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很能说岳阳方言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作者:宁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16年4月初至6月下旬,湖南经视联合河北、河南、湖北、安徽和江西等省的电视台共同打造了听辨地方方言能力比赛的电视季播栏目《多彩中国话》。栏目制作了12期,每期65分钟,每周六晚上9点40分在上述六省的一个电视频道播出。节目一经推出,立即在当地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节目收视率稳居相关省级电视媒体的前三名。为了录制好这12期《多彩中国话》栏目,相关省份的地级城市电视台都要选派一名对所在地方言非常了解的节目主持人。六个省一共有87位来自地州市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参加了《多彩中国话》的录制。湖南岳阳电视台今年59岁的资深节目主持人,国家一级播音员骆志毅就是这87个主持人当中的一员,他是代表岳阳用岳阳地区方言给节目现场答题选手出题目的人,被誉为岳阳地方语言的“留声机”。很多岳阳的电视观众看了《多彩中国话》中骆志毅那惟妙惟肖的岳阳地方方言表述,都觉得这个人很有一点特长,大家都在想,骆志毅本人究竟是哪里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从小跟随父母走南闯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其实,今年59岁的骆志毅,是一个200%的岳阳县人,但是,他父母在1950年代在岳阳的军工企业3517工厂工作,因此,骆志毅就出生在岳阳城里的妇产医院。由于父母在军工企业工作,1960年,父母被调到了与内蒙古交界的山西省大同市一家军工企业工作,骆志毅也跟随父母到了华北地区生活和读书。要说他使用汉语普通话,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196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岳阳的云溪镇建设2348工程,也就是后来的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和现在的巴陵石化公司。1971年2月,骆志毅又跟随父母回到了湖南岳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讲,一个人在少年儿童阶段的爱好和表现,基本上就是这个人成人以后所做的职业或事业。据骆志毅的父母介绍,他两三岁的时候,就跟着3517工厂的广播喇叭里咿咿呀呀的模仿,有时候模仿别人走路的样子,他从小就有语音和形体模仿的天赋。大人们在一起叫他演一个节目,他就像模像样的来一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建设之初,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不少于5万之众,他们来自祖国的东西南北中,语言各不同。对各地方言十分敏感的骆志毅置身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知道了什么是四川口音,什么是广东话,什么是上海话,什么是武汉话,什么是长沙话,什么是常德话,什么是平江话······从小就爱模仿别人讲话的他,自觉不自觉的模仿着各地的方言一路走来。1972年初,骆志毅进厂当了一名电工,车间里的人大多来自岳阳地区的平江、华容、临湘、岳阳县、湘阴、汨罗等六县三区。每天和这些地方的同事相处,久而久之,他就学会了这些地方的口音。在和这些同事用方言交流的过程中,也有人觉得,骆志毅学别人讲话有嘲笑、丑化别人的意思。可骆志毅偏就不信那个邪,想说就说。1980年,在工厂团委担任文体委员的骆志毅,独立创作了用云溪话表演的赞美改革开放的相声,在岳化总厂共青团组织的“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中赢得现场1000多名青年团员的阵阵笑声和掌声。骆志毅云溪话说的“焖好”的评价不胫而走。他成了岳化总厂家喻户晓的方言模仿达人。他的方言相声也成了共青团活动的保留节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85年,骆志毅考上了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此同时,他被安排到了工厂电视新闻的采编播音岗位。这样一来,骆志毅与各地人打交道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使用各地方言和被采访对象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频繁了。他坚持在练习说好汉语普通话的同时,使用岳阳地区不同的方言与别人打交道,这样很容易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防备感和隔阂感。在岳化总厂农贸市场买菜购物,骆志毅从来就是用一口标准流利的云溪话和他们讨价还价。到长沙出差,遇上要问路的事情,他就操一口流利的长沙话。骆志毅就是这样,逐渐养成了遇到哪里人就讲哪里话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从企业车间走进电台播音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93年7月,骆志毅以决赛第四名的优异成绩从300多位报名者当中脱颖而出,考进了即将开播的岳阳经济广播电台。成了一名职业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在岳阳经济广播电台工作的六年多时间里,骆志毅的视野比以前宽阔了很多,他交往的人员同样多了很多。经常会有到平江、湘阴、汨罗、华容、临湘、岳阳县等地采访的机会,用这些地方的口音和当地人交流就成了家常便饭。在岳阳经济广播电台的2000多个日子里,骆志毅既当节目主持人,又当记者,精神生活十分充实。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发挥自己的特长,独立演播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叶剑英在1976年》和《走下圣坛的周恩来》深受听众赞誉。这两本书都在30万字以上,里面涉及到的人物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朱德、叶剑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骆志毅对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做了方言的设计和演播,特别是演播周恩来总理讲话,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这两部作品在岳阳经济广播电台和长沙广播电台播出,给广大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97年6月的一天,骆志毅去长沙广播电台取他演播的《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的录音带,在的士车上,他主动与的士司机交谈,问他最近有没有听过《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的士司机看了他一眼说:“听过,很好听,周恩来那些往事以前没有听过。特别是讲故事的人模仿周总理的讲话,很像,很传神。”骆志毅说:“要是我说收音机里那个讲周总理话的人就是我,你会相信吗?”的士司机仔细看了他一阵子:“真的吗?”于是,骆志毅当场给那的士司机模仿了几句。的士司机十分兴奋:“真的是你啊,我今天真荣幸啊!‘总理’坐到我的车上喽!这样好不好,我把车上的对讲电台打开,请你再模仿周总理对我们总部讲几句。”骆志毅十分高兴地对着对讲话筒模仿了一段周总理的讲话,弄得电台对讲系统里的人高兴得不得了。临到下车时,那的士司机开心的说:“今天你给我带来了快乐和惊喜,的士费就不收了。”骆志毅还在戏里:“那怎么行,‘人民总理’更不能搞特殊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从只闻其声到可见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99年1月,骆志毅被调到岳阳电视台担任节目主持人。在10多年的电视节目主持工作中,他主持过《人与法》、《法律在线》、《新闻访谈》和《希望的田野》等栏目。在《希望的田野》的栏目里,他主持一个小版块《老乐有话说》。在这个版块里,骆志毅采用了方言表达的方式进行主持。成了节目的一个亮点。在节目中,骆志毅根据节目的内容,涉及到哪个地方,就用那个地方的语音播讲。新闻发生地是四川,他就用四川话讲,是河南,就用河南话讲,是长沙,就用长沙话讲;是平江县,就用平江话讲······这种播音主持方式果然不同凡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观众的高度的评价。《希望的田野》节目停播四年了,前不久,骆志毅在岳阳街头遇到一些老观众,他们在问:“老乐,你怎么不再有话说了?我们很喜欢听你用方言说新闻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02年,骆志毅在岳阳电视台《法律在线》栏目担任制片人,在法律在线工作过的记者都有这样一个感觉,骆志毅有超强的语言沟通能力,都愿意请他和自己一起下基层采访。有他参与的采访活动,记者会觉得很轻松,很愉快。有一次,骆志毅带领几位记者到平江县南江镇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采访。他用普通话向当事人提问,那位平江老乡似懂非懂。骆志毅干脆改用平江话提问。那位老乡说:“嗯是平江人,何必港普通话喽!打起伤气听不懂!”搞得现场一片笑声。采访就在你一句我一句的平江话当中圆满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10年8月的一天,骆志毅和记者们一起去平江县采访,采访结束后,几个人决定到平江起义纪念馆参观一下。当走到纪念馆值班室的时候,骆志毅用平江话道出自己的身份,并把记者证给那位女值班员看了。值班员问骆志毅:“你在岳阳电视台工作,怎么会说我们平江话,怕莫你是平江人?”骆志毅旋即用平江话回答:“我不是皮昂刚您,我夫娘是咯。”“恩哩夫娘是皮昂刚捻郎?”“我哩夫娘是南刚桥咯嘞。”弄得那值班员好像真的看见了南江桥的女婿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还有一次,岳阳市一位平江籍人士和岳阳市广播电视台的平江人聊天:“恩哩广播电视台平江人蛮多嘞,恩汗哪,汤拓啦、王密啦,傲波啦。贺长啦。叶曼啦,还有骆志毅啦,还有·······”听话人立即拦住:“骆志毅不是平江咯!”“我看他平时打咯平江港嘞!”直到这时那位平江籍人士才如梦初醒,原来他一直以为骆志毅是平江人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13年7月的一天,骆志毅在岳阳城区散步,见路边有一位中年汉子放着一板车西瓜在卖。他走过去问西瓜多少钱一斤,被那瓜农认了出来。他说:“老乐,你在《希望的田野》里扮演一位瓜农推销西瓜的样子让我记忆犹新。我们农民最喜欢看你主持的农业节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类似这样的情况,骆志毅在岳阳地区的六县三区都发生过。骆志毅参加工作44年,从事播音主持工作31年,矢志不渝,坚持不懈。30多年来,他撰写的播音主持专业论文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机关刊物《决策参考》采用;被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机关刊物《潇湘声屏》采用;他独立演播的广播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走下圣坛的周恩来》被评为全国城市电台文艺类节目二等奖;他曾经被岳阳市宣传系统评为“十佳新闻工作者”;2004年7月,担任岳阳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后来担任协会副主席;2012年12月被推举为岳阳市播音主持委员会首任会长;2015年7月,被中国文联评选为“走进人民当中的艺术家”先进个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他就是这样一个在岳阳大地上用流利的地方语言和老百姓交流的角色,用自己对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热爱和激情实践着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最初的诺言!如今,他即将步入花甲之年,可是这种特长和爱好却丝毫没有褪色。我们祝愿他永葆语言艺术的青春,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欢笑和快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作者系岳阳市广播电视台首席编辑兼岳阳新闻网主任记者宁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