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与女儿一家一起旅游的最后一站是去恐龙谷。本应从板芙回来直接去恐龙谷,因为大流行的疫情,博物馆限制一次进入的人数,女婿在网上没有订到17日的票。只好从板芙返回埃德蒙顿,休整一天,7月18日再次出发,去恐龙谷。</p><p class="ql-block">电影《侏罗纪公园》带我们回到了远古的恐龙时代,让我们重新关注起了这个远古时代的霸主,领略了那个时代的壮美。去恐龙谷是女儿一家本次旅行的最重要行程。五岁的小外孙说“去看恐龙谷是我天天都想的事。我每次看书讲到恐龙的时候,都盼着要去看恐龙博物馆。今天终于能实现了!”小外孙通常要睡到早晨八点才能起床,可是这天他兴奋得早晨6:30就起床了。我们早晨刚过八点就出发了。</p><p class="ql-block">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恐龙公园位于阿省西南角红鹿河一带,靠近卡尔加里市,占地60多平方公里。从埃德蒙顿市出发,驱车需要三个多小时。小外孙乖乖地坐在车里,一点也不闹,不抱怨路途遥远。</p><p class="ql-block">阿尔伯塔省恐龙公园自然景观以谷地和草原为主,是世界著名的恐龙化石宝库之一。不仅数量多种类丰富繁多,而且保存完好,为世人所瞩目。这里地形十分奇特,荒原奇形怪状,形成石柱、山峰和重重叠叠的彩色岩层,以及其它奇观异景。在这里可以看到七千五百万年前的恐龙化石。阿尔伯塔省恐龙公园是世界上已知的恐龙化石埋藏量最丰富的地区,现已发现有35种恐龙化石,还有许多最为重要的“爬行动物时代的化石。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走进阿尔伯塔省恐龙公园,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可以感受到丰盛的视觉体验以及心灵感触的召唤。</p><p class="ql-block">现在,这座恐龙公园尽量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这里还成了种类繁多的鸟类栖息所。冬天有叉角羚羊和白尾鹿等稀有动物来此繁衍生息。这又为恐龙公园增添了新的生机。</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恐龙公园。2014年我和女儿女婿去美国黄石公园回程时,匆匆忙忙来过一次。这次也仍然是匆匆忙忙到此一游。以游览博物馆为主,恐龙公园主要在观景台看看。没去看石人柱。</p><p class="ql-block">进入恐龙镇有几个地方值得一去:</p><p class="ql-block">1.特殊地貌的石人柱(Hoodoos)</p><p class="ql-block">2.吊桥(Suspending Bridge)</p><p class="ql-block">3.信息中心(Drumheller Information Center)</p><p class="ql-block">4.世界上最小的教堂(Little Church)</p><p class="ql-block">5.皇家泰勒尔恐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皇家泰勒尔恐龙博物馆里,充满了历史知识。要想看懂所陈列的内容,需要事先做功课,然后再现场认真看文字解释,看幻灯片。而我们因为带着孩子,往返需要大约7个小时,又因为疫情,馆内人多,不敢长时间滞留,只能又是匆忙走马观花,只好靠手机拍照,回来再细读文字。两次参观都很匆忙,都是以参观博物馆为主,恐龙公园只是驱车行走顺路看看。并没有走全整个恐龙公园,即使博物馆也没有看全部展厅。因为所涉及的知识太多,我拍的照片太多,仅恐龙谷的游记就需要分几篇来写。</p> <p class="ql-block">阿尔伯塔省恐龙公园是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的最大集中地。</p><p class="ql-block">早在七千五百万年以前,现在的东阿尔伯塔地区是大片浅海边的低洼沿海平原。气候属于亚热带,和现在的北弗罗里达相近。无数动物正处于它们的全盛时期——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原始哺乳动物、鸟类和恐龙。有的恐龙长达几十米,重达四五十顿。有的恐龙很小,体长不到1米。因为红鹿河谷适宜的环境条件,使恐龙在这里曾横行一时。这些恐龙中有食草的,也有食肉的。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的陆地或沼泽附近。这里可以说是恐龙的世界。有些恐龙陷入河谷的沼泽地里丧命。它们躺在河道里和泥地上,其骨骼被新的层层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挤压在一起的骨骼泥沙结合体和矿物的沉积,加之氧气的缺少,形成了化石——那些曾漫游在古阿尔伯塔的动物的骨骼、牙齿和表皮的印痕,经过更长时间的演化,新的沉积盖住化石并把它们保存起来。</p><p class="ql-block">直到距今13,000年前的冰川时代末期——在地质年代上仅仅是一瞬间,冰川时期结束后,冰层逐渐消失,冰川擦损上层岩石,大量融化的冰水纵深冲入软的沙石泥石地层,有关化石的沉积物则显露出来。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红鹿河谷。阿尔伯塔荒原的中心地带形成了奇特的天然怪岩柱,孤立的岩石台地和低洼的河谷。这使带有化石的沉积层暴露出来。这里被发现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的最大集中地。</p> <p class="ql-block">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发掘红鹿河谷地。在1910~1917年间,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家纷纷来到这里采集恐龙化石标本,送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为科学家研究上古时期的地质和生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1889年,加拿大地质协会的年轻地质学家泰勒尔在园区内首先发现了食肉恐龙的头盖骨。此后新的发现接连不断。1898年,加拿大地质协会确定该地区为恐龙化石富含层,并于1901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阿尔伯塔省恐龙化石的详细报告。1910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布朗带了三位助手乘船,顺红鹿河谷漂流而下,进行了持续5年的科学考察。他们历尽艰险,共采集到16具恐龙标本,其中大多数是考古史上的新发现。</p><p class="ql-block">由此,红鹿河谷掀起了一股恐龙热。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家蜂拥而至,在全长27公里的范围内,挖掘出300多具保存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这些恐龙骨骼大约代表60种不同种类的恐龙。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斯顿伯格博士把这些恐龙化石复制成原形,将其中有代表性的4具标本留在公园中陈列,其它大部分骨骼藏品已经从公园搬到公园西北的皇家泰勒尔古生物博物馆安家落户。博物馆以第1个在这里发现阿伯塔龙的古生物学家J.B泰勒尔命名。这里陈列着很完整的阿尔伯塔龙。阿尔伯塔龙属于肉食性的霸王龙。它的眼睛长在头骨较高的部位。这里陈列的还有头甲龙、角龙、鸭嘴龙等恐龙。这座博物馆还设有一个高大的温室,里面种植着不少曾与恐龙一起生活过的古老植物,有些还是恐龙的食物,如树蕨、苏铁,罗汉松以及一些寄生的有花植物。可惜两次参观我都没有进温室里去看看这些古老的植物。</p><p class="ql-block">此外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阿尔伯塔省发现的爬行动物角的化石 被存放在渥太华的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内。两名加拿大古生物学家透过对其研究之后,发现了一头形似犀牛大小,约8,000万年前生活在阿尔伯塔省的新品种的恐龙。这种生活在阿尔伯塔省的新品种是雄性“异形角龙”。它的成年体重约3000公斤,嘴巴像巨型鸟喙,属草食性恐龙,头部至颈部长满大大小小的尖角,在颈部连接背部处突兀出两个巨大尖角。成年恐龙体型如犀牛大小,样子威猛。这种最近被命名为“异形角龙”的部分头颅化石,最早于1958年,在阿尔伯塔省南部岩石积层中,被一名美国古生物学家朗斯顿发现并挖掘出来。朗斯顿将这些零星化石存放在加拿大自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代表三叠纪的典型红色砂岩,向我们表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那时的地球两极并没有陆地或覆冰。地球表面的地理分布决定了各地的气候。靠近海洋的地方自然是比较湿润而草木茂盛。但是由于陆地的面积十分广阔,使得带湿气的海风无法进入内陆地区。大陆中部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沙漠。所以陆地上的气候相当干燥,使得较耐旱的蕨类品种以及不过分依赖水繁殖的针叶树逐渐在这些地方生长繁荣起来。</p><p class="ql-block">恐龙主要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侏罗纪时期,全球各地的气候都很温暖,涌入裂缝而生成的海洋产生湿润的风,内陆的沙漠带来雨量。植物延伸到从前不毛的地方,提供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的恐龙所需的食物。天空飞翔着最早的小型鸟类。这些鸟类可能是由小型的恐龙演化而来。海洋则是由大型会游泳的,新爬行类和已具线条的硬骨鱼类所共享。</p><p class="ql-block">恐龙的近亲蜥蜴是两栖动物,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里游泳。据科学发现证明,恐龙和蜥蜴一样也能游泳。恐龙生活的环境,河流湖泊众多。长有蜥蜴角的恐龙,经常生活在水中。这些恐龙在水中,通过他们的后肢轮流滑动。当然前肢和身体其它部分也在运动。他们坚硬的尾部以及强健的背上肌肉,帮助它们在水上漂游。</p><p class="ql-block">专家们甚至认为一些偷蛋的恐龙,有可能成群结队地去偷蛋。几只做掩护,把母恐龙引开,其余的则马上偷蛋吃。同时,研究还表明,在史前时代,偷吃恐龙蛋的不光是恐龙,像蜥蜴,面对比自己的头大几倍的恐龙蛋,先用爪子敲个洞,然后吸光里面所有的汁液。由此可见,在恐龙时代,恐龙蛋静静地躺在窝里时,就已经面临了很大的危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中侏罗纪以蒸发岩、风成沙丘为代表的干旱气候带,出现于联合古陆中西部的北美南部、南美和非洲,侏罗纪晚期时扩展到亚洲中南部。</p> <p class="ql-block">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4亿年前的三叠纪,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关于恐龙的灭绝因素,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但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或气候变化,所以灭绝了。恐龙灭绝是指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关于恐龙的灭绝,有以下的推断说法:</p><p class="ql-block">1.寒冷说。有一段时间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再加上恐龙身上没有皮毛来保暖,也就渐渐灭绝了。</p><p class="ql-block">2.撞击说。有一天,恐龙们在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有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尘埃把太阳遮住了,地球上一片黑暗。因为没有阳光的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可怜的食草恐龙被饿死了。随着食草恐龙的灭亡,食肉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灭绝了。</p><p class="ql-block">3.偷蛋说。地球上的哺乳动物越来越多,它们经常偷吃恐龙蛋,使恐龙渐渐死亡。</p><p class="ql-block">4.传染说。突然流行的传染病,使恐龙传染上了传染病,也就灭绝了。</p><p class="ql-block">5.气温说。因为全球气温下降,使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的小恐龙,不能孵出雌性的小恐龙,所以不能繁殖,后代就渐渐灭绝了。</p><p class="ql-block">6.火山爆发说。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极其强烈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放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p><p class="ql-block">7.物种老话说。这种说法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间,长达一亿数千万年,使得肉体过于巨大。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终于导致绝种。</p><p class="ql-block">不论是陨石撞击说,还是其它说法,事实上,在墨西哥有卡坦半岛那颗陨石到来之前,灭绝事件就已经开始了。在地球生命进化史上,这是一个屋漏偏遭连夜雨,破船又遇顶头风的时刻。大灭绝的杀伤范围也远不止恐龙。这次灭绝被古生物学家称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p><p class="ql-block">看到这样庞然大物的恐龙灭绝,我自然地联想到人类。尽管恐龙仍然是低等级动物,人类是高等动物,然而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球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看看今年世界各地的大洪水,以及新冠瘟疫的大流行,人类在自然界面前仍然很渺小。人类仍然不能完全主宰自然界。人类是否早晚有一天也会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有保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才能延缓消失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阿尔伯塔省恐龙谷的地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貌奇观。山谷四壁的岩石,层次分明,美丽如画,谷内大小山丘,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山丘上的石柱形态独特,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阿尔伯塔省是草原省。经过一望无际的大片农场,大片牧场,然后突然进入到加拿大最触目惊心的不毛之地——恐龙谷,就像跨越时空一样,从现代文明回到了白垩纪,回到侏罗纪,从高度文明社会回到了恐龙生存的时代。陡峭的山谷,干枯的山脊,饱受数万年水与风的侵袭,多层次的山体,令人毛骨悚然的白垩纪岩石和山谷,感觉就像进入外星球。</p> <p class="ql-block">位于访客中心门口,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雕像。这个巨大的恐龙有26.2米高,恐龙肚子里可以同时站12人,游客可以从楼梯上到恐龙肚子里,一直走到恐龙口里的玻璃透明看台上,去眺望恐龙谷全貌。我们急着赶路,只是路过此处,没停车。我在车上抓拍的。</p> <p class="ql-block">连片干枯的山丘形成了这里的不毛之地,这就是马蹄峡谷(Horseshoe Canyon)。它位于恐龙古镇(Drumheller Town)的西南方向不远,被称为加拿大的“大峡谷”。早期来到这片不毛之地的法国人,把它称为“bad land”。后来这个奇特的地质构造竟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发掘地。</p><p class="ql-block">去著名的“马蹄峡谷”,访客可以乘坐特制车辆。这种车辆有6个巨大的低压轮胎,每个轮胎都有动力系统,仅轮胎就有一人高。这种特质车辆是模仿月球登陆车制造的,可以行驶于崎岖不平的地形。在沙中雪地水中沼泽中行驶都没有问题。运用这种特殊车辆,最主要的目的是不会破坏该地自然环境。整个导游过程约需一个小时。其行程会带领你跨越过7,000万年的地质及生物演进史,可以看到北美洲原来被海洋注满的情形;或者是热带雨林区充满了恐龙,爬行类动物;或是火山肆虐的遗址;或是整个美洲大陆都是冰雪覆盖时的情形。另外还有石林等奇异地形。</p><p class="ql-block">三天前我们去哥伦比亚冰川大道时坐过这种车。遗憾的是这次我们没有参观“马蹄峡谷”。留有遗憾,就是下次再去参观的动力。我相信我还会再次参观我们省的这个恐龙谷。</p> <p class="ql-block">侏罗纪和白垩纪都属于恐龙时代,但这两个纪的生物情况不一样。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在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副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当时除了陆地上的身体巨大的迷惑龙,梁龙,腕龙等,水中的鱼龙和飞行的翼龙等也大量发展和进化。</p><p class="ql-block">侏罗纪时期昆虫也更加多样化。大约有1000种以上的昆虫生活在森林中及湖泊沼泽附近。除了原来已经出现的蟑螂,蜻蜓类,甲虫类以外,还有蛴螬类,树虱类,蝇类和蛀虫类。这些昆虫绝大多数都延续生存到现代。</p><p class="ql-block">白垩纪是最大的恐龙出现时期,许多新的恐龙种类开始出现,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统治着浅海。最早的蛇类、蛾和蜂蜜,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出现了,被子植物也出现于此时期。</p> <p class="ql-block">这些干涸的岩层,静静地躺在这里,就是对历史,对自然演变无言地诉说。</p> <p class="ql-block">这片土地经历过怎样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1年7月18日拍摄的。视频说错了。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及:</p><p class="ql-block">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了。按照地层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原理,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这样便于我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化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为隐生宙;那些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作是显生宙。宙下被划分为一些代。</p><p class="ql-block">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六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三个纪。新生代只有第3纪,第4纪。</p><p class="ql-block">1.震旦纪为地质年代名称,元古宙晚期的一个纪,属于新元古代的晚期。</p><p class="ql-block">2.寒武纪是显生宙的开始,距今约5.42亿年前至4.88亿年。</p><p class="ql-block">3.奥陶纪,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2个纪(原始脊椎动物出现)。开始于距今488个地质单位之前(4.8亿年前)~444个地质单位之前(4.4亿年前),延续了4200万年。</p><p class="ql-block">4.志留纪(陆生植物和有颌类出现),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古生代第3个纪。约开始于4.4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p><p class="ql-block">5.泥盆纪,约开始于4.05亿年前,结束于3.5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p><p class="ql-block">6.石炭纪,约处于地质年代2亿8,600万至3亿6,000万年前。它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始石炭纪(3亿2,000至3亿6,000万年前)和后石炭纪(2亿8,600至3亿2,000万年前)。</p><p class="ql-block">7.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开始于距今2.99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p><p class="ql-block">8.三叠纪是公元前2.5亿至2亿年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1个纪,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p><p class="ql-block">9.侏罗纪是一个地质年代,介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约公元前1亿9,960万年到1亿4,550万年。</p><p class="ql-block">10.白垩纪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季,始于BC1.45亿年,结束于BC6,500万年,经历8,000万年。</p><p class="ql-block">11.第三纪是新生代的最老的一个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260万年。第三纪分为早第三纪(开始于6,500万年前,结束于2,330万年前)和晚第三纪(距今2,330万年~距今164万年)。</p><p class="ql-block">12.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它从约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下一篇将写恐龙博物馆见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就是熔岩流</p> <p class="ql-block">hoodoos</p> <p class="ql-block">没有任何资料记载,在阿尔伯塔大草原地带,为什么这一带会出现一个一个突兀的山丘。是地壳运动挤得的,还是这里曾发生火山喷发?我似乎看到了火山喷发的情景,这里很像岩浆流淌凝固下来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恐龙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本篇大部分远景照片是随车抓拍,有的是在观景台拉近距离拍的,特写是在山坡上拍的,个别空中俯视片来自网络。最后四个视频是我2014年9月拍摄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