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警生涯之一:穿着65式军装的日子

忠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绿军装,我走进红色学校扛起革命枪。”这是1974年底的事情了。图为1975年初春,在内蒙古边疆,新兵连集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团直属高射机枪连,当时在高机连营房后路上山坡下留影,我跨上的战马是我们连队饲养的驮运12.7毫米高射机枪的无言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新兵连三个月的集训尚未结束时,我和另一位战友从新兵连被召集到团演唱组排演节目,因此,比其他战友更早地戴上了红领章红帽徽。图为排演的反映我团指战员在太原淖马战斗中英勇顽强,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申鸿喜战斗过程的报告剧。(我为中间举手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演唱组除了在部队演出外,还经常下到驻地机关、厂矿、农村去演出,受到了地方群众的热烈欢迎。图为多口快板书表演。(我为后排举竹板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演唱组的乐队当年中西乐器齐全,铜管乐齐备,并且不少战士是乌兰牧骑式的多能手演员,十几个人就是一台高水平演出晚会。图为民族乐器乐队演奏(我也滥竽充数一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5年九月,我突然接到司令部要我去采购的任务,有幸见到了想念的家人。图为同父亲在获鹿县照相馆(现石家庄市鹿泉区)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夏季以前,我们连队装备的是由骡马驮运的12.7毫米高射机枪。这是换装后的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图为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后,我们一级战备进入阵地。十月解除一级战备不日,在临时的电瓷厂附近集宁拘留所驻地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十月,全国解放前参加革命的母亲乘着绿皮火车,中途倒车,颠簸一天一夜,不顾辛劳到连队去看望我。难忘母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4.5毫米高射机枪由汽车牵引,我们连队在团队首先实现了机械化。学着雷锋在苏联嘎斯汽车上留个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7年春,我们连队再次驻电瓷厂附近拘留所房屋,执行战备施工任务。图为在大门处持全自动步枪站连队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7年,我(左)与7班战友刘建军、王宝岭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北京王府井中国照相馆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天安门前留个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团政治处宣传股首长和战友合影。(后排右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政治处门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政治处全体同志与团政治工作首长留影。(前排左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持冲锋枪在政治处前方,炮团122榴弹炮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夏季,在《内蒙古日报》社门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冬,陪师摄影干事高长德深入连队采访归来,在乌兰察布人民广播电台楼前留影。当时楼前面是一片农地,大雪漫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614团新闻干事郝建国在呼和浩特内蒙古博物馆门前留影。我们同住内蒙古军区招待所一室,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初春,中越自卫反击作战打响,南打狼北防熊,我们进入了一级战备。为了把部队指战员刻苦训练,准备打仗的战斗精神及时反映出去,我住在内蒙古日报招待所,及时用电话同报道组沟通,即时采写稿件,随时送给编辑,连续在《内蒙古日报》发表了多篇反映部队战备工作的文章,图为在《内蒙古日报》门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到包头《鹿鸣》杂志送稿,在包头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跨上战马保边疆。1979年,在团后勤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初夏,父亲外调路过部队驻地到部队看望儿子。图为父亲在翻看我发表的稿件剪贴本。(截图自《燕赵晩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八一前夕,经北京军区后勤部派员到部队履行选拔考试、考核谈话、体检政审等一系列程序,受命到北京军区后勤部干部处报到。选抜分配到解放军驻247厂军事代表室。1980年在太原红旗照相馆拍下了这张特技摄影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8月16日,军事代表室训练队开学典礼留影。(2排右4)</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0年初夏,247厂团委相邀我们青年党团员到云周西村刘胡兰烈士的家乡去瞻仰学习,图为军事代表室战友在刘胡兰塑像前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0年夏,到北京军区后勤部军代处和《战友报》社公出。图为着新下发的两用衬衣,在长安街留影。当时在瞻仰毛主席纪念堂排队时,许多北京同志问我,这种新军装是怎么回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毛主席纪念堂前留个影。毛主席的战士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味不算长的军旅生涯,却经历了野战军的连队锻炼与考验、部队政治机关的学习与提高、大区后勤驻厂军事代表岗位的磨砺与奋斗。能义务为祖国做奉献,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作者简介:梁桐纲,原名梁同纲。石家庄市人。大学毕业。1974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报道员,驻厂军事代表。分队长。《警视窗》杂志主编室主任、副编审、编审。河北省公安厅文化科长、副处级侦察员、调研员。河北省公安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省公安作家专业委员会(协会)主席。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在除西藏和台湾省外全国200余家报刊发表2500余篇(首)各类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河北省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全国公安文联理事、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著有《橄榄林恋》等诗、文集6部。获得全国、军队及省市各类作品奖项60余次。其作品及事迹被全国40多家报刊评介。个人传略编入《中国作家辞典》《中华英模大典》等30余部辞书。多次被评为厅和省直机关“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及荣记三等功一次。荣获全国自学成才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优秀转业退伍军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老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首届社科期刊优秀编辑等荣誉称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