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山城绥芬河,即有东方小镇的安宁,又有毗邻俄罗斯的异国风情。特殊的地理位置,清晨3点半,太阳就迫不及待的穿过云雾露出了红彤彤的笑脸。炎炎夏日,不少地方进入“烧烤模式”,景色宜人、天气凉爽的绥芬河就是避暑的诗与远方。</p><p class="ql-block"> 席总书记讲过“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绥芬河是一片浸润革命精神的红色士地,一部描写以绥芬河秘密国际交通线的电视剧《红色通道》,让我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而这次难得的绥芬河实地之行,使我的龙江红色边境行更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 离开绥芬河,行至密山市境,有检查人员上车查验每个人的身份证和防疫通信行程卡。由此可见,每一个边境城市的政府对疫情和安全管控的重视。这也许会耽误些行车时间,但积极配合是每个守法公民的义务和责任。</p> <p class="ql-block"> 沥沥细雨中,来到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追寻红色足迹,重温谱写新中国农垦事业崭新篇章的不朽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坐落在鸡西市密山8510农场兴凯湖畔,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播黑龙江垦区开发历史及其环境物证的综合性纪念馆。走进馆区,拾阶而上,一座高耸的纪念碑树立在整个纪念馆的中心位置--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纪念碑两侧是是两幅巨大的浮雕,一幅描绘的是1958年十万官兵来到北大荒时满是荒草的场景;另一幅的时间定格在1968年,当从大城市里知青来到北大荒,这里已然是麦浪淘淘,粮仓初显。</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的展厅建筑像一个硕大的聚宝盆,中间一个巨大的“人”字撑起梁架。进入展厅,正厅中央1.6米高的花岗岩基座上安放着王震将军85厘米高的汉白玉半身雕像,像座上记载着王震将军的生平传略,衬映雕像的是一组大型锻铜浮雕《先行者》,反映了50年代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的光辉历史时段,开拓先行者的理念和北大荒半个多:世纪的辉煌业绩。</p> <p class="ql-block"> 北大荒,一个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而走进我们视野的名字,不是实际的地名,而是泛指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芜地区,西部是一忙嫩平原,东部至三江交汇处的国境线上。</p><p class="ql-block"> 1954年5月,王震将军视察铁道兵抢修汤旺河森林铁路情况的时候,发现部队驻扎地周边的荒地土质肥沃,他觉得在这里建设农场,不仅能给国家生产粮食,还可解决大批转业官兵的就业问题。同年10月,根据王震将军的指示,800多名转业军人到达密山,分批进入虎林建点办公。1955年元旦,军垦八五零农场成立,3月,王震将军在八五零农场点燃了第一把荒火🔥,此后,在密山、饶河、虎林、宝清县,以八字系列的军垦农场相继诞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纪念馆通过五个展厅展出的老一辈拓荒者用过的工具物品、图片等960余件珍贵藏品,让参观者了解了几代拓荒人以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将昔日的北大荒建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的艰辛努力,身临其境感受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北大荒精神。</p><p class="ql-block"> “一颗红心交给党,英雄解甲重上战场,不是当年整装上舰艇,不是当年横戈渡长江,儿女离队要北上,响应号令远征北大荒。”这是郭沫若写下的著名诗篇《向地球开战》,即是为官兵“壮行”的赋诗,更是向北大荒恶劣环境宣纸的檄文。</p> <p class="ql-block"> 园区内有一个用花岗岩堆砌的圆池五角星,被称为“五色土”。池内的五个角内填有五种颜色的土壤,寓意代表着开拓北大荒的各地儿女来自五湖四海,这里浓缩着当年几十万退伍官兵和知识青年建设北大荒的身影和满满的回忆。冬季冰天雪地,夏季蚊虫飞舞,遍地荒草的北大荒,来自天南地北的知青和官兵们在一起,从草丛中修出了农场,从淤泥里建成了管理局,以兵团命名的农场,一时间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正是他们奉献了青春甚至是生命,奔波于荒山野岭,解决了国人的吃饭问题,这具有划时代忘义的英雄壮举,值得后人永远牢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省第十届运动会“北大荒开拓之火”火种采集石碑竖立在园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不正是从这里弘扬和传承的吗!北大荒精神,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 王震将军,北大荒的开发的奠基者,在白山黑水间流下了无数汗水和期望。从1954年到1990年,王震将军多次深入黑龙江垦区,规划北大荒开发,指挥北大荒建设,代表党中央慰问北大荒。几十年来,王震将军的目光一直在关注着北大荒的黑土地,心始终牵挂着北大荒的人民。在将军的倡议下,1958年垦区创办了自己的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p><p class="ql-block"> 将军年事已高回到北京,却依然常常怀念北大荒这块曾经战斗和耕耘过的土地。1993年3月12日,将军病逝,将军的儿女遵从将军的遗言,把将军和夫人王季表的部分骨灰洒在了北大荒。戎马一生的王震将军终于魂归黑土地,长眠于他上长期战斗并为之长期眷恋的北大荒。</p><p class="ql-block"> 王震将军的精神永垂不朽!用不同字体书写的将军石,是北大荒人民对将军的永远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片“捏把土地冒油花,插把筷子也发芽”的土地;这是一片北大荒人骄傲的土地;这是一片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土地。今日的北大荒,千里沃野上是成片的稻米、大豆、玉米和高梁,一望无边,别把这里只当农田,这儿还是东北最美的风景,乌苏里江的浪花,三江汇流的神奇,兴凯湖的浩渺,无不是令人神往的北国风光。</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地区早在6000年前,就有了北方先民生产生活的足迹。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兴凯湖一带的“新开流文化”就是典型的北方先民肃慎人的生活遗存,“新开流文化”遗址的绝大多数文物藏于兴凯湖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 兴凯湖博物馆位于小兴凯湖的北岸,主体建筑三层,设计新颖,外观为翻开的书卷,寓意着文化与历史。博物馆设有地质、生态、人文等展厅,陈列展示的有矿石、鱼类、鸟类兽类的标本,以及大量的图片资料,可以全面了解兴凯湖的形成、变迁和湖中的各种资源情况、兴凯湖开发的历史以及新开流遗址的肃慎人演变成满人的全过程。馆外立有肃慎人信仰的图腾高柱,有力地证明了北方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兴凯湖,黑龙江流域最大的湖泊。黑龙江是我国北方的界江,从“北极”漠河流到同江,与松花江相聚,再继续向东流到“东极”抚远,与乌苏里江相汇。乌苏里江是黑龙江南岸由南向北流淌的最大支流,兴凯湖是乌苏里江最大的水源地。</p> <p class="ql-block"> 雨中的兴凯湖,见不到想像中的鱼跃鸟飞,帆船点点,<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波浪搅起的泥沙使湖水混浊不清,我们</span>仿佛面对的不是湖,而是一面大海。湖水浩洲,天水一色,横无界际,气势磅礴,震耳的惊涛怒拍着沙岸,如怨如诉。</p><p class="ql-block"> 远古时火山爆发,地势塌陷积水而形成的兴凯湖,原本是中国的内湖,唐代称为“湄沱湖”,金元时期称为“北琴海”,清朝改称为“兴凯湖”。兴凯湖总面积为4380平方公里,1860年,由于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与沙俄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将兴凯湖的四分之三割让给了沙俄,兴凯湖由此成了中俄的界湖。故土陷俄境,屈辱仍思追。风光无限好,失地几时归!</p> <p class="ql-block"> 兴凯湖拥有全国最长的沙滩,百余公里的海岸全是细柔的金沙滩,像一条金黄色的锦带,是优良的天然游泳场。</p> <p class="ql-block"> 兴凯湖地质历史留给人类的一幅壮美画卷。由于地壳运动及地质的变化,构成现代兴凯湖的微型湖区夏季多西南风,风波卷起的泥沙堆积于湖的东北岸边,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高大的湖岗,截部分湖水成为小兴凯湖。</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下雨风大,新开流观景台没有开放。观景台设计独特,即像一艘的渡轮,又像一个展翅的飞鸟。可以想象,站在观景台高处欣赏波淘滚滚的大兴凯湖和静如处子的小兴凯湖,肯定是另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 风雨中的大兴凯湖,似个动感十足的摇滚歌手。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强有力的拍打着金色的沙滩,涮啦啦啦的声音,如同大自然谱写成的摇滚乐章。而此刻的小兴凯湖,任凭风雨吹打,依然保持着少女般矜持,柔似平镜。</p> <p class="ql-block"> 兴凯湖,海一般的辽阔,海一样的神韵,海一样的性格。遗憾的是景区竟然设计有这样的景物,真是大煞风景!也许是为了旅游的需要吸引人眼球罢了。知识浅薄,还真不知道这铁拐李和兴凯湖关系几许!</p> <p class="ql-block"> 兴凯湖湖底多淤泥和腐殖质,鱼类资源丰富,东北著名的“三花五罗十八子”(指鱼🐠的繁多)应有尽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岛子鱼”,也叫翘嘴大白鱼,被列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据说现在大白鱼产量不高,不知在农家乐里品尝到的是否是大白鱼真身呢🤤。</p> <p class="ql-block">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中国的湿地面积占世界的10%,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目前,我国有37个湿地分五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其中兴凯湖湿地总面积是2225平方公里。这里是许多濒危物种的主要栖息地,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中国三江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兴凯湖是世界上现在少有的集湖泊、湿地、森林、草原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兴凯湖流域的湿地,是目前世界上少有未受污染面积较大且为数不多的湿地之一,这里与俄罗斯境内湿地连成一片,成世界最大的三大湿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之前一直觉得湿地都差不多,<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走了不少湿地后发现,湿地和湿地还真的不尽相同</span>。虽然都是水和草,但各种水草的分布、植物与鸟类的构成,还有园区的建设风格,都形成了湿地公园的大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 兴凯湖湿地公园靠近小兴凯湖区,湿地宽阔、自然、嫚妙、纯净、简洁而不简单的生态之美。园区内有栈桥、观景台等,游在其中,就像进入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来到兴凯湖湿地公园,沥沥的细雨已经因为我们的到来躲了起来,雨后的空气中带着泥土的芬芳,草长莺飞,清新宜人。公园里芦苇丛生,水草茂盛,草在水中生,鱼在草中游。微风吹来,一簇簇芦苇迎风摇曳,如美丽的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p> <p class="ql-block"> 6月底,荷花还未开放,但荷叶浮面已是星星点点,不时有鸟儿展翅飞翔,时而降临在水面,激起层层波澜,好一幅优美的和谐自然画面。</p> <p class="ql-block"> 我国和俄罗斯边境线长达数千公里,大片的土地和领土交织在一起,或以河为界,或以江为界,或以湖为界,沉重复杂的感情也不言而喻,但有条界河却被沙俄强行命名,并标住在我国的地图上,因为这条河我们丢掉了大半个兴凯湖,这就是白棱河上的白棱桥。<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黑龙江省内的15个对俄边境口岸密山口岸无论货物通送还是过客量都排不在前位,就在这个不大的口岸里,却隐藏着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小的界河桥”。这座桥就是白棱河桥。</span></p> <p class="ql-block"> 在《中俄北京条约中》中,发源于兴凯湖的松阿察河河口与注入兴凯湖的白棱河河口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为条约中规定的兴凯湖段的两国国界。1861年,中俄双方在《中俄北京条约》的基础上进行勘界谈判。当时松察河口的位置已经确定,“白棱河”所在地就成了划分两国国界的决定性因素。双方对白棱河的具体位置存争议,中方查阅了现有的地图,并未有“白棱河”河名,只有兴凯湖南的“白珍河”,并向俄方提出“白珍河”即“白棱河”,这种说法是一定依据的。</p><p class="ql-block"> 然而俄方不顾中方的合理要求,提出了毫无依据的划分方法,即兴凯湖西北岸,已经俄军占领的土尔河为“白棱河”。最终,俄方以此为依据胁迫清政府签定了《勘分东界约记》,将兴凯湖绝大部分湖面划入了俄方版图。就这样,俄方扩大了侵略利益,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农业区。因此,白棱河“从无到有”,成了中俄新的界河之一,直至今日。它分割的不只是只领土,还有民族的历史。(密山口岸图片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1972年,珍宝岛战役结束不久,两国关系降到冰点。双方边防部队会晤需要有一个通道,但不宜太长太宽,于是就在界河上搭了个简易的木桥。不难想象当时两国军人站在各自桥头怒目而视,剑拔弩张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边境贸易的兴起,两国铸剑为犁。1991年,中方出面,在白棱河上又修建了一座即宽又长的钢筋水泥公路桥。原来的小木桥(长不足7米,宽不足1米)荒废,俄方拆除了已方一侧的部分,但中方把我方一侧的断桥保留了下来。如今断桥静静地卧在几近干枯的白棱河上,陪伴它的是312号界碑。一新一旧,一大一小,一完整一残缺,它们在一起共同述说和见证着这里曾经和正在发生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节目《远方的家--边疆行》,让我了解了这段历史,本想实地看看,但由于疫情防控,口岸停止了游客的参观,只能从网络下摘的图片上略看究竟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今天的我国的地图上,兴凯湖</span>被称为“雄鸡之眼”,它还有一个名字“国殇之泪”。“人先自辱,而后为人辱之”,自身的强大是维护自身利益的保证。但无论强大而是贫弱,都必须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据理力争。不管土地大还是小,绝不能被他国随意侵占掠夺。</p><p class="ql-block"> 《勘分东界约记》的签定,除了清政府实力下降,也与官员庸碌无为、缺令担当有关。20年后,清朝官员吴大澂,与沙俄官员斗智斗勇,据理力争,夺回了被侵占的土地,争得了图门江的出海权,减少了损失,为后人争得了重要的权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即将离开兴凯湖,飞翔的白鹭在我们车周围鸣唱盘旋,似乎是舍不得我们离开。</p><p class="ql-block"> 森林和湿地都是“地球之肺”般存在,为了保护如今脆弱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于2001年就停止了北大荒的开荒,并把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退耕、还草、还林、还湿地。才有了今天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居,才有了今天美丽的兴凯湖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东北老航校纪念馆,位于密山市密山镇。1946年3月1日,为培养飞行员、领航员和航空技术人员,为组建人民空军,创办和发展航空工业奠定基础,党中央在吉林通化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1946年11月,迁至东安(今密山)。</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东北老航校纪念馆并不是老航校的旧址,而是密山市政府于2001年展示老航校的创立与发展历程,弘扬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另选址修建的。纪念馆院中有空气赠送的不同型号的退役飞机六架和高级木雕飞机模型十六个。馆内设三个展厅,有航校珍贵资料、图片和实物800余幅(件)。</p> <p class="ql-block"> 步入展厅,就仿佛是存穿越时空的隧道,墙壁上掛满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和英雄的照片,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一段辉煌而充满传奇的故事。他们当中有我党早期派往苏联学习航空技术的骨干,有经过长征和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有刚从国民党军队投诚起义过来的技术人员,也有侵华日本空军的投降人员。在党的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历经磨难,为人民军队培养了第一批航空人才,为人民空军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天降大任,把光辉的事业给了老航校。老航校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飞行员,。王海、刘玉堤等著名战斗英雄是从这里飞向蓝天。</p> <p class="ql-block"> 历史转瞬即逝,但老航校却像一颗恒星,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在纪念馆里,巧遇来纪念馆参加主题教育活动的小学高年级同学。他们在老师的带领,精神专注聆听讲解员的讲解,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主题作业。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做起,才能将“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老航校精神传承下去。看着孩子们活泼、可爱和稚嫩的脸庞,衷心希望他们不要能远离战争,能在和平环境下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世界都没有见过,哪里来得世界观”。我相信这句话一定出自哲人。我自认为自己的三观很正,但也要出门看世界。珍宝岛、乌苏里江,这些在地理、历史中熟悉的名字,仿佛划破黑夜里的流星般,撩动着我的心扉,指引着我继续向北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