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梦回故乡寻母恩 ——李斌平诗集《约等于故乡》亲情启示录 雪之韵 亲情,是人类弥足珍贵的情感。每当想起,寒冷的漫漫长夜就会渐生暖意,疲惫的心灵多些慰藉。 李斌平离开故乡,不单为了诗和远方,而是迫于生计,放下教鞭,背负一副行囊,含泪离开故乡,离开生我养我的四湖河,离开魂牵梦绕的大李村,伴妻携子,举家来到南国木棉盛开的羊城广州。而把孤苦伶仃的母亲留在故乡,十多年的拼战,正值事业上初露锋芒时,母亲永远地长眠于四湖河畔。 嬗变,急匆匆的,来不及感受,让诗人措手不及。怀念,便成为李斌平追思父母恩情的唯一通道。《约等于故乡》抒悲痛之心声,化思念之亲情。每一首诗全源于此,是用血脉,用热泪,用诗心浇灌出思念故乡,思念父母的一本纪念诗集。 春去秋来,十多年来自己和母亲千里遥望,年事已高的母亲,还要自食其力地做农活,种菜蔬,洗衣做饭。老人病痛无人端茶倒水以尽孝道。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每当想到这里,李斌平痛心疾首,深为没尽子孝之道而坐立不安。常常叩问自己,远游之举值与不值?事业上尽管小有收获,但也并非如日中天,倒是孝道未尽,隐痛似火。 这些年,李斌平经常陷入苦闷无以自拔。母亲,长年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孤独与艰难,伴随母亲年年岁岁;思念与追忆,伴随自己每日每夜。一但想起,心中的块礨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特别是母亲仙逝,去往西方极乐世界,诗人思亲更加急切,思乡更加浓烈。于是拿起笔来,用多情笔墨深切纪念,让人为之动容。 《约等于故乡》诗集,洋洋洒洒分为八辑,共136首诗。诗中弥漫出的真情,流淌出的亲情,都化为锦锻般佳句,让人感动涕零,给人许多启迪,现简略分析之。 诗言志。 一片粽叶\约等于熟悉的地理\约等于故乡(《约等于故乡》第六辑,同名诗)诗中以粽叶叙事,紧接着联想起汩罗,想起忧国忧民的情怀,但诗中并未道出屈原名字,观赏者心知肚明。高明之手法,让人自然而然产生联想。 诗是地理志。他在第五辑《大雪覆盖的村庄》写了《故乡》、《大李村》、《一只鸟,飞过村庄》、《水稻田》、《布谷》、《乡村小学》、《乡村公路》、《告诉你,一个叫大李的村庄》、《一个人的村庄》、《和一头水牛站在一起》、《村史》等29首诗,沿着地理志按图索骥,我们已进入村级路口,义无返故地一路前行,眼前的乡景让人耳目一新,无需更多言语,便知晓诗人生活的故乡,原本在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村史》云:“一只鹧鸪蹲在自己窝里。有的蛋已破壳\有的出世前就已夭折。而河的对岸,另一只又在叫了\一辈子相守,耳鬓厮磨\它们有着多么旺盛的繁殖力”。村落,树林,河岸,诗人借鸟说事,道出环境的重要,鸟们对其亦是多么的依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读诗产生联想,还悟出现实中环境破坏,鸟们与人类的生存都受到严重挑战,多么可怕……就此打住,言归正传,读这首诗后,我写下:“自然界之神奇,被诗人点醒,破壳的鹧鸪正张望着,这世界会带给它一些什么……”但愿是春暖花开,多些安宁,少些凶险。 诗悟情。诗之造化,在于逗人一乐,引人发笑;抑或让人沉思,博人深醒。 李斌平的诗是后者,读后感觉十分沉重,心酸不已。有时,读着读着,不知不觉眼睛就湿润了。不是我好流泪,是诗人的亲情让人感动,或是诗中出现生动的细节、场面,让人产生共鸣(仅举第一辑《一只鹧鸪,替我忍住哭声》十例): 《摔碎的相框》“谁能把那啪的一声捡起来\谁能把那名字捡起来\谁能把照片里那个疼了你一辈子的人\一片一片捡起来\谁能把疼捡起来\那个人仍一脸笑容\慈祥的母亲\再一次原谅了你在人世的莽撞和过失”一连四个“谁能把”设问句,引出摔碎的相框这个主题,然后笔锋一转,把母亲开朗的笑容与豁达的情怀展示出来,母亲高大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心间,永久陪伴着诗人自己。我感动,读诗记感:“母亲渐行渐远\思念愈来愈清\远与近构建了一条通向远方的路,让孝子爱心永驻!2018.10.25写於璞石斋” 《一张老照片》读后感:“诗絮纷飞。从照片入题,切入想念的画画,亲人的音容笑貌扑面而来,诗意盎然。” 《清明祭母》读后:“吱呀一声,古朴的木门洞开,把土丘比喻成母亲弯腰时的背影,贴切、生动。在虫鸣声起中,一只鹧鸪,替你忍住哭声。” 《三次》读后记感:“三次的记忆,让诗人难以忘怀。那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让母亲在这条颠簸之路走了一生。平凡孕育伟大,母亲万岁,恩泽谨记。” 《放下》读后:“放下是种境界,记住才是真情。诗人的记忆,从清晰的片断中不断丰富其素材,想念母亲的点滴事物借以抒怀。” “《情节》远去,留下的依然是风。风,呼啸而来又俏然离去,留下的岂止是风吟,这情节将伴我一生无以离开。” “以《喊》为题,让情感的河流涌动。细小的点滴事物,让人终生难以忘却。喊声中永存温暖和清晰。” 《晚炊的母亲》:“弓背,跪灶,鼓腮,一组图像记录晚炊中的母亲剪影,此情此景,在父亲一根火柴的划亮中完结熄灭的灶膛。诗以物抒情,感人肺腑。” 《一杆秤》:“穿越春夏秋冬。从岁月的清辉里走向正午,再走至暮色里。诗人的情感亦随秤而动,忽上忽下,每一次闪动,都积攒了春雲秋雨的滋润与夏虑冬韵的参悟。” 《母亲的一件粗大布衣裳》:“亲情是挥之不去的港湾。母亲穿过的一件粗大布衣裳,每个针眼与线路,都记载了岁月之重与生活之苦。” 李斌平的诗,质朴、真情。诗句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故作姿态,他的诗有两大特点,除了亲情,就是真情。真情所至,顽石为开。他的诗作,上了《星星》,刋了《诗刋》,他不像别的诗人为之发狅,写宏大题材,写那些虚无缥缈的大作,他依然如故写生活中那些细小的、卑微的东西,写心灵中感动的人与事,写别人难以发现的细节之美。他的诗,有技巧而不单纯玩技巧,不像别人那样去拼命卖弄聪明,乖张、讨巧。 李斌平的诗,清纯、透亮。正如他的为人,永远体现着庄稼汉的卑微与忠实,永远闪烁着汉江汉平原博大与寛广,于平和与真情中见亲情,于低调与单纯中见血性。诗集中弥漫的亲情与纯粹,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哦,亲情真好! 2018.11.4写于湖北省国画院<br><br>作者简介:真名曾凡国,字悟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武汉作协会员,湖北日报荆楚文坛“小说纵横”首席版主,长江日报网络文学版主。<br>(荆州日报文学副刋专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