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古村落—泸西城子村

佳佳

<p class="ql-block">7月中旬去云南弥勒旅游,朋友告知附近50公里外泸西县有一个尚为开发的古村落。索然起兴,第二天便驱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城子村依山傍水,山水 田园 小桥 牧牛。扑面而来一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相传500多年前彝族先民们选中这里,曾用一棵树的枝叶搭建了二十四间土库房,住了二十四家人,于是便长久地居住下来,生生不息。明朝</span><span style="color: rgb(73, 143, 209);">成化</span><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年间土知府“昂贵”,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衙门,盖为“永安府”,使这里的土库房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形成府城格局。至今保留有将军府 府衙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这个古村落最具特色的是其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span class="ql-cursor"></span>村寨的整体布局依山就势、顺山势而行、层层跌落,整体空间西高东低、背山面水,整个村子几百户人家依山而建、自然相连、层层而上的土掌房形成一级级的台阶。土掌房顶连缀在一起,形成高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1000多间土掌房层层相衔或左右毗连,将村中数百户人家结为一体,住房上下相通,左右连贯,层层叠起,下家屋顶是上家的庭院,家家有屋顶,家家有庭院。只要进入一家,就可以从平台进入另一家,直至走通。</span></p> <p class="ql-block">相传这是最早起家的二十四间房</p> <p class="ql-block">看似登上别人家的房顶,其实就是另一家人的晒坝</p> <p class="ql-block">步入村落,石筑小路,石垒屋基处处都是原生态的痕迹,村子里人人烟稀少。在石缝路隙中寻找先民的生息。</p> <p class="ql-block">将军府</p> <p class="ql-block">将军府前保留完好的马厩</p> <p class="ql-block">土司府</p> <p class="ql-block">土司府前顽皮的小孩</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滇西纵队驻扎的大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保留完好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不久前还在使用的村小</p> <p class="ql-block">孤独留守老人与幼童</p> <p class="ql-block">步行在村落 感悟原生态带给我们的宁静自然古朴,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但也深深为村落稀少的人气担忧。</p> <p class="ql-block">最美晒秋图(我们去时没到玉米收获的季节),这二图是翻拍村史馆</p> <p class="ql-block">但家家户户的玉米垛,昭示尚待的人气与喜悦</p> <p class="ql-block">著名学者冯骥才先生说过:</p><p class="ql-block">传统村落是许多少数民族的所在地。不少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没有精英文化,只有民间文化。他们现在的所在地往往就是他们原始的聚居地。他们全部的历史、文化与记忆都在他们世袭的村寨里。村寨就是他们的根。少数民族生活在他们的村寨里,更生活在他们自己创造的文化里。如果他们传统的村寨瓦解了,文化消散了,这个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冯先生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文化的携带者。我希望古村落不被时代遗弃,也不希望古村落被唯利是图的开发商所践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