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三个人是党的主要创始人,我们耳熟能详的是有“南陈北李”之称的陈独秀和李大钊,而另一位创始人张申府却很少有人听说。</p> <p class="ql-block"><b>这个张申府可不是一般人,</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是毛泽东主席在北大的“顶头上司”,是周恩来总理的入党介绍人,是朱德总司令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另一人是周恩来),也是民盟的创始人,更是一手将周恩来推上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位子,使周恩来在党内直接从地方干部上升到中央领导。</span></p><p class="ql-block">看看他这资历,在党内何人能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历史却几乎将他遗忘,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他当年到底做错了什么事?让共产党对他深恶痛绝、全面封杀,让其一手创办的“民盟”将他开除盟籍?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位“一言难尽”的张申府!</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的渊源</b></p><p class="ql-block">1893年6月15日,张申府出生在清末直隶省河间府献县小垛庄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父亲是清末进士、翰林院编修。张申府少时勤学苦读,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顺天高级学堂中学班。</p><p class="ql-block">这一年,席卷全国的辛亥革命爆发了,学校停课,张申府和那些热血青年一样,投入了革命的大潮中,并撰稿在天津《民公报》公开宣传革命思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2年,成绩优异的张申府,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堂附属中学班,第二年又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在预科上一年后,他发现学习并没有什么难度,这个学霸级的同学又成功考上了北大的本科。</span></p> <p class="ql-block">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厉行改革、提倡自由,学风为之一变,北大成为千万学子向往的圣地。这一年,张申府从北大毕业,申请留校教逻辑学和数学,三年后转为讲师,<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以及北大文学学长陈独秀。</span></p><p class="ql-block">陈独秀时常到李大钊所在的图书馆闲谈,因为张申府在图书馆帮忙,所以也经常参与他们的讨论,这样以来,张申府、李大钊、陈独秀三人颇为熟悉。</p><p class="ql-block">陈独秀当时已经将《新青年》杂志社搬到了北京,这是一个名气极大的杂志社,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张申府也有幸在此杂志社当编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同时他也和陈独秀、李大钊合办了《每周评论》,自己担任编辑,他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上的革命文章,使很多青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毛主席的“顶头上司”</b></p><p class="ql-block">在北大图书馆期间,张申府还和毛泽东主席有过很深一段交集。由于李大钊时常外出,张申府就成了李大钊外出期间的北大图书馆代理馆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8年,毛泽东由其岳父(杨开慧父亲)、北大伦理系的杨昌济先生介绍到图书馆担任登录室的工友,也就是临时工,直接在张申府代馆长的领导下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的字体龙飞凤舞,独具一格,其草书可比“颠张狂素”。可是张申府不这样认为,你一个临时工,写字这么潦草难认怎么行?特别是毛主席填写的一叠图书卡片,被张申府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要求全部重新填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建国以后,中央文史研究馆的章士钊馆长,在与毛主席的闲谈中,说起了张申府的工作安排问题。毛主席笑着说:“张老板当年是我的‘顶头上司’,那脸色很不好看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工作人员听到毛主席这句玩笑话后,都不敢给张申府安排工作。还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张申府被安排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解决了住房问题。从图书馆开始到图书馆结束,人生宿命就像安排好的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后来张申府经常讲:“五四时期,毛泽东在我手下工作,解放后他到处说‘张老板脸色很难看’,他是忘不了在北大图书馆,我让他重填一叠卡片。”</span></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张申府向来要求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很松散,毛主席只是在与章士钊闲谈时开玩笑地说了这么一句,并没有到处说,而张申府却一直耿耿于怀,是他自己对此看的太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党的创始人之一</b></p><p class="ql-block">1919年之后,张申府与李大钊、陈独秀交往非常紧密。有一天,陈独秀专门写信给张申府和李大钊,在党的名字叫“社会党”还是“共产党”征求两人的意见。两人商量回信称:“共产党这个名字较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陈独秀当时还在信中说:“创党之事,只有你和守常(李大钊)可以谈。”由此可见,张申府在陈独秀心目中是一个举足轻重之人。</span></p><p class="ql-block">党的名字确定了以后,陈独秀热情很高,提议分头行动。陈独秀立即回到上海,找到了周佛海、田汉等从日本留学回来的青年,还有在上海的沈雁冰、施存统等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20年10月,陈独秀、李大钊、张申甫三人又共同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张申府也是除“南陈北李”之外,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他不但全程参与了党的早期创建工作,还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中间的联络人,为中共建党立下了卓越功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李大钊和张申府发展的第一个党员,名叫张国焘,他是北京学联主席、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这个人大家一定听说过。</span></p><p class="ql-block">在中央红军长征艰难到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张国焘见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于是阴谋另立中央,还企图武力解决中央红军。</p><p class="ql-block">要不是红四方面军总司令徐向前说了句: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要不是叶剑英提前报信让中央红军转移,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毛主席称:“当时是党中央最生死攸关的时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张国焘最终南下失败,哭丧着脸回到陕北后,又借国共合作祭拜黄帝的机会,投靠了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成了一个可耻的背叛者。</span></p><p class="ql-block">这其中还有一段感情纠葛,据说当时张申府和李大钊本来想发展第一个女共产党员,是天津学生运动和觉悟社的领袖刘清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张国焘那时正疯狂追求刘清扬,被看清其面目的刘清扬拒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建国后,张国焘在其《回忆录》中说道,是他和李大钊找到张申府一起创办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他发展张申府成为北京第三个党员。</span></p><p class="ql-block">话语间流露出他对张申府很深地成见,那时张申府已和刘清扬结婚,作为刘清扬疯狂的追求者和失败者,张国焘思想既狭隘又不善于团结人,所以他对张申甫在建党上的贡献不予承认。</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不得不说,感情使人嫉妒和盲目,甚至到了颠倒黑白的程度。</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周恩来革命的领路人</b></p><p class="ql-block">张申府在认识刘清扬的同时,也结识了天津觉悟社的周恩来、邓颖超等进步青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21年,张申府以北大校长蔡元培秘书的名义,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当教师,教授逻辑学。除此之外,他还肩负陈独秀和李大钊委托在海外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在这一年,他发展先他来一步到法国勤工俭学的刘清扬和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后来在周恩来的组织下,与张申府、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五人在巴黎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p><p class="ql-block">比起周恩来这些勤工俭学的学生,29岁年轻潇洒的张申府,在法国的生活要优越得多,他一个月的工资是八百法郎(当时一个留法学生出国需巨款600元),优厚的生活条件也让他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刘清扬嫁给了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21年7月,共产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遗憾的是“南陈北李”和张申府三位党的创始人都未参加此次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张申府因为时间紧迫在法国回不来,李大钊帮北京的教师向北洋政府要工资没空去,而陈独秀则向南方政府要教育经费也没空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然而好景不长,里昂中法大学驱逐部分勤工俭学的留学生,留学生凄惨处境让张申甫义愤填膺,他与校长吴稚晖的抗争中失败,又逢陈公培、蔡和森等一百多名优秀青年被强迫押送回国,张申府愤怒之下辞掉了在里昂大学教书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法国当时的生活费用很高,张申府没有了稳定收入,无奈之下与刘清扬、周恩来商量,决定搬到物价比较低的德国继续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22年3月,三人从巴黎乘火车到达柏林,周恩来一边学习德文,一边与各地的朋友保持紧密联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张申府在德国继续发展党员,与被驱逐转道来法德国的赵世炎、李立三、章伯钧四人组成旅德小组,这样旅欧的共产党就发展到了10人。当年陈独秀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就有明确记载:中共党员留德国八人,留法国二人!</span></p><p class="ql-block">在此期间,张申府与周恩来还成为朱德总司令的入党介绍人。“五四运动”以后,滇军名将朱德对无耻的政客和黑暗的社会越来越迷茫,对共产主义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22年7月,朱德拜访了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接见了他,答应给他10万元经费,让朱德回滇军帮忙进攻陈炯明。朱德拒绝了这个建议,并决定到欧洲留学研究共产主义。</span></p><p class="ql-block">8月,朱德在上海找到陈独秀,向他表明入党的意思。而陈独秀的反应极为冷淡,这让朱德大惑不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0月,朱德来到德国,找到了周恩来谈入党问题,周恩来对此非常慎重,与朱德多次进行沟通,确定了朱德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向张申府报告后,两人正式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因为朱德是很有名气的滇军将领,革命中有用到这个身份的地方,所以朱德入党是秘密的。张申府回国后还专门到陈独秀处两次谈了朱德入党的问题,陈独秀最终表示同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此朱德与周恩来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多年以后,张申府对介绍周恩来、朱德入党还津津乐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看看张申府亲自做介绍人发展的三位党员:周恩来,新中国的总理;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张国焘,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红军总政委,如不叛变革命也是党内的大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在欧洲期间,张申府对周恩来“思考事物周密、处理问题敏捷、原则性和灵活性平衡有度、没有能难倒他的事”深有体会并佩服不已,从此为他力推周恩来踏上政途提供了契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24年2月,张申府从欧洲回国,由于转道苏联时与在苏联考察的蒋介石结识,张申府还当过蒋介石一段时间的英、德语翻译。</span></p><p class="ql-block">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大力推荐下,孙中山亲自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他是中共在黄埔军校的第一人,并负责黄埔一期学生的笔试、口试和阅卷工作,黄埔一期录取的学生中就包括我党中陈赓、徐向前、左权等优秀军事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任期间,国民党元老、左派的戴季陶(政治部主任)和党代表廖仲恺,多次让张申府推荐人才。张申府拿出一个15人的推荐名单,</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第一个人就是周恩来,</i></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其它全部是周佛海、恽代英、赵世炎、沈雁冰等共产党的精英。</span></p><p class="ql-block">张申府给周恩来写信,请他到黄埔军校任职,周恩来应允后,张申府马上告诉廖仲恺。周恩来当时在欧洲已经是很有名气的优秀青年,廖仲恺当即同意,并嘱咐张申府给周恩来等人寄去回国的路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9月,周恩来抵达广州,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黄埔军校的筹建之中。当时周恩来只是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区委宣传部部长,与中共高层的职务相距甚远。</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张申府将周恩来引入黄埔军校,成为周恩来革命的引路人,是周恩来早期在政坛迅速崛起的关键人物。</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张申甫推荐周恩来等人到黄埔军校后,很快就离职了。据说原因有三条:一是难以和蒋介石共事;二是政治形势和党派立场的影响;第三个原因就有些扯了,说是因为广州天气太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应该说一、三两个原因关系不大,还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span></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到黄埔军校后,其超强的政治能力和组织能力,让蒋介石大为青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1月,蒋介石任命周恩来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蒋介石曾公开向人夸赞说:“黄埔军校里他最得力的助手,一个是周恩来,一个是邓演达。”</span></p><p class="ql-block">周恩来当时也很尊重“联俄、联共”的蒋介石,在军校管理和两次东征中全力配合蒋介石的工作,在东征军各团、营、连设立党代表,负责行军和作战时的政治工作,这是周恩来的一大创举。</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后来毛主席评价说:“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的,靠这种制度使军队面目一新......”</i></b></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实力大增后,反共的面目露出端倪,他炮制了“中山舰事件”,还扣押了40多名共产党员。周恩来对此据理力争,蒋介石慑于周恩来的威望和影响,将这些党员全部释放,周恩来也离开了黄埔军校。</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恩来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的一年,是国共合作比较密切的阶段。周恩来卓越的计划性和组织能力,折服了国民党中许多要人,也交到了许多朋友,这使得周恩来在国共斗争几十年里风雨不倒!</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负气退出共产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申府作为一名学者型的共产党员,身上始终有着文人相轻的特质。</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1925年1月召开的中共“四大”会议上,张申府始终坚持共产党要独立自主,不要依附与国民党,也不要与国民党结盟。</i></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他的观点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同时也受了到蔡和森、张太雷等人的反对。张申府与这些人在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见支持自己的人甚少,张申府在会议上负气地提出退党,他说:“大多数人赞成我我就干,不赞成我我就滚蛋,就在党外帮助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恩来虽然表示支持他的看法,但也劝他不可一时冲动,应该继续讨论,以求同存异。可是张申府不为所动,他说:“我就是这样脾气的人。”他评价自己是“宁折不弯”,而周恩来则是“弯而不折”。</span></p><p class="ql-block"><b><i>当张申府回到北京后,李大钊、赵世炎等人力劝他不要退党,然而张申府始终坚持,他的倔脾气带来的后果是,多数人不支持他留在共产党干,最终退出了共产党。这也是张申府后来最为后悔的两件事之一。</i></b></p><p class="ql-block">退党之后,张申府以教学和翻译著作为生,先后在北大、清华、暨南大学等校任教,教授罗素哲学和逻辑学,成了文化名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35年冬,他因发动和领导北平的“一二九‘学潮,被国民政府逮捕,又由冯玉祥出面保释出狱。出狱之后,张申府作为发起人成立了民盟的前身——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可以说是民盟的创始人。</span></p><p class="ql-block">之后他又和邓演达、章伯钧、黄琪翔等人共同创办了今日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以第三方的身份与其它党派领导人斡旋国共和平谈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38年7月,张申府被聘为国民党国民参政会第一届参政员。他对蒋介石的做派十分不满,蒋介石看他也是满肚子牢骚,还当面骂他,张申府过得很不如意。</span></p><p class="ql-block">1946年,他开始在重庆组织搞一些谈论政治的座谈会,参会人员包括国家社会党、青年党、第三党、职业教育派、乡村建设派、救国会派的负责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民主同盟就是从这样发展起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因3000元稿费落得身败名裂</b></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由全面防御转为全面进攻,革命见到了胜利的曙光,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败亡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稍有眼光的人都看得到中国未来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i>而此时的张申府,却做了他一生中最后悔的另外一件事:在影响较大的《观察》杂志上发表了不合时宜的《呼吁和平》 一文。</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这篇文中,张申府公开承认蒋介石政府的“宪政”,拥护其讨伐共产党的政策,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匪军”。他难道不知道?蒋介石此时都不敢再称解放军是“匪军”了!其实这时的張申府并不是为了稿费,从他的内心已完全脱胎换骨,没有了当时的初心和信仰!</span></p><p class="ql-block">此文给张申府的政治生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毛主席看到这篇文章大怒,《人民日报》专门发表文章“痛斥叛徒张申府卖身投靠国民党”,党内开始全面抵制张申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几天以后,民盟总部在香港召开临时扩大会议,抨击“张申府之言行已走上反人民反民主的道路”,将这位民盟的创始人开除盟籍。</span></p><p class="ql-block"><b>他的妻子刘清扬此时刚到东北解放区处,看到张申府这篇糊涂透顶、蛊惑人心的文章,立即在《人民日报》发表“张申府背叛民主为虎作伥”的文章,并刊登离婚启事,与张申府划清界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至此,张申府身败名裂、众叛亲离!</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建国后,他曾经专门写信向周恩来总理解释发表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可是在那种形势下,周总理也无法帮他,为了解决张申府生计问题,只能在北京图书馆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在张申府晚年的时候,向人解释说当时他断粮断饷,生活拮据,吃饭都成问题,亟需资金。正好《观察》杂志主编储安平以3000元巨款向他约稿,他才将以前抗日胜利后写的“呼吁国共和平谈判”的文章拿出去顶稿费,没想到捅了那么大的篓子。</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i>张申府从此在公共视野中消失了30多年,直到1978年之后才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6月20日,张申府在93岁高龄时去世。</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人民日报刊登的讣告中这样写道:“张申府同志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虽然他在一生奋斗中有过曲折......仍是一位令人怀念的老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申府一生经历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也和近代许多政治人物有过密切的交往,称得上是近代政治的“活化石”,对建党贡献极大。</i></p><p class="ql-block">他智商高,情商却低,对于政治局势的判断极为糊涂,或许只能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一言难尽”四个字来形容他的一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