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甘露,莲花种子,手机拍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字:甘露,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制作:甘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1年7月13日下午,离开刘家峡水库后驱车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州府临夏市,参观东公馆和八坊十三巷。东公馆系原国民党第四十集团军副司令马步青宅邸,于1938年动工,1945年建成,历时8年。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东公馆由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某部军管,王震大军进军青海前司令部曾驻于此。东公馆应该是民国时期回族权势和富人的大院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东公馆是一座"田"字形的庄院,其布局匠心独具:正门为西洋式建筑,门道和过庭风格不同,作用各异。正院主屋为三层五间大楼,其框架由二十八根通天柱构成;两端是两层转角楼;东、西、南各为大五架旧式厅堂;西北、西南皆为四合院,东西南北各五间;西南为厨房院;外院有观花楼、卫兵院、车马院,院内通道两旁栽着四季常青松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东公馆一九四五年落成,这座由青马家族修建的公馆,这座在西北地区占地200多亩的奢华大院,原本是准备修建给其眷属居住的,无意间为中国的砖雕艺术留下一座极其宝贵的大观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解放前,国民政府在西北有三马的势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是西北军阀青海马步芳,本公馆的主人马步青的弟弟,甘肃临夏人,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重要人物。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早年随父马麒投西北军,历任陆军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100师师长,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剿匪”第一路军第五纵队司令。曾派兵“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积极参加反共内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是宁夏马鸿逵,甘肃临夏人,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的“ 土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是甘肃马鸿宾,甘肃临夏人,从先世属于临夏老教毕家场门宦。父名马福禄,字寿三,曾率回民军队马步七营旗,编为“简练军”,驻防山海关等地。1954年马鸿宾当选为第一届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马鸿宾曾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副省长等职。1960年病逝于兰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以上三人都是临夏回族人,但属于不同教坊,都有民族宗教的特殊关系和社会势力。所以参观东公馆就是参观民国时期西北回族的权势富人的大院,非常有代表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东公馆院内的木刻也堪称艺术精品。主要院内的房屋、门、窗、隔板、扶手均为精雕细刻,图案花卉贴金,三层楼主屋及东西南厢房都刻有牡丹、石榴、各种花草,尤其是过庭屋檐上的一对麒麟栩栩如生,逼真动人;观花楼上的木刻龙凤翩翩起舞,神态各异。宏伟的古典建筑饰以精妙的木刻图案,使整个建筑显得备加富丽,金碧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离开东公馆,我们驱车前往同一城市不远处的著名“八坊十三巷”。临夏古称河州,知道河州的人,还会知道临夏市内的回民又称“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时成为了临夏的别称,而八坊十三巷便是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从唐朝至今,围绕着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十三条街巷,故称为“八坊十三巷”。它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集民族特色、休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科教为一体,呈现出穆斯林的生活画卷,是河州民族民俗文化名片,民族建筑艺术“大观园”。八坊十三巷现在依然是穆斯林居住区域,同时也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拥政巷是这里一条很有名的大巷,汽车导航就会来到这个巷门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早在唐朝就有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和宗教人士在八坊一带来往经商、传教和定居,逐步修建了伊斯兰教的八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穆斯林聚居区,因此得名“八坊”,含有“教坊”和“番坊”之意。据史载,从元朝至元十年(1273年)建起了第一座清真寺——南关清真大寺。到清初,在南关内外,先后建立了八个清真寺,便有了“八坊”(者麻提)之说,清朝后期虽然清真寺增多至十几座,但是习惯上人们将这片地方还以八坊相称,八坊这一名称的确有了几百年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回族的砖雕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街道下的管道盖,相信这些都是改造新修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巷、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组成。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清初,具有临夏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成为临夏回族展现文化之地,街巷很干净,虽然看得出是经过翻新修整,但能让回族居民依旧在此生活如常,在街巷转角处还会有一些古旧的物品摆放,给人惊喜。所以,既然来到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的临夏,还是值得亲临看看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坊民居多以四面合围、对称封闭式的小型四合院为特征。这种四合院有大有小,依据主人家的经济实力而定,而且大都讲究中国传统的建房方位--坐北朝南,修有三间堂屋(上房、正房),两侧各修有耳房,院子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厢房三间,实际上是一明两暗,中为阳,两旁为阴,也有修南房的。在房屋建筑中讲究对称、均衡格局。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独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只有少数富裕人家还建有偏院、车马院或一进数院式的,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在人们眼中渐次展开,置身其中,细细欣赏,方能领略其中清雅韵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进入一家茶馆参观,既有卖茶、卖茶碗,也开设有喝茶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卖特产的商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旮巷也是一条主要的大户人家的街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坊民俗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称“大公馆”,位于大旮巷80号,原为马占鳌之孙、马安良之子马廷勷,人称“三少军”的私邸。至1928年,大公馆形成了占地十分宽阔的三进或四进式四合院。内中,正院四座,院中套院,院院相通,亭台楼阁,曲径回廊。正院之外,尚有占地宽广的后院、南院、车院、花园及库房,与正院相连。后院储存军用品,南院为车马院,整个建筑群四周均有高大围墙及哨楼,兼具军事防御功能。建筑仿造北京四合院形制,融入回族砖雕、汉族木雕、藏族彩绘等众多地方特色建筑文化,代表了临夏地区建筑极致水平。“大公馆”几经战火和人为损毁,现仅存三少君府部分建筑,不足原有建筑十分之一。2012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大旮巷80号院落的修缮保护工程,在保护修缮80号民居主体建筑的前提下,对院内违规搭建的建筑进行拆除,将院内的19户住户统一安置到廉租房内。通过修缮后的80号大院其建筑主要由包括正房(北房)、东西耳楼、东西厢房、厅堂、游廊、花园构成。整体装饰为砖雕和木雕,青砖的古朴典雅,木雕的雍容华贵,象征着回汉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和谐统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院内还有一个书院,他们也是相当重视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大户人家还有回音壁,我自己亲自尝试,站在院子小巷中间,自己说话会感觉有共鸣声音,确实很神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八坊民俗馆的后门。也是这大户人家的后门,通往另一条小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巷很安静和干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八坊人物故事馆:位于大旮巷65号,展现了八坊历代以来的著名人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八坊十三巷的中心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里的住户,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有类似的门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晚餐,我们还在拥政巷吃到真正的手抓羊肉,这里的羊肉与广东卖的的羊肉不一样,很好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晚上,汽车继续前行,赶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入住夏河久盛大酒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谢谢观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