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边城风雨东胜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托克托县城关镇西北,黄河岸边崖畔土岗之上,一座古城巍然屹立,当地人称“托托城”。这个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遗址,其中容纳了唐代的东受降城,辽金元时期的东胜州城,明代的东胜卫城,是一个集三座历史名城于一处,前后延用了900多年的古城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托托城傍黄河而建,东、北是广阔的土默川平原,贯穿这片沃野的金河(今大黑河)在此汇入黄河,西南不远是历史悠久的黄河古渡——君子津,处塞外通达东西、连接南北的水陆交通要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君子津一带,汉代起在东西两岸设置桢陵、沙南二县。到隋唐时期,黄河渡口更加的重视起来,隋朝将黄河西岸的汉代沙南县故城置榆林郡,并建造了一座胜州城(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唐袭隋制,仍设榆林郡,并扩建胜州城,使其成为唐初驻守黄河关口的军事重地。唐中期时为了防止突厥南下,有效控制漠南地区,将防线推到了黄河以北。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朔方总管张仁愿沿黄河一线修筑东、中、西三座受降城。东受降城就在今托托城内西北角,遗址当地俗称“大荒城”。今古城城垣遗址可辩,呈长方形,东西430米,南北600米,城围约2000多米,面积约0.26平方公里。受降城与胜州城隔河相望,扼守水陆交通。唐中期后成为振武军节度使治所驻地,节制云中、河套之军,这一津关之地作为战略要地屯兵把守,并疏浚金河水,以灌溉屯垦农田之利,解决军民生活所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公元907年,契丹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朝,于916年发兵征服了黄河西岸的胜州城,尽掳其民,把其迁至原唐代东受降城,并增筑重修城池,因在原胜州城东,故取名为“东胜州”。城址东西560米,南北620米,城围2600米,面积增加到0.35平方公里。东胜州属辽西京道(今大同)管辖,与丰州(今呼和浩特白塔村)、云内州(今托克托古城镇白塔村)并称辽代“西三州”,于西夏隔黄河对峙,成为守卫黄河渡口及西南边防的重地。</b></p> <p class="ql-block">(辽代丰州城内的万部华严经塔,今呼和浩特白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金元时期,沿袭辽制,仍置东胜州。由于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东胜州城除边防驻军外,也是金朝与西夏进行经济贸易活动的互市榷场。由于经济繁荣人口增加,金朝又在东胜州城的东面,新筑一座东西长370米、南北宽310米的小城堡,遗址当地俗称“小荒城”。元代的东胜州城,成为水陆交通的重要驿站,在黄河上建水驿设巡军,以保护商船。当时的黄河水道中,官商船泊往来频繁,东胜州成为各种货物转运集散之地,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成为元朝北方地区一处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枢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368年,朱元璋登基,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军攻取东胜州城,次年将东胜废州置卫,称为“东胜卫”。明朝在北方长城沿线实行“卫所制”,长城重要的关口要塞,建造军事城堡用以屯军守边。卫城,因城内设有军事建置“卫”而得名,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同时行治军、理政之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将山西等内地之民迁于东胜,以屯田入军,重行扩建东胜卫城。利用东胜州城旧址,将唐东受降城,辽金元的东胜州城包围进来,形成明代东胜卫城的形制,遗址即今城圐圙古城。城墙夯土版筑,残高9-12米,基宽14米,顶宽6.5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2410米,东西1930米,周长8.6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四墙正中均设城门,并筑有瓮城。城墙西边是黄河岸边的陡坡,城外北、东、南三面有宽约20米的护城河,护城河水来源于白渠水(今宝贝河),城内建有大片官署、兵营以及民居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初为进一步加强防御,东胜卫城建成后,又在其周围建了“镇虏卫城”(今托克托黑城)、“玉林卫城”(今和林格尔新店子古城)、“云川卫城”(今和林格尔大红城)、“东胜右卫城”(今准格尔十二连城)四座卫城,合称“东胜五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中期后(公元1449年),北方蒙古部落势力崛起,迫使明朝实行以防御为主的战略,收缩防线卫所内迁军队撤离,这些建在长城口外的早期卫城也随之虚废。</b></p> <p class="ql-block">(阿拉坦汗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公元1510年,蒙古部落首领达延汗统一蒙古大部,并将其划为六个万户,达延汗自领察哈尔部,其余五部各遣子分别统领。其嫡孙阿拉坦汗(亦作俺答汗)于明嘉靖年间率领蒙古土默特部进驻河套,并逐渐强盛起来,这一地区便有了“土默川”之称。阿拉坦汗极盛时期,控制了东起蓟州、西至嘉峪关的明代长城以北地区,以及青海、甘肃的部分地区。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阿拉坦汗与明朝议和“通贡互市”,东起宣府西至甘肃沿长城开设十一处互市市场,“边氓释戈而荷锄,关城熄烽而安枕”。和平的环境,促进了人员的交流商品的交换,土默川的经济得到空前的恢复和发展。公元1575年,阿拉坦汗在已被战火毁损的丰州城西,大青山下、黑河之阳建“库库和屯”(明廷赐名“归化”,今呼和浩特旧城)。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阿拉坦汗授命其义子恰台吉脱脱驻牧东胜卫。在脱脱治理东胜卫的四十多年间,推行阿拉坦汗的和平政策,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积极促进边关互市贸易,维持地区的和平环境,维护人民的利益,受到各族人民的尊崇爱戴。基于脱脱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成绩,百姓作为纪念,将城名称为“脱脱城”或“妥妥城”,今作“托托城”。《山西通志》中《府州厅县考·托克托厅》载:“厅城,即妥妥城,明嘉靖中,俺答义子恰台吉名妥妥,驻牧此城,故名……”,此亦今“托克托”县名之由来。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清朝时,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渡河西去卾尔多斯时,曾驻跸湖滩河朔并著有诗文,调运此处官仓粮米往漠北前线。“湖滩河朔,汉人称为脱脱城,此即黄河之岸,波流甚缓,非南方黄河之比。”康熙朝后期,黄河上中游水运开通,托克托河口镇继金元之后,重新成为塞外的水旱码头,历时二百余年,对繁荣一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座唐朝之“东受降城”,辽、金、元之“东胜州城”,明之“东胜卫城”,以及蒙古土默特部之“托托(或妥妥)城”,循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脉络,今天我们来触摸这座尽管大部分已残破,包砌的城砖尽失城楼也无存,南边有一段还曾经被当地村人挖作窑洞以作居所,苍黄的夯土在岁月的煎熬下,显得厚重沧桑斑驳不堪,但却依然耸立的城墙,其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虽经历千年风雨,仍不失其巍峨挺立之风骨。四面城墙兀然而立,四个城门都有瓮城拱卫,夯筑的土层横平竖直历历在目,仍然延续着千多年来恪尽职守的哪一份责任与坚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登上托托城城墙,远方阴山山脉群峰隐现,土默川平原苍茫一线,库布齐沙漠沙丘起伏,鄂尔多斯高原海海漫漫远接天际,黄河河曲风光尽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空中几只鸿雁飞过,夕阳映照的残垣断壁,铺满金光,湛蓝的天幕下,历千年风雨之古城边塞,矗立长河边,巍峨、苍凉、雄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瀚海长烟未可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登临云起上城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曾怀铠甲千奔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道黄河几拐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胡骑飞沙淹旧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朔风催雁阅高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苍廖过往边关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莫与琼花论自由。”</b></p> <p class="ql-block">(后文续《托克托之长河古渡君子津》,感谢阅读!赐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