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亲打来电话说这几天身体感觉不好,明天村里有顺车,想来县城医院检查下,问我忙吗?我的心不知怎么了?鼻子有点酸。我知道母亲肯定病的不轻,她是实在抗不过去了,才给他儿子打电话的。就在上星期回家,我就看母亲行动有点别扭,气色也大不如从前,问她有事吗?母亲说:“能有啥事!我身子骨好着哩”,那时我也没在意,只顾狼吞虎咽的吃着母亲做的饭。从小到大,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了,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家里的事从来都不过问,更没操过心,每次找什么、干什么、拿什么都是问母亲。习惯了父母追出来的叮咛与唠叨,习惯了父母衣食住行那份固执的关爱与提示,习惯了父母面前长不大的操劳与呵护,甚至习惯了在接受关爱时的不耐烦与发脾气。</p><p class="ql-block">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p> <p class="ql-block"> 此时,除了隐隐的痛还能有什么?父母老了,我们应该长大了。小时候的母爱,是寒冬里温暖的被窝,是半夜烤红薯的焦味;长大后的母爱,是一碟酱豆的滋味,是一碗手擀面的满足;成家立业后的母爱,是离家时塞满一车箱的牵挂,是深夜时常拨错的电话。父母害怕我们在外面受苦,在家总是寝食难安,太多的是担心。谁说人老了就没瞌睡了,那是他们心里装着太多的放不下。你永远不知道你不在家的时候,父母饭桌上有多么的简单;你永远不知道你打电话的时候,父母那头有多少善意的谎言;你永远不知道你离开家的时侯,父母那站立很久不愿离去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p> <p class="ql-block"> 当我去接母亲的时候,母亲大包小包放了一堆,在那路口等他的儿子。那天的天不怎么热,但我看到母亲额头上渗出的汗,和那随风飘起的白发,那佝偻单薄的身体,在风中摇晃着。第一次,我认真的看看了母亲的脸,满脸的皱纹,满目的沧桑,满头花白的头发,母亲真的老了。“这是我昨晚刚蒸的馍,这是炒的阳阳和康康最爱吃的辣子酱豆,这是玉米糁子……”母亲一样一样如数家珍,一样一样装的整整齐齐,一样一样弄的干干净净。“妈!你别说了!我知道”。我不知道母亲昨晚是什么时候醒的又是什么时候睡的,我不知道她是来看病的还是给她儿子送东西的,我不知道她忍着病痛走了多少路受了多少。“妈,咱们到外面吃点东西,都十点多了”,“来的时候我已经吃了,现在城里的东西那么贵,前几天下过雨,我在地里种了好多菜,到时有顺车我让人给你捎来,你们就不用买了”。除了内疚与愧疚,抱愧与抱歉,惭愧与羞愧我还能说什么?</p><p class="ql-block">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 <p class="ql-block"> 心电,胸透,彩超,CT,血,尿都做了检查化验,母亲血压比较高,心脏也不太好,主要是胆的原因,母亲再三对大夫说:能不做手术尽量不做,能不住院就不住了,没事话就少开点药……我知道她是心痛儿子的钱,但这是一个儿子的责任,母亲赋予我们生命,而她连一点索取都不求,甚至连命都不要了。“养儿防老"我们做孩子的做到了什么?尽到了什么?帮到了什么?大夫分析可能是劳累过度引起的腿脚浮肿,再加上长期吃饭没规律。就在前几天,下雨后母亲大概就没闲过,果树上要打药,地里要除草,苹果要疏花,花椒要剪芽,空地上要种庄稼。可想而知,母亲一个70 岁的人了每天还要面朝黄土,跪在地上劳作,爬在地上扶苗,攀在梯上疏果,钻到村下剪芽。为了这个家,为了子女,为了不添麻烦,我不知道他们包容了多少?接纳了多少?忍让了多少?受了多少累?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妈,就躺在里头》隔着厚厚的玻璃窗/我只能,模糊的看见/妈,就躺在里头/静静的呼吸,静静的想/隔着厚厚的玻璃窗/我只能,听见/姐、她,和妈/低沉的忧伤/隔着厚厚的玻璃窗/我只能,静静的躺在走廊的长椅上/和妈仅隔了一道 薄薄的墙/却,总有母爱般的暖/隔着厚厚的玻璃窗/我只想,静静的写篇/关于/生与死的诗行/妈,在里头/我,在外头/仅隔着一层/薄薄的墙。</p><p class="ql-block">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p> <p class="ql-block"> 母亲顺利的做了胆结石手术,大夫再三嘱咐母亲一定要多休息,按时吃饭,按时喝药,定期检查。就在手术做完第7天,母亲就急着要回家,我劝母亲在县城里这多停几天,可她说:“家里清静,不用爬楼梯,睡的塌实,再说你爹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放心……”我知道母亲离不开她的家,离不开她侍弄的庄稼,离不开相濡以沫的父亲。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正统的农村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出嫁了还在农村,方圆三四十里困住了她的脚步,也成了她的归属。就在车子该走的时候,母亲小声对我说:“我把500元放在你的枕头下给你的,两个孩子都大了,你也不容易,干啥注意身体,在单位处理好关系,不要太强求自己”。转过身,已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p> <p class="ql-block"> 父母呢?他们所有的付出又有多少指望回报?我们何曾留意父母脸上的皱纹何时出现?我们何曾留意父母两鬓白发何时增添?我们何曾留意父母腿脚何时开始蹒跚?等到我们经历了世事沧桑,想要好好孝敬父母时,也许他们都已经老了;想游名山大川时,也许他们已经走不动了;想尝山珍海味时,也许他们的牙齿已经掉光了;想好好聊聊天时,也许他们的耳朵已经听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岁月无情,世事沧桑。</p> <p class="ql-block"> 就在前段时间,为了减轻父母的劳作,我买了台微耕机,父母嘴上说:花那钱干啥,我们在家也是闲着,我们可以锄,又乱花钱。就在前几天我旋地的时侯,母亲像个孩子跟在我身后,叮嘱我开慢点,叮嘱我注意安全,叮嘱我小心点,直到我把地弄完,母亲脸上充满的是满足与喜悦。每次回家,总感觉父母又老了许多,我们能做的却很少。未来的农村,土地谁来种?土地种什么?土地怎么种?父母靠土地养家,而我们将靠什么糊口?</p><p class="ql-block">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p> <p class="ql-block"> 岁月复始,麦黄飘香,布谷声啼。父母又起的很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锄草,种菜,侍弄庄稼。乡村的天总是很蓝,深邃与辽阔让我在想象的草原驰骋,我更喜欢乡村的静谧与温暖,富足与踏实,憨厚与纯朴。我喜欢农村,我喜欢老屋那幸福的回忆,我喜欢老家炊烟的味道,我喜欢在碎片的文字里找回原本的朴素与宁静。每次回家不论多晚,你都不敢说你没吃饭,没吃饭,母亲都会猜出你心思,母亲都会满足你的胃。每次上班,母亲总是倾其所有,生怕他儿子孙子饿着,大包小包装了一堆。总是叮嘱你,以后不要乱买了,不要乱花钱,家里什么都有,开车慢点,年纪轻轻少喝点酒……每次,总是站在门口,目送你好远。</p><p class="ql-block"> 为子当尽孝,事君当尽忠。</p> <p class="ql-block">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岁月在变迁。老家早己旧貌新颜,而常住人却越来越少了,一半以上家门紧锁,要不是今年疫情,说句实话,村里十岁以下孩子你见都没见过,更何况叫啥,只能靠长相隐隐约约的辨别。村里剩下的人也越来越老了,农村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与反思。如著名作家毕淑敏老师在《孝心》一文中所说:“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就不堪一击的脆弱。”其实,日子就是晨起幕落间的忙碌,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里的琐碎,人生就是酸甜苦辣中的喜悲。常回家看看吧!看看咱老爸老妈,看看咱老家,看看咱老屋。多照顾,关心一下他们,他们看重的不是你的钱、权、地位。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次陪伴,他们就满足了。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把痛永远留在心中。</p><p class="ql-block">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p> <p class="ql-block"> 就在母亲回家第二天,电话没人接,我知道她们又上地转去了,家里的早饭经常吃到中午,午饭吃到灯点着。母亲和千千万万伟大母亲一样,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而辛勤劳作着。</p><p class="ql-block"> 日子在耕耘中缓缓流失,坐在办公室,读书、看报,用笨拙的笔写生活,写人生,写感悟。时时提醒自己花钱不可大手大脚,做事万勿吹毛求疵,工作要努力认真,为人处事要宽宏大度………</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小城已是万家灯火,大街上灯红酒绿人来人往,一颗心在钢筋水泥的夹缝中努力生长着,却怎么也无法平静。止笔,遥望桑梓,父母,睡了吗?你们还在操劳什么?不管你的儿子贫穷与富有,将永远善待你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37, 240, 219);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6, 34, 21);">杨学亮, 山西芮城人,县政协委员,运城作协会员,运城摄协会员,笔名一笑而过,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字的男子,业余时间写点心灵碎语,有数篇文章见地方报刊,杂志,平台。习惯用云淡风轻的笔尖来续写搁浅在流年里的慌乱……2021,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整理好心情,陪你一起与春天同行。微信:13453990584</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