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歷史深處

阳光

<h1>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记得我第一次去北京故宫是在26年前(1995年)。</h1><p class="ql-block"><br></p><h1>那一年第一次去北京出差,联系业务的单位是“北京同仁堂药酒厂”。厂址是在北京的通县,那年头去通县交通不是最方便,单程得倒三辆公交车。先在朝阳门乘上112路公交车,然后乘到小庄下,再换342路公交车,然后再得换一辆372路公交车才到同仁堂药酒厂。</h1><p class="ql-block"><br></p><h1>当时刚下火车,为了第二天去对方单位乘车方便,便先投宿在朝阳门医药公司招待所。两天的业务谈妥后即离开该厂。但仍住宿在朝阳门医药公司招待所。由于出差时间比较紧,我当时利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游览了北京的几个景点。</h1><p class="ql-block"><br></p><h1>第一天:一清早我端着一只照相机和一卷柯达胶卷(可以拍35张照片)花了一天的时间去了圆明园、颐和园、天坛公园。</h1><p class="ql-block"><br></p><h1>第二天又起了个早,乘故宫还没开门,先去天安门广场溜达拍拍照。1995年7月8日,迎着夏天的阳光,我走进了故宫,开启了我的故宫第一拍。</h1><p class="ql-block"><br></p><h1>我的35张照片都是在北京这些景点,现场即兴委托全国的几十位游客们给拍摄的。(那年头拍照是以人像为主)现在再看看这些照片,觉得还蛮有意思的,有点纪念意义。</h1><p class="ql-block"><br></p><h1>匆匆游览了故宫后,又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于中午12点钟赶回到旅馆。又在返沪前走访了北京的另一家客户,7月9日晚上乘北京开往上海的21次列车(晚上9.55发车)于第二天(7月10日)下午四点多抵达上海。</h1><p class="ql-block"><br></p><h1>那时候乘这样的火车已经算蛮快了,整个时间也要16个多小时。现在高铁更加快了,四个多小时即可从上海到北京。那次去北京后,又到了10月份,我和同事们又去北京参加了“第四届国际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展览会”,虽然前后参展有11天的时间,但再也没有时间去玩了。</h1><p class="ql-block"><br></p><h1>由于工作关系也曾经多次到过北京,其中一次也是参加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2002年国际啤酒饮料制造设备展览会”,那次全体参展人员游览了八达岭长城。</h1><p class="ql-block"><br></p><h1>后来几次赴北京出差,也只是作为一个过客而已。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去故宫的经历。</h1><h1>(下面的照片是在26年前拍摄于北京故宫的其中二张)</h1> <h1>当年去故宫,凡是开放的皇帝宫殿都可以进去参观的,当年也是提倡保护古建筑文物,只是要求游客在景区购买一双叫作“环保鞋”就可以踏入殿内,好像是1.50元左右一双吧,瞧~就是照片上穿的这双鞋。现在的故宫,游客只能在主要的宫殿外面看看了,而且都设有一定距离的护栏。</h1> <h1>第二次去故宫,时隔25年后了(2020年)再一次走进紫禁城,物是人非,感叹流年弹指一挥间,那些曾经点缀着生命的过往,成了生命中的最美。</h1><p class="ql-block"><br></p><h1>现在回忆起来,依然是沉浸在最美好的时光,那样的一种回忆,犹如相机镜头似的若远若近,带给的是一种沉思,一种深沉。</h1><p class="ql-block"><br></p><h1>2020年10月28日网上预约去了故宫(紫禁城)由于受疫情影响,故宫每日预约限参观人数为上午8000人,下午为8000人。一到那里明显感到故宫很宽广,游客少,拍照绝对不会出现人挤人现象,而且几乎看不到外国游客,那个真是爽了。</h1><p class="ql-block"><br></p><h1>扑朔迷离的紫禁城,其幻美令人目不暇接。稍不留神会使你迷路找不到该去的方向。而整个思绪仿佛穿越在明清时光和当下的场景里。</h1> <h1>备受瞩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时间为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地点定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我也很荣幸在这个时间的档口去参观了一下。</h1><div><br></div><div><div><h1>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h1><br><h1>紫禁城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传承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h1><br><h1>这里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h1></div></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i>1933年</i></b></h1><h1>战时护古物</h1><h1>1933年元旦,日军进犯山海关。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决议故宫文物南迁,一万九千余箱文物分五批迁运上海,后转迁南京分院保存库。1937年 卢沟桥事变和淞沪会战相继爆发,文物分三路向西疏散,历时八余载,行程数万 里,创造了战争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与此同时,在北平的紫禁城建筑群中,中国营造学社和基泰工程司接力式地完成了对故宫及北平中轴线建筑的系统测绘,完成测绘图700余张,并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古建筑基础资料。1945年抗战 胜利,三年后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完整故宫保管计划”最终实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1949年</i></b></h1><h1>重整修缮队</h1><h1>故宫内的建筑经年未修,一片残垣断瓦。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接管故宫的军事管理委员会立即组织成立了故宫工程小组,制定古建筑抢险与整治规划,并拨专款开展古建筑修缮。工程小组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原则,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改善了建筑的保存状况。随着修缮工作的逐步开展,故宫形成了自己的建筑保护力量,培养出能够独立承担大规模修缮工程的队伍,并在1957年完成了西北角楼落架大修工程,迎来了建国初期故宫古建筑保护的高峰。</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以下是我在故宫的所见所闻(2020.10.28)</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爬上屋顶的可不是游客哦,这是故宫维修人员正在进行维护保养,正巧让俺遇上咔嚓了一下。😂😂</span></p> <h1>第三次去故宫的时间是2020年11月25日,这是隔了一个月不到预约去的。反正人也少,再说了故宫的门票真的是不贵,旺季大门票是60元,要参观珍宝馆另外加10元、钟表馆也加10元,老年人享受这80元总价的优惠票是40元。</h1><p class="ql-block"><br></p><h1>而到了11月1日~3月31日,这算是故宫淡季时段,大门票是40元,老年优惠票只有20元,这门票价犹如公园门票了。所以太值得多看几回,再说了故宫它不同的季节有其不一样的景色。所以第三次——故宫我又来了。</h1><h1>以下是我在故宫的所见所闻(2020.11.25)</h1> <h1>这时我凑巧看到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丹宸永固》已经在撤展了。</h1><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故宫角楼</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四次去故宫是在2021年的6月1日(这距离上一次去已经有半年了)这天是六一儿童节,也不是刻意选这个日子,主要是网上预约正好这天有票。谁知道这一天故宫来了不少游客,北京本地的市民带着孩子来了也不少。我去的时间段也正好是疫情情况有所好转,所以故宫每天的预约人数相对放宽了不少,这次去光窗口登记排队花了一个多小时。</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