓的“想法”,把理念真正带到实践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余娟幼儿园 仇苏云</b></p><p class="ql-block"> 今天听了张辉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图式的概念,和图式的8种行为:轨迹、定向、连接、旋转、围合、包裹、定位、搬运,通过对观察案例的逐一分析来解读每一种图式行为背后的意义,同时也讲到,无论在实践或研究中如何分类幼儿的图式行为,它们都是客观的存在,是幼儿的内驱力使然。此外,成人所认为的孩子的“淘气、不端或故意捣乱”的行为,往往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成人不理解孩子、没有满足孩子成长的内在需求,今后我会认真读这本书,读懂这些理念并去实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新城家园幼儿园 郭文娟</b></p><p class="ql-block"> 图式这本书之前也读了,今天又听了张老师解读,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多时候我们不是在支持孩子而是在干扰影响孩子,追求孩子的均衡发展,区域游戏要均衡化,今天听了之后,任何时候不要太绝对,要了解孩子读懂孩子,有时候当他们反复在重复一种行为或者在一个区域里探究的时候,或许是在深度学习,我们却没有有效的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宿豫玉泉山路幼儿园 殷继丹</b></p><p class="ql-block"> 不要轻易问孩子你在干什么?而是要像侦探一样,努力分析场景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儿童深不可测的行为之谜中存找意义,还要竖起耳朵倾听,去观察,去记录在时间、空间、材料上支持幼儿图式行为.努力让自己成为读懂孩子的人。</p>

幼儿

图式

游戏

行为

图示

孩子

幼儿园

张晖

儿童

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