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协力建包钢 劳模精神代代传

一路同行

劳动模范是广大劳动者的楷模和典范,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包钢大力宣传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崇尚劳模、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氛围。回顾劳模的奋斗历史和光辉事迹,不断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让劳模精神代代相传,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全国劳动模范:唐嗣孝,汉族,1927年出生于四川南江。1950年5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50年7月参加工作,195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国著名的女炼焦专家,新中国第一代女炉长,新中国第一个女炼焦车间主任。她曾历任鞍钢化工总厂车间主任、炼焦车间主任,包钢焦化厂生产科科长、副厂长,包钢副经理兼焦化厂厂长,包钢副总工程师。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理事,全国妇联第三、四届执委。中共十二大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以来,三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内蒙古自治区女标兵、先进科技工作者,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金质奖章。为表彰唐嗣孝在炼焦科学上的成就,《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进行宣传,并发表了《在科学实验中坚持唯物辩证法一论包钢焦化厂在炼焦配煤比重技术革命的新成就》的社论。198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视察包钢时亲笔为唐嗣孝写下了“奋战焦炉数十年”七个苍劲大字。1995年退休。(2021年4月24日摄于包头青山区惠德老年养护院)<br> 全国劳动模范:刘志祥,汉族,1929年出生于沈阳市,195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刘志祥在沈阳当学徒工,1948年11月进入沈阳兵工厂工作。1955年,刘志祥支援包钢建设来到包头。60年代,包钢高炉生产遇到了风口常坏的准关,他经过多次试验,制成了3种具有耐酸、抗氧号热性能强的风口,使风口的寿命提高了3倍。刘志祥先后开展技术革新40多项,曾40多次被评为各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革新能手。 1959年11月6日,刘志祥与王进喜、时传祥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他先后4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6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当时全国的各类媒体数次刊载刘志祥的事迹,著名相声大师马季根据他的生活经历创作了相声《找舅舅》。此外,刘志祥的事迹还被改编成话剧、二人台、歌曲等。 <br>刘志祥在原包钢一公司、包钢运输公司、二冶施工机械修理厂、二冶劳动服务公司工作。还担任过包钢一号高炉的荣誉炉长、、党支部书记。他曾是沈阳市人民代表,包头市昆区人民代表,包头市二、三、四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总工会二届执委会执行委员等。1986年离休。(2021年5月6日摄于包头昆区钢35街坊刘志祥家) 全国劳动模范:胡尔宝音,蒙古族,1934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胡尔宝音是新中国建设第一批蒙古族包钢职工。1957年,自治区党委决定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工程技术人员,胡尔宝音就在其中。1959年3月,为了多出矿,胡尔宝音专研实践出用5号穿孔机创造了日进64米地孔的全国记录。这一年,白云鄂博铁矿全年矿石产量共计176.8万吨,超过计划35%,他成为了穿孔机操作的技术能手。1959年10月15日,胡尔宝音作为少数民族工人代表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10月18日至11月8日,胡尔宝音作为包钢的代表,参加全国的群英大会。在职期间历任白云铁矿东矿车间工会主席兼福利主任、动力车间党总支副书记兼工会主席、退休办党支部副书记。1993年退休。(2021年4月22日摄于包头昆区阿尔丁南街坊惠德托养院) 全国劳动模范:张和平,汉族,1952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太史村。1971年参加工作,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至1978年,张和平担任包钢炼钢厂平炉车间炉前工期间,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3年等于干了6年的活。十多年的炉前工磨练,张和平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骄人的业绩。1994年至1998年,他连续5年出席包钢工业学大庆表彰大会,其中三年被树为工业学大庆标兵。先后出席了包头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学大庆表彰大会。1977年4月,张和平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工业学大庆表彰大会,同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2年内退。(2021年5月12日摄于包头昆区友谊18街坊张和平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杨棣,汉族,1943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58年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棣上班被分配在包钢凯捷公司预装车间从事车工岗位,一直从学徒工到车工技师岗位,辛勤工作39年,爱岗敬业一辈子。在工作中他勤于动脑动手,边干边钻研,在无数次的工程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机械加工中,他创造的许多加工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杨棣同志以一个平凡劳动者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工匠的社会价值。1979年荣获内蒙古质量标兵;1994出席冶金部劳动模范;1995年出席内蒙古自治区模范;199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退休。(2021年5月21日摄于包头昆区东亚世纪城杨棣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杜清林,男,蒙古族,1949年7月生于赤峰市敖汉旗。1966年至1988年,在包钢耐火厂粘土车间工作,任成型工。198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至1983年,连续3年被评为包钢劳动模范;1983年至1985年,连续3年荣获包头市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获冶金部“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1986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88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优秀班组长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2年6月,任耐火一厂工会主席,后任保护渣车间副主任、粘土车间工会主席。1997年,他被收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建国以来包头市少数民族杰出人物谱》一书中。2004年退休。(2021年5月21日摄于包头昆区阿尔丁南街坊杜清林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