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铁军 退伍老兵

美友8994414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7日以来,浚县突遇百年不遇的强降雨,境内各河流不断地漫堤、决堤,辖区抗洪抢险形势异常严峻,浚县公安局卫溪派出所全体人员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p> <p class="ql-block">  在今年洪灾爆发的危机时刻,杨天伦同志发扬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军人品质和公安铁军精神,服从指挥,顾全大局,在防汛抗灾第一线与暴风雨作着艰苦较量,日夜守护着生命线,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谱写了一曲曲战风斗雨的胜利凯歌。</p> <p class="ql-block"> 入汛以来,浚县辖区暴雨连连,卫河水位猛涨,洪水严重威胁着卫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21年7月26日8时杨天伦接到任务,要到浚县一中安置从新镇、小河镇转移迁安的受灾群众。杨天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步也不离开,直到晚上十点左右才将群众安置妥善。又接到命令:由于卫河水位涨势过快,浚县古城西城墙需要加高防洪大坝防止卫河水倒灌,宏基大桥及老备战桥周围围观群众太多,导致现场混乱、交通严重堵塞。杨天又立即赶赴到现场处置,到了现场,领导安排杨天伦负责劝离宏基大桥两侧围观群众以及老备战桥西侧、北侧围观的群众、清理宏基大桥上停放的机动车。大桥上禁止停放任何车辆,以保证行人与抢险救援车辆快速通过。“请大家快速通过大桥,不要在大桥上停留,不要围观,让开抢险通道。”他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喊话,<span style="font-size: 18px;">喊话器电量耗尽,杨天伦开始用嗓子喊,直到</span>7月27日清晨6时30分左右才离开现场,此时他的嗓子已经沙哑到说不出话了。</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7日上午10时左右,卫河水位持续猛涨,需要到桥西琵琶岛与杨庄村做迁安群众工作,才刚刚休息三小时的杨天伦得知情况后,立刻拿上喊话器投入到迁安工作中。在现场劝群众到迁安地点时,有很多年龄大的老年人考虑到这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不愿离开。于是杨天伦一遍又一遍的跟群众讲政策、做工作,劝群众到迁安地点去,听从政府的安排。直到第二天凌晨,杨天伦与同事才将群众全部劝离。</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8日是杨天伦警组值主班,接警、化解矛盾、救助群众、辖区巡逻不间断持续24小时。2021年7月29日凌晨2时,派出所拉响了紧急集合警铃,由于卫河、共产主义渠水位持续涨高,辖区卫河以西的14个村庄、17个小区的群众需要紧急迁安,原迁安点浚县一中、卫溪中学的受灾群众也要转移到鹤壁市区新的迁安地点。杨天伦又立即赶赴卫溪中学迁安地点转移群众。</p><p class="ql-block"> 到达现场后,杨天伦发现因为受灾群众已颠沛流离了好几天,群众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刚在迁安地点安置好又要转移,部分群众出现了恐慌、不安、暴躁等情绪,杨天伦马上为群众进行心里疏导,稳定群众的情绪,告诉群众政府不会放弃他们的,要相信政府,听从政府的安排,不要着急。在杨天伦一遍又一遍的劝说和开导下,群众的情绪渐渐的缓和了下来。到了29日清晨6点左右,17辆大巴车缓缓驶入卫溪中学,杨天伦又将一辆辆大巴车引导在合适的位置后,让群众从宿舍楼内有序撤出,上车等待转移。在引导群众上车期间杨天伦又来回帮助群众从楼上往车上扛行李,还一遍遍的喊:“大家不要慌、不要拥挤,排好队,一个挨着一个,注意脚下,有序撤离。”这让他本就已经沙哑的嗓子更是雪上加霜。在每一个楼层转移完群众后,杨天伦都会从后到前一间宿舍一间宿舍的排查,生怕落下一名受灾群众,直到将最后一名转移群众送上大巴车上后,检查完所有宿舍,看着大巴车缓缓驶出卫溪中学,杨天伦才放心的离开。</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天伦坚定的认为,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是让人民群众不遭罪、少遭罪,则是可以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他在一遍又一遍的喊话中早已忘记了自己嗓子的疼痛。面对严重的灾情,他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与温暖体现到了细处,把党和政府在抗洪救灾中的责任落到了实处。</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2日上午8点,刘晓宁接到命令:浚县卫河备战桥水位不断上涨,但是仍然有群众在卫河两侧停留围观,非常危险。刘晓宁立即赶到现场,劝离在城墙旁边卫河边围观的群众,围观的群众在被劝离后,依然不断地有路过的群众停留在卫河两侧围观。于是刘晓宁一遍又一遍的告戒围观群众:大家要注意安全,河边比较危险,请远离河边。到了晚上8点左右,刘晓宁发现卫河水位上涨比较迅猛,随时有可能出现河水漫过河堤的危险情况,于是他迅速拉起警戒带。在拉起警戒带之后,刘晓宁又在河边坚守到凌晨6时,确认不会发生危险之后又投入到其他的战斗中。</p> <p class="ql-block">  刘晓宁的妻子与两个年幼的孩子及年迈的父母都身在小滩蓄滞洪区内也需要紧急转移。对于妻子、孩子、父母来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他能坚守在身边,但是他深知广大的受灾群众更需要他。他舍小家,为大家坚持冲在抗洪抢险的最前线。</p> <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9日凌晨2时,刘晓宁接到命令:需要到卫溪中学安置点转移受灾群众。刘晓宁不顾多天执勤、巡逻、迁安的疲惫,听从指挥来到卫溪中学安置点,组织群众快速转移。在安置点的群众大多是年纪大行动不便的老人与年幼的儿童,刘晓宁不顾自己多日的劳累,将群众背着、抱着、扶着一个个安全送到车上,群众对他交口称赞,问他的名字,他笑笑说:“我是公安,我们的使命就是保障你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直到最后一名群众安全转移,刘晓宁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卫溪中学迁安点。</p> <p class="ql-block">  在抗洪抢险过程中,刘晓宁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那里,哪里需要他,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赞誉。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老兵心系群众、无私无畏、勇敢顽强的优良作风,保障了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夺取抗洪抢险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张福雨同志凭着自己对公安事业的强烈责任感,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迅速地完成了角色的转换,及时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在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密切的岗位上,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立足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出色地完成了所里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赢得了辖区群众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  7月17日以来,浚县连降暴雨,持续不断的强降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由于受灾群众家庭无法居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安排下,一些受灾群众需要安置到浚县一中学校。在安置过程中,张福雨同志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从早上8点接到任务开始,随即赶赴一中学校,与学校结合做好提前准备工作,在受灾群众到来后,用大喇叭宣传下车秩序,指挥带领志愿者将受灾群众引领到宿舍内,有年龄大的,便搀着、扶着,行走不方便的背着他们走,第一天共安置一千余人,到了夜里,受灾群众开始领取救灾物资,在分发物品中,受灾群众们争前恐后,怕自己领不到救灾物品,致使场面混乱,张福雨同志带领同事,将受灾群众编队领取并宣讲告知每个受灾群众都能领到,请受灾群众放心,不用慌张,使领取秩序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  发放工作一直持续到夜里2点多,才把所有来的受灾群众安置到位,当受灾群众们都休息时,张福雨同志带领同事们开始了夜间巡逻工作,提醒受灾群众们不准在宿舍室内抽烟,检查和排除消防治安隐患,为受灾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此项工作一直进行到第二天早上8时许,等到来替班的同事来到后,张福雨同志和当天一起工作的同志没有吃上一口早餐,没来得及休息一分钟,又接到新的命令:他需要带领几个年轻同志到桥西村、杨庄村做迁安群众的工作,张福雨又投入到新的战斗中┄┄</p> <p class="ql-block">  群众安全转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他唯一的目标,只要洪水不退、灾情不散,张福雨绝不下战场,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伍老兵的荣誉而战。</p> <p class="ql-block">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鲜花掌声,只有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们不是标兵,不是英雄,只是雨幕中的一抹藏蓝,群众心中的一盏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