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之河

聂宗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追忆童年,是回忆那个年代的峥嵘岁月。留念童年,是美好的瞬间留在心里。怀念童年,更是我永远抹不掉的乐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题记</span></p> 村东头紧邻打靶场有一条河,河向由北向南。以前这条河,别提多美了,河里的水澄清澄清的,没有一点污染,沙里渗出来的水可以直接饮用。河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中成群结对的游鱼,那轻轻蠕动的细沙,阳光下,河水波光粼粼闪动着一片耀眼的浪花,河底和近百余米宽的北河床,全是金黄细软的沙粒,赤足踩上去痒痒的极舒服。太阳一照,沙滩上到处金光闪烁,伸手一摸,手上就满是细微的金片片,于是就一阵欢呼:“我手上有金子啰!”直到许多年后,才知道那不过是些云母的碎屑。河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水鸟在小河上空低飞遨翔,河两岸长满了柏树和垂柳,垂柳上常爬着好多知了和捕鱼的鸟儿。我们在洁静的沙滩上嬉笑、追逐、奔跑,捡五彩的贝壳带到学校,有时候我们钻进大片的绿树林里掏鸟捉知了。<br>  每到春天,河滩里麦苗青青,野花遍地,金黄色的油菜花儿大片大片地开放,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花香。春风吹绿了河岸的杨柳,我便和村里小伙伴挎起小篮,掂着小铲,喊着没人能听懂的号子,三三两两地,结伴儿到河滩里或河边的田地里挖野菜,挖地菜、马齿菜、草根、地基等等很多种类的野菜。有时候,我们也会爬到河边的树上去,摘槐花、捋槡子,玩得非常快乐。两边的河堰上是一排粗大的河柳,河堰外边则是一片茂密的杨树林。我们爬到树上,折下细细的柳枝,做成一个个柳笛,便在河堰上吱吱呀呀地信口乱吹,却是没有一点正经的曲调。那时河道很宽,河床上铺满白的亦或是黄的细沙,还有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即便有几个很小的冰雪融化后的水洼,也很快就干涸了。河沙很洁净,几乎没有尘土。我们在这柔软的沙地上放风筝、摔跤、玩打瓦片的游戏......河沙中有一种很小的虫子,叫“嘎嘎牡子”,平时藏身在细细的沙粒中,在沙子的表面会留下一个浅浅的倒锥型的小坑,用两手插进小坑周围的沙子里再捧起来,一只“嘎嘎牡子”就被捉住了。 随着夏天的来临,几场大雨过后,开始涌水。随即上游水也顺流而下,河水越来越大,一直从对面的井湾漫延到村里的菜园边缘。在河道转弯的地方,因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发出哗哗的声响。站在岸边,只见清澈的河水拥挤着、打着旋涡,溅着水花,泱泱而来,又滚滚而去。在河床开阔的地方,河水又如一位风姿绰约的少妇,迈着轻盈的脚步,从容地款款而行。除了发大水的日子,平时的河水清澈见底,波光荡漾。有水就有鱼虾,站在水边,你会看到一群群手指长的白条鱼静静地悬浮在细沙之上的水流中,见有人来,忽一下又纷纷逃离,然后很快又聚在一起,若止若动。脊背发暗的鲫鱼也赶来凑热闹,它们贴着河床,一边觅食,一边游玩,一有动静便纷纷躲藏到绿色的水草和深水区的石块旁边。小河虾们常常在河中的石块边觅食,有时成群结队,常常被人用网兜捞起。而螃蟹们则隐藏在水草茂盛的河边,三三两两的爬到河堤上,张牙舞爪的活动筋骨。鱼游虾跳自然会招引各种水鸟前来捕食。有羽毛漂亮伸着长嘴的鱼鹰,有扁嘴会飞的野鸭子,还有生活在老家这一带的其它小鸟.....<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们都脱得赤条条的,浑身上下一丝不挂,摸鱼,捉虾,挖河蚌,有时甚至一泡就是一整天,时常招来大人的责骂和追打那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河岸上有槐树、杨树,还有许多柳树,高大茂盛,一列列挺立着,象士兵一样护卫着弯弯的河道。河滩里清风习习,波光闪闪,薄薄的雾气从河面升腾起来,给人如梦如幻的感觉。 </div> 缓缓的温温的河水轻柔地滑过肌肤像是母亲的手。脚下是软软的细沙,仰躺在河水中,憋住一口气,身体就自然地在水中浮起,睁眼凝望,悠悠的白云在高远的蓝天上一点点向后移动,就像梦中的摇篮。忽而有同伴撩水过来,便又急忙撩水回击,嬉笑声、欢叫声此起彼伏。玩累了,大家就爬上沙滩,站成一排光腚猴,歪头单腿蹦跳着不停地蹦跳其实就是为了把灌进耳朵里的水抖出来。到了夜晚,有孩子们就会跟着大人来到河边纳凉。月光映照着河水,薄薄的水雾轻浮在两岸之间氤氲着朦胧的树林。树林里蝉声嘹亮,河边的水洼里,蛙声呱呱......大人们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孩子们在河岸上追逐着萤火虫。 秋天到来的时候,河水会变得更加清澈,河里的鱼儿也慢慢长大了。那时,河里有三、四道用石块搭成的小桥,井湾前的那座小桥上铺着几块带着大铁钉的门板,人们挑着担子从上面颤颤悠悠的经过。在桥上便能看到一群群长大的白条鱼在河里游来游去。“抽鱼”的季节到了。<br>  “抽鱼”是我们小时候在河里玩最有乐趣的一件事。我们把部队淘汰伞废弃的绿豆粗细的弹簧钢圈用锤子把钢圈锤成一根两米长的钢丝,一头用约10公分长直径3公分的木棍固定上,便于手拿起钢丝挥舞时不易脱落,这样抽鱼的工具就算完成了。抽鱼时,一手拿钢丝,一手拿穿鱼的工具(或针线、或细铁丝、或细柳条等),这个季节的河水一般都在五六公分深,如果太阳比较大,又没风,成群的小白鱼即便游的很快,抽鱼者也会看的非常清楚。抽鱼前要在鱼的一侧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跟着鱼跑,跑的技巧是很有讲究的,要脚尖起脚尖落,这样就不会溅起大的水花来影响视线,鱼发现有人追踪,它们会分散,或曲线前进,这样无疑对抽鱼就造成了一些难度,影响抽鱼命中率直接导致错失良机。跑的时候要有耐性,要大腿带动小腿,腿要有弹性,以防止时间长了后腿抽筋。手里的钢丝其中一头是一直拖在水里的,待鱼成群并有规律的游动时,这时就要抓住战机,将手中的钢丝用适当的力气突然猛打(当地话叫抽)下去,这时,一般就会有一条或几条鱼被命中,因为大伙都有了一定的抽鱼经验和技巧,所以,被抽中的鱼,一般就只打在了头上,(后来,上学后才知道,这是运用光的折射率),这样既便于穿在另一只手拿着的工具上,又便于到军官处(部队家属院)好卖钱,还可以待家里来客人做起菜来有看相,自从有了这个行当,到了夏天,家里经常能吃到卖剩下的鱼、虾等,这些天然美食味道好极了。 随着冬天来临,河面结了厚厚的冰层。河边的草地和树林,还是伙伴们捡柴的好去处。有的背了筐用筢子搂树叶,有的干脆爬到树上去拆废弃的鸟窝。柴草捡满了筐子,便在柔软的草地上翻滚嬉闹,寒风吹红了脸蛋,却吹不走孩子们的欢乐。<br>岁月如河水般一年年流逝。后来,人们开始在河床里挖沙,运到城市的工地上出售或是村里人自家盖房用。随着一车车的河沙运走,河床变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面目全非。河水也一年年减少,甚至好几年曾经断流。河边粗大的柳树也砍伐殆尽。早年家乡那条白沙碧水、温情婉约、如诗如梦、流淌着无穷欢乐的小河应该是一去不复返了.....<br>  数十年悠悠而过。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碧水蓝天、鸟飞鱼跃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时的清水河,清纯秀美,一尘不染,就连水底的游鱼和杂草,都清晰可见。口渴了,捧起河里的水就能喝,而且清冽甘甜,如山泉一般。<br>  这条小河,给村里每个人的童年带来无限快乐,也让远离故乡的人魂牵梦绕,带来无限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