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9日下午13:30。北京师范大学2号教学楼2—111教室。作课的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教育博士、研究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教育学会课程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基础课程研究重要专家之一、首批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王凯。他讲座主题是《教师新能力建设:让教学回归专业》。</p> <p class="ql-block">两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和让教学回归专业。归结到一起就是专业。</p> <p class="ql-block">核心素养称为新教育的驱动力,在新的大数据时代下,教学面临着新的现实挑战。什么是首席教师?业务精湛、懂得教育管理、熟悉教科研,具有多元整合的综合素养的领军教师。</p> <p class="ql-block">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新动力。</p> <p class="ql-block">要对初中解读,需要先了解高中的课程标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2021年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制上,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纲。培养目标上,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编写上,精选素材,创新体例,强化内在联系。深化教学改革上,坚持素养导向。考试评价上,强化素养立意,全面推进核心素养考试评价。从新课标下发开始,教育将迎来全时段的变革。核心素养驱动下的课程改革即将完成基础教育标准闭环。</p> <p class="ql-block">教育改革的国际视野。规约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内容和方法。核心素养是一个舶来品,第一个颁布核心素养的国家是澳大利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核心素养首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整合的整体概念,其次它是后天习得并逐步完善的,而非先天获得的。其次它是相关知识、认知技能、态度价值观与情绪的集合体。最后它是行动与情境的集合体。</span></p> <p class="ql-block">欧盟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系列可迁移的功能多项的知识、技能、态度的集合体。它们是每一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必须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母语交际能力、外语交流能力、数学素养、公民与社会素养、数学与科技能力、文化意识与文化表达、主动性与创业精神和学会学习。</p> <p class="ql-block">美国对核心素养解读: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人生和职业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核心素养下的21世纪主题行为:标准评量、课程与教学、专业能力素养和学习环境。美国的核心素养与中国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点: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必备的品质。学校的课程就多样化、情境化、开放化、素养化和综合化。</p> <p class="ql-block">我们树立的榜样必须是身心健康、具有深厚专业素养的人。否则你树立的典型就成了反面的典型,而不是正能量的榜样。如此,我们的工作如何能做好呢?</p> <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何人都可以指手画脚。这种窘境使得教师群体劳累—苦恼—沮丧,从而进入到教育意识形态的盲区,弄得教师无所适从。比如领导到学校里检查工作,忽然想到要听课,听就听吧,还要评。领导一评,自然就把这节课定了调,评的对还是不对,弄得教研员无所适从。一个对专业外行的领导或者社会上的任意一个人对教师的专业课堂都能随意点评,谁能说教学是专业的呢?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生家长或社会上的一些机构的人士,自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材或者作业懂得,便指导起孩子的学习来了。校外非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出现了碰撞。而这种碰撞很难对接,这就必然会引发孩子对学习的盲目与混沌。</p> <p class="ql-block">当下有种教育现象,那就是堂堂清、日日情、周周清、月月清等。实际上真的能实现吗?答案:不能。既然不能做到,为何还要一直倡导呢?这种虚伪的教育教学现象危害很大。</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苦恼汇聚成一句话:你来试试?</p> <p class="ql-block">课改与成绩并不矛盾。那为何人们总认为一课改成绩就下降了呢?这就是没有处理好课堂、课程与学习的关系问题。</p> <p class="ql-block">影响学生学习的第一要素是教师。其次是课程,再次是教学。新专业发展要求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未来教育的发展必须基于2001年以来课改经验,汲取教训,拿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课改就是改课,这就要求我们思考:谁来教?怎么教?教谁?教什么?教成什么?这就由教学方法—课程观—教师观—核心素养。</span></p> <p class="ql-block">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行为的效果与学生学习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从阿尔法狗到阿尔法元告诉我们:在自我对弈中自觉学习。给它规则却并非完全按照规则运算。人工智能对当下教育教学什么样的启示?</p> <p class="ql-block">课堂教学被视为课改关键。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我们在共性教育和精致教学上的思维是否存在着误区:我们的一切改革都在同质化的空间进行,没有本质上的突破。这就是待在原地的按兵不动的改革。所以,精致教学的思维正在走下坡路。</p> <p class="ql-block">如何让教师真正成为专业化职业呢?</p> <p class="ql-block">“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这个问题被视为有效教学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是教重要还是学重要呢?无论教师是否采取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关键是学生学会最重要。我们常说,一道数学题有多少多少种解法。那么,你是否思考过,班级里的学生对于这道题有多少种错解方法呢?</p> <p class="ql-block">认识到学习开始超越常规课堂,并尝试与社会与生活相联系。</p> <p class="ql-block">将学习赋予更广阔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把握能力。</p> <p class="ql-block">数学的核心素养价值:认识价值、应用价值、思维价值、育人价值。</p> <p class="ql-block">有教未必有学。那么,教学该如何定位呢?</p> <p class="ql-block">引发、维持、评价、促进。</p> <p class="ql-block">从教学走向课程。从课程走向架构。教育书写着生命对生命的守望!</p> <p class="ql-block">课程驱动:教学—组织—课程。教学驱动:课程—组织—教学。学习驱动:组织—课程—学习。</p> <p class="ql-block">好多老师都是任务思维,虽然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告诉给了学生。但实际课堂上呢?一节课一直在讲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课堂不是目标思维。</p> <p class="ql-block">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这就是预期目标。</p> <p class="ql-block">连续性的教学评价。评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一。</p> <p class="ql-block">以研究为基础的有效评价。</p> <p class="ql-block">逆向学习</p> <p class="ql-block">课改难度最大的就是教学结构的改造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有效的教学行为必须得有科学合理的结构。结构主要有目标结构、内容结构、空间结构、过程结构、社会结构、行为结构。这六个结构是一个统一聚合体。从知识流—方法线—</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知识流结构教学,使得学生满脑子都是知识。当下的教育就是方法线。</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目标分为: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我们的老师至今还在一直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这是教学目标。我们当下需要研究的是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但是许多人却又往往把教学目标归结为学习目标。这就是上午我们涉及到的模糊目标。课堂教学内在结构分为目标、内容、阶段。我们把它们改造为:模块、方法和情境。也就是从原来知识流的既有知识结构教学改造为灵活的模块教学。</p> <p class="ql-block">数据的结构化—情境化—智慧化—自如转化。</p> <p class="ql-block">我们滴课程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