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生命,理想大于天 ——观新编大秧歌《李林》感

贾志虹

<p class="ql-block"> 信仰是生命,理想大于天</p><p class="ql-block"> ——观新编大秧歌《李林》感</p><p class="ql-block"> 贾志虹</p><p class="ql-block">献礼建党百年、传承红色文化,新编大秧歌《李林》在平朔会展中心展演三天。得到这样的消息,喜爱戏曲尤其是喜听家乡独特“咳咳腔”的我一连三天端坐会场中心,珍惜和尽享这难得的看演出机会。三天的观演,有听到演出消息的惊喜,有观演过程的激动和震撼,还有看完演出的意犹未尽!正如我和老师的分享:编的真好、唱的真好、演的真好,我就像山汉吃了人参果,感觉是真的好,却说不好是怎么样的好!</p><p class="ql-block">新编大秧歌廉政现代戏《李林》,是由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主办、朔城区大秧歌剧团创作投排的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大秧歌戏,是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剧目,是对共产党人光辉形象的热情讴歌,是朔州人民对党的崇敬和热爱的心声表达。该剧目以民族女英雄李林抗日救亡的英雄事迹为题材,通过舞台艺术呈现方式,把革命性、原则性、史实性、艺术性与现实意义有机结合,再现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信仰在特别艰险、特别复杂条件下追寻中国梦、民族梦的壮丽图景,彰显了李林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炽热的为民情怀、清廉的政治本色和革命的斗争精神,诠释了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台生动鲜活、精彩纷呈的舞台剧目,这是一场可歌可泣、恢弘壮丽的革命史诗,这是一曲荡气回肠、令人潸然的英雄壮歌。全剧分为信仰、入塞、夺马、追求、勾结和殉国六场戏,整个故事通过圆润婉转、韵味十足的秧歌唱腔、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舞美设计、气势磅礴、扣人心弦的乐队演奏向广大观众再现了一个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追梦者,一名用宝贵生命去启迪民智、英勇殉国的无畏战士,一个用满腔热血去践行无悔誓言的优秀共产党员光辉形象。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林,她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也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她是一名华侨,而且还是一名只有24岁的年轻女子。李林原名李秀若,本是一名弃儿,幸得李氏夫妇相救、收养,1918年,为了躲避战祸,李氏夫妇带着只有三岁的李林远赴印度尼西亚谋生。背井离乡的中国人尽管在这里避免了战争的灾祸,但是也不得不忍受荷兰殖民者的盘剥和欺辱。童年时期的李林耳濡目染了当地人被欺压的艰难困苦,内心深处萌生了对侵略者的不满和愤怒;自李林幼年,李氏夫妇就教导她勿忘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攻上海、围北平,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年少的李林以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加入了集美抗日救国义勇队,从此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爱国革命运动。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舍弃了安逸的生活,携带着家里给她做嫁妆的一千二百块现大洋、一斤多的黄金首饰,毅然投奔抗日救亡战场;她用她的智慧,夺取日军一百二十匹战马,建立了一支骑兵队伍,拔据点、烧炮楼、夜袭军营;李林率领游击队在雁北地区进行游击作战,对日伪部队造成重大损失,日本鬼子一听“李林”名号闻风丧胆,将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施诡计以五千块现大洋悬赏捉拿李林。1940年4月,日军对晋绥边区展开大规模扫荡, 李林与日军斗智斗勇,率队掩护晋绥边区特委机关及群众数百人撤退至洪涛山一带休整时遭遇敌人包围;英勇的李林率领骑兵营突出重围杀出一条血路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自己却身负重伤陷入重重包围;子弹打完了,鲜血也快流尽了,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李林拿出备用手枪,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p><p class="ql-block"> 年仅24岁的李林为了抗日,为了革命事业,将生命奉献给了晋北大地,她牺牲的时候已经怀有三个月的身孕,但最终她还是毫不后悔的选择了她所憧憬的伟大事业。李林的牺牲是异常悲壮的,李林用她的一腔热血书写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当演出进行到第六场“殉国”时,坐在剧场里的我早已义愤填膺、泪流满面。“从长夜到黎明,血总是热的,信仰是生命、理想大于天,大塞北是我赴汤蹈火的战场”,“要让日本鬼子领教一下中国的铁骑,咱死也不能当这亡国奴”,“有多少先烈为革命流血牺牲,国难当头,我必须冲锋陷阵!把枪放下,李林还是八路军战士吗?把枪放下,李林还是共产党员吗?”“多少先烈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都是我的榜样!血和泪告诉我没有国哪有家,我要用生命去实现我的信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段又一段精彩激昂的唱词,唱出了我们这位无畏女英雄、优秀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无悔追求!</p><p class="ql-block"> 演出除了唱腔圆润、唱词优美、内涵深厚外,舞美设计和乐队伴奏也是本剧目演出过程中的醒目亮点。全场舞台场景紧紧契合剧情发展,注重细节,点滴设计处无不显露特有的地域风情。第一场的“信仰”和第三场的“夺马”,通过不同的舞台设计,前者向观众展现的是李林在投身革命前,原生家庭父母给予她的诗书、爱国教育;</p><p class="ql-block">后者舞台呈现的却是一派塞北农村结婚娶嫁的特色传统场景。在我们大秧歌的传统伴奏中,乐队文武场分操胡琴、笛子、笙、小三弦、鼓板、镲、马锣、小锣等传统乐器,而在此次剧目演出中,补进了二胡、扬琴甚至有大提琴等诸多西洋乐器。在剧目演出到全剧高潮“殉国”那一段,简直是舞美设计和乐队演奏最完美的配合。台上骑兵队员威风凛凛、英姿飒爽,台下管乐齐鸣、气势磅礴,再现了我们抗日骑兵队纵马扬鞭、慷慨激昂、英勇突围的场景。最最让我感慨万千、悲情满怀的是,在乐队低缓深沉的演奏中,李林扮演者郑亚琼老师“千言万语一句话,妈妈也不是铁石心肠,投身革命是为了劳苦大众,革命信仰牢记心中对还未出世孩子的深情唱词直抵人心;在如泣如诉的琴音中,李林拿出最后一颗子弹,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壮让我如临其境、不能自已!</p><p class="ql-block"> 我懂得《李林》编剧段宝林老师几易其稿、精益求精,为的是将最生动光辉的艺术形象展现给大家;我感受到台下乐队指挥的激情澎湃和乐队演奏者们的默契配合,是他们,让我身在五线城市,享受了一场高端、大气、如痴如醉的视听盛宴;我欣赏台上演员圆润的唱腔、精湛的表演,他们的倾情演绎,将李林——我们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形象生动再现并深深植根我们心里!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感谢朔城区大秧歌剧团全体演职人员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为我们奉献这样一场精彩纷呈、内涵深远、教育意义浓厚的优秀大秧歌剧目。 可是,所有的观演感受说完,似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少说了什么?思来想去,恍然大悟:我为我们所有大秧歌剧团的演职人员点赞!前期的辛苦排练、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演出,我不知道你们克服了多少困难,作出了多大的努力!你们大多数都是无名英雄,所有的付出只源于内心的那份责任感和事业心。你们身上,不正是体现了最难能可贵的敬业精神?你们不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中国人对信仰的追求作了最好的诠释吗?</p><p class="ql-block"> 为你们对艺术不懈的努力和无悔的追求鼓掌、喝彩、感动!</p><p class="ql-block"> 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