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尊敬的家长朋友:<br></b><b> 您好!</b></h1><h1><b> 校园欺凌事件严重损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预防校内及校外欺凌事件的发生,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每位家长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防止、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学校向您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配合,并能起到学生教育的警醒作用。</b></h1> 什么是校园欺凌 <h1><b> 2020年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界定了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b></h1> 校园欺凌的表现行为 <h1><b> 对同学拳打脚踢、掌掴、扯发等欺凌行为;用暴力胁迫弱小者,强索金钱或物品;用讥讽、侮辱性言语对同学进行心理攻击;在网上发布具有人身攻击的言论或个人隐私的视频等。</b></h1> 校园欺凌的原因 <h1><b> 近年来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群体性、网络化特点,女生之间的暴力逐渐增多。有专家分析,这其实是长期积淀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缺失的外露。有以下几个原因:<br></b><b> 原因1:过分溺爱,孩子唯我独尊。 <br></b><b> 原因2:缺少关爱,心理灰暗。有些爸妈忙于生活,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br></b><b> 原因3:学生法制观念薄弱。<br></b><b> 原因4:对影视、动画、游戏的模仿。</b></h1> 校园欺凌的危害 <h1><b>(一)对于施暴者而言:<br></b><b>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赔偿费用,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最终很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严重的校园暴力事件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最高可以判处死刑。根据《刑法》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b></h1> <h1><b>(二)对于受害者而言:</b></h1><h1><b> 给身心会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等。</b></h1> 面对校园欺凌怎么做 <h1><b>(一)要关爱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br></b><b> 1.要告诉孩子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br></b><b> 2.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教育孩子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br></b><b> 3.要看管好孩子远离暴力游戏及电视剧,不要沉迷于网络。 <br></b><b> 4.要教育孩子慎重择友,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 <br></b><b> 5.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满足其要求,言听计从。<br></b><b> 6.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曲与直,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以不受欺负而以暴制暴。<br></b><b> 7.加强法治教育。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b></h1> <h1><b>(二)遇到问题沉着应对,教会孩子坚强面对。<br></b><b> 1.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尽可能拖延时间,保护自己,争取有机会求救。如果在校外遇到欺凌,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br></b><b> 2.人身安全是第一位,不要去激怒对方。当自己和对方力量悬殊时,要认识到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通过理智或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br></b><b> 3.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一定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不要忍气吞声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br></b><b> 4.如果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后,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与专业人士交流,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br></b><b> 5.孩子遭受暴力后要稳定孩子的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时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br></b><b> 6.知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之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及时解决。若需要,可拿起法律武器保护孩子。</b></h1> 实施欺凌孩子的家长怎么办 <h1><b> 1.跟你的孩子讨论校园暴力行为,在讨论中让孩子明辨是非。切忌认为孩子没受别人欺负就行,从而不闻不问,这样是害了孩子。实际发生了受到欺凌的孩子家长,将欺凌者伤害的案例。<br></b><b> 2.清楚明确地告诉你的孩子,你不能容许这样的行为,学校、老师、社会、法律都不容许这样的行为。 跟你的孩子讨论受害者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让孩子设想自己被欺凌的感受,决不能接受孩子“只是好玩”之类的理由。陪同孩子向对方真诚道歉。<br></b><b> 3.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惩罚的方式要与你的孩子的施暴行为有关,且符合他的年龄与身心发展,这样的惩罚可宣示你的权威,表明做错事会承担相应后果,并有效阻止施暴行为。<br></b><b> 4.增强你对孩子参与活动与行踪的掌控,并了解他与哪些人往来,是否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花时间陪你的孩子并且为他们制定合理的活动规范。<br></b><b> 5.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行为,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转变情况。<br></b><b> 6.赞美孩子非暴力行为,悔改与担当负责的表现,遵守学校规范与家庭家风的也值得鼓励,只要看到孩子为改善施暴行为而努力就大力赞扬他。<br></b><b> 7.禁止孩子玩暴力游戏,劝导孩子同时家长自己做到不玩暴力游戏。<br></b><b> 8.确保孩子没有看到家庭成员间的暴力行为,家庭中暴力行为的模范会导致他在学校使用暴力,也会影响到他以后的问题解决方式。</b></h1> 参与和旁观孩子的家长怎么办 <h1><b> 1.如果孩子与欺凌者关系较近,是欺凌者的朋友,站在欺凌者一方进行帮腔,或声援欺凌者,拍摄欺凌行为和被欺凌者,也属于欺凌行为的参与者。<br></b><b> 2.在现场即使没有实际参与,也是为欺凌者助威,纵容欺凌行为,因此,旁观行为也是错误的。 如果与双方都不认识,也不能为了看热闹而旁观。 欺凌者在人多时会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而加重欺凌和暴力行为,因此,纯粹的旁观者也不能说跟事件完全无关。<br></b><b> 3.告诉孩子,既不能实施欺凌和帮助实施欺凌,也不能做旁观者。<br></b><b> 4.管教孩子是家长的法定监护职责。家长要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尽量多安排时间与孩子相处交流;<br></b><b> 5.及时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和思想状况,积极与学校沟通情况,自觉发挥榜样作用;<br></b><b> 6.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管教,特别要做好孩子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避免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我们都会对孩子严格要求,但严格不是严苛,不是辱骂,不是逼迫。孩子长大很快,孩子的成长却是一个缓慢而长久的过程。</b></h1> <h1><b> 家长朋友,我们共有一个关心、爱护的对象——您的孩子,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现象,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与配合,我们愿与您一道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有爱的的校园环境,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b></h1><h3><b><br></b></h3><h1><b><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 平罗县城关第一小学</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 2021年7月29日</b></div></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