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岁月匆匆,人生匆匆,一眨眼小学毕业已51年。在老排长的倡议和资助下,由海南三亚几位同学精心策划安排了我们班“半个世纪后的相见”。全班原有35位同学,汇集到我们小学毕业的原址——通什(现五指山市)共28位。照片是按小学毕业照的排位复原照一张。</p> <p class="ql-block">“海南自治州红旗第二小学第三届毕业生五连二排全体同学合影留念”,此时是1970年7月份,从名字可见有很强的时代烙印。当时的我们都是懵懂少年,同学间的印象只有哪位学习好,哪位会打架,哪位文静,哪位很厉害,哪位住在哪等等,真是纯洁,天真,无瑕啊!(照片中的对应名单是由两位女同学回忆起来的,很惊叹她们的记忆力超强)</p> <p class="ql-block">聚会场景。</p> <p class="ql-block">排长和部分女同学。</p> <p class="ql-block">现学校操场。</p> <p class="ql-block">在原小学教学楼前留影。图1侧面,图2正面(原教学楼已拆除)。</p> <p class="ql-block">原小学的基本现貌。</p> <p class="ql-block">游览“休闲岛”,这小岛原是广东民族学院学生的劳动基地,当时称为“青年小岛”。现已是当地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岛上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鲜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岛上交流。</p> <p class="ql-block">岛上交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仨从小学,中学同班并在同一知青场。</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小学同班直至高中毕业。</p> <p class="ql-block">女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下放到乐东县的知青,不同农场。</p> <p class="ql-block">广州,深圳来的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全体女同学和排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仨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的同班同学。</p> <p class="ql-block">我们仨是原广东民族学院的教工子女。</p> <p class="ql-block">原自治州人委的干部子女,他们的父母当时是地方父母官。</p> <p class="ql-block">原自治州医院,防疫站的子女合影。</p> <p class="ql-block">他们是住在南圣河边的邻居。</p> <p class="ql-block">三位黎族女同学,当时她们不会说普通话,如今普通话说的很好,歌声尤其清亮。</p> <p class="ql-block">复读到下一届的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三亚市的同学,此行岀钱出力,精心安排全靠他们。</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曾在海、陆、空军,公安民警工作的同学。尚有一名检察院工作的同学未入镜。</p> <p class="ql-block">全体女同学。</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毕业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此行我忙里偷闲独自到我中学毕业的母校看看,图1在原中学的牌匾。图2是原中学大楼仍存在,当年学校广播站,学校宣传队排练就在楼顶。(照片是请路人拍摄)</p> <p class="ql-block">全体同学在原自治州广场合影。身处其中,原通什这座小山城的往事历历在目,它是我整个学生时代的全部记忆:这里的楼宇街巷,这里的山水树木,这里的大桥河沟,这里当时的喧嚣和学习、生活全部涌现。感恩这次相聚,51年后的我们已年过60,许多同学两鬓白发,再聚首仍感都保存着一份至纯之情,至真之谊。51年后的欢聚画上完满的句号,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不要问何时再相逢,不要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希望我们还能保持同学这份纯洁的友谊。(此次聚会忙着聊天、吃饭,照片较少,以此篇留个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