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摄影作品无外乎从以下五个方面观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6, 26, 26);">一是内容;二是形式;三是方法;四是完成度;五是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插图是一组《夕阳红》并非与文章一一对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font-size: 18px;">(一)内容。对于照片来说,就是一个平面上的所有信息。而照片就是一个有信息的平面。观看照片在这个时代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活动。所以关注内容通常是我们开始理解照片的第一步。而照片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叙事、抽象和文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二)形式。是否能契合内容是评价一件作品的核心。我们甚至可以说,形式必须表达内容,如果形式不能表达内容,那么形式就是多余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浪漫即内容上确定的艺术作品,形式则是自由多变的,无法穷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抽象则是在形式上确定的,内容可能无关紧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形式和内容都确定的则一定是古典艺术或宣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而形式和内容都不确定的一般是实验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方法。可以理解为作品制作的流程和动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于摄影而言,因为摄影本身的方便,以及对于专业技巧的依赖较少导致了摄影师比画家更容易忽视方法。例如,我们常说的「街拍」其实就是一种欠缺方法的创作方式。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拍摄者,街拍就意味着带着相机上街,在街头期望通过偶然来找到一些值得被拍摄的题材,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许多来自摄影爱好者的看起来好无头绪的、零碎的影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6, 26, 26);">在传统的摄影中,尤其是传统手法的纪实摄影,照片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传递信息,这里所指的照片可以是一则报道,一篇纪实文稿或一则故事。但以今天的评价方式来看待这类照片,它们很难被认为是艺术,原因有两个:第一,照片的内容是来源于现实的新鲜素材,并没有经历人的思想的处理。第二,在这类拍摄中摄影师是可以被替代的,几个摄影师拍摄相同的事件一般来说会获得近似的结果,而可能的差异则是由技术造成的。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中摄影师的身份近似是一个种植和贩卖葡萄的果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完成度。对于一个作品来说,完成度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一个是表达的完成,另一个是制作的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表达的完成是说一个作品的内容是否完整有效,通俗的说就是话是不是说完,有没有说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font-size: 18px;">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我们完全可以用作文的思路来套用在摄影上来理解。比如你写一篇文章,写一半跑了,或者写不下去了,草草收尾,那么这篇文章的完成度就会打折扣,观众读起来会有明显的虎头蛇尾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6, 26, 26);">摄影作品是一个道理,有人起手是很大的主题,比如拍摄当代的一些现象,或者关注某个人群,但是无法坚持拍摄,或者无法深入拍摄,那么最后只能看到一些非常表面的东西。这种作品就是低完成度的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font-size: 18px;">实际上,当下的摄影面临着媒介本身,即摄影本身这种形式的限制,或者说摄影这种媒介所能表达的东西是很有限的,相机截取三维空间并转换为二维的像,并且很多内容摄影师也不去控制,那么许多的信息就流失了,包括环境本身携带的信息,还有摄影师自己想表达的信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6, 26, 26);">于是目前很多艺术家的解决法是通过图像流来构成完成表达,图像流也就是一组照片,通过编辑的方式组合实现叙事或者传达。靠单张图像来构成视觉趣味来吸引观众的那个时代已经翻篇了,如果今天某个摄影师再拿着布列松那样的作品出来给人看,我相信他也就只能在网上骗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五)作者。作者背景,这是大众在观看艺术品时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但这个信息恰恰又是作品评论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正是因为这种忽略,才会有「为什么他做了会火,而我做了却一文不值?」这类问题。而现实是就算某个路人把小便池搬进了美术馆也不会成为杜尚,另一个人在黑板上画圈也不能成为汤伯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font-size: 18px;">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无论是摄影,还是其它的什么形式,它背后牵扯的总是一个作者的生活经历、知识和经验,而这个艺术家毕生的作品就是他精神与思想上的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6, 26, 26);">所以评论者会去发掘一件作品背后作者的信息,通常可能是作者的经历,生活的环境,所处社会的状况,以及创作这件作品的动机。所以,从艺术史的角度上来看,几乎不可能有通过弄虚作假而留名的艺术家,因为没有人可以伪造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知识的总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 font-size: 18px;">正如贡布里希所说,没有艺术品,只有艺术家。就像是今天当我们谈论王羲之和他的作品,你会发现王羲之现存的作品没有真迹,留下的都是摹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