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

长安

<p class="ql-block">  榕树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镇洪源村,也叫大排上村,与之相邻的就叫大排下(也叫下村,即今大排村)。以前,这两个行政村是合二为一的整体,叫大排大队(一度因“文革”叫红排大队),是个有6000多人的大村庄,我们这些已在外地生活的洪源村人,至今人家问起,我们还是自称为大排人。这个村庄是个难得的山区小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微微倾斜,河流也随地势走向,缓缓流淌。村民是勤劳的,村中土地一年三熟:烟草、早稻和晚稻,不适宜种水稻的旱地,也大都不闲着,种上地瓜、苜薯、花生、瓜果等,整个小平原莽莽苍苍,一派生机勃勃,村民生活丰足,日子殷实。加之煤炭等矿产开发,全村繁荣景象尽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在大排上下村,人们奉行客家之道,尊长搀幼,耕读传家,明礼持节,勤劳图富,诚信经商,质朴向善,和谐自然,交友天下,十里八乡,口碑颇佳。如此世情,在此不一一多着笔墨,今只想就村中榕树说些笔者的观感和联想,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大排上下村喜欢榕树,可能与人们奉行的客家之道有关。在村民的眼里,榕树随地而安,扎根深广,挺拔繁茂,籽播条插均能衍生,触地则发,生力顽强,常年碧绿,春天边抽新叶边褪旧装,全年葱茏葳蕤,活脱脱地象征繁荣昌盛,这不正合弘扬客家精神所要达到的境界吗?因而,从蔡屋村到三圣甲村,从上村的田背顶头楼到下村的长白楼、中柱楼,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总有一、二棵巨大的榕树峥嵘而立,或成人文景观,或成歇脚纳凉之所。甚至村民们因崇敬榕树将难以伺候的儿女“契”给或“过继”给榕树,并经年累月给榕树披红结彩、烧纸晋香以图心安得乖,这也是村中会有不少村民被唤作“榕树头”“榕树嫲”之缘故吧。</p><p class="ql-block"> 要说我们大排上下村的榕树,当属大排圩的这一棵,它是极聚人气的一棵。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它还长在路边的荊棘丛中,名不见经传。后来,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有做好事者(行善积德者)见这棵榕树如少女亭亭玉立,破荆棘丛而出,遂将周围荆棘劈去,并给榕树培上沃土砌上围石,从此,该榕树愈加挺拔苍翠,伴着无数发生在树下的各种故事而生长,成了今天这样的参天模样,来给树身披红结彩烧纸晋香者更是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一方水土亦养一方树。说的这棵榕树所处地理位置也再好不过了,其北侧一片山地,大山高耸入云;南侧一条由东往西的大道承托着宛延的大排河,将整个大排小平原收入眼底;西侧为开垦了的平缓荒杂地,虽贫瘠,却种满果蔬;东侧就是闻名遐迩的大排圩了。随着榕树长大,渐渐地,人们将“大排下”“大排圩”改了名字,叫“榕树下”,这大概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事。从此,人们说去榕树下就是指去大排下或指去大排圩,这就约定俗成了。大排上下村所有其它榕树都不享有这棵榕树一样的殊荣:代表一个地标,代表一个商贸场所!每逢圩天,这里的猪牛羊肉摊,大米小米麦子及其制品,鸡鸭鹅兔等家禽家畜,鱼虾贝蛤,服装鞋帽,竹木器具,中草药物,……应有尽有,极其丰沛。加之以东来西往赶集一众,吆喝声声,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而在大排圩日前后,人们经由榕树下出发,四通八达,可择孔夫上林圩,洪源马坑圩(即后来的寨尾圩),坎市坎头圩,高陂大甲圩,抚市龙潭圩、抚溪圩等,赶集赴商,形成交易大循环,四面八方互通有无,成就了不知多少商富,方便了不知多少百姓。更有学子高升,青年参军,官宦赴任,公仆履新,为村民争荣。这棵榕树,就这样春夏秋冬迎来送往,乐此不疲,给多少人留下多多美好印象。</p><p class="ql-block"> 榕树下在我记忆中不仅有上面所述,更有两件事让我难以忘怀。第一件,发生在我年少时期。记得当年我14岁左右,为逃避父亲责打,离家出走数天,靠挖地瓜根等度日,直到有一天我饿得实在不行,觉得榕树下较有机会弄到吃的,于是就去了那儿,谁知刚到榕树下我就瘫软倒地。幸亏一路人发现了我,给我喂了淡盐水,待我稍有意识后又给我买饼吃,看我恢复体力了,他叮咛我赶紧回家,说,“要不是在这热闹的榕树下,你可能没人救,那就很危险了。”第二件,是我读高中时的事。那时上学每周都要往返学校,周六回家,周日取好了一周用的米菜后返校。往返学校时,榕树下是常经之地。但凡我们一帮同学到了榕树下,都会在那儿打闹嬉戏一番后才会重新上路。一次,有一位同学竟把雨伞忘在榕树下了。当年学校食堂一碟油亮的炒包菜才3分钱,丢了一把雨伞是个什么概念?没想到一周学习结束回家,路过榕树下,供销社的售货员拿着那把雨伞跑出来问,“这雨伞是你们哪位的?”仅我一人就在榕树下遇到过二件美好而难忘的事,可想而知,这地方每天每月每年到底有多少好人好事发生,让人几分意外几分感动?</p><p class="ql-block"> 榕树下是我们在外乡亲最难割舍的故土一隅。这棵造就“榕树下”的榕树,就是我们魂牵梦绕的乡恋。日月轮回,世事变迁,榕树下历经沧桑,虽未能见证新生共和国最初几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抗美援朝等大事,但见证了共和国此后大大小小的事件。诸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十年文革、改革开放、分社设镇、分队设村、分田到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都历历在目。而榕树下最为贴身的是生产建设兵团入驻开发瓦窑坪煤矿,拓启了榕树下更加努力繁荣发展的新面貌。从那时起,榕树下东南西北全面合理开发,住宅区和商舖区楼盘鳞次栉比,镇政府落地榕树下东部,瓦窑坪到镇政府大道成了培丰镇街道,商住一体,令人刮目。过去靠圩日交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代之以圩日照常、平时商舖服务大众的新生模式,大排上下村尽得风顺水,日子过得更为殷实红火,村镇建设展现了一派崭新格局。</p><p class="ql-block"> 榕树下啊,您时常不经意间勾起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我常在梦里呼唤着您的名字!您过去的美好留在了我们心灵深处,您未来续写的故事必将愈发精彩,您未来谱就的新时代华章必将远扬四邻广播天下!</p> <p class="ql-block">地标:榕树下(见照片文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大头嶺顶的榕树(位于洪源村寨尾山,大概于1977年春原大排中学栽种)</p> <p class="ql-block">大头嶺顶的榕树(位于洪源村寨尾山,大概于1977年春原大排中学栽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头嶺顶的榕树(位于洪源村寨尾山,大概于1977年春原大排中学栽种)</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高中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作者近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