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二则 作者徐坚(时任163师487团作训股长)

凉秋芦花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前言:该篇文章是我哥哥于2021年4月完稿,同月交到他所在的干休所,干休所将此文送黄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该局将此文在建党100周年展厅里展出并组织区退伍军人参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越作战回忆二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 徐坚(时任163师487团作训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中国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对侵犯我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反击作战,我所在的55军163师奉命参加了这场战争,其中出境作战共28天。虽然28天在我70年人生中只是短暂瞬间,但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经历。战场上的一切都镌刻在我脑里,不能忘怀。现将记忆中的点滴记录下来,不使往事随风而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我跟首长学打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清晨6点25分,友谊关前万炮齐发,我军各种口径的火炮,一齐向同登方向越军目标倾吐出无数的炮弹,瞬间天摇地动,山裂欲塌,南疆大地硝烟弥漫,炮火映红了半边天。自卫反击的隆隆炮声打开了将侵略者送进地狱的大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163师487团的指挥所设在友谊关左伏山上的旧炮台里。指挥所里,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轻的参谋,既紧张、兴奋,又有少许忐忑,这毕竟是我们人生第一次参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斗打响后,指挥所便在焦急地等待着战报。约七时许,第一批战报来了:一营一连拿下了越南边防的公安屯,营主力正沿铁道向玻堡北侧无名高地发展进攻;团特务连拿下了友谊关外的浦念岭;二营主力在的三孔桥附近受阻,被三孔桥东南无名高地的越军火力压在一片开阔地上,营长负伤,二炮连连长牺牲,部队出现了伤亡!指挥所里的空气紧张得凝固了起来,时间就是战士们的生命!眼前必须当机立断,正确指挥帮助二营摆脱险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键时刻,有战斗经验的老首长成了我们的主心骨。师下到我们团里的官勇副政委挥手让我跟他到前沿的团观察所实地察看,并告诉我"只有在战地现场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观察时,发现一连的部队正在公安屯打扫战场,五连二排已冲过三孔桥东南无名高地,师反坦克炮预备队一个排正在友谊关附近待命。官勇副政委立即下令,调师反坦克预备队八五加农炮一个班在友谊关左伏山占据阵地,压制三孔桥东南无名高地上敌人的火力点;调一连由西向东,五连二排由东向西,协同攻击三孔桥东南无名高地之敌;团100迫击炮连对高地上的敌人行压制射击支援步兵战斗。经这么一组织,战场局势立马发生了变化,高地上的敌人在我部炮火和两侧部队的夹击下失去了抵抗力,10点30分高地就被我军攻占了。二营主力迅速按照预定部署,继续向班列方向穿插。当日16时,全团提前完成了第一天作战任务!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战第一天,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以及首长深入前线,镇定自若调兵遣将的场景给我上了人生实战的第一课。官勇副政委以身作则,展示了一个好指挥员在战场上必须深入第一线,翔实、全面、准确地掌握战况,进行客观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定下正确决心,才能把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减少伤亡,赢得战斗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日参战从首长身上学到的指挥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深入一线,实事求是的作风伴随了我整个军旅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一把匕首寄哀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旅生涯,以军营为家,我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军营里。随身物品,能简即简,但有一物品,几十年我一直带在身边,无论是职务调动还是部队换防,我都把它放在随身行装里。这是一把匕首——一把越南军人的匕首,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也是一位已经牺牲的战友留给我的念想。我保留这把匕首,是对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不能忘却的<u>纪</u>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送给我这把匕首的战友叫张新,一名1973年在湖南常德入伍的山东籍兵。张新原是163师487团4连的副连长,开战不久,原6连连长牺牲了,年轻精干、军事素质特别好的张新火线上被任命为6连连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月26日我487团召集营,连长战地会议,部署翌日攻打扣马山的任务。大家都预感到扣马山之战是场硬仗,但是战场上的军人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张新在会上话不多,但我从他坚定的眼神里,看到了誓死完成任务的决心。战斗任务部署完毕,各自返回连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张新平时接触较多,话也多些。然而大战在即,话反而少了,互相之间只是匆匆互道珍重,我便转身要离开。这时张新突然叫住了我,从挎包里拿出一样东西递给我。我接过来看,是把自制的匕首,铜制刀格,铜线缠绕的把手,铁皮焊成的刀鞘。拔刀出鞘,只见汽车弹簧钢做的刀身闪闪发亮,寒光逼人,真是一把好刀!张新说,这是我搜集到的战利品,送给你。那时的年轻军人常喜欢收集一点有纪念意义的小玩意,这兄弟够意思,有好东西没忘我。我点头致谢,两人便在堑壕里分手,更多的话留到战后再说吧!孰料,隔天他就在指挥作战时,头部中弹,倒在扣马山下,牺牲时年仅23岁。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互道珍重言犹在耳,昨天的礼物,今天就成了诀别的纪念品!兄弟,冥冥中你是以这种方式向我道别啊!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在开战前的二月初,487团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奉命组织部队在即将作为163师战地医院的卡凤隧道附近挖掘600个墓穴,建立临时的烈士墓地,以使在战场上牺牲的烈士能及时入土为安。这项特殊任务或许在世界军史上也不曾有过。试问,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在战前能以必死的决心把自己的墓穴先挖好?只有我们中国军人才有这样大无畏的勇气和精神!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87团把这任务交给了三营,年轻的士兵坦然地接受了为自己准备墓穴的任务。全营战士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在山坡上挖出了整整齐齐的600个墓穴。这悲壮的一幕感动得过路的群众都流下了眼泪。而我们的战士没有悲伤,没有恐惧,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是军人的最高荣誉。这就是中国军人的情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那场历时28天(1979年2月17开战,3月16日全部撤军)的战争中,163师一共牺牲了612位战友。其中有和我一起入伍的老兵,更多的是比我晚参军的年轻战士。虽说战前我们都作好了牺牲的心理准备,但是,每当战友阵亡,心里还是悲痛不已。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团八连排长甑平烈士是第一个冲上扣马山顶不幸中弹牺牲的。还有我从小就认识的罗粤宁副连长。当时在率连队解救被困战友时,被炮弹片击中牺牲的。还有吕志经,王成富,覃凤宽等一长串烈士名单。这些兄弟在战后撤军时都没能和我们一起返回营房,而是留在了那600个墓穴之中。 当我们站在烈士墓前告别时,全体官兵泣不成声。谁说男儿不流泪?战场上我们同流血,送别战友时只有生者流泪,那是军人从心底流出的泪,滴滴带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40多年了,在这40多年里,我没有忘记过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张新送我的匕首寄托着我无限的哀思。睹物思人,心里的话已无从诉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争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消散,淡出人们的记忆。但是,作为战争亲历者,永远抹不去的是失去战友的痛楚和对战友的思念,内心的伤痛和怀念会伴随着我们,直至生命的最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163师612位烈士全部迁葬到凭祥匠止烈士陵园,安息在那三面环山,安静肃穆的好地方。几十年间,我曾三次专程到那里悼念战友。今年我已进入古稀之列,虽然桑榆已晚,但在有生之年,我仍然想再次去祭拜烈士,心里实在放不下那些魂牵梦萦的兄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凭祥匠止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55军163师487团司令部全体参战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9年自卫反击战期间,与友谊关与团长研究作战方案。</p> <p class="ql-block">1979年自卫反击战胜利后,和团领导摄于友谊关前。</p> <p class="ql-block">卡凤隧道,当年163师医院就设在隧道里。</p> <p class="ql-block">徐坚与凭祥市政法委副书记和凭祥市民政局局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向烈士致敬</p> <p class="ql-block">张新烈士墓碑。</p> <p class="ql-block">1992年徐坚任42军124师副师长</p> <p class="ql-block">1998年抗洪时,徐坚任42军126师师长全师荣立集体二等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