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伯温(1311年7月1日一1375年4月16日),名基,字伯温,谥曰文成。青田(今温州文成县)人。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明朝开国元勋。他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被历代人们称为神仙一般的人。人们赞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能与诸葛亮齐名,中国历史上也只有刘伯温配得上。虽有夸大的成份,但也确实可称为旷世奇才。刘伯温从小就天资聪颖,敏而好学,诵读过目不忘,七岁便能吟诗作对,九岁通晓天文地理,被乡民誉为“神童”!他的老师郑复初曾对刘基的父亲说:“您祖上德行深厚,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您家门庭”。后来的事实确实如此,元至顺四年,刘伯温就考中了进士,但因仕途不顺,屡遭打压,加之元末官场腐败,百姓受害,刘伯温四十八岁时愤然辞职,遂之隐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伯温属道家学派,但他并不是一个出家道士,而是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很深的人物。这可以从他研学周易,谙习八卦,辨证思维,以奇用兵,以弱胜强,功成身退等方面来看。刘伯温曾拜过三位师傅。第一位叫郑复初,据《丽水县志》记载:刘伯温十六岁时曾拜当时名儒郑复初为师。郑老师曾任德兴县丞、处州录事等官职,任内为官清廉,公正处事,政绩斐然。后来遭佞小陷害,愤然辞官,后在乡里专心于著书授徒。刘伯温跟着郑老师学习经史子集,受益匪浅。据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还是他的师兄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伯温的第二位老师是江西临川人士张中,人称“铁冠先生"、“张铁冠”。张中精通天文地理,阴阳学说,预知未来等。张中也早已预测这个弟子将来会辅佐明君一统天下。于是就向他传授了奇门遁甲、星象观测、谋兵运势、预测未来等奇术妙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伯温第三位师父是一位得道高人,只可惜未有留下姓名。据传,刘伯温常游历家乡附近的青田山,一天他向深山走去,忽听一声巨响,山崖开裂,现出两扇石门,上写几个大字:“此门为基所破(开)”刘基大着胆子往里走,洞内亮如白昼,再往前走,发现一石函,打开一看,发现是一“古钞兵书四卷”,有说是一部“天书",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练,终成大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行军打仗至浙江青田附近,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后,闻听刘伯温的经纶才学,十分仰慕,便盛情邀请其出山相助。此时刘已年界半百,他早已有抗元立新之志,就应邀前往金陵(南京),进献“十八策”,论天下安危、述统一大计。于是,朱元璋大喜,专设盛宴款待。从此,刘伯温成为朱元璋帐下幕僚,朱元璋也善于听从他的计策谋略,使得他的宏才大略得到充分的施展。刘基(伯温)在打击割据势力,消灭元朝残余,统一中国创建明朝的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后,对大明的历法、律令的制订、南京皇城的修筑、设计、建造也曾作出了突出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基(伯温)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其一,他帮助朱元璋废小明王而自立。劝朱元璋听从天命,要有雄心壮志,大展宏图,担负起打天下、建立新王朝的历史使命。其二,协助朱元璋制定“征讨大计”。当时,割据势力很大,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凉,均为劲敌,稍有不慎,就会全盘皆输。刘基献计“先图友谅,后灭士诚”之计,朱元璋采纳了这一战略决策,遂成帝业。其三,在多次重大战斗战役中运筹帷幄,或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往往“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尤其与陈友谅六十万(一说百万)大军的鄱阳湖大战,更是历史上的著名战例。其四,卜地拓建南京城并在洪武开国之前,受命与李善长、杨宪、傅献、陶安等一起作规划,定律令。还及时建言提醒朱元璋“居安思危”,不要上“赵高"们的当。其五,明朝开国后,刘基(伯温)奏立《军卫法》,提出“宽以待民与严惩贪吏”的主张,肃刚纪,建吏治,惩贪官,整狂法。其六,功成身退,不忘社稷。六十一岁告老还乡,奏劝朱元璋“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临终前遗嘱次子待机上奏朱元璋“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联络"。由上可以看出,刘基既是开国功臣,被朱元璋比作张良“吾之子房也“;同时也是治国良臣,堪比蕭何、曹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基(伯温)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和具有深遂内涵的军事、政治方面的著作。如《郁离子》(共18章.195条)这部传世之作,读来脍炙人口,发人深思。它是寓言体的散文故事集,每篇都是短小精悍,语言生动,给人以警醒和启迪。这部著作,集中反映了刘基的政治观点和人生哲理,主张任用贤才理政治国,提倡诚信、和谐,建设平稳社会。他认为,任用贤才是治理朝政的良方,整肃刚纪、德刑兼济,重用贤才是整饬朝纲的关键,应善于培养人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他认为,诚信是做人和处事以及建设平和社会的根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讲刘伯温的故事,不能不讲到“烧饼歌”。公元1368年。明朝建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有天早上在殿内早餐正吃烧饼,才刚刚咬了一囗,宫内太监急报,说护国军师刘伯温觐见。朱元璋想到多年来军师辅助自己,运筹帷幄,用兵如神,能掐会算,真乃诸葛孔明再世!朕这次要好好测试一下这个神算的军师。朱元璋先请军师就坐,然后问到:“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刘伯温掐指一算,接着回答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指朱元璋)咬一缺,似臣之见,这碗中乃烧饼是也”。朱元璋为之赞叹:我朝之中,有如此奇人之国师,真是我大明子民之福份啊!接着太祖又问:以后我大明江山世世代代会有什么重大不利于我朝之事否?刘伯温回答说:冥冥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需问哉。千百年来“烧饼歌”被国人奇异的解读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刘基(伯温)1311年7月1日出生于今天的温州文成县南田镇,他的上五代祖先均住于此,1375年4月16日,刘基也在此故居归天。现存有刘基48岁辞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具物件。《明史.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奕棋,囗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渴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见,刘基当时住房之简陋,品格之高尚,为世人颂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