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二天,毛主席就做出了进军东北的战略决策,被史学家们誉为“神来之笔”,那么,有哪些部队根据上级安排迅速挺进东北开辟根据地呢?这些部队到达东北的兵力有多少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晋察冀军区</p><p class="ql-block">(一)冀热辽军区</p><p class="ql-block">早在1945年8月10日,在延安参加七大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帅就命令冀东立即抽出三个主力团组成纵队,由李运昌率领向辽宁前进,相机发动进攻,尽可能占领最广大地区,准备与苏联红军会师。</p><p class="ql-block">冀热辽军区接到指示后,决定抽调军区8个团的兵力,加上2500名地方干部,共计1.3 万余人,兵分3路挺进东北和热河。由靠近热河、辽宁的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军分区部队组成第1梯队,继由军区直属部队组或第2梯队。</p><p class="ql-block">8月14日,第十六军分区部队(辖第十二、第十八团,计2100人)组成的东路军发起清除山海关外围据点的战斗,攻克樊各庄、海阳镇、双望镇、台头营、张各庄车站。8月30日收复山海关。9月3日—5日,第十六军分区部队又收复了绥中、兴城、锦西、锦州、沈阳等关外10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17日,第十五军分区(辖第十—,第五十—团,计3000人)组成的中路军经喜峰口出关,收复热河省平泉、凌源、赤峰、朝阳。</p><p class="ql-block">8月18日,第十四军分区(辖第十三团、第十六团、挺北支队,计2000人)越过长城,收复兴隆、丰宁,与苏军在承德会师。</p><p class="ql-block">9月3日,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率军区直属队、特务营、尖兵剧社、冀东第十五团、第四十六团和地方干部,共计6000人,组成第2梯队向关外进军,9月6日抵达山海关,并与苏军联欢。</p><p class="ql-block">与冀热辽军区部队大规模岀关的同时,留在冀东的八路军也 对日伪军发动大反攻,攻克玉田、乐亭、丰润、遵化、抚宁、卢龙、三河、宝诋、迁安等18座县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冀晋军区部队</p><p class="ql-block">到10月底,国军第13、第52军共6万兵力在秦皇岛登陆,沿北宁路向山海关发起进攻,东北局势骤然紧张。11月2日,军委向晋察冀军区发电,命赵尔陆即率所部六个大团开沈阳、锦州地区。</p><p class="ql-block">11月6日—13日,冀晋军区集合各军分区主力团,按旅—团为编制编组野战纵队,即冀晋纵队,由军区司令员赵尔陆兼任纵队司令员,辖3个旅9个团,共计2万余人。</p><p class="ql-block">11月14日,冀晋军区部队向锦州、沈阳开进,但到11月16日,山海关失守,冀晋军区部队无法就近抵达沈、锦。军委遂命赵尔陆纵队主力率开赴平北,编入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序列,而由纵队副司令员韩伟率二旅加纵队特务团,计7000人挺进热河,与冀中黄寿发纵队1旅合编成热河独13旅。</p><p class="ql-block">1946年1月,热河吃紧,赵尔陆纵队两个旅全部拆分,1旅与晋察冀军区张家口卫戍部队合编成教导旅,后编入晋察冀4纵队为11旅,三旅改编为热河独14旅,后该旅并入热河独13旅。</p> <p class="ql-block">冀晋纵队司令员赵尔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冀中军区部队</p><p class="ql-block">1.8月20日,军委电令晋察冀军区,要求抽冀中军区1个团去东北,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决定抽调3个团约4000人挺进东北。</p><p class="ql-block">负责打前站的冀中军区参谋长沙克率领第八军分区三十一团约1500余人北上,于10月上旬到达锦州地区,奉命驻防葫芦岛。</p><p class="ql-block">第二批北上的第六十二、七十一团计3600余人,于10月下旬亦到达锦州地区,和沙克的先遣军会合,随后一起担任葫芦岛、大凌河一带的海防任务,并负责在锦州、锦西等地修沿海公路,架电线。</p><p class="ql-block">2.11月13日,冀中军区部队组建为野战纵队,辖第一旅(旅长周仁杰)、第二旅(旅长肖新槐),共5个团,约1 万人。11月14日,由于热河战事紧张,军委直接命令冀中纵队开赴热河。</p><p class="ql-block">但是冀中纵队刚刚组建,人员、武器非常不充实,一万战士里只有2400支步枪(其中有900支是老式汉阳造)、25挺轻机枪,有6000多人是徒手兵,因此抵达热河之后奉命分散于热河剿匪。</p> <p class="ql-block">沙克少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晋察冀军区部队总共向东北调派了20个团的人马,计3.4万兵力,为我军提前布局东四省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山东军区部队</p><p class="ql-block">(一)军区直属机关和部队</p><p class="ql-block">9月17日,军委来电,要求山东军区派4个师12个团,约2.5万—3万人,由肖华统一指挥,开赴东北,并决定罗帅到东北工作。</p><p class="ql-block">当时,肖华还在指挥济南附近的大反攻。但山东军区司令员罗帅在接电报当天就紧急将肖华从前线召回,立即命令其率山东军区机关、直属部队先行出关。</p><p class="ql-block">9月20日,肖华率领山东军区机关、滨海军区、鲁中军区干部共700余人,由军区直属警卫团、特务团各一个连掩护。肖华一行干部战士约1000 余人,从鲁中赴胶东,再从胶东乘船渡海,于10月上旬抵达沈阳。</p><p class="ql-block">随肖华出关的干部有:鲁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周赤萍、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吴瑞林、滨海第一军分区政委刘西元、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杰、山东军区后勤部长吕麟等人。</p><p class="ql-block">罗帅在与陈帅交接了山东的工作后,于10月24日率山东军区机关全部、军区警卫团、特务团共4000人,从临沂出发,经胶东渡海,于11月13日抵达沈阳。山东军区机关并入东北人民自治军机关,罗帅任自治军第二政委。</p> <p class="ql-block">(二)滨海军区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山东八路第一师。10月5日,第一师计8000人,由诸城,走陆路从冷口岀长城,于11月21日到达兴城,立即与平行前进的国军第五十二军展开激战,毙伤敌400人。11月26日奉调锦西,归总部直接指挥。</p><p class="ql-block">山东八路第一师徒步行军48天,行程1300公里,其中有5天和国军战斗。到东北时,算上战斗和非战斗减员,全师才损失不到500人,抵达锦西时还有7500 人,携长枪4000支、轻机枪120挺、重机枪6挺,表现了极强的战斗力,这支部队就是后来38军112师的前身。</p><p class="ql-block">2.山东八路第二师。10月8日,第二师计8000人,从郯城岀发,经胶东渡海,于10月30日抵达庄河。休整4天后即开赴黑山。该师实到东北7500 人,携带长枪4000支、轻机枪120挺、重机枪6挺。这支部队就是38军113师的前身。</p><p class="ql-block">3.万毅的滨海支队。滨海支队由原东北军57军111师333旅起义部队改编而成,支队中东北籍官兵较多,因此成为了派去东北的首选。</p><p class="ql-block">9月2日,万毅率领滨海支队、胶东军区特务营、滨海军区特务营、诸暨县大队、鲁中军区一个营和70名东北籍干部,计3000余人,经胶东渡海抵达东北,10月10日在沈阳、抚顺一带集结。</p> <p class="ql-block">滨海军区部队共向东北派遣了1.9万人,是山东几个二级军区中派部最多的,而且战斗力都非常强,后来合编为著名的东野一纵—38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鲁中军区部队</p><p class="ql-block">山东八路第三师原来奉命准备调赴东北,陈帅接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后认为山东反顽任务很重,要求暂缓出关。11月10日,军委电示陈帅,要求鲁中军区派1.6万人火速北进渡海,不得片刻延误!</p><p class="ql-block">11月22日,罗舜初率第三师(约7500人)和鲁中警备第三旅(约3500人),计1.1万人,从莱芜经胶东渡海,开赴东北。12月8日,鲁中军区部队进驻辽阳、鞍山、海城地带休整。这些部队后来发展为著名的旋风纵队——东野三纵七师两个团、八师和九师各一个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胶东军区部队</p><p class="ql-block">1.田松支队。田松支队前身是胶东军区海防支队。由两支起义伪军改编而成,第一支是驻威海刘公岛伪海军600余人,1944年11月5日在练兵营卫队长郑道济率领下起义。第二支是驻龙须岛伪海军派遣队67人,在队长丛树生率领下于11月10日起义。11月22日,这两支起义队伍合编为胶东军区海防支队,队长郑道济,政委欧阳文(胶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辖5个中队。</p><p class="ql-block">10月21日,海防支队在接到挺进东北的命令后,补充500县大队民兵,并任命田松为支队长,因此也称为田松支队。该支队于10月25日渡海抵达东北。尔后进驻宽甸剿匪。</p><p class="ql-block">2.山东八路第5、第6师。10月19日,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率领军区直属队、第五师第十四团、第六师第十六团、东海独一、独三团、西海独一团、北海独二团2个营等6个多团,约9000人,渡海开赴东北。</p> <h3>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兼五师师长吴克华</h3></br><p data-track="43">第六师十七团、十八团则提前于10月10日在庄河登陆,担任大、小孤山一线海防。</h3></br><p data-track="44">胶东军区主力部队抵达的东北的有12942人,携带长枪6259支、轻机枪239挺、短枪87支。后来发展为东野4纵——41军。</h3></br><p data-track="45">(五)渤海军区部队</h3></br><p data-track="46">1.警二旅。10月5日,渤海军区政委刘其人率领警二旅5300余人作为第一梯队先行出关,刘其人率部星夜兼程,于11月7日抵达承德,负责拱卫热河。途中因逃亡严重,抵达承德后只剩下不到3500人,编入热河纵队第一旅。</h3></br><p data-track="47">2.山东八路第七师。10月12日日,杨国夫率第7师计7000人,走陆路,于10月28日赶到山海关,随即投入山海关阻击战,和冀热辽军区四个新兵团一起,抵挡国军13军、52军共6万人的进攻。</h3></br><p data-track="48">战至11月16日,国军突破山海关防线,第七师即经北宁路、中长路调到黑龙江休整,并负责剿匪。1946年2月,编入热河纵队第一旅的原渤海军区警2旅也调到黑龙江和第七师会合。</h3></br><p data-track="49">由此可知,渤海军区总共向东北调派兵力1.23万人,这些部队就是后来的东野六纵十六师一部和十八师。</h3></br><h3> <p class="ql-block">前排居中为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东军区先后向东北调派主力部队6.1万人,是各大军区中派人最多的,而且都是战斗力强悍的野战部队。这批部队在东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陕甘宁边区</p><p class="ql-block">(一)359旅和警一旅两个团</p><p class="ql-block">1945年6月11日,留守陕甘宁边区的第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第七一九团(欠1个营)、教导营、炮兵营、骑兵队及第三五八旅教导营,共3000余人,组成南征第二支队,司令员刘转连、政委晏福生。警备第一旅两个团组成南征第三支队,司令员文年生,政委张启龙。</p><p class="ql-block">这两个支队共计6000 人,统由文年生、张启龙率领,从延安南下渡黄河,8月17日,军委电令该部任务改为东进平汉线,打通新四军第五师与冀鲁豫区的联系。9月20日该部抵达孟县后,军委改令两个支队及干部均去东北。成为东野十纵二十八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教导旅</p><p class="ql-block">9月1日,黄叙钱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一旅第二团约2650人、教二旅一团一营约700人,护送张秀山率领的干部团从延安岀发,10月17日进入承德,与热河新发展之部队合编为热河野战军。即东野八纵二十二师—四野45军133师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教导旅旅长黄续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p><p class="ql-block">8月20日,军委电令冀鲁豫区抽调1个团去东北。9月25日,军区参谋长曹里怀率领第十一军分区第二十一团约1400人作为第一梯队,从濮阳出发,护送林总等人于10月24日抵达沈阳。</p><p class="ql-block">邓克明率领第二十团约1000余人作为第二梯队,于9月30日出发,10月27日开至鞍山,与新部队合编为第二十五旅,后奉调吉东地区,改称警备第二旅。即后来156师466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新四军第三师</p><p class="ql-block">9月20日,军委电令饶、张,着新四军立即抽调35000 基本兵团,限电到后二十天内到达鲁南之蒙阴地区待命。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当即决定抽出第三师主力北上山东。</p><p class="ql-block">9月28 日,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即率第三师第七、第八、第十旅和独立旅、特务第一、第二、第三团,共计3.5万余人,从准阴、淮安地区出发北进。</p><p class="ql-block">10月4日,黄克诚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建议部队到达山东之后,不应久留,应稍事休整立即北进。6日,军委指示:为了迅速达成战略任务,三师部队在到达山东后,应兼程北进,不能在山东担负战斗任务。</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月14日,第三师继续北上,途经蒙阴、新泰、莱芜、商河、济阳、献县、河间、霸县,固安、廊坊、三河、玉田、迁安,由冷口出长城,10月25日到达锦西,与林总指挥所会合。沿途除了伤病、掉队减员外,实到东北3.2 万余人。</p><p class="ql-block">根据以上统计可得知,抽调东北的部队为:晋察冀军区3.4万人、山东军区6.1万人、晋冀鲁豫军区0.24万人,陕甘宁边区0.93万人、新四军第三师3.5万人,合计14.17万余人。</p><p class="ql-block">这些部队去掉战斗和非战斗减员,总共有13.3万人抵达东北(含热河),携带长短枪5.3万余支、重机枪355挺、轻机枪3239挺、掷弹筒59具、迫击炮64门。</p><p class="ql-block">此外,我党还从各地抽调党、政、军干部到东北,共计2万人,其中陕甘宁晋绥区7980人、山东军区6000 人、华中2500人、晋察冀军区2500人、晋冀鲁豫军区1000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提供:东北片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