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乌干达 之七

张宏

<h1><b> 文</b>:<b>刘成凯 </b>{原创}</h1> <b> 农贸市场里的故事</b>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b>不会用秤的商贩</b></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乌干达南部小镇芦苇萝,规模较小,房屋散落着依公路建造。小镇上有个农贸市场,设在一块露天的坑坑洼洼的空地上,这在我们国家叫地摊经济。市场的南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商品,一个个黑人商贩站在自己的摊位旁,注视着过往的人群,一旦有人靠近,就会立马迎上去招呼,热情的用乌干达语说:奥利奥提亚,意思是你好吗?顾客不管买不买东西,都会笑着回答,简地,或布隆基,即我很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黑人的小商品琳琅满目,几乎涵盖了我们国家所有的种类,就像是翻版。商贩都是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批发市场进货,批发商多数是中国的老板。他们将中国的商品用远洋货轮运到遥远的非洲,的确是不容易。也很了不起。市场北部是卖瓜果蔬菜的市场,这里更热闹,商户的吆喝声,客户的砍价声,不绝于耳。黑人有股不达到目的就死缠烂打的劲,反反复复,喋喋不休。有趣的是这些黑人商贩不会乘除法,不会用秤,交易时物品论件,蔬菜论堆,如土豆、圆白菜、茄子,葱头等,事先摆成堆,以堆论价。水果也是如此,熟透的大芒果一堆六个,合人民币约4元,大个的菠萝一堆5个,合人民币3.5元,甘蔗长有近3米,一捆10根,合人民币4.5元,又粗又重需要扛着。木瓜更便宜,有一次厨师买回了一个大木瓜,重达5.2公斤,合人民币4元,大家食用后都说口感真好。当地盛产菠萝蜜,长成后比冬瓜还大许多,合人民币5元一个。国内刚去的员工都是狂吃一通,以后时间长了,吃的次数多了,馋劲也就淡了。芦苇萝镇经济不发达,购买力很低,所以物价也就相对低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b> 卖木瓜的小姑娘</b></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有一次,我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开完招商洽谈会,回公司的途中,将车停在农贸市场,准备买几个菠萝带回去。翻译小彭先下车挑选了。这时,一个瘦瘦的黑人小姑娘,将头从副驾驶旁边车窗伸了进来,她双手托着一个大木瓜,天真、稚嫩的脸上有一丝的羞涩,年龄大概在十四、五岁。她说的话我听不懂,但明白她的意思,是让我买她手中的木瓜,我摆摆手,表示不想买。小姑娘显得很失望,不情愿离开。翻译回来后,通过交流得知,小姑娘的爸爸在干农活时,不慎绊倒,被木薯茬扎伤右腿,无钱医治已经发炎化脓。她想卖些木瓜为爸爸治病。她的摊上共有6个木瓜,每个七、八斤重,我们全部买下,并多付了20000先令,合人民币60元。小姑娘惊喜万分,为我们跳起黑人的感恩舞,我们也用掌声为她加油,我们的车开远了,可通过后视镜,还能看到小姑娘仍然站在原地,朝我们的方向注视。老祖宗告诉我们,不因善小而不为。但是,当地贫穷的人太多,司空见惯,而我们的资源有限,只能尽些绵薄之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b>羊头肉</b></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农贸市场的西边,设有一个专区,芦苇萝地区的蛋、禽、鱼、肉类批发商,都集中在在这里。每天来这里批发的商贩和附近村民,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我们公司经常来采购食材,和其他地区相比较,这里物价不高且稳定。一公斤牛肉5000先令,折合人民币15元。如果一次买到5公斤以上,每公斤12元。羊肉和牛肉价格持平。最吸引我们的是这儿的肉类没有任何污染,口感好,吃着放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有一次,后勤部长提供了一个信息:当地大多数人不吃羊头肉,据说,他们认为是对羊不尊重。只有少数人食之。所以,羊头肉的价格低廉,每只羊头售价200先令,折合人民币5毛钱。这个消息有点意思,我们去市场实地考察了一番,确实如此。公司食堂一次就购进了几十只羊头,总共花了不到30元。食堂员工忙得不亦乐乎,退毛的,清洗的,分解的......一阵紧张的操作之后,满满两大锅的羊头肉,散发出诱人的香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时值周末,辛苦了一周的公司员工们,喝着小酒,享受着大块朵颐的快感,开心极了。办公室主任朱朋浩即兴赋诗一首:此肉只在非洲有,他处哪得几回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b> 甜甜的芒果</b></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还有一次我们路过镇上水果摊时,想买一些芒果带回去。一位中年黑人妇女向我们打招呼,希望看看她的水果。她卖的芒果很大,但并未完全熟透,果皮有部分绿色,买回去也不能马上食用。所以,我们就抬脚准备向下一个水果摊走。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黑人妇女上来就拉住我的衣角,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中国好,芒果好。这么偏远的地方,还有黑人朋友会说中国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不仅如此,她还当场跳起了优美舞蹈。满脸的笑容,迷人的眼神,轻盈的舞步......我感动了。就凭人家学我们中文,就凭这种热情,就算忽悠我,这堆芒果我买下了。如今时隔多年,和黑人妇女的芒果之遇,仍历历在目,留恋那里勤劳朴实的乌干达人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