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李华老师的政治哲思

汤姆大漂亮

<p class="ql-block">  李华,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学政治李华名师工作室、福建教育学院李华政治德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福建省首批中小学教学名师、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委员会理事、福建省中学政治学科带头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实践指导教师、福建省德育研究和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报》2012年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出版个人专著《迷恋学生的成长》《亲历愉悦的课堂》并担任《阅读,让教师遇见更好的自己》和《班主任的六大核心素养》主编。</p> <p class="ql-block">  初识李华老师是在她的书里——《亲历愉悦的课堂——一个中学政治老师的教学实践与思考》。那时正值大学毕业,初读此书,只有为生时的懵懂,如今为师后再带着此书来到李华老师的课堂,有了不同的智慧共振,情怀共鸣。</p> <p class="ql-block">  李华老师今天带来的主张是中学思政与生涯教育融合的思考,从三个方面切入,有高度的理论,有独到的见解,有实用的落地。</p> <p class="ql-block">  一、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p><p class="ql-block"> 李华老师从时代背景出发,“喊多少的口号都不如在强敌面前的姿态”,我们正经历着历史上的了不起的变革,那我们作为思政教师要做什么样的思考?李华老师结合国家给出的教育定位,对青少年的期待,对教师的要求,对我们的思考给出了引导。在这其中,李华老师特别列举了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排序,让人讶异: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是金钱为王,国家发展的考虑却处在最末。这样真实的数据不禁让我们沉默,叩问自己:培养什么样的人?思政教师的角色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p> <p class="ql-block">  二、思政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p><p class="ql-block"> 在基于上一篇目中理论与现实落差的困惑,李华老师给出了她今天带来的主张:思政教学与生涯教育的融合。在新课改后,生涯教育广泛地走入我们的视野,也阅读过一些观点,例如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但如何与自己的学科相融合却没有过深层的思考。李华老师从浙江博士侯京京失联的绝笔引出对学生生命内力的思考,提到将两者的结合:高中生正处于生涯探索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使职业偏好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而思政课是一个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涯规划和为良好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的平台,将二者融合,既可以引导学生为今后生涯发展打好基础,又可以彰显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也给予来自不同学段的我们具有可操作性的示范。</p> <p class="ql-block">  三、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与学生共成长</p><p class="ql-block"> 李华老师在落地的部分所用的是“共成长”,这不禁让我思考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呢?是奉献者吗?记得李华老师在第一天便否定了这种定义,在《亲历政治》一书的尾声李华老师也发出了这一问:花为谁开?——不为谁,为自己!成长是自己的事,我们始终在与学生一同成长。那我们如何成长呢?印象最深的是李华老师分享的要阅读这一关窍,且读且思且成长。我所知晓的是李华老师工作室是始终有“相约周三”的读书活动,在书香中遇到更好的自己。反观自我,工作后时常叨恼着没有时间读书,备课就占据了多少时间之类的缘由。但第一天王国芳老师的反向思维让我触动颇深:因为没有读书所以备课时间才长。是的,成长是一种积累,而积累的道路上不能没有阅读。</p> <p class="ql-block">  感谢有您,相遇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