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国重诺不重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篇小说《烽火孤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人公形象之探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起</p><p class="ql-block"> 云峰进入写作圈子时间不长,但出手颇为不凡,常有文字在报刊发表,或者征文中获奖,微信朋友圈也常见他的佳作:有格律诗词,有洋洋千言之赋。《清明》《安徽文学》《作家天地》等省内名刊都陆续发表了他的中短篇小说,2020年底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烽火孤鹰》。其创作势头强劲,令人惊喜。</p><p class="ql-block"> 实话说来,我和云峰没有多少交集,因为文学我们相逢相识。我们一起去过池州杏花村等地采风,一路同行谈得较多,于是对他以及他的创作有所了解。他曾和我提及长篇小说《烽火孤鹰》,那是一部50多万字的大部头,我期待着一睹为快。2021年初拿到赠书,厚厚的一本,读着读着,竟渐渐爱不释手,对云峰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斯人确有文学天赋!</p><p class="ql-block"> 最近有约稿,让我写《烽火孤鹰》的书评。我对评论是外行,想推辞,但云峰兄弟转来一则短信:喝酒高手,白酒、啤酒、红酒,什么酒都要喝;文章高手,诗歌、小说、评论,什么文章都要写。我不是文章高手,但是云峰情谊难却,只得不揣浅陋来浅谈一下对这篇小说主人公形象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人公形象的定位</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意在笔先”,这是写作应该遵循的重要规则。何如?庄子有言:“语之所贵者,意也。”还有人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决定了一篇文章的高下,所以很多作者立意花的时间远比创作本身还要长。没想明白要写什么就动笔了,结果导致文章就像一群无帅之兵,都是乌合之众。</p><p class="ql-block"> 云峰说,写作《烽火孤鹰》缘于对一个真实人物——袁时发的崇拜。1995年1月22日,袁时发在他的老家洪山头去世,享年81岁。村民都说袁时发是一个奇人,也是一个好人。云峰本着“寻找真相,还原历史”的原则,产生了写作的冲动。他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和地方志,采访了主人公的老乡,还有主人公的义女洪四妮。“关于袁时发打鬼子的事,村里老年人都能说出一二。”</p><p class="ql-block"> 随着采访的深入,思考的更多,云峰发现,写作的主题逐渐宏大,他要表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就此意义来说,孤鹰不孤。诚如云峰在后记中所写:“近现代的中国,饱受了战争的血雨腥风,而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是由无数先烈换来的,这其中也有很多民间孤胆英雄洒下的热血。在熊熊的战火中,究竟有多少无名英雄用血肉之躯铸成不朽的灵魂,我们很难尽知。”</p><p class="ql-block"> 在采访与创作的过程中,云峰的思想也在升华,他要为“烽火孤鹰”谱写一曲英雄抗战的颂歌。</p> <p class="ql-block"> 作者的主旨是颂扬这些民间英雄,虽然他们是以游侠、义侠、侠士的形象存在,他们有自己的性格弱点,也有自己认识的局限性,但是他们义字为先,又秉家国情怀,大是大非面前一诺千金,随时随地甘愿以身许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烽火孤鹰》的主人公袁时发便是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人公形象的分析</p><p class="ql-block"> 纵观中外文学史,凡能够为人们推崇而载入史册的小说,大多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外国文学中,别里科夫、圣地亚哥、堂·吉诃德、欧也妮·葛朗台、简爱等;在中国文学中,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水浒传》中的林冲、李逵、鲁智深,《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红色经典小说,也多以其人物形象载入史册,杨子荣、朱老忠、江姐、许云峰、林道静等常被读者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 《烽火孤鹰》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袁时发的形象。他智勇双全行侠仗义,又因为快意恩仇,偶尔也有点鲁莽。他一心抗日,以民族大义为重,但其性格上还是有缺点的,豪放不羁,自信甚至自负,打日本鬼子杀得酣畅淋漓,有时不计后果。</p> <p class="ql-block"> 常有人以主人公塑造得完不完美来评价一部小说是否成功,我倒觉得,主人公的性格缺陷恰恰是作品的成功之处。多数作家创作正面人物,都喜欢主人公高大上,这反而脱离了生活的真实。</p><p class="ql-block"> 云峰笔下的袁时发,是民间的抗日英雄,他有实在的人物原型,只不过进行了艺术的加工。</p><p class="ql-block"> 袁时发年青时就身怀绝技,渴望建功立业,投身行伍。在国军中呆过一段时间,由于不能忍受国军中的腐败,出面反抗,最后被开除军籍,回到家乡红杨树组织民众继续抗日。</p><p class="ql-block"> 在小说中,袁时发始终在抗日,有意或者无意,都帮着新四军,但是他一辈子都没有加入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抗日只是他自己的家仇国恨,袁时发不了解共产党,自然不会加入共产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袁时发和新四军官兵有了接触,他认识到“中国将来可能姓共”。了解了共产党的宗旨后,袁时发油然而生敬意,但他又意识到:自己长期流落江湖,身上有不少江湖习气,快意恩仇我行我素,受不了严明的纪律约束,假如加入共产党,迟早要捅出大娄子来,迟早给共产党抹黑。</p><p class="ql-block"> 袁时发,我们把他定位为“抗日英雄”,他一系列的英雄壮举无愧于英雄的称号:为报家仇,他在九连山炸毁了日军的碉堡;为了红杨树战斗的胜利,他在湾沚引爆了日军的弹药库,并不惜以自身为诱饵抢夺了日军的军粮;他在芜湖帮助爱国粮商,事后又帮助抗日组织建立要塞;他为了“二次光复芜湖”,再次身入险境,摧毁了日军的坦克和重炮基地,并成功夺国宝于虎口……但他常存“江湖习气”,为了恋人王小文,为了义父李汉臣,许多事说干就干,置自己或他人于危险境地,甚至牺牲过无辜者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烽火孤鹰》主人公袁时发:纵横怒马辞朝堂,拔剑高歌赴国殇。频斩魔凶腾血浪,头颅敢掷保炎黄。主人公袁时发,是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水乳交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人公形象的塑造</p><p class="ql-block">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去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从而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一定的主题,达到审美目的。</p><p class="ql-block"> 在《烽火孤鹰》中,云峰是重点塑造袁时发的形象,并通过主人公的典型形象去展示宣城芜湖两地人民在抗日期间的斗争生活。</p><p class="ql-block">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除了一定的叙述、说明外,最主要的就是综合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 还有场面描写和景物描写,这些往往大同小异。我觉得,《烽火孤鹰》在主人公形象塑造方面有其鲜明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一是采用传统的章回体写法。云峰从小就喜欢听大鼓书,儿时的所见所闻,往往影响深远。“章回体”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起源于讲史话本,历代兴亡和战争故事一般篇幅很长。艺人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中的一回。经过长期的孕育,明初出现了首批章回小说,其中著名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明代中叶以后,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这时章回小说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为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为工整的对句。章回体小说一般着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如《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诸葛亮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恤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p> <p class="ql-block"> 《烽火孤鹰》也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主人公袁时发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作者还塑造了李汉臣、柳忠英、王小文、潘雪娟、潘素珍等人物,通过其他人物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章回体小说多讲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就是说小说中要埋伏笔,使小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p><p class="ql-block"> 《烽火孤鹰》中照应之处非常多,如袁时发第一次救王小文,用手帕给小文包扎伤口,看似闲笔,那手帕后来成了他们见面的信物。可见云峰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p><p class="ql-block"> 二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结合。《烽火孤鹰》运用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想象丰富,感情真挚。作者在楔子里写道:红杨,源于一棵从天而降的奇树,历史久远。明末清初,一只神奇的大鸟徐徐飞过青弋江,在一处河滩的上空盘旋片刻后,突然发出哇的一声大叫,不慎将嘴里用来筑巢的杨树枝丢落。说来也巧,这根树枝竟笔直地插入淤泥之中,就此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终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棵杨树无论枝干还是树冠都与本地杨树不同,尤其是树叶和树皮,均殷红如血,在阳光照耀下丹霞一片,远远望去,宛如一支插在江畔的巨大火把,人们啧啧称奇之下,名之为“红杨树”。随之,附近一条建于清初的老街也更名为红杨树。地因树易名,鸟为树增彩。人们无意间又发现,“红杨树”上不知何时栖息着一只巨大的老鹰……睁着一双鸟兽俱寒、惟我独尊的圆眼。更为奇怪的是,此鹰始终独来独往,时而形单影只于树头,时而茕茕孑立于峰顶,但从未失去威风凛凛的霸气……</p><p class="ql-block"> 细读这段文字,我们就会明白吴云峰为何笔名“红杨树”,他有自己的故土情结在里面。此外,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突出了“孤鹰”的意象,威风凛凛,一飞冲天。这是在隐喻袁时发,他是烽火中的孤鹰,是让鼠辈魂飞魄散的孤鹰。有时我想,这个意象是否也在隐喻作者的雄心壮志?</p><p class="ql-block"> 还有,小说的第一章写主人公袁时发在甘肃荒原向大侠燕振昆拜师学艺,其中徒手打狼杀狈的场景生动之极,开篇即引人入胜,其内涵也非常丰富,象征着多少狼狈为奸之徒,在袁时发手下,必将死无葬身之地。</p><p class="ql-block"> 再有,小说的十六章“有鬼报恩出湖塘,有人报仇酿血殇”写得也比较出彩,其中水鬼捕鱼报恩的情节看似荒唐,实则反衬舒家大太太潘素珍毫无人性,连鬼都不如,所以袁时发后来对她痛下杀手。</p><p class="ql-block"> 纵观《烽火孤鹰》全书,云峰更多的是现实主义的笔法,他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柳拂桥先生在序言中说,这篇小说是“地域文化的个性化书写”,我很赞同他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小说里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宣城与芜湖,它们既是小说人物的家乡,也是作者的家乡。其中也有不少关于青弋江,甚至弋江镇的笔墨。九连山、珩琅山、芳山、青弋江、水阳江、湾沚……虽是小说中的地名,也都是现实中的存在,作者所要赞颂的就是宣城芜湖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p><p class="ql-block"> 云峰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浪漫主义的文字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p><p class="ql-block"> 三是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令人难忘。细节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人物要血肉丰满,没有几处让人难忘的细节是绝然不行的。虽然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很多,唯细节描写最为重要!人们在讲到细节时,都喜欢拿鲁迅的《阿Q正传》典型的细节为例:阿Q在被砍头前是需要画押的,相当于签字吧,不会写字就要画个圆圈来表示。在画这个圆圈时,阿Q总在想我怎么才能把这个圆圈画圆,不能让人小看自己。呜呼哀哉,人将死矣,他还在想画圆,你看看阿Q思想麻木到何种程度啊!揭示了阿Q “思想麻木,死不觉悟”的性格特征。</p><p class="ql-block"> 云峰也很注意细节的描写,让袁时发的形象跃然纸上。潘素珍为了报复袁时发,害死了他哥哥一家四口,其中日本人残杀小孩有个典型细节“乌龟划水”:就是把小孩抛起来,用刺刀顶上去,看小孩临死前在刀尖挣扎……这个细节揭露了日本鬼子惨无人道、禽兽不如!</p><p class="ql-block"> 大太太潘素珍为了投靠日本人,逼迫小兰姑娘给日本人劳军,不仅自己“献身”日本龟田队长,还让家里其他四个太太同时 “献身”龟田,打造“中日亲善典范”。潘素珍是一个塑造得比较成功的反面形象,是一个黑心烂肺的淫娃荡妇。</p><p class="ql-block"> 袁时发报仇,刺杀龟田队长,作者写得非常生动。“……长刀轻轻一挑,龟田下体一阵冰凉,紧接着是剧烈的疼痛,那条淫根连同两粒睾丸已被齐刷刷地切了去。龟田杀猪般惨叫……”再如,袁时发杀潘素珍时:“一把匕首捅进了她的喉管,只剩半截刀柄在外,再往外一拔,潘素珍的咽喉如同风箱一般发出呼呼声响,冒着热气的鲜血溅得时发满手满胳膊……”这些细节描写,虽然血腥,但是读者觉得酣畅淋漓、痛快解恨。一方面是两人死有余辜,是对“乌龟划水”的回应;另一方面表现了主人公袁时发快意恩仇的性格特点。</p><p class="ql-block"> 《烽火孤鹰》以其鲜明的主人公形象、地域文化的个性化书写,展示了宣城芜湖人民抗日的斗争画卷,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小说颇受好评,获得了芜湖市“五个一工程”资金扶持。</p><p class="ql-block"> 云峰叮嘱我找找不足,我水平有限,只能勉强为之。小说中次要人物郑阳、王义雄、王应虎等人物形象显得有些单薄;小说的语言的文学性、规范性还有待提升。好在瑕不掩瑜,云峰兄弟写小说才短短一两年,已经出类拔萃。据我所知,他又在酝酿另一部百余万字的长篇了,真诚期待他的这一鸿篇巨制更加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