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人物形石画面石

咸阳老翁

<p class="ql-block">  人类创造了世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但地域的不同,文化的不同,时代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观念、不同的价值观。就中、西方的文化比较而言,仅从上古神话文化中亦能表现出端倪。在西方人的神话中,火是上帝赐于的。希腊神话中,火是普罗米修偷来的。而在中国神话中,火是钻木取火与自然抗争得来的。面对末日洪水,西方人在诺亚方舟中躲辟,但中国人则是大禹治水战胜了洪灾。西方人关于太阳神的传说,炼獄时代在苦苦挣扎,苦难无助。中国人却是后羿射日,战胜了太阳神。西方神话都是对神明无限崇尚,乞求神明护佑。只有中国人不把希望寄托于神的眷顾。由此可见,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进取精神和斗争精神。这也正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有这样的不屈不挠进取精神,中华民族必将书写出新的历史篇章。</p><p class="ql-block"> 奇石形石或人物画面石,也反映着人性的千姿百态。</p> <p class="ql-block">  法国卢浮宫,有那么多的作家和艺术家被供奉在那里。我们自然会想到法国文学的顶尖人物,以《人间喜剧》笑傲世界文学的巴尔扎克;想到以一部《红与黑》征服世界的司汤达;还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里没有他们。也就是说,他们在法国人的心目中还不是伟人级别的。</p><p class="ql-block">那么,什么样的作家艺术家才可以成为法国人心目中的伟人?</p><p class="ql-block">卢梭是最早被供奉在这里的作家。法国人为卢梭选择了非常精美的棺木,棺木的正面有一扇门,门微开着,里面有一只拿着一束花的手伸出来,象征着法国古典主义的巨人卢梭把自由、平等的思想永远带给法兰西。大概只有浪漫的法国人才会想得出这样的创意。伏尔泰也很早就被供奉在这里,他同样因其文学作品中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性而受到法国人的尊敬。以鸿篇巨制《悲惨世界》享誉世界文坛的雨果也被供奉在这里,但是我们看到他棺木前的说明中强调的并不是他的文学巨著,而是他坚决反对拿破仑的政变,坚持自己的政见,即便回国以后也拒绝特赦的政治思想见地。</p><p class="ql-block">很显然,在法国人的心目中,一个伟人,不能仅仅只有卓越的艺术建树,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思想贡献。尽管巴尔扎克和莫泊桑在小说艺术领域的成就登峰造极,但是因为他们的作品缺乏思想启蒙和精神贡献依然没有资格成为民族的伟人。</p> <p class="ql-block">观此石,脑海中闪现的莫过于《嫦娥奔月》吧?!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妇儒皆知。是出于好奇,还是心有不甘;是出于贪婪,还是厌世,不得而知。只落得个广寒冷月,独自清高。使得古人常有这般遐想:慵夜蟾光暖,辞香似桂开;读书耽月下,好唤玉娥来。</p> <p class="ql-block">  此石一壮汉,扎一金鸡独立之势,势堪勇猛,不仅使人联想到西楚霸王项羽耳。世人多言项羽败在刘拜的流氓手腕、诡计多端,而以愚见,还是多找自身原因的好,妒贤嫉能莫过西楚霸王项羽。</p><p class="ql-block"> 妒贤嫉能,释义:忌恨品德、才能比自己好的人。语出《史记·高祖本纪》总结的很明白:“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直落得个兵败山倒、自刎乌江的下场。成就了汉室 407年,历29帝,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文化和最强帝国天下。</p><p class="ql-block"> 有道是:</p><p class="ql-block"> 何来人间一惊鸿,只是世间一俗人;</p><p class="ql-block"> 都说高处不胜寒,你追我赶往上攀。</p><p class="ql-block"> 妒贤嫉能、小肚鸡肠者从来受人鄙视、失道寡助。而心胸宽阔、见义勇为、救危扶困者受人尊重亦能所有作为、一展抱负。</p><p class="ql-block">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周幽王 为 犬戎 所杀,秦 始列为诸侯。”是因秦千里救驾,赶跑犬戎,有功于周。故而周幽王之子姬宜臼周平王继位迁都后封西周之故郡尽归于秦,奠定了秦之一统伟业的基础。 </p><p class="ql-block"> 江山风月,本无常态,贤者当主。好在世间总有星光开道,故荆天棘地,也不枉此行。</p> <p class="ql-block">  说实在话,原石看着没有这个效果。照片中意外出现了一个光点,竟煊染出这般境界。</p><p class="ql-block"> 古有凿壁偷光者,亦有囊萤映雪、映月读书者,都是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而此石所示活脱脱一幅映月读书图。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即江泌月下读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江泌,字士清,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他是南朝齐国的学者,初为南中郎行参军,后任南康王萧子琳的侍读。</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流传有许多他少年时期刻苦读书的故事。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二十五史》中记载的他借月光读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江泌的父亲江亮,官为员外郎,去世很早。家中没有父亲挣钱,日子自然贫困,年仅十二岁的江泌不得不做木板拖鞋底,换些钱来,养活母亲和自己。父亲去世前,江泌就已经读过《论语》和《孝经》,懂得做人一要有志气,才能干成大事;二要讲仁孝,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白天,他把木头劈成薄板,再做成鞋底。这当然是个苦累的`活计,母亲见了心疼,要他多休息,他总是笑着说不累,生怕母亲操心。晚上,他则抓紧时间苦读。为了节省灯油,他效法古人,借着月光读书。月光投下的方向随时间渐渐变动,他便随之挪动看书的位置:月光照不进屋里了,他挪到院内;院子被房屋阴影挡住,他干脆爬上房顶。每天都要待月亮落下,他才去睡觉。</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爬在房顶上借着月光读书,因为白天干活太累,犯起困来,不小心从房顶上摔下。幸好,正摔到墙根前一个草垛上,未曾受伤。他从地上爬起来,找到脱手的书,马上又爬回房顶,继续读起书来。</p><p class="ql-block">  江泌生性仁孝,又讲义气。母亲生病期间,他衣不解带,不离左右;给母亲用的汤药、饭菜,他必先尝,才会放心让母亲食用。母亲去世后,他在母亲的坟旁挖洞而居,与母亲做伴。一次,母亲坟头意外失火,他重修之后,竟一连哭了三天三夜,过往行人无不动容。他给南康王萧子琳做侍读时,以诚相交,成为朋友。南康王被明帝害死后,弃尸野外,无人收尸。江泌知道后,立即赶去,抚尸大哭,不怕连累,将其安葬后方才离去。</p><p class="ql-block">  兖州有一个人与江泌同名,非常敬佩江泌。他死后,那人害怕自己有损江泌的名声,便立即改了名字。</p> <p class="ql-block">  千沟万壑之中,一少女正在低头觅石,幸而觅得一块“石”字石。赏石品“石"字,不免想到古人争“石"。</p><p class="ql-block"> 惠施在和庄子的争论中提出了“盈坚白”。他认为,一块石头,有“坚”有“白”,合而为“石”,这是“盈坚白”。“坚”,表示硬度,诉诸触觉;“白”,表示颜色,诉诸视觉;而“盈坚白”,就是“坚”与“白”两种属性合在一起,这叫“合同异”,把不同的两种物质属性合在一起,结成一个新物质,叫“合同异”,如“坚”“白”合为“石”。</p><p class="ql-block"> 与惠施相反,先秦名家公孙龙主张“离坚白”,他强调“坚”与“白”这两种属性各自独立,明确它们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同异”,所以,要“离坚白”,使“坚、白、石”三者分立,“坚”与“白”,都不能被包含在“石”的概念里。“坚”“白”“石”,三“要素”等价,谁也不能兼并其他。“石”不能包含“坚”与“白”,却能以最经济的方式与之兼容。</p><p class="ql-block"> 对于上述两者,庄子都不取,他像老子一样,主张“无名”。一切名都不足以言道,道是一落言筌,便成粪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