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张豪(蓬溪)</p><p class="ql-block">“弱水缘”</p><p class="ql-block">古典诗词世界永远的歌者:张建兰印象</p><p class="ql-block">2009年11月,我开始玩电脑,尝试在电脑上写文字,一时兴起,一时意浓。每写一篇文字发表后,腾讯都要根据我们各自文字的风格推荐一组好友,于是我们就根据网名偏好彼此加起好友来,当然最初大家加好友几乎都有一个原则,尽量避免加熟人世界的朋友。“弱水三千”文雅而古朴,我望文生义地以为是西北的一个朋友,所以就毫不犹豫地加了,读她的作品,非常惬意,非常深味,那时候彼此网友都不多,每当对方有作品发表,大家都读得仔细,评论也用心用情,再苦再累再忙,空间往来也频繁至极。那时没有微信,没有后来多如牛毛的文学社、网校,文学社大多都是高大上那种,一般的文学爱好者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加入,在QQ空间自娱自乐和互乐,是大家的本愿。那时候我的空间活跃的网友很多,除了“弱水三千”还有“风吹麦浪”“军人”“荀荀”“夔稼轩”,“张月半子”“萍水相逢”“馨怡”“往事如烟等等,但几年之后,大多沉寂了,有的转身离去,有的改了网名不再认得,只有“弱水三千”“军人”“萍水相逢”“往事如烟”等少数网友一直还在,一直还在坚持着文字的写作爱好。以文会友”是大家的纯粹的动机和纯粹的目的,什么追求“网恋”,追求“网络红颜”,仿佛和我们不相关。</p><p class="ql-block">“弱水三千”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一个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写作者,至于她叫什么名字?具体哪里的人?干什么职业?还有哪些个人爱好?这些似乎从来没有聊过。</p><p class="ql-block">继QQ之后,加入文学社似乎又是一种文化的组织化追求,个人感觉它比QQ这种游击方式更正规和更高雅,似乎也多少含有一点官方背景在里头。在微信强大的便捷功能上线后,2015年起,很多Q友和微友又转战文学社。而文学社需要实名注册,所以后来我在《川中文学群》《遂宁诗词群》里看见了“弱水三千”(张建兰)“风吹麦浪”(田文春)的名字,好家伙,这两位神交已久的网友居然是我们遂宁本地人,而且弱水三千还是我的同姓本家!</p><p class="ql-block">于是少不了更多地关注起她们本人和作品来,在遂宁新诗和古体诗领域,田文春和张建兰逐渐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得到了大家的赏识和认可,而“昨日诗人”逐渐削薄,籍籍无名矣!大约是2018年3月,在受邀参加完陈子昂诗歌大赛活动后,川中文学举办了一个讲座,主讲是敬文东,他演讲的题目记不住了,只记得主要内容似乎是“诗歌最初发源于几个感叹词……”什么的,开讲之前我们陆续进入大厅,我在众多的人流中突然听见有人在叫我:“昨日诗人”,我顺着声音望去,啊,原来是“风吹麦浪”田文春,她说她现在的网名叫“田小田”,在田文春的引领下,我见到了“弱水三千”张建兰,我们仨好不欢喜,文学的机缘让我们相识、相逢、相见,这世界真是太奇妙了,奇妙得就像“太阳花开没睡着……”。</p><p class="ql-block">相聚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之间的热度似乎冷淡了下来,田文春的QQ我已经看不见了,或许她已经转身离去。张建兰的微信和QQ动态我是经常可以看见的,她依然那么勤奋,那么认真,勤奋认真得如一个小学生。她读《诗经》一个字,一个注音,她都要查证、批注,一个词也往往要追根溯源,词谱翻来覆去地记、背、练。在网校里也十分勤奋,三年多来,一直坚持听网课,跟从网校老师学习,“学而不厌”是张建兰一直的追求,这种追求似乎到了非常刻薄自己的程度,她成了一个学习的“苦行僧”,长年累月如此,在我身边,能像她这样用功而又持之以恒的,实在不多见。</p><p class="ql-block">张建兰对身边的朋友谈创作感受时经常爱用到一个词叫“词穷”,意思是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在表达过程中,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捕捉到的意象和意趣,所以她的创作经常感到绝望和困惑,她自认为自己不够聪慧,机灵,她必须老大老实地来,要学“笨鸟”的精神,用汗水和心力去获得自己的知识。</p><p class="ql-block">在练好基本功的同时,她更努力地修为自己,名言警句,她摘录抄录得很不少,很多时候,她还附上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严谨做人,严谨做事、严谨学习,严谨创作,张建兰的一切,确实都体现在“严谨”二字上面。她那种孤索之心,孤索之境,简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看她的空间,无不让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张建兰学习和写作古典诗词,但她特别愿意与时俱进,近年来,她不断尝试用古典诗词表现现实生活,她遵从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写”,她努力地追赶时代,融入时代,把时代的变迁、躁动、伤痛、欢乐写进自己的诗歌,时代的足迹在她的诗歌中烙下了一定的印记,虽然这些努力不一定完全成功,但她一直就这么努力着。从“汶川地震”到“新冠病毒”,从“精准扶贫”到“建党百年”,和国家同呼吸,和民族共患难,体现的是一种诗词和文化的责任与担当。</p><p class="ql-block">扶贫记之乡村</p><p class="ql-block">昔日山坡土撂荒,丛生杂草绿茫茫。</p><p class="ql-block">自从来了扶贫队,遍野风吹橘柚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庚子元日</p><p class="ql-block">绿道梅哀寂寞红,千街万巷只吟风。</p><p class="ql-block">花灯点在心尖上,喷撒丹晖照楚空。</p><p class="ql-block">这两首一首写扶贫,一首写新冠疫情,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主题,写扶贫,作者以歌咏的方式赞美了“扶贫队”给乡亲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写法上用直笔的方法,诗风明白晓畅,浅显易懂。《庚子元日》写得比较含蓄隐晦,但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悲痛和酸楚。元日本来是热热闹闹的</p><p class="ql-block">传统节日,但在新冠病毒的肆虐下,人间顿成地狱,楚天阴霾丛生,人们过节的欢乐也被心中祈祷和祝福的心灯所取代。</p><p class="ql-block">张建兰最成功的创作当然是那些基于心灵、情感、自然、人伦、底层生活和劳动那些写作,在这些方面,张建兰的诗歌往往有很深的感悟和洞见,有很曼妙的柔性和抒发,有很精约的描绘和个性化的表达。</p><p class="ql-block">相逢只在水云间,我已非君梦里颜。</p><p class="ql-block">岁月无情催病老,唯余一念把心闲</p><p class="ql-block">——《天水之间》</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借“水云间”的古典禅意,把人世间的友情作如泣如诉的表白,错过了青春,错过了红颜,也就错失了鲜艳和梦境,岁月迟暮,病老相继,作者几乎万念俱灰,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乞求,只愿清空自己的心灵,情呀爱呀什么的,最终都寄放在云水禅心之中,是最深的爱?还是最深的痛苦?生人世界已不做结论,不做回答。建兰这首诗,如廊桥遗梦,如玻璃心碎,如鲜花委地,对最真的情作最无奈的告别,诗人之情殇大抵也不过如此耳!</p><p class="ql-block">同样的情感在她的《忆江南》中也有寂寞的表达:</p><p class="ql-block">忆江南 </p><p class="ql-block">平生愿,优雅度红尘。半枕书香消寂寞,一支禅舞醉晨昏。作个净心人。</p><p class="ql-block">这“青灯黄卷”的形象,我们在某部古典名著中似曾相识,这高度契合的优雅,让那个“净心人”一次又一次地从我们心灵走过。</p><p class="ql-block">卜算子 蓉漂</p><p class="ql-block">本是射洪人,嫁作船山妇。辗转城乡八九年,漂荡成都去。</p><p class="ql-block">十二载从商,风雨经行处。苦辣酸甜独品尝,没个知心语。</p><p class="ql-block">这首《卜算子.蓉漂》,用自传的手法,写尽了建兰辛苦飘零的大半生。和诗歌结缘的人,往往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幸,如:出生不幸,成长不幸,生存不幸,身体不幸,家庭婚姻情感不幸,生活事业工作不幸,如此等等。仿佛幸运的人都不会成为诗人,或者幸运的人都不会需要诗歌的抚慰和陪伴,建兰和我们身边的许多女诗人一样,都有着特殊的生命经历和思想情感经历,这些不幸的因子变成了她笔下一首首感人的诗篇。</p><p class="ql-block">落花</p><p class="ql-block">绮梦风吹散,香魂雨抑沦。</p><p class="ql-block">黄泥埋雅艳,浊水覆清纯。</p><p class="ql-block">因有三秋愿,甘辞一季春。</p><p class="ql-block">西风萧瑟里,硕果又垂仁。</p><p class="ql-block">《落花》的丽雅而洁是可贵的,这种高品质人生的艺术形象化追求给我们的是悲中的美,美中的悲,以及悲和美烘托下的牺牲和决绝:“因有三秋愿,甘辞一季春”,这是柔弱的力量,这是温柔的坚强,这是落红的悲壮!</p><p class="ql-block">亲情和乡情也是张建兰笔下重要的内容,而且这部分文字非常生动感人,显示了张建兰多愁善感的秉赋和面对现实窘况的沉重与凝重的情怀。</p><p class="ql-block">减字木兰花 望乡</p><p class="ql-block">倚窗凝伫,满腹忧思何细数。夜月悠悠,照见娘家远近愁。</p><p class="ql-block">双亲年老,赢弱之躯风可倒。一姐劳身,守护奔波三代人。</p><p class="ql-block">张建兰的闺怨爱情诗也别具特色,女性的细腻温婉贤淑愠怨尽呈字面:</p><p class="ql-block">摸鱼儿 释怀</p><p class="ql-block">枉凝眉、断云残雨,凭添无限愁绪。君如山鹤优游惯,家业世情无虑。伤少聚,恨不问、营生独我奔寒暑。此中酸楚。只夜月能知,晓风可解,意懒向谁语。</p><p class="ql-block">乌云散,万丈霞光破雾,心胸开阔如许。百花尚有春来丽,人世奈何匆遽。尘与土,只不过、人间暂借栖身处。随心且去。看百态人生,四时风物,各自乐安度。</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女诗人,张建兰的笔下也不完全是柔情的婉约,她有时的诗风也十分刚毅、大气和坚强。她的《登黄鹤楼遇雨》把楚天风云写得是如此激荡,把自个儿心境表达得是如此壮阔、奇伟。</p><p class="ql-block">登黄鹤楼遇雨</p><p class="ql-block">策杖蛇山顶,江天一望收。</p><p class="ql-block">风吹云涌浪,雨暗鸟栖楼。</p><p class="ql-block">往返车行急,平安客醉游。</p><p class="ql-block">放空心底事,荡尽古今愁。</p><p class="ql-block">“策杖蛇山顶,江天一望收”,一开笔,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是如此宏大的景象,风吹云涌浪滔天,连鸟儿也要暂时躲避一下,但自己和游客却偏偏喜欢这风云交集的壮阔景色,在这里,在此时,可以“放空心底事,荡尽古今愁”。这确实是非小女子情怀可比呀!</p><p class="ql-block">张建兰在古典诗词这一块发展非常全面,诗、词、对联她都认真地学过,写过,她和诗友经常借对句练笔,在她的空间,留下了不少很美的对联,如下面几组:</p><p class="ql-block">观音故里</p><p class="ql-block">圣莲岛禅音袅袅,彩云片片,嘉祥传万里。</p><p class="ql-block">湿地州芳草萋萋,紫气盈盈,百福接千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遂宁祥光</p><p class="ql-block">广德寺三更钟鼓响,祥和传万代</p><p class="ql-block">涪江桥两岸彩灯明,光亮耀千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仙骨如痴书雪韵</p><p class="ql-block">墨香不尽赋松涛</p><p class="ql-block">在空间里,我经常看见张建兰和文友们在对联方面的互动信息,通过这些互动活动,她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智慧的收获,也获得了友谊的丰厚回馈。张建兰是一个外表和内在气质极佳的人,她非常注重她的个人形象,她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极美的,一个淑女和才女的典型,在朋友圈里,她也是一个极美的人,她的人缘关系特别好,大家都非常认同她,接纳她,欣赏她。</p><p class="ql-block">张建兰虽然现在生活在成都,工作在成都,但她有很浓厚的故乡情节,对生她养她的土地她一直是魂牵梦绕,难以释怀,她不仅在作品中多次表达了自己的情思,也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她生活在成都,也加入了成都一些文学社团,也参加了他们的一些社团活动,但对家乡射洪、遂宁的文学社团、文学活动非常积极,每次回来就像回家一样,她积极撰稿、投稿,支持射洪兰社,川中文学、遂宁诗词等刊物,她把它当着自家的事,当着自己对故乡的回报。</p><p class="ql-block">顺便告诉大家,张建兰的生活不都是诗人“苦旅”的元素,她平常也积极阳光,歌、诗原本一家,张建兰诗歌写得好,她的歌声也不错,在微信,在空间,经常能听到她动情的歌唱,在那些高山流水之间,在那些姹紫嫣红的芳菲之地,建兰的自我状态一展无遗。我们祝福她,祝福她灿烂的歌喉和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未来,祝福这位诗词世界永远的歌者能像春天的百灵音韵铿锵,婉转流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