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本文转至微信公众号芸媖社</b><b style="font-size: 22px;"><br></b></h1><div><b><br></b></div><h1><b style="font-size: 22px;">视频独家|首届猎梦读书会(原麓山学社)“湘女”文学交流大咖见面会</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的创作故事</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抒写文学湘女的美丽时光</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主讲人: 朱小平女士</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2021年6月19日(周六)15:00-17:00</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个大咖见面会开得实在是太精彩了,我也做了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但还是忍不住再想做一个美篇,来记录那永生</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inherit;">难忘的点点滴滴……</b></h1><p class="ql-block"><br></p> <h1><b>我是周周,是芸媖社主理之一</b></h1><h1><b>首先从我们发出的邀请函说起:</b></h1><p class="ql-block"><br></p> 邀请函 <h1><b style="font-size: 22px;">首届猎梦读书会(原麓山学社)“湘女”文学交流大咖见面会,珍稀20席,速来占座</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猎梦读书会“湘女”文学交流大咖见面会</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邀 请 函</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新时代的青年人对“湘女”会是什么样印象?多情?多才?勤奋?还是一样具备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气质?</b></h1><h1><br></h1><h1><b> 芸媖社里有很多的女性书友,我们中的大多数也是“湘女”。现在有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认识湖南女性对自由、理想和更美好的世界追求的发展史,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作家。</b></h1><h1><br></h1><h1><b> “在时代的洪流中,湖南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作家,形成了极具湖南特色的作家群体,她们的作品既有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反思,又有女性个体真实的生命体验,她们的创作使湖南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有人这样评论。有关湖南女性文学的资料,可谓浩如烟海,在考辨和研究上并不容易,而《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堪称一部文史艺术珍品。得到了省部级领导及名家的充分肯定,分别为该书题词、作序。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湖湘文化的精品力作”;更是一部难得的、填补空白的湘籍女杰的党史佳作。</b></h1><h1><br></h1><h1><b>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麓山学社芸媖与麓山学社琥逸(原琥茗)盛情邀约到《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的作者 朱小平老师,为我们讲述【湘女文学家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经典,发现湖湘女性文学的独特魅力吧!</b></h1><h1><br></h1><h1><b>时间:2021年6月19日(周六)15:00-17:00</b></h1><h1><b>地点:长沙市五一大道华美欧大厦1609室</b></h1><h1><b>交通:地铁2号线迎宾路口1号出口向前300米</b></h1><p class="ql-block"><br></p> 作者介绍 <h1><b> 朱小平,女,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和新闻专业,中共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机关党委原专职副书记 、研究员;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二十世纪湖南女性文学发展史》《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获得由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南省政府图书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中国大学图书艺术装帧银奖。小说、散文、随笔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和论文、文学评论、调研报告等理论研究成果多有发表,并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研究课题,总计发表约60万字,主编600多万字。</b></h1><p class="ql-block"><br></p> 书籍介绍 <h1><b>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主要论述的是从“五四”运动至今的湘籍女作家的作品所建构的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它是湖南现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书旨在弘扬湖湘文化和女性文学,勾勒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探索其演变和走向。</b></h1><p class="ql-block"><br></p> 珍稀20席 <h1><b> 珍稀20席的坐位,瞬间一抢而空;好多人都只能望洋兴叹了……还好湖南图书馆和长沙图书馆又再次邀请朱老师,在疫情好转后的不久将来进行演讲,望洋兴叹的小伙伴们听到了吗?</b></h1> 大咖来了 <h1><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咖来了,见面会开始了,主持人玉姐汪玉(图1第二排右三)从女儿、妻子、母亲女性的三个角色来介绍朱老师……</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 </b></h1><h1><b style="font-size: 20px;"> 图2从书友们热情的鼓掌中可以看到朱老师受欢迎的程度!我在抢拍这个永恒的瞬间</b> ……</h1><p class="ql-block"><br></p> <h1><b>我一边报道新闻一边穿插细节……</b></h1> 现场精彩图文 <h1><b style="font-size: 22px;">视频独家|首届猎梦读书会(原麓山学社)“湘女”文学交流大咖见面会</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首届猎梦读书会(原麓山学社)“湘女”文学交流大咖见面会现场精彩图文视频,详情请戳!</b></h1><p class="ql-block"><br></p> <h1><b>标题新闻照片:朱小平老师热情为书友们签名</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内容封面照片:书友们与朱小平老师合影留念</b></h1><h1><b>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麓山学社芸媖与麓山学社琥逸(原琥茗)盛情邀约到《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的作者 朱小平老师,为我们讲述【湘女文学家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经典,发现湖湘女性文学的独特魅力。</b></h1><p class="ql-block"><br></p> <h1><b>第一排左起为书友:徐立君、曾芙蓉、杨剑、李妍婷</b></h1> <h1><b>第二排左一;朱小平老师在声情并茂地讲述向警予。</b></h1> <h1><b>与朱老师并排的小仙女分别:许莉、刘丽红、汪玉、思涵</b></h1> <h1><b>第三排:全场沉浸在朱老师红色文学中……</b></h1> <h1><b>第四排:争先恐后地要求朱老师签名</b></h1> 现场精彩视频 <h1> <b>6月19日猎梦读书会“湘女”文学交流大咖见面会顺利举行,现场气氛热烈,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感受下吧!</b><br></h1> 我在现场 <h1><b>以上是芸媖社的公众号新闻播报,下面是我在现场的报道:</b></h1><h1><br></h1><h1><b>图1.当朱老师说道:蔡和森得知向警予牺牲,悲痛不已,撰文悼念"我的妻":"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时,她满含泪水,情深款款…… </b></h1><p class="ql-block"><br></p><h1><b>图2.全场为之动容……</b></h1><h1><br></h1><h1><b>图3.朱老师在讲述革命领袖的夫人们:虽然她们没有留下更多的作品,但是她们以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壮烈的革命诗章。书友们听得很认真……</b></h1><h1><br></h1><h1><b>图4.朱老师在讲述“纤笔一枝谁与似”的丁玲</b></h1> <h1><b>朱老师在讲演中说到了她走向文学道路的经过,说到了她的小说、散文和画作(中间那张画就是她画的画),书友们对这部分的内容与对湘女文学研究有着同样的兴趣,希望能够看到这方面的出版物。</b></h1><p class="ql-block"><br></p> 妍婷评述 <h1><b> 朱老师演说完以后,由芸媖主理之一妍婷小仙女进行评述:</b></h1><h1><b> 朱老师的书我已经看了三分之二了,看起来一点也不艰难晦涩;是很好看的,道理深刻又生动易懂。在朱老师的书中,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杰出女性代表,用自己的信念、优雅 、力量,创造了非凡的成就,她们是贯穿黑暗里的光。</b></h1><h1><b> 女权活动在各们年代都在发生。从前,大众认为女性应该处于弱势,或者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此刻,我们其实不难发现那些看似柔弱的女孩们对自己的生活也充满了自信与蓬勃的期待。</b></h1><p class="ql-block"><br></p> <h1> <b>芸媖相信,每一位女性都一定有自己的个性和魅力,我们不都如大众定义的温顺,比如红色的玉姐又美又飒。绿色的愫愫复古而勇敢,蓝色的莉莉坚毅而温柔,还有黄色的周周少女又细致,还有在座的各位,我们敢于作自己,敢于追求真、善、美。已经胜过了许多人。</b></h1><h1><b> 虽然这个世界并不完美,纵观时代,她在所有人的创造中变得更安全、和谐。那些仍存在世人心中的偏见,比如,对家庭对事业,对爱情,那些我们意识到不正确,却被定义为仿佛只有唯一答案的偏见,让我们与前人一样用智慧和女性的力量来撕碎。虽然我们不能一天就练就内心的力量,好在,我们都是“能动人”。今天会来这里的一定都是这样的人,我们会学习,交流,最重要的是,我们去行动。即使遇到困难和失败我们依然愿意相信,保持自信和勇气,然后继续追求我们向往的生活。</b></h1><h1><b>(第一排右起:我(周周)、朱老师、妍婷、琥逸主理李初微、第一排右起:玉姐、 丽丽、莉莉、 愫愫</b><b style="color: inherit;">) </b></h1><p class="ql-block"><br></p> 现场对话朱老师 <h1><b>现场对话朱小平老师</b></h1><h1><b>Q1</b></h1><h1><b>新民学会提倡男女平等、毛主席对女同志的重视,是湖南提倡女性解放运动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若将湖南的女性文学分为三个时期:1919至1949,1949至1976,1976至2000、2000至今,可以请您尝试用四个关键词来形容?</b></h1><h1><b>1919至1949(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文学先锋)1949至1976(建国时期——不朽的革命礼赞)、1976至2000(精彩纷呈的新时期)、2000至今(世纪之交—抒写父辈的伟大情怀)。</b></h1><h1><br></h1><h1><b>Q2</b></h1><h1><b>您书中导论中陈骏涛先生提到的女性文学的第一次高潮(五四)、第二次高潮(2000年),如今时间又往前奔跑了20年,您对当下湖南女性文学有什么评论?</b></h1><h1><b>1. 经典作家的资料发现,可以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可做不同视角的研究。</b></h1><h1><b>2.五十至六十年代作家的新作不断创出新高,如残雪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余艳的红色女性文学,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b></h1><h1><b>3.新作家层出不穷。如阮梅、杨雨、姚筱琼、张晨,她们在纪实、历史、侦破推理和时尚不同的领域“独舞”出彩。</b></h1><h1><b>4.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湖南网络女作家丁墨被称为女频老牌白金作家,十几年笔耕不辍写出很多的优秀小说,“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女作家影响力50强榜单”中,她被排在第一位。她多部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如《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由赵丽颖、金瀚主演同名电视剧,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同时湖南还有10多位被封为网络界的女大神。</b></h1><p class="ql-block"><br></p> 回答第三个问题 <h1><b>Q3<br></b><b>您认为女性意识和女性文学的高潮是不是同频的?<br></b><b>不一定:<br></b><b>1.在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中同频有二次:<br></b><b>一是五四时期:<br></b><b>‘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封建意识形态的猛烈冲击,催生了一批敢于反叛封建人伦秩序、主张男女平等、鼓吹妇女解放的新女性,‘娜拉出走’成为当时舆论的一个热点”。<br></b><b>湖南出现了第一批女作家:陈衡哲,她的《洛绮思的问题》等等则是一系列妇女社会问题小说,具有她独特的女性意识。<br></b><b>丁玲早期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等具有“五四”时期觉醒的新女性意识,她笔下的莎菲女士们追求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礼教,发出了反叛之声,具有空前的新视野和新精神。</b><b><br></b><b>白薇的《打出幽灵塔》是妇女解放的呐喊。像易卜生的《娜拉》一样,是叫醒那些沉睡在家庭中作傀儡的不幸妇女们的声音。</b><b><br></b><b>袁昌英的三幕剧《孔雀东南飞》,向人们提出了‘婆婆问题’婆婆常是封建家庭中礼教压迫者和受害人的化身;她对这一角色的开掘,显示了她对反封建礼教问题的新认识。<br></b><b>以女兵文学蜚声文坛的谢冰莹的《从军日记》,以战士的姿态闯入文坛,是充满强烈反叛和抗争意识、充满女性解放意识的爱国主义的精品。<br></b><b>二是新时期:在历史的新时期里,湖南女作家放开眼界审视因循封闭的昔日,满腔热忱地投身改革开放的新生活。她们用自己的创作应合中国历史的潮流。而历史的洪流又把湖南一大批女作家推向中国文坛的显著位置。特别是1986-2000年,既为湖南女性文学的辉煌时期,也是多向探索和深入发展的时期,在思想解放运动和现代派文学引进形式多元格局的影响下,特别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湖南女性文学出现了空前的大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作家,如残雪、蒋子丹、叶梦等等一大批作家。<br></b><b>2.建国时期女性意识在淹没在热火朝天的国家建设和不朽的革命礼赞中;如杨沫的《青春之歌》,马忆湘的《朝阳花》、陶承的《我的一家》等等。<br></b><b>3、在当下的文学中,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意识没有被特别的提出,但是女性文学仍然在蓬勃发展。正如丁玲在《三八节有感》中所说的那样,“当妇女不再被特别提出,社会才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丁玲这篇文章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b></h1> 朱老师对芸媖的期待 <h1><b>主持人:下面是我们最想听到的是:朱老师对芸媖书会和年轻人的期待</b></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朱老师对芸媖书会和年轻人的期待</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 杨澜说过“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br> 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谈吐上和在胸襟的无涯上,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文字和谈吐中。”就像我们从一个婴儿成长到现在的小仙女、小鲜肉一样,不知吃了多少记得和不记得的不记得的营养,读了多少记得和不记得的书,个个成为了现在了不起的自己!<br></b></h1><h1><b> 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坚持读好书的人,人生一定会大不一样。</b></h1><b><br></b><h1><b> 你们的读书会已经办得很好了,希望你们能请到更多的名家走进你们的读书会。希望你们更加扩大知名度,希望你们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你们的行列,希望你们的读书会成为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b></h1> <h1><b>朱老师深情的笑容寄托了她</b><b style="color: inherit;">对芸媖的美好期待……</b></h1> 朱老师向书友提问一 <h1><b style="color: inherit;">1、通过今天的读书会,哪位女作家给您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或者说你最喜欢哪一位女作家?</b></h1><h1><br></h1><h1><b>妍婷:印象最深的是丁玲!</b></h1><h1><br></h1><h1><b>曾芙蓉:我喜欢向警予!</b></h1><h1><br></h1><h1><b>杨剑:我喜欢朱小平!</b></h1><h1><br></h1><h1><b>全场欢呼雀跃、欢声雷动、掌声如雷……</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看看我在现场收集的笑容照片吧:</b></h1><h1><br></h1><h1><b>图1.杨剑的笑自不必多说,你懂的……</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图2.杨剑、钟双庆、唐景兰(这两位女士笑醉了)</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图3.笑容可掬的著名摄影家李晓黎和夫人林戈老师,是初微的父母</b></h1><h1><br></h1><h1><b>图4.袁晓波</b></h1><h1><b>图5.田景玉</b></h1><h1><b>两位摄影担当是为她们的学友感到骄傲和自豪的笑……</b></h1><h1><br></h1><h1><b>图6.徐立新、曾芙蓉(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会后她对我说:她参加过大大小小各种高大上的读书会,从来没有这样受到重视过,如果还有这样的读书会她还来参加)</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图7.愫愫和我:笑靥如花</b><b style="color: inherit;">……</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图8.妍婷、朱老师、汪玉:开心、开怀的笑……</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这些笑容太美了!美不胜收!</b></h1><p class="ql-block"><br></p> <h1><b>主持人玉姐宣布:会议达到的最高潮……</b></h1><h1><b> 朱小平老师愉快地说道:“非常高兴今天能收获到这么多的厚爱!感动!感谢!”</b></h1><h1><b> 虽然杨剑的这句话,出乎朱老师的意外,但都出于我们预料,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朱老师您太有魅力了!我们大家都喜欢您!</b></h1><p class="ql-block"><br></p> 朱老师向书友提问二 <h1><b style="color: inherit;">您今天参加读书会你对哪一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最大的感受是什么?</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书友参与感受</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b> 通过今天的读书会,给我印象最深的女作家是丁玲。在我心中丁玲是女战士,当她到陕北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她不是想象中的寒门学子,却能走入人民群众中去,即使在年迈都能坚持写作,精神丰盛饱满满。年龄是有尽头,精神确是无限的。——妍婷</b></h1><h1><b> </b></h1><h1><br></h1><h1><b> 今天收获很大,朱老师做了一件大好事,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史料,这是为社会做了一件大好事,让我很感动。对我来说也是启发和开拓。以前从未想过这个,虽然自己也是一个女性,但从未从女性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林戈</b></h1><h1><b> </b></h1><h1><br></h1><h1><b>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湖南诞生了很多人物,以前没有重视,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如秋瑾,琼瑶等。这么多女性为什么都那么优秀,有优秀的基因。家风承道很重要。特别是过去相对落后的时期。出现这么多优秀女性,我认为这是受家风的影响,良好的家风既是家教也是基因,不管对男性还是女性都非常重要。很崇拜毛主席的一句话,妇女能顶半边天。——袁海 </b></h1><h1><b> </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湖南近现代以来,曾国藩他要求身边人,及后人,都要读书。所以女性,从唐群英开始,都一直是引导女性读书、进步的。从读书方面,男女没差别,可以陶冶情操,要缩减男女之间的差距,可以从读书开始。</b></h1><h1><b>——微初</b></h1><h1><b> </b></h1><p class="ql-block"><br></p> <h1><p><b>图1.朱老师的老朋友钟双庆说:</b></p><p><b>我是第二次参加朱老师的讲座了,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和震撼,以后再开讲座,我一次也不会错过!我们是多年很好的朋友,她的学习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与朱老师一起去尼泊尔旅行,条件很艰苦,旅行又很累,但朱老师每天5点钟就起来用手卷钢琴练习,以前连简谱都不识的人,只学了还不到两年时间,就在省级协会钢琴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我们这个会议邀请函中那张照片就是她两年前自信满满的地去参加钢琴比赛时样子……(周周我在这里收集了朱老师参赛时的几张照片分别是:a.参赛时、b.迈着矫健的步伐去领奖、c.领奖进行时和奖状)现在还能与同学合奏表演。像朱老师这样刻苦的人,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b></p><p><br></p><p><b style="color: inherit;">图2</b><b style="color: inherit;">.左起三、四——双庆、唐景兰(她身着锦缎旗袍盛装出席,足见她的重视程度)</b><br></p><div><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div><b>图3.前排左起——罗美英、杨剑、后排——段玉、思函:她们都在认真地听感言</b><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p><br></p><p><b>图4.袁海老师在激情谈感受</b></p><p><br></p><p><b>图5.愫愫发言:对女性文学作品与作家比较感兴趣。未读之前,一直以为龙应台是男性,是北方人,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与琼瑶一样都是湖南女作家,这更加大了我对龙应台的兴趣。</b></p><p><br></p><p><b>图6.右起曾芙蓉、徐立新发言:朱老师平时特别积极刻苦,看过朱老师的美篇写得很好,书写得好做得很好。感谢读书会,这里年轻人很多。以后也会鼓励孩子来参加读书会。</b></p><p><br></p><p><b>前面朱老师回答的问题,是芸媖社在云上收集的问题,但在现场还是有人忍不住要提问:</b></p><p><br></p><p><b>图7.段玉提问:朱老师的父母都是老革命,并不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同时还是还是女儿、妻子、妈妈,您是如何开始记录自己生活的感受,如何写作,朱老师是否可以开班培训?</b></p><p><b> 朱老师回答:文学是自觉的尝试。像我本人,本来学的是会计的;后来看了许多小说,开始喜欢上了文学,于是开始尝试,文学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自觉不自觉地去写,自己热爱,就足够了。</b></p><p><br></p><p><b>图8.蔡冰翰提问:您写这两本书的意识很超前,跟您的家庭教育有关吗?</b></p><p><b> 朱老师回答:父母对我的教育一直很严格。并且都是身体力行来做榜样。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母亲带我下放到农村,带我种试验田,并且做事情要求做到最好,哪怕是做农民也要做最好的农民,母亲教会了我向善向上;在我的美篇里写了:《清明,致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当然,撰写这二本书并不是直接受他们的教育,我只是受到他们思想教育的影响,有了进取心,想做什么事,都能克服困难去完成。 </b></p><p><br></p><p><b>图9.看看曾芙蓉、徐立新对朱老师的书爱不释手的样子,就知道这本书受欢迎的程度……</b></p><p><b style="color: inherit;"> 主持人玉姐说:“朱老师第三次再版的这本书,只有最后珍藏的10本了,她无私地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朱老师的书一下子就被大家抢光了,大家纷纷排队请朱老师签名。</b></p><p><b style="color: inherit;"> 没有书的小伙伴们别着急,听朱老师说该书将在近期第四次再版,并应广大读者要求将在第四版中加进她的小说、散文和她各个时期的书画作品,太高兴了!到时我也要拥有一本!</b></p><p><br></p><p><b>图10.我们用长枪短炮记录了这美好时刻……</b></p></h1> <h1><b>朱老师的的演讲带给大家是一场湘女文学和湖湘文化的饕天盛宴,她极有深度而又生动的讲述,令人终生难忘……</b></h1><p class="ql-block"><br></p> 朱老师精彩演讲课件 <h1><b>各位尊敬的老师和书友们大家好!<br>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在一个即将到来的、凝结着家国情怀的节日里,在麓山学社芸媖书社,与大家一起分享《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创作故事——抒写文学湘女的美丽时光,感到非常荣幸和快乐。</b><br></h1> <h1><b> 1998年9月,我作为文学创作者被邀请参加北京、承德第四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得知:盛英女士主编了一本《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回来以后,正值陈书良教授主编的《湖南文学史》出版,这使我想到将女性文学与湖南文学史的结合,并打算出一本这样的书。</b></h1> <h1> <b>当我第一次很轻松地向主编陈书良先生提出这一想法时,他的表情是:既佩服又怀疑,他怀疑的表情让我印象很深,因为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当时我正由文学创作转型到文学研究,也不知道深浅,而一个题目说起来很容易,可做起来简直就“难于上青天”。</b></h1> <h1> <b>单只就湘籍女作家的资料发现、发掘和筛选来讲,就难上加难了:有些作家的资料是浩如烟海,有些作家的资料又“濒临绝迹”,面对浩如烟海无从下手,面对“濒临绝迹”又无技可施。</b><br></h1> <h1><b> 每每想起那时为了抢救那些“濒临绝迹”的资料,一个人孤独地天天泡在省社科院图书馆的地下室里,大海捞针似的搜索着那些年久尘封的书刊杂志,查找了几天才能得到一丁点儿有用的材料,那尘灰、寒冷、黑暗……它们沉重地包围着我,我感到无助、无奈和毫无希望,我这个从来就衣食无忧的人,第一次尝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味道,我几乎都想打退堂鼓了!</b><br></h1> <h1> <b>一天,在黑暗里的寻寻觅觅中,一个无意的回头,终于发现了一些十分珍贵的资料,这时地下室的灯光,像是很了解我一样,突然亮了!真是“众里寻她(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div><b> 这个重要的发现,使我有了坚定的信心和勇气去完成这本书。哪怕面对“浩如烟海”也无所畏惧,我疯狂地一本本读着那些浩如烟海的书,简直就“疯狂”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上学的儿子不仅开学寄读,放假也寄读;我家先生看了我这个“读书狂”,也后怕得使劲地安排自己出差;重病的父母住院,也是匆匆去一下医院了事,母亲、妻子、女儿的责任,没有哪一样尽职尽责,而对这本书却忠于职守,孜孜以求……</b><br><div> </div></div></h1> <h1> <b>不知道有多少个映月读书的不眠之夜,有多少个笔耕不辍的通宵达旦,也不知道那无边无际的尽头在哪里,却深知:但肯扬鞭有到时!终于我的第一本书《二十世纪湖南女性文学发展史》出版了。</b><br></h1> <h1><b> 为了配合这本书的到来,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远景出版网,以”湘女文心”为题,特为我做了个人主页</b><br></h1> <h1><b> 在网页上登出了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同志所作序言</b></h1> <h1><b>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炯所作序言</b><br></h1> <h1><b>《文学评论》原副主编陈骏涛所作序言<br></b><b>(照片说明:2003年12月在哈尔滨参加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和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后与陈骏涛先生在萧红故居合影)</b></h1> <h1><b> 以及张炯主席和省会领导、知名学者在湖南女子大学,出席首发式盛况,还有各大新闻媒体、特别是湖南日报以头版报眼的位置作了报道。</b></h1> <h1><b>还有会后在湖南女子大学召开的作品研讨会</b></h1> <h1><b> 《湖南日报》《文艺报》《三湘都市报》《湖湘春秋》《湖南大学学报》《求索》等各大报刊杂志所发书评</b></h1> <h1><b> 还有我的理论文章、文学作品和青少年时代所作的美术作品,还有《深圳晚报》“书屋专栏”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我的自传,并特为这本书加了“主版留言”等等。</b></h1> <h1><b>并先后获得了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以及由湖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湖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b></h1> <h1><b> 虽然创作过程很艰辛,但每每回想那些昼耕夜读的时光却是十分美丽的……<br></b><b> 2004年1月9日《湖南日报》发表朱小平《二十世纪湖南女性文学发展史》的创作随想《我的第一本书——那美丽的时光》</b></h1> <h1><b>”湘女文心“这四个字出自欧阳友权教授为我第一部著作所写书评的标题:《镀亮性属写作 点击湘女文心》,发表在2003年3月8日《文艺报》上;我觉得“湘女文心”这四个字恰如其分到无可取代的地步,我用在了这篇写女性观的自传上:</b></h1> <h1><b> 我出生在一所男性权威显赫的大院,但我却很女权地随母姓,从母籍为:湖南长沙,我很喜欢这个湘女籍贯。<br> </b><b> 我在“文革”前读了2年小学,当时全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我就读的小学也因此停课闹革命三年,那时小学二年级的我就回家“闹革命”去了,而我在家里却闹着这样的“革命”:看见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就拿着一副弹弓,在后面追着喊着:“妖精婆!妖精婆!”因为我们“不爱红装,爱武装”!……几乎天天都发生着这样的事。不知这是不是可视为女权主义思想的初露端倪,并且带着十分的霸气!</b></h1> <h1><b> 在城里闹了三年“革命”后,我和妈妈在大院上车下放到绥宁县,当车上和车下的人都在流泪告别时,只有我高兴着呢!觉得乡下很好玩。因为我从出生就住在这所大院,只听说我市有一条著名的“五一路”,但不知道路在哪里?这一下乡可是一次放飞的机会,不仅是好玩,而且还可以认识韭菜和稻子呢!<br></b><b> 乡下的贫穷和愚昧我全然不懂,成天兴高采烈地跟着一群男孩子去山上打猎,可是打猎的欢乐很快就结束了,母亲的工作队三天两头换一个地方,我也只能跟随母亲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这“换”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农村妇女的不幸和悲怆,她们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b></h1> <h1><b>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才把她们写成了小说。在我的美篇《朝花夕拾忆芳华——下放干部子弟重走之旅》中详细介绍</b></h1> <h1><b> 其中有一篇《没有谁笑》的小说中写到: 我本该读小学,一天妈妈牵着我的手从小学路过,看到小学门口上的一个通知:"安门(民)告示"之后,说"这误人子弟"就要我去读初中。 小说是虚构的,但这里是真实写照,这样我就去读了武阳中学和绥宁二中,在提炼读书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创作了这篇 小说。 <br></b><b> 我走上文学道路也许跟这次下放有关,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因为当时的下放干部全是宣传系统的,干部中有著名作家未央、谢璞等,他们两位作家都对我后来的文学创作进行过指导。也许我在不知不觉中受着他们的影响,但可以说那时我并没有文学上的觉醒。<br></b><b> 我走上文学道路也许跟这次下放有关,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因为当时的下放干部全是宣传系统的,干部中有著名作家未央、谢璞等,他们两位作家都对我后来的文学创作进行过指导。也许我在不知不觉中受着他们的影响,但可以说那时我并没有文学上的觉醒。</b></h1> <h1><b> 下放三年后,我们又回到了那座大院,在那里留下了我许多关于美术、关于文学的梦想……<br></b><b> 但真正走上文学道路是被单位推荐到财会学校读书,当时我的理想是“居里夫人”,不是想去学财会,而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有时间复习,可以考大学,但入学后校方就宣布不能退学,不能考大学,要考也要毕业三年后考本专业,一气之下,我天天看起了小说,就这样,放弃了非常女性化的会计专业,还是真正喜欢上了文学,并先后在湖南师大中文和新闻专业毕业,这以后就更坚定地走上了文学道路!直到今天。</b></h1> <h1> <b>今天看看那些站在中国文学巅峰上的作家,仍然是以男性作家群为主,但是,女性作家的锐力势不可挡,她们的写作具有很独特的魅力,是任何男性写作所难以企及的,在女性作家中尤以丁玲为代表的湖南女性文学最为突出,这样就有了一个由湘女来反映湘女文心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湖南女性文学研究成果的诞生!</b></h1> <h1> <b>《二十世纪湖南女性文学发展史》的问世,使我在文学的道路上迈进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回想这本书的写作经过,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长期以来我都在省社科联从事社会科学管理工作,每天的工作已经是够忙的了,有时还要用一定的业余时间来工作,同时又是母亲、妻子、女儿的三重身份,我只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做学问、来写书,可幸的是我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工作和科研十分肯定,我也热爱我的三重身份,更觉得工作着、生活着、写作着是美丽的…… 虽然这本书是女性为女性所作的,但很多人看了书后仍觉得是出自男性之笔。</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其中与我矛盾着的一点是:别人总是把我当成一位先生,正当西方女权主义者为着这“man ”里的第一意思是“男人”,第二意思是包括男人和女人的人们,单数的他和她有he和she,多数的他们和她们只有一个they,而大肆发动性别战争时,我的这种状况使我在我的著作中不经意地起到了融洽、和谐两性之间思想矛盾的作用,而写出了湖南女性文学研究的著作。</b><br></h1> <h1> <b>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我不仅欣赏女性智慧、美丽的飒爽英姿,也欣赏男性睿智、伟岸的英雄气概,虽然目前女性的地位有很大提高,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认为:女性的强大是要靠女性自己做出的伟业去说明的,而不是靠那些偏激的性别主义去实现的,所以我将不断地为女性而歌,不管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b></h1><h1><b> </b></h1> <h1><b> 弘扬湖南女性文学决没有发动性别战争之意,她们大多把妇女解放寄托于社会革命,她们跟先驱的或长辈、平辈的男性作家、评论家或结成联盟或团结融洽。例如“五四”时就有鲁迅关怀丁玲、白薇等的事迹传为佳话。鲁迅、茅盾或写过许多妇女解放的文章,或介绍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为“五四”女性文学助威,并一直坚持对后起的女作家扶植、提携,她们对他们尊敬、亲近,这一点不同于西方女作家。</b><br></h1> <h1><b> “男作家从女作家那儿吸取养分、有所借鉴者也不少。蒋光赤从谢冰莹‘女兵文学’那里借用素材,让《冲出云图的月亮》里的女主人公王曼英也书写从军日记;而曹禺创作社会悲剧《雷雨》除受美国奥尼尔影响外,无疑也从白薇名剧《打出幽灵塔》那里有所借鉴。男女作家同在一个营垒里,新文学的共同目标使他们携手前进;而新文学的传统里,同样蕴含着女作家的存在和影响。”</b><br></h1> <h1><b> 到了当代也仍然保持了这种优良的传统,就连新时期女性主义意识很强的蒋子丹也在她的散文中说:”让女人们从来不把她当作情敌,男人们觉得应该跟她结拜把兄弟”,可见她是一个对双性都具有亲和力的人。由此我认为湖南女性文学不是双性对峙的,而是双性和谐发展的。</b><br></h1><h1><b> 而面向未来的湖南女性文学,应该有更臻完善的双性和谐、更为宽泛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关注,更为开阔的文化视野,使湖南女性文学不断深化自身历史内涵.包容波澜壮阔的时代和社会生活,从而使湖南女性文学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效应和更为深远的影响。</b></h1><br> <h1><b> 在我第一本书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b></h1> <h1> <b>陈蒲清教授在评论我的第一本书时写道:“我,也许还包括许多人,过去理解湖南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总是与男性的英雄豪杰联系在一起”而该书“为湖南女性文学的先驱者雕塑了一座丰碑,也开拓了人们对湖湘文化认识的视野。”我深知这本书在湖湘文化认识方面虽有开拓意义,但仍不够饱满。</b></h1><h1> </h1> <h1><b> 正好此时,一位研究唐群英的美国教授全大卫先生,千方百计找到了我</b></h1> <h1> <b>送给我一张唐群英1912年着北京冬装的照片,他将这张照片放到一面墙那么大,贴在家里天天研究,而终不能确定这位女权运动的先锋唐群英是小脚还是大脚?</b><br></h1> <h1><b>为了求正这一问题,我们带他去了衡山唐群英故居。</b></h1> <h1> <b>找到了唐群英的(过继)长孙唐存正先生,唐先生说:当时的封建礼教要求女子要缠足,一开始,唐群英以为缠足不分男女,就忍痛接受了。没想到男孩子们居然不缠,而且健步如飞,于是年幼的唐群英在全国妇女中第一个拆掉裹脚布,(这一举动是中国女性意识的第一次大觉醒!)被母亲发现后,又强行裹了起来,几经缠缠扯扯,所以她是个半大脚。<br> 终于解开了全大卫先生苦苦追寻的谜团,他将这张照片送给了唐先生,经过唐先生的认定: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能够找到的第2张唐群英的照片。</b><br></h1> <h1> <b>还采访了91岁的唐群英的儿媳胡静,曾是北京西洋画校有名的才女。她向这位来自美国的客人讲述了唐群英的峥嵘故事,并吟起了唐群英生前的一首诗:“纷纷姊妹尽华群,顾我何忧彻谷贫。不见梅花亭外立,西风岭上好精神!”</b></h1> <h1><b> 全大卫先生嘱我在即将出版的《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一书中首次在中国发布这张照片。<br> </b><b> 从中我学习到了全大卫先生的治学方法:从生活的细微末节来研究宏大叙事。同时也十分感佩一个外国人对我们湖南女杰的敬重之情!</b></h1> <h1> <b>因为唐群英的丈夫曾传纲是曾国藩的一位堂弟,所以我们去了湘乡曾国藩故居。</b></h1> <h1> <b>在此我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湖湘文化的文脉中,曾国藩一族的女性亲属和后裔中,表现得非常突出:<br> 秋瑾作为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一位历史人物,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奠定了精神基础,她的丈夫是曾国藩的表侄,(即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的儿子王廷钧),秋瑾嫁到曾氏家族后,与唐群英有着同样的革命志向,因而关系非常密切,她们常在一起吟诗作词。<br></b><b> </b></h1> <h1> <b>因秋瑾过早遇难,唐群英揭竿而起,写诗词、写文章、办报纸、办学校、积极领导妇女解放运动,成为早期中国女权运动的领袖。</b><br></h1> <h1> <b>葛健豪的父亲原是湘军的参将,与曾国藩有姻亲关系。她和秋瑾、唐群英号称“潇湘三女杰 ”1919年底,54岁的葛健豪偕儿女们一道赴法国勤工留学。人称:革命母亲,葛健豪喜爱文学,常用诗歌和联语表达她的革命情怀。她是蔡和森、蔡畅、李富春、向警予的妈妈 。</b></h1> <h1> <b>向警予(1895-1928),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及创始人之一 ,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终年33岁。</b><div><b> 1916年,向警予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开创了中国男女合校的先河,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培养革命人才,不少学生后来成为共产党干部。</b></div><b> 1922年7月,在党的二大上,她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 ,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是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女性团结起来,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她的女性观集中表现在她的这首诗上:"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为底层娼妓寻求独立人格,谁说我辈不女权?"-向警予</b></h1> <h1> <b> 1920年5月,志同道合的向警予和蔡和森结为革命伴侣。1920年7月6日至10日,在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会上,蔡和森向警予"旗帜鲜明地提出成立共产党",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向警予也于1921年底启程回国。1922年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br> 1920~1921年,向警予不但与蔡和森共同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与计划,同时向各路宣传,陈诉建党之急。之后向警予与周恩来、李立三在法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几乎与国内的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因此,她后来被毛泽东称为"她是我党惟一的女创始人"。向警予与蔡和森的结合曾被称作"向蔡同盟",是由蔡和森提出的要把“向”的姓氏放在前面,体现了他对女性的尊重和对妇女运动的支持。<br></b><div><b> 当得知向警予牺牲,蔡和森悲痛不已,撰文悼念"我的妻":"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在向警予纪念碑广场上,向警予同志塑像纪念碑,镶刻有蔡和森同志1928年7月在莫斯科撰写的《向警予同志传》全文。 </b></div></h1> <h1><b> 同时,曾氏家族直系女性后裔中,出现了几位很富学养的女作家如:<br></b><b> 教育学家的曾宝荪,祖父曾纪鸿,曾祖父曾国藩。<br></b><b> 历史学家曾宪楷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的玄孙女,是曾宪植(叶剑英元帅的夫人、中国妇女运动杰出的领导人)的胞姐。<br> </b><b> 考古学家曾昭燏的曾祖父曾国潢是曾国藩的大弟弟。<br></b><b> 她们都是很有功力的作家,她们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深厚的中西文化功底和进步的女权思想。</b></h1> <h1> <b><br></b><b> 秋瑾就是凭着这双小脚走出去闹革命的;<br></b><b> 葛健豪就是凭着这双小脚乘风破浪到法国去留学的,<br></b><b> 唐群英试图想从放脚开始解放自己解放妇女,但势单力薄,终抵不过当时强大的封建意识,尽再大的努力也只能是一双半大的脚,唐群英刻意用鲜花挡住自己的双脚,可能含义很深:虽然自己是一双半大脚,但是放脚后必将有鲜花盛开的女性人生!她将“妇女强行放脚”写进了男女平权的条款。<br></b><b> 到了下一代秋瑾的女儿王灿芝(在海外部分解读),才是一双天生的大脚,这里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而是将一双大脚大写特写!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看到了妇女解放运动的伟大成果!<br></b><b> 难怪全大卫先生死死盯着唐群英的脚锲而不舍的研究!</b></h1> <h1><b>曾国藩家族部分杰出女性后裔图谱</b><div><b>由此看出:中国和湖南新文化运动的女性领袖人物,都聚集在曾国藩家族,而且数量之多名声之大前所未有!而当我们提到湖湘文化时,只关注了曾国藩和其他男性精英,很少从女性的角度来诠释湖湘文化。</b><br></div></h1> <h1><b>因此我将她们载入了史册</b></h1> <h1><b> 将她们写进了《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的第一篇第一章:“湖南新文化运动的女性先锋”。<br></b><b> 欧阳友权教授评价道:该著用4篇21章的理论构架,分述了100年来58位湖南籍女作家的创作状貌与心路历程……该书图文并茂,以图征史,文以图实,史因图显,是这部区域女性文学断代史的又一抢眼之处。书中插入的近百幅珍贵的史料照片,每幅图片下加有画龙点睛的文字说明,使全书图文互证,相得益彰,丰富多彩地表达了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历史风貌,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区域女性文学的艺术魅力,引领读者一睹芙蓉女儿的文学风采,感受“纤笔一枝谁与似”的真切,体现了学术性、史料性、艺术性的融合,为严肃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鲜的建构范式。</b></h1> <h1><b> 在该著首页,作者精心设计了一幅颇具立体感的“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地图”,在三湘四水的地域版图上清晰标明58位湖南女作家的市县级籍贯,给人以“遍地潇湘皆有诗”的期许感。<br></b><b> ——摘自欧阳友权书评《纤笔一枝谁与似——读朱小平的《<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b></h1> <h1> <b> 1899年16岁的衡山人陈撷芬在上海出版了一个以妇女为对象的《女报》,1903年改为《女学报》,她写了大量启迪女性的杂文;<br> 这是陈撷芬在1903年所办的《女学报》<br>1.《女学报》初版 <br>2.女学堂上课图 <br>3.上海桂墅里女学堂(上海第一所女校)的门<br></b><b> </b></h1><h1><b>在此特别介绍以下这张照片,据图片记载:<br></b><b> 20世纪初,中国第一次召开的国内外妇女交流大会(图),议题为:讨论在上海创办女子学校的问题。规模有120余人,中方:以蔡和甫观察之夫人为主及上海各官坤女眷等;西方:各领事夫人和教会中妇女等,西方妇女占大半数;是中华二千年来绝无仅有之盛会。坐在会议厅正中的为中国妇女。</b></h1> <h1> <b>同时对五四—建国—新时期的重要作者,新发现的资料进行了补充和创作。<br> 五四时期:“纤笔一枝谁与似”(毛泽东很少用电报发诗词赞扬一个人,获此殊荣的文人只有丁玲)的丁玲、她的“莎菲”系列和走向大社会的“太阳”系列作品,具有空前的新视野和新精神;成为现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一座丰碑;率先拉开现代文学序幕的陈衡哲,是用现代白话创作小说、用文学形式集中思考妇女问题的第一人;中国第一位英国文学女硕士袁昌英,她的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戏剧艺林的奇皅白薇“是中国现代女剧作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位(陈白尘、董健语)”;蜚声中外的文学女兵谢冰莹;她的作品奏响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曲独特的“女兵之歌”。</b><br></h1> <h1> <b>丁玲的早期作品无疑具有“五四”时期觉醒的新女性意识,她笔下的莎菲女士们追求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礼教,发出了反叛之声。<br> <br> 丁玲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沿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深入生活。她多次来到农村,与农民群众结合。一九四四年,发表报告文学《田保霖》,热情表现边区先进人物,曾获得毛泽东同志的好评。 <br> <br> 1946到1948年多次参加华北农村土改,在经受群众斗争锻炼、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她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创作了反映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小说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农村从未有过的巨大变革,塑造了一系列新型农民的形象。揭示出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前途。这部小说,是丁玲一生中最有名的作品,出版后不仅受到解放区读者好评,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许多国家获得反响。不少外国人看后感慨:“看过这本书,才知道中国革命为什么会胜利!”1951年该书获斯大林文学奖,丁玲将5万卢布奖金都捐给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她在莫斯科领奖说:“我从来没想到,把自己的名字与斯大林、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她的照片被苏联人挂在斯大林格勒文学馆里,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并列在一起。</b><b><br></b><b> </b></h1> <h1><b> 建国时期:革命青春的杰出讴歌者杨沫,她的《青春之歌》是轰动一个时代的作品,是新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属于中国文学中的长篇经典(阎纯德语)”唤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革命情怀;改编成电影的《青春之歌》,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在海内外了产生轰动效应。这一时期的作品还有马忆湘印刷了14次的《朝阳花》深受读者欢迎;陶承的《我的一家》被称为“红色教科书”发行量达600万册;彭慧反映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不尽长江滚滚来》生动、感人。</b><br></h1> <h1><b> 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锋残雪;外国专家说她是“一位新的世界大师”,说她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而中国的名家龚曙光说:“她以自己的独特性,丰富了时代的审美。”叶梦的新潮女性散文,表现了对女性性别身份的赞美;蒋子丹的小说被称为“一种现代新女性主义小说诞生的证明(文学评论家王菲语)”。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多姿多彩的文学式样: 汤素兰的获奖童话、 茂梅不俗的通俗文学、文学多面手彭诚的小说集、余艳的散文抒写女性健康的生命观…… </b></h1> <h1> <b>2003年12月26日,正值毛泽东主席110周年诞辰纪念日,我赴哈尔滨参加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和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与会期间全国不少知名学者对我第一本书表示了特别的关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炯先生等领导和专家,力主在原作的重要基础上再出一本新书。</b></h1> <h1><b> 而著名文学评论家顾骧先生,则提供了贺龙元帅之女贺捷生将军兼作家的文学线索。这个重要的线索引起了我的深思:湖南是红色革命圣地,广袤的湖湘大地产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陶铸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而在世纪之交正是这些伟人100—110周年诞辰之际,他们的女性亲属一定会写一些怀念他们的传记文学,如果再续湖南女性文学史,我一定将她们的创作纳入其中,这将是一笔很珍贵的文学财富。</b><br></h1> <h1><b> 回家后立即着手收集资料,我万分惊喜地发现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儿媳邵华、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志、彭德怀的侄女彭梅魁、贺龙的女儿贺捷生、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她们在世纪之交都写了大量叙述父辈的传记文学,或本身就是很有建树的作家。这些作品都是红色文学的经典。我将这些发现,写成了第三篇:抒写父辈的伟大情怀。</b></h1> <h1><b> 同时还发现他们的夫人如: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朱德的夫人伍若兰、刘少奇的夫人何宝珍三位中华女杰,她们用一篇篇战斗的檄文,猛烈地抨击封建礼教和道德,虽然她们没有留下更多的作品,但是她们以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壮烈的革命诗章。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陶铸的夫人曾致她们写了大量的红色传纪文学作品,她们用笔墨筑就了一座座“革命历史博物馆”。均予以了详实记载。</b></h1> <h1> <b>与此同时,我在湖南图书馆发现了王人美、白杨、谢芳三位中国著名电影艺术表演家,还有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在新时期写的大量艺术回忆录和文学作品;我将她们写进了 第九章——时代步履与人生历程的艺术展示。<br> 毕方的《千层浪》,是一部湖南女性文学史上,唯一能找到的写作于“文化大革命”,出版于“文化大革命”的长篇小说。 </b><br></h1> <h1><b> 海外部分:对情爱画廊的丹青妙手琼瑶、以批判文学著称的龙应台,新发现的资料进行了补充和创作。</b><br></h1> <h1> <b>同时,还发现了一大批海外女作家:王灿芝(秋瑾之女 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杨小燕(桥牌皇后)、丹慧(李自健的夫人)、成之凡(著名报人成舍我之女,成思危之姐)等等,她们有大量的文学作品面世,她们的作品是湖南女性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此将她们写进了文学史。</b><br></h1> <h1><b> 书稿出来后五位省部级领导及知名教授分别题词作序,他们是: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同志、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同志:</b><br></h1> <h1><b>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炯同志;湖南师大教授唐凯麟同志</b><br></h1> <h1><b> 原国家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高占祥同志;</b></h1> <h1><b>原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同志;</b></h1> <h1><b>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炯同志;<br></b><b> 在百忙之中为这本书作序题词,对该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使我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和极大的鼓励,在此表示最诚挚、最衷心的感谢!</b></h1> <h1><b> 由于我的母校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该书的重视,使这本书得以在湖南出版;而第一本书是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在此对两家出版社表示衷心感谢!</b><br></h1> <h1><b> 该书出版后各大媒体相续发表三位领导的序言和专家学者的书评:<br></b><b> 高占祥同志分别以《独具湖湘文化魅力的精品力作》、《湖南女性文学的历史画卷》为题将序言发表于:2007年11月13日《湖南日报》、2007年12月18日《湖南大学报》<br></b><b> 他在序言中说:“这是一部独具湖湘文化魅力、阐释精微、新颖别致、图文相得益彰、具有独特学术和审美价值的精品力作,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b></h1> <h1><b> 文选德同志《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序,全文发表于2006年第4期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br></b><b> 他在序言中说道:这“是一部以文带图、以图说史的文史艺术珍品,更是一部引人注目的扎实厚重的学术专著。”</b></h1> <h1> <b>2007年4月7日《中国图书商报》以《湖南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2006年第7期《文史博览》以《深文博纳 别具一格》 为题全文发表了张炯同志序言。<br> 他在序言中说道:“这是一部精彩纷呈的、独具风格的、具有很高的学术、史料、审美价值的湖南女性文学史。”</b><br></h1> <h1><b> 欧阳友权教授以《纤笔一枝谁与似——读朱小平的《<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为题在《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一期上发表书评。<br></b><b> 他在书评中说道:该书的出版是女性文学理论的研究“深入和进步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是我国区域女性文学史研究、特别是女性文学断代史研究的一部拓荒之作。”</b></h1> <h1><b>季水河 刘中望两位教授以“学术眼光与历史意识的融合——评朱小平《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为题的书评发表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一期。<br> </b><b> 作者说:“朱小平女士借助多年从事文学创作、进行文学评论的感性经验、依靠女性特有的意识结构、审美方式,对现代湖南女性文学作家们的代表作品、创作风格以及湖南女性文学的发展规律、内在逻辑、与社会的关系等重要课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不少观点引人深思、启发良多……”</b></h1> <h1><b> 获得湖南省政府图书奖、</b></h1><h1><b> 中国大学图书装帧艺术银奖……</b></h1><div><b><br></b></div><div><h1><b> 我的有关论文也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著作中有4篇论文分别发表在:<br></b><b>《湖南大学学报》<br></b><b>《湖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br></b><b>《船山学刊》<br></b><b>《中国文学研究》</b></h1><br></div> <h1><b>红色论文《红色文学湘女的革命情怀——追寻湖南女性文学的红色记忆》,于2016年4月18—19日参加中共湖南省委党史委、省妇联,长沙市委,湖南省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红色湘女之情学术研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交流论文。并发表于C刊中共湖南省委党史委举办的《湘潮》杂志2016年第04期上。</b><br></h1> <h1><b> 在2019年五四前夕,湖南师大出版社第三次再版了这本书,为此我作了美篇:《以学术致青春致五四100周年——<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第三次再版》</b><br></h1><div><b> </b>美篇封面:上图—封面;下图—左为3次印刷版权页、中为第1次出版书中作者照、 右为第2—3次再版书中作者照。</div><div><b> </b></div> <h1><b> 发表后受到了长沙市图书馆的高度重视,举办了隆重的读书分享会。王跃文、陈书良、</b><b style="color: inherit;">欧阳友权、田中阳等嘉宾对该书和朱小平的演讲给予了高度评价。</b><b>该分享会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曾致主持,长沙市图书馆副馆长徐佳向朱小平女士颁发赠书荣誉证并致辞。</b><b>来自长沙市图书馆、省社科联、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湖南女子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众多文学爱好者约200余人参加了活动。</b></h1><h1><b> 2020年12月10日又在长沙理工文学院举办了分享会,此次讲座由文学院成松柳教授主持 和评述,文学院院长、副院长与文学与新闻学系近100人参加了会议。气氛热烈。</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b></h1> <h1> <b>而今天又在注重女性成长的麓山学社芸媖书社和注重文史发展的麓山学社琥逸书社联合举办了如此富有高雅品味的读书会,在此衷心感谢汪玉、李妍婷小仙女和青年才俊李微初的精彩主持、评述和致辞!衷心感谢为会议精心策划的周昕莹、王媛、许莉小仙女!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和书友们的莅临指导,衷心感谢芸媖书社提供了这样一个热情洋溢的、充满青春活力的会场。<br> 特别是著名摄影家李晓黎老师和夫人林戈老师亲临现场指导,感人至深。在此表示最真诚、最热忱的感谢!</b><div><b> 鸣谢摄影团队:袁晓波、田景玉、周昕莹(即我周周)、许莉等。<br> 谢谢大家分享! </b><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