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ed2308">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怎样在百年中从苦难走向辉煌?在这艰辛曲折、波澜壮阔的百年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我们又可以从中汲取哪些奋发向上的力量?</font><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以青年口吻<br>学百年党史<br>感百年力量<br>今天<br>由集团七色光幼儿园青年教师<br>·申丽燕·<br>为大家带来党史小故事~</font><br></h3><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抒发青声,曼溯党史,“青声曼语”栏目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蚌埠高新教育集团七色光幼儿园的申丽燕,我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故事是: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伟大的历史转折。<br> 尽管中国革命战争处于持久防御的弱势地位,但并不意味着结局只能是失败,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33年秋,不甘心的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和200架飞机,亲自坐镇指挥,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当时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和共产国际德籍军事顾问李德否决了毛泽东的“跳出敌人堡垒圈,以灵活机动的外线作战大量歼敌,粉碎敌人‘围剿’”的正确主张,中央红军损失惨重。<div><br></div> <h5> <b>博古,原名秦邦宪,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b></h5>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在苏区已无法立足,作出撤离苏区的决定。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开始了英勇悲壮的战略大转移,踏上了长征之路。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怕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远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中央红军不但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还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据统计,在长征中,他们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在这些战役战斗中,湘江战役是最惨烈的一次。站在桥头堡上的朱德从望远镜里看到一批批倒下的战士,悲痛地发誓:“苍天在上,湘江为证,我朱德将永志民众英魂,不负万千先烈,毕其一生为人民利益奋斗不止,忘记了这一点,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h5> <b>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壮烈的一次战役。图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b></h5> 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后,博古、李德仍然坚持北上同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此时蒋介石则早已在北上途中构筑碉堡线,集结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中央红军在此面临险境。在这个紧要关头,毛泽东挺身而出,明确提出中央红军绝不能往敌人用重兵布好的“口袋”里钻。为此,中央于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极力主张放弃原定计划,转兵贵州。由于党中央领导层意见不统一,中央红军到底向何处去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争论还在继续。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围绕中央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向问题再次展开了激烈争论。可这时博古、李德仍对黎平会议的决定持不同意见,再次主张不过乌江,于是,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又召开会议,指出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以加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军委的指导。中共中央接连举行的这3次会议,是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初步否定。同时,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越来越得到中共中央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为即将到来的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 <h5> <b>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纪念地——恭城书院</b></h5> 1935年1月7日,红军渡过乌江,占领遵义城,随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批判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采用的单纯防御陆续与在战略转移中所犯的逃跑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当时党和红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h5> <b>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图为遵义会议旧址。</b></h5> 学党史,长智慧 <font color="#ed2308"> 1921-1935年历时14年,1935-1949年也历时14年。从时间维度上看,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到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时间轴线上的中点;从历史维度上看,1935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拐点。<br></font> <font color="#ed2308">遵义会议是在长征初期党和红军遭到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形势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如果没有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党和红军就不可能从困境中走出来。所以说,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下起死回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r></font> <font color="#ed2308">而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力挽狂澜,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经验教训。此外,遵义会议也充分体现了党实事求是的精神、勇挑重担的担当和民主决策的作风。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乃至每一个个体,都要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否则永远不会走向成熟。它还告诉我们,在经验不足的时候每个人都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要避免犯错误,就需要谦虚谨慎,做到兼听则明;一旦犯了错误,也没什么可怕的要敢于面对,勇于纠正,服从真理,不固执己见,及时从中吸取教训,把坏事变成好事,从而让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取得更大的进步。</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百年党史是一部血与泪的奋斗史</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是一部百炼成钢的民族史</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是一部饱经风霜的磨难史</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读史可以明鉴</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知古可以鉴今</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希望大家在学习与感悟中</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学有所成、学有所获</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不断传承红色基因</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汲取奋斗力量</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