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短短十天的日本本州岛之旅结束了。飞机缓缓在跑道上滑行升起,从机窗俯瞰而下,一片片灿若云霞的樱花林,夹杂着翠绿的树木,红绿相间,串联成片的绚丽画卷,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我内心轻轻向它道别:小小岛屿,却是世界上景观最美,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习俗保存得最好的国家。良好的国民素质,如此打动着人心,令人感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日本人的樱花情结</p><p class="ql-block"> 飞机到达名古屋空港已近黄昏,导游接机前往酒店办理入住。窄窄的街道上,亮起了淡淡的灯光,成片的青瓦房屋,伫立于市中心,古老的本来面貌,朴素自然,柔美平和。导游说:“二三十年前来这里也是这个样子。”是啊,眼前所见,一如我所期待的那样。我抬眼向上望去,一轮月亮当空,月光温柔地散在树梢瓦檐上,宿鸟幽鸣,悠静的美丽,真是一处赏月的胜地。</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前往古都京都参观岚山公园,这是我们行程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岚山,平安时代是王朝贵族宅邸的聚集地,这儿保留下了许多平安王朝的遗韵。作为自古以来的赏樱赏枫圣地,岚山每到春秋两季吸引了大量游人,而冬夏时节则十分静谧,适合喜欢清幽的旅行者,素有“京都第一名胜”之称。</p><p class="ql-block"> 现在正值日本赏樱季节,岚山樱花开得正盛,美得就像是被渲染过的水彩画。山坡上满是百年树龄的樱花树,它们的历史底蕴与山中古建,让这里的樱花景观更是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听导游说这林中有上万株樱花,品相有八重樱、染井吉野樱、大岛樱等十多种纷呈异彩,绚丽辉煌。 一片片雪白盛开的樱花点缀在岚山林中,远山如黛,峡谷深邃,流水潺潺淌至天际。而习习凉风吹过,惹得阵阵落英缤纷,绯红轻云般在空中舞出最美的弧线来。</p> <p class="ql-block">(岚山渡月桥,这里是一道赏樱的胜景)</p> <p class="ql-block"> 岚山也是川端康成颇为钟情的一处景致,记得他在《花未眠》中写道:“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关于这种美,他在《古都》里有这样的描写:“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春天呀,连纤细低垂的枝头也开满了红的重瓣樱花。花丛中,与其说是花开树上,看起来倒像枝丫托着繁花朵朵。”如今,我们也站在这岚山的回廊西口,感受着大师笔下的盎然春意,灼灼绽放的樱花。</p><p class="ql-block"> 在岚山,最佳的赏樱体验是身穿日式传统和服,做一天京都人,漫步小路。这里随处可见穿着的温婉和服的女子在樱花下拍照,春光烂漫的美好季节里,让自己美出一个高度。租借和服店里会有专门的穿戴师为体验者穿戴,不用担心不知道怎么穿,还可以选择跟拍服务。</p><p class="ql-block"> 日本人的赏樱花并非像我们所认为的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而是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一边赏花一边吃吃喝喝的一种活动。也可以说,赏樱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宴会。大人们西装革履,或穿着考究的和服,小孩儿们也穿上节日的盛装一同出行。到达赏花地后,他们会在樱花树下铺好自带的大席子,大家坐在上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美酒佳肴,就这么在公共场所公开饮酒作乐起来。他们一边赏花,一边吃吃喝喝,还唱着歌、跳起舞,好一道愉悦欢快的景象!由此不难引发这样的联想:花国的人!</p> <p class="ql-block">(樱花树下身着和服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 花国里的人不仅赏樱花还吃樱花。樱花盛开之际,经常能看到日本主妇徘徊于樱花树下,手里捧着一方干净的手帕,低着头捡拾掉落在地上的花朵。起初,我不知道她们拣拾花朵的目的,时间长了才知晓,这些樱花花朵是可以吃的。日本人吃樱花十分风雅,形成了独有的樱花食文化。赏樱时节,各种樱花食品都会亮相街头,使人不仅眼中满是樱花之美,口中也充溢樱花香气,他们把吃樱花变成了一首风物诗。</p><p class="ql-block"> 樱花作为特有的一项文化,在日本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樱花之所以自古被日本人所钟爱,除了报春,更为欣赏的是它那虽然短暂但却绚丽的生命和生命结束时的宁静、纯洁和壮烈。</p><p class="ql-block"> 樱花的凋落别具一番景致。满树的樱花在和煦春风里摇曳着,可是一夜过后当你再度光顾樱花园时,昨日还是遮天蔽日的树冠上,干净得只剩下光溜溜的枝条和几片新嫩的绿叶,清清爽爽,无牵无挂,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满地散落的花瓣,那么均匀,那么轻盈,散发出静静的银色光辉,几分凄惨几分悲壮,让人感伤催人泪下。</p><p class="ql-block"> 日本有句谚语:“花是樱花,人数武士”。在日本人看来,樱花与武士之间有着相同的气质,短暂的艳丽之后是凛然的死亡。这气质体现了日本民族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内涵。“宁愿短暂,只要灿烂”是日本人将武士比做樱花所取的原意。樱花最美的时候,也就是它将要凋谢的时候。因此,日本人把樱花与大和民族的武士道精神相连,樱花的瞬间开放,瞬间凋零,就如同武士最光彩的时候,也就是他抛洒热血效命疆场的时候。这也印证了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p><p class="ql-block"> 川端康成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认为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古代日本人更以花自比,将那瞬间美的观念转为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行为。他们的殉死在于“追求生命的闪光,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 川端康成包括他在内的无数日本作家也先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而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流露出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生死观。读过日本小说《金阁寺》,作者在小说中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描绘出“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而三岛由纪夫的自杀,更是以独特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将死亡美学阐释到了极致。</p><p class="ql-block"> 我们随着导游的讲述感慨着。导游告诉我们说,日本的国花虽然是象征日本皇室的菊花,但是作为整个日本文化风的象征,毋庸置疑仍然是樱花。尤其是武士道精神的加入,更是把樱花从“物哀”正式升格为“日本民族精神”。</p><p class="ql-block"> 樱花作为日本民族精神,还有着它体现日本人集体意识的一面。看过樱花的人都知,樱花单株地看,一花不足为观。比起牡丹月季它太单薄;比起玫瑰蔷薇它又太柔弱。樱花色彩单调只有红白两色。櫻花的美,来自群体的审美合力!当千百株樱花树簇拥聚集在一起竞相绽放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形成的气势、规模和力量。那是一种铺天盖地、浩浩荡荡的集合之美,洋溢着无限的生机和令人感叹的生命能量!</p><p class="ql-block"> 这似乎和日本民族的集团精神很相一致。正是因为有着这种集团精神,这个民族才能通过明治维新一崛而起;才能够把这个挑起二战又被二战折腾成这样了的国家能够迅速复苏成为科技强国。</p><p class="ql-block"> “倘若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二者的巧合不会引起任何感动。花儿由于它的绽放与凋谢才更显示出生命的光辉。在感到花儿美好的心灵深处,我们一定会在无意识中不由得彼此珍惜自己的生命,感受到在茫茫世界的短暂生存期间能有缘相遇的喜悦。”这是日本风景画家东山魁夷的文字。他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文学家,他的散文是他旅游山川的记录,是艺术的追求,更是他心灵的遍历。读着他明静温和的文字,大自然的启示,像清泉一般流过心间。</p> <p class="ql-block">(岚山山坡下的樱花)</p> <p class="ql-block"> 这次旅行赏樱我们还去了隅田公园,富士山景园,天龙寺,六义园等处观赏樱花。春日暖阳樱花曼妙。我们在樱花满开之时到达,于樱花凋零之时离开,十天的时间看尽了樱花千姿百态的绚烂之美。</p><p class="ql-block"> “樱花啊樱花,容春时节天将晓,霞光照眼花英笑。万里长空白云起,美芬芳任风飘。去看花,去看花,看花要趁早!”每年花时节,山川树下人如织,“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樱花。”樱花情结已然渗入这个多山多岛、温和见人的民族,形成独特而灿烂的樱花文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 东京,领略一城风情</p><p class="ql-block"> 从踏入名古屋机场起,就感觉这儿国民素质的确比较高,各个公众场合都是井然有序,每个人都很安静,没有大声喧哗,自动扶梯永远都是靠左边排成一排。 大街小巷里一尘不染的卫生程度干净得令人惊诧,人性化的考虑随处可见,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力求做到极致!</p><p class="ql-block"> 车到旅馆,一下车,旅馆大厅里二十多只行李箱在明亮的灯光下分成两行排列在那里,每人只要瞟一眼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行李箱。我顿时感叹日本驾驶员工作的细仔和认真。行李箱后面站立着旅馆工作人员,一边鞠躬弯腰,一边热情地引导我们走进各自的房间。</p><p class="ql-block"> 以前读到过一个欧洲人写的日本游记,作者认为日本的国民素质堪称世界第一,这次的旅游经历让我真切地认同了这一评语。那天旅馆里的一件小事很让我感动,因为早晨耽搁了一会儿,当我们拉着行李箱匆匆赶往电梯口下一楼时,早已等候在电梯口的日本老奶奶大伯打着手势让我们先行,真不好意思,由于她们的善意,使我们避免了迟到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进程。二位老人不经意的举动,让我心生敬意、温暖安帖。尤其是自由行的那一整天里,我们多次问路,在互相听不懂对方语言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执着地给我们解释路线,连比带画加肢体语言的热情超乎想象,直到我们明白如何乘车后,他们才心满意足地走开。日本人的礼仪细节,照顾他人感受的处世方式,一切都蕴含着内在的文明素质和教育背景。</p> <p class="ql-block">(干净整洁的东京大街上随处可见意趣曼妙的樱花)</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东京,自然少不了要逛逛东京的银座商业城和商业城周边的繁华街道。</p><p class="ql-block"> 东京的银座是象征日本自然、历史、现代的三大景点(富士山、京都、银座)之一的商业街,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街齐名,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银座里的顾客真不少,每一个商柜前都是人头攒动。我们在这里整整呆了一个上午,没听到一声大声喧哗,只看到营业员与顾客的小声交流,是那么地包容,那么地和谐,甚至是那么地亲切。</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这条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东京商业街,繁华热闹但干净整洁;车水马龙却有条不紊。在银座商业街里,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每样东西包装精美,都是艺术品。最让女人开心的是商品价格全日本一样,不用费脑子讨价还价,酵素、面膜、花妆品、手包包,只管釆购。 这里还展示有各式各样的日本和服,不少赴日旅游的人都曾有购买的念头,但一问价格就打住了。正规的和服至少一万起,这是最普通的,往上走买奔驰的钱可能都不够一套和服。 </p> <p class="ql-block">(东京银座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 东京的街头随处可遇到穿着和服衣饰徐徐而行的当地女子,优雅的体态、得体的举止,娴静婉约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有时还能遇到三五个年轻貌美的艺伎,一脸粉黛浓妆艳抹,更是令人着迷。细细品赏这道靓丽的风景,它承载着文化流转之美,也尽显了生活面貌之美。而那些行走着的男士则是另一番风采,他们往往基本都是身着深色西装,里面是白色衬衣,或者就是风衣配白衬衣,散发着一种旁人所不及的气场。</p><p class="ql-block"> 虽然日本的服务行业是世界一流的,甚至跪式服务,但通讯服务就十分糟糕了。导游调侃说二战时日本人被原子弹的核辐射惩治得厉害,至今连wifi的辐射也讳莫如深不敢多接触。我们所到的公共场所除了宾馆里的大厅之外,确实几乎再也找不到有wifi的链接服务了,所到之处也见不到有日本人玩手机的。不知道是否跟通讯设施不够完善有没有关系。感觉日本人确实热衷读书,这七天里只要在旅途上,在火车上、在地铁里,所看到的日本人往往都是捧着书本埋头读书。导游介绍说,日本人喜爱阅读,人均每年读书多达47本,忘我阅读的情景处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京都街头体态温和优雅的艺妓)</p> <p class="ql-block"> 说到日本的饮食文化,最先想说的是日本纳豆。日本有一种奇特的健康发酵食品叫纳豆,它是由黄豆煮熟后通过豆菌发酵制作而成。我第一天到酒店早餐便被这个小食品吸引住了。那天导游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怎样搅拌纳豆拉出丝来,还告诉我们纳豆是日本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之一,大部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喜爱吃经常吃,还说它富含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在导游的带动下,我们搅拌着小碗里的纳豆,拉出长长的丝来,嗅着它散出发过酵的芳香。这食物黏黏的,吃在口里味道微微有点怪异的甘甜。显然,这纳豆的确蕴藏了大量的营养源,查了查资料,说纳豆是一种很具价值的营养食品,并且具备杀菌,降压,溶解血栓和排毒等功效,因此对于许多爱美的日本女性而言,纳豆还是非常好的减肥瘦身、美容养颜食品。纳豆备受日本人青睐,它展现了日本人健康的饮食观,日本各酒店旅馆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纳豆。这七天的早餐我几乎每次都忘不了要吃上几小杯纳豆,感觉着一种温润馨心的美妙。记得我刚回国的那几天,最关注的便是在网上搜购纳豆。</p><p class="ql-block"> 日本饮食受中国影响颇深。相比中国饮食,日本料理更显极致。而中国作为美食大国,在菜品的色香味上表现更为突出。日本的料理也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极利于健康的和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p><p class="ql-block"> 很多资料上说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而且很少有为肥胖而烦恼的人,日本国民的营养状况普遍提高,平均身高和智力明显改善,被西方学者誉为“人类体质发展的奇迹”,这与日本的饮食文化是分不开的。这些都和日本的饮食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尤其是日本料理的健康制作。</p><p class="ql-block"> 日本人在料理的烹调方式上崇尚食物的原汁原味,少用调料,以清淡的口味为主,生食便成为保持食物原味最好的食用方式。日本人做菜比起中餐来说,做的成分太少,工夫主要花在摆放上了,凡是去过日本的中国人或许都会感觉到,日本的菜肴与其说是让人饱口福,倒毋宁说是让人赏心悦目。日本料理看起来确实是一门码放的艺术,制作者的艺术气息和美学修养体现其中。聚餐的时候,大家每人一份,煮物、蒸物、刺身、汤、面条、点心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本料理看起来确实是一门码放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 日式的餐馆多为塌塌米式。正式的餐馆比较讲究,坐垫后还有靠背,四周有鲜花、盆景、名画等装饰,上菜的方式是前一道料理用完后,再上后一道料理,还可根据顾客的要求播放音乐。而非正式的餐馆则比较随便,可以随意添加酒菜。客人们吃饭时围着桌子席地而坐。 在繁华的东京,品味这样一餐不闻油腥的粗茶淡饭,或许是体会到日本人口味清淡的一种历史传承。</p><p class="ql-block"> 最记得在东京蟹道乐吃的螃蟹宴,那是旅行团安排的我感觉最享受的一次美味。</p><p class="ql-block"> 蟹道乐是东京最知名吃食街里的螃蟹料理专门店。 还走在街头,就远远地看见店门楼上爬着一只巨大的红色螃蟹。这是一座稍具规模的螃蟹店,进了店里,日籍服务员站在餐厅门口对我们行鞠躬礼,双手合十,用日语问好。日式包间的桌子餐具摆放有序干净得一尘不染。服务员穿着和服,低声细语地跪地服务,端上来一份很小的火锅和几道精致的螃蟹料理。于是我也优雅地跪坐在榻榻米上,配上这唯美的餐具食品,会让人觉得吃饭除了满足口腹之欲外,它还是一门艺术。</p> <p class="ql-block">(在东京蟹道乐吃螃蟹宴)</p> <p class="ql-block"> 火锅里滚动着乳白色的蟹汤,清淡没有一丝的油腻。从乳汤里捞出一根根螃蟹腿,打开它,里面是一条条的蟹肉,很容易便可以取食。蟹肉晶莹剔透,入口清甜鲜美齿颊留香!新鲜的螃蟹肉可以什么调料也不放直接吃,也可以放上芥末蘸点酱油,味道都非常棒。而烧烤螃蟹更是另一番风味。将蟹黄蟹肉一并剔放在蟹头盖里,放在小炉上慢慢烧烤,是非常具有情调的做法,看着蟹壳里冒出香气泛起细密的小泡沫,就胃口大开。房间里香味满屋,蟹膏的鲜味在口腔中回味久久</p><p class="ql-block"> 螃蟹鸡蛋羹放在杯子里端上来了,黄色的鸡蛋羹是红白相间的螃蟹肉、吃到中间勺子往下舀,发现藏在下面的白果、蘑菇和百合,是非常精致的一份鸡蛋羹,味道很好。</p><p class="ql-block"> 餐后甜点是每人一碗抹茶冰淇淋,这是一道唯一没有螃蟹的餐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古建,日本的精魂所在</p><p class="ql-block"> 日本的建筑拥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最早是大量受到中国建筑的影响,但随后也渐渐发展出属于日本的独特风格。</p><p class="ql-block"> 日本建筑受中国的影响很多是继承了中国唐代的建筑艺术风格。大唐盛世的时候,中国各方面的实力都空前强大,在建筑上也是登峰造极。当时的日本人仰慕盛唐文化,尤其是皇室和贵族的房屋宗祠等,纷纷效仿大唐。在奈良,至今还完好保存着唐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建造的著名的唐招提寺。日本是对古建筑保护很好的国家之一,现在还能看到不少唐朝文化的遗存建筑。</p><p class="ql-block"> 日本有许多古建筑或复古新建筑,比如清水寺、天守阁、二条城等。这些建筑总体的木瓦结构,加上周边遍布的树木,以及建筑中四处可见的汉字,令人感觉历史的气息扑面而至。而这种厚重与沉淀感,更给予了这些古老建筑以“文化”与“气质”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银阁寺东求堂,义政将军的佛堂和茶室,建于1486年。风格安稳寂静,它表现了极简朴素的审美旨趣。)</p> <p class="ql-block"> 在日本东京旅行期间,我随团参观了另一座影响较大的寺庙:浅草雷门观音寺,在这里看到了我国大唐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浅草寺是典型江户时代的建筑,采用瓦屋顶,石台基、朱白相映的色彩以及有举架和翼角的屋顶。建筑整体风格端庄大气,十足的中国唐朝特色。</p><p class="ql-block"> 相传公元628年,一对以捕鱼卫生的兄弟在隅田川发现了观音像,大家认为是观音显灵,于是就在当地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座观音像,这就是浅草寺。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将浅草寺扩建成一座大寺院,并指定为幕府祈愿寺庙朝拜场所,寺院也因此逐渐成为江户文化和信仰的中心。浅草寺也是数次被毁又数次被重建。 </p><p class="ql-block"> 去浅草寺的那天,天正下着小雨。我们撑着伞从正门进,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悬挂那只低低红红的巨大红灯笼,几乎挡住整个入口,上边写有巨大的“雷门”二字,黑字白边分外分明。给人一种压抑不得进入的感觉。进到寺院里边,有长约百米左右的参道,直接通向供奉观音菩萨的正殿。庄严的雕饰、线香的气味、巨大的房檐,将游客带到了深远的过去, 接触着江户文化的神髓......</p><p class="ql-block"> 浅草寺作为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旅游名胜,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有名目繁多的节日,一年四季都有庆祝活动。游客到浅草寺得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情手水舍里净手净口, 清洁后才能进入正殿参拜;第二件熏香,正殿前有香炉,买香点燃后再插入香炉,然后用两手把香燃出的烟往身上拨,代表去除晦气;第三件事情抽签,这是去浅草寺最受欢迎的,和我们国家的抽签发一样,抽到好签就可以带回家,若抽不到好签就将其系在树上,以求逢凶化吉。据说这里的签都很灵的。除了抽签以为还有祈福牌,木质的祈福牌上面可以写上对自己和亲人的祝福,挂在树上随风摆动更显灵气。</p><p class="ql-block"> 在寺院的西南角,有一座高高矗立着一座雄伟的五重塔,造型十分古典优雅非常漂亮。它矗立在错落有致的庙宇建筑群里美轮美奂赏心悦目。塔的内部有收纳供养灵位牌灵牌殿,塔的最上端是存放斯里兰卡传来的舍利子。</p> <p class="ql-block">(小雨中浅草寺的观音殿和五重塔)</p> <p class="ql-block"> 浅草寺内有着著名的建筑物和史迹,观赏景点非常多。而观音堂后面有座美丽精致的小小园林,流水淙淙、小桥、锦鲤游弋,是另一番幽静美好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去日本旅游,有两处圣地。京都和奈良,都是极美的。</p><p class="ql-block"> 一进入京都,就感觉这里穿和服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几个年轻的女孩子,可能是要赴宴,头发整齐地盘起,别着精致的发夹,穿着花色素雅恬淡但做工精细质地上乘的和服,踩着木屐,手袋也是或棉布或绸缎的传统手工艺品。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每年樱花盛开的春季,京都都能吸引大批游人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京都汇集了日本的自然美与传统美,是日本人精神的象征。许多日本作家都把它当作心灵的故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古都》《千鹤》等大量作品中,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京都的自然风光、古刹神社、传统文化等。在京都漫步,仿佛随时能与川端康成笔下的那些人、那些景、那些传统风物擦肩而过,这座从平安时代延续了千年的古都。</p><p class="ql-block"> 金阁寺,是这座古都的著名景点之一,它是一处十分值得观赏的风景胜地。最早知道这个地方,是因为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也许是文学的渲染,更因为本来就是光华夺目,金阁寺成为很多人心目中京都最美的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 金阁寺又名鹿苑寺,是一座位于日本京都市北区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日本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园。 鹿苑寺寺名源自于寺院的创立者即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法号·。该寺院是在创立者义满死后,将他原来的山庄改成的寺院。舍利殿本是室町时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筑,但是昭和25年(1950年)金阁寺被完全烧毁,并于昭和30年(1955年)重建。重建的金阁,是根据明治年间的图纸、古文书等资料为基础,花费了3年时间重新建造的,并于昭和30年(1955年)10月10日举行了落成仪式。1994年12月,鹿苑寺全境作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金阁是木造的三层楼阁式建筑,位于鹿苑寺境内,镜湖池的南岸。金阁的一层是寝殿造的“法水院”,比喻佛法之水可以洗净烦恼。在里面设置了须弥坛,坛上中央是宝冠释迦如来坐像。二层是潮音洞,从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这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四周用缘和围栏,外壁和围栏全部贴满金箔。第三层名为究竟顶,象征着佛陀的境界在人类的顶峰。放置着佛舍利。整个三层除了地面,室内也布满了金箔,一片金光璀璨。屋顶是宝塔形状结构,并有只象征吉祥的金的凤凰。</p><p class="ql-block"> 闻名遐迩的金阁寺,其建筑与园林构造相融合,一旁的镜湖池池水清冽,身影华丽的金阁倒影在镜湖池中,令人感叹如此之景只能天上有!</p> <p class="ql-block">(我身后是美轮美奂的金阁)</p> <p class="ql-block"> 能让金阁寺有着如此名气和参观人流量,不得不又想到川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和他的死。《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在三岛由纪夫的心里,金阁是极致的美的代表,而金阁寺的大火代表着对美的毁灭,也是永恒的保存。这样,金阁寺不再仅仅是一个寺庙,而是化作一种日本美学的代表。可是此刻这里人山人海,自拍杆,护栏,拥挤的人群推着你往前走,很难让人静下心来品读藏在景观画面背后的美。</p><p class="ql-block"> 目前金阁本身也是不能靠近观赏的,只是金阁内部的照片陈列在路旁供人观看。如果金阁寺开放内部空间的话,我还真想亲眼目睹一下,不是通过专家的分析和他人的描述,而是自己的体会,感受当初建造金阁的人,他心中的佛国净土是什么样子。</p><p class="ql-block"> 在日本,最美丽的旅游城市,就是京都和奈良。奈良的历史比千年古都京都更为悠久,它是古代日本文明的发源地,1300年前模仿中国长安的布局,在这里兴建了当时的首都平城京。后来日本的政治中心变迁,奈良作为重要的宗教城市保存至今。 奈良拥有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它作为鉴真大师东渡的居所,和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当时随同鉴真一起传入日本的,不仅仅只有佛教之都的正规化,还有源自大唐的先进文化体系,包括了医学、雕刻、绘画以及汉方药学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当时唐代最流行的建筑模式被带入日本,给日本带来了建筑样式上的革新。 在奈良西京 有座极为著名的古寺院唐招提寺,是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建造的盛唐建筑风格寺庙,呈现了完整的唐代建筑风格。唐招提寺,这个雄浑厚重的名字,令我仿佛感觉着这座寺院的莫大魅力和清净幽深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唐代建筑风格的唐招提寺大殿)</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京都第二个奈良,即便日本也没有!可是,如果没有梁思成当年的极力保护,京都和奈良这两座美丽的城市都将不复存在,化为废墟了。</p><p class="ql-block"> 1945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 除了中国的城市以外,梁思成做出了一个令世人不解的决定,他将另外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这份材料是梁思成做了剧烈的思想斗争,历尽心血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国仇家恨,哪个中国人不是对日本的侵略义愤填膺。所以当梁思成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时,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决定。但是,梁思成依然这样做了,是经过认真的深思。 在保护京都和奈良古建筑上,他也是拼了命的努力,最终劝阻了美国空军对奈良的轰炸。</p><p class="ql-block"> 梁思成对此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p><p class="ql-block"> 而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由于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1945年,盟军不得不作出对其进行轰炸的准备。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标明详细文物地点的地图。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p><p class="ql-block"> 许多人欣赏林徽因与梁思成,是因为他们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做出了贡献,殊不知,林徽因与梁思成还为世界他国的建筑也做出了贡献。林徽因与梁思成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即使日本侵华,即使林徽因的弟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林徽因与梁思成仍然义无反顾保护日本京都与奈良的古建筑。细细想来,仇恨归仇恨,人类的美好的文化遗产是应该保护的。战争只是一时,和平才是主旋律,梁思成让人分明感到另一种仁爱与责任。这一瞬间,我方才感到林徽因选择的梁思成,是怎样的一个男人。胸怀家国天下,文化遗产无国界。梁思成如此高贵的品质,真正是那种胸中容有大海的男人。</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林徽因夫妇)</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是行者,旅行至此,心宿里开了一串紫兰色的小花,它似乎已经生长在雨中的小路上。 若把心宿比拟成一本书籍,大门是封面,咿呀入内,如同翻启了书之扉页,慢慢品读,那一份历史感触及着我心。</p><p class="ql-block"> 在日本十天,留下的记忆多半是愉快的,甚至是使人心动的。 这个使人心动的东西是个线索,这个线索就是日本文化的特质。</p><p class="ql-block"> 精致、灵巧、幽静、雅美,这是川端康成心中小巧而幽雅的古都。为了写《古都》,他在京都住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他也给自己住过的旅馆留下心得:“京都,一个细雨的下午,我坐在窗畔,看着雨丝丝落下,时间仿佛静止。就是在这里,我清楚地意识到,宁静这种感觉,只属于古老的日本。” 京都带给川端康成的创作灵感是全方位的:味觉、视觉、体感。我喜欢日本的环境,喜欢这种宁静的美! 京都的内涵,不管是美食还是文化,总给人品不完,道不尽的感觉,无论到访哪儿,都可以找到打动自己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由此,想起东山魁夷的一句话:“ 这座被称为千年古都的京都,优雅温柔背后,藏着更为强韧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安然,本名曾祥安。荆州沙市第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长江文艺》《阅读时代》《泰山文化》《青年博览》《北美经济导报》《湖北日报》《人文荆州》《荆州文学》《沙市文学》等报刊,出版过散文集《不止一个秋季》《沙市人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