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恋军旅~军营与文化 (四)

瀚茂先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图系1980年8月出差去哈尔滨,太阳岛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连在一起”,每当饭前、会前、各种形式的列队前,都能听到这亲切、感人、雄壮的军旅歌曲,这歌声至今还深深记忆在我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末,部队在管理上是非常严格,如: 战士不能戴手表,不能穿自制的服装,包括衬衣、袜子、皮鞋,这些都是干部的专利;每天晚上组里安排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集体活动例外),分库的文化生活除总库每周安排一场电影外,30多号人全靠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调剂枯燥的文化生活,这在</span>当时与其它部队相比,条件算是good。</p> <p class="ql-block">  图为部分四川乐山籍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一组有个德阳老乡叫王进,私自购买了一台便携式收音机(用于自我调剂枯燥的文化生活),每天晚上灭灯后,用被子捂着头,在被窝里独自享用,后被发现了就东躲西藏,结果老乡都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一天晚饭后,王进悄悄地对我说: 你娃不晓得,每天晚上8:00、10:00收音机里放的歌好听的很(标准德阳腔),我问啥子歌。他说: 台湾歌手邓丽君唱的。我说那今晚听一下嘛。他说: 可以,但就你一个人来,莫喊其它人。我说: 要的。</p><p class="ql-block"> 晚上8:00时按约好了的地点,他己在仓库一死角处等我,见我来了,便从怀里掏出那心爱的收音机并说: 你娃再不来歌就唱完了,此时,收音机传出一阵阵软绵绵的歌声(香港之夜),的确好听,这种歌曲在当时称之为糜糜之音,是涣散军心的,如首长知道不得了。尽管如此,那歌声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第一次听邓丽君的歌曲,从那以后,一有空我就约王进,老地方欣赏糜糜之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图为我与老乡王进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一晃到了81年夏季,我己是老兵了,因工作需要,总库派我出差到福建省三明市胶合板厂联系业务,福州市是国家第一批改革开放城市,是令我向往的美差。在三明市办完业务后,我又马不停蹄地前往福州观光,在福州市又找到了全国最大的走私市场---台江,那里的商品全是地摊销售(这样形容: 有点象乐山90年代初,牛咡桥的股票市场),什么走私收录机、走私表、走私伞、走私布等都是时髦商品,可以这么说: 这里的地摊商品,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只要你有钱。</p> <p class="ql-block">  图为与同在福建三明出差的西安陆军部队刘小平(这哥们穿四个兜)前往福州,在福州火车站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图系《军人通行证》,是去福建出差的身份证明。</span></p> <p class="ql-block">  我逛了两天,什么都没买,临走时花了四元钱(当时每月津贴十元,占了月津贴的40%),购买了两盘所谓糜糜之音的邓丽君演唱磁带回到了部队。因没有录音机,两盘磁带就一直伴随着我到81年底复员回家后,我才无后顾之忧地欣赏那糜糜之音。</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至今我一直喜欢邓丽君的歌曲。</p> <p class="ql-block">  花费四元钱购买的两盘邓丽君磁带</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发布日期: 2021年7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