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战友们 </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 我们刚刚欣喜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诞辰 转眼之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四周年又来到了 真是喜事连连啊</p> <p class="ql-block"> 这里首先代表居住在厦门的老战友们 向全国各地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金门广播站转业退伍的官兵们表示“八一”节的问候 并表示对老战友们的由衷敬意 </p> <p class="ql-block"> 今日厦门 活力四射 恰逢盛世 生机勃勃 美丽富足 声名远扬 人民安居乐业 事业欣欣向荣</p><p class="ql-block"> 以下就安排几张厦门市最新夜景图 让老战友们感受看到曾经的“第二故乡”之美和厦门市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面貌焕然一新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 老战友们 我们曾经有过从事对台湾对金门宣传工作的经历 因此特别关注祖国的统一和台湾的回归问题 在复兴中华的征途上 台湾的回归 祖国的统一 一直牵挂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亿万人民的心 国家统一大业是多少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期盼 作为后人要继续接力努力去实现 对统一大事我们要记挂在心间 往事要回首 祖国统一不可忘却</p> <p class="ql-block"> 浩瀚的厦金海峡 朝朝潮起潮落 月月月缺月圆 无论何时 多么久久远远 规律永远是不变的 而祖国的统一 即便一时难于解决 它是潮流所向 大势所趋 神圣不可动摇 顺则昌 逆则亡 复兴伟业 祖国统一 我们依然要有紧迫感</p> <p class="ql-block"> 1971年 十六岁的我被特招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敌(金门)有线广播站 担任起闽南话播音员的重任 </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我们的部队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履行一支瓦解敌军特殊“心战”工作的职责 三十八年来在对台湾和金门宣传工作上 这支部队颇有建树 无论是日常宣传工作或者各类调研工作中 都是出类拔萃的 本职工作或者其他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 都是能够圆满完成打得响的队伍 我能够作为其中的一分子 感到十分光荣和骄傲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这支“心战”部队曾经有过的功绩与辉煌和我们曾经为祖国统一大业画过的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据说全世界还没有类似的部队 即远距离隔海广播 这就是组建于1953年3月5日并在角屿岛开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 它经历了三十八年的光辉历程 1991年4月24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 总部决定停止对金门诸岛有线广播 从而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 由于它在对台宣传工作中具有的影响力 至今还时常有新闻媒体对其历史作用进行回眸报道</p> <p class="ql-block"> 我军有线广播覆盖到的金门行政区域的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厦门在历史上是一座英雄城市 尤其五十年代炮轰金门和炮轰瘟神那阵子 这里的祖国儿女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诸如英雄小八路 拥军支前模范群体 军地爱国先进集体等 “八二三”炮战在全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至今厦门还没有一个事件超越过当时它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力 </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时候 我站全体官兵 身处前沿一线 经常好似“政治炮兵” 大力宣传 积极配合 有重点有目的有计划的向金门诸岛播送与彼岸国民党军金门同胞利益息息相关的文稿 紧密的配合了当时军事斗争的需要 达到了瓦解对岸军心 打好心理战的目的 我站广播前辈吴世泽 陈斐斐等许多播音员就是在那个炮火连天的日子里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p><p class="ql-block"> 换言道 厦门对敌(对金门广播站)就是在海峡两岸兵戎相见和军事斗争胶着着时应运而生的 同时我站也是伴随着炮战过程逐步的提升影响力的 自从那时起在时间跨度上 我们前沿分站官兵几十年都一直是处于炮声隆隆的情况下工作和生活的 他们是生活在和平时期却听着炮声成长的一代人 </p> <p class="ql-block"> 请观看专题片《攻心为上 宏声召唤》</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金门广播站这支只有140多人的部队建制单位 最闻名遐迩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当年被国民党军称作“梦中情人”的战地两栖播音员陈斐斐 </p><p class="ql-block"> 陈斐斐 女 1950年15岁时 因为文艺特长 被三十一军文工团特招服役 五年之后 因为我军对金门诸岛跨海瓦解敌军工作的需要 把她调动至何厝一带的香山广播组担任对敌专职普通话闽南话双语播音员 成为了五十年代福建前线广播站早期的播音员之一 从此陈斐斐20岁就开始了双语播音员生涯 那时厦金前线只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炮声 一种就是大喇叭广播声(1987年在军队光荣退休)</p><p class="ql-block"> 陈斐斐组长是全军专业电台和全军广播系列中 女播音员当中播音时间最长的一个 也是全军独一无二 既播普通话 又播闽南话的 曾经有人有异议的 领导上认定 国民党军中几乎都是从大陆过去的 就是后来者 也是大陆人的后裔 他们听到带有闽南腔的普通话不是更亲切 何况陈斐斐组长普通话说得很不错 安海腔的闽南话更是像唱歌似的 语音好听好甜美</p><p class="ql-block"> 由于陈斐斐组长一生与厦门广播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都说 说到老组长 少不了说到广播站 说到广播站 又少不了说到老组长 有些分不清楚 这就是陈斐斐组长待在厦门广播站的时间太长了 她的人生烙印已经深深的印入广播站历史中 成为了广播站历史的写照 她作为厦门对敌或者对金门广播站的化身或者代表人物 谁也不会有争议 大家无不心服口服 形成共识 因为她不仅是见证者 更是亲历者 哪一个事件她不知道 哪一个事情 她没有参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请观看专题片《海峡之声建功业 挥洒热血为统一》(上)</p> <p class="ql-block"> 请观看专题片《海峡之声建功业 挥洒热血为统一》(下)</p> <p class="ql-block"> 在炮火连天和两军对峙的日子里 陈斐斐她们那一代战地广播人是怎么样开展工作的 遇到过多少玩命的事情的</p><p class="ql-block"> 特殊年代造就特殊英雄豪杰 陈斐斐到了厦门前沿那时可是战火纷飞的年代 处在海峡两岸兵戎相见军事对峙时期 整个炮战期间陈斐斐都是在厦门香山前线度过的 那时连续半个多月 天天炮声隆隆 两军相互厮打 我军在短短的时间内 就向金门倾泻了几万发炮弹 当年提出的口号是 万炮齐轰金门岛 以“八二三”炮战和炮轰艾森豪威尔炮战为标志 之后持续对金门打炮时间之长是世界之最罕见的 而在这一历史过程中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根据毛主席提出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关于瓦解敌军的精神 有力的配合了当时的军事斗争或者叫做战事需要 及时的广播了毛主席代彭德怀部长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文告和各种相关的我军对金门国民党军的文稿 那时有线广播在战时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是解放后我军利用有线广播平台做好瓦解敌军宣传工作的典范案例</p> <p class="ql-block"> 而在咆哮战火中 我军各有线广播组也是经受了战争的洗礼 就香山广播组来说经历的战事老战友们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在那时陈斐斐和战友们多次面临着牺牲 一次次躲过浩劫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 陈斐斐正在碉堡里播音 突然一枚炮弹从金门方向飞来 一声巨响 陈斐斐整个人都被震跳了起来 她随后出来一看 炮弹正好落在她播音位置仅隔着一堵墙的地方 地上打出了一大窟窿 </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 陈斐斐正在碉堡内做事情 因为钢窗没有关好 落下的炮弹炮弹片飞进了窗内 穿过陈斐斐的肩膀边 再串到放着唱片处的地方 当时好些唱片都被打坏了 </p><p class="ql-block"> 另外 还有一次更加危险 我香山广播组电缆被国民党军炮弹打断了 组织战友们抢修 刚刚修好才离开没有多远 一枚炮弹随即落到了该处原地 好危险啊 差一点全组战友们一同呜呼哀哉光荣了 </p><p class="ql-block"> 在炮战期间那个年代 我们老一辈广播站战友们和战地播音员就是这样提着脑袋不畏艰险直至牺牲生命忘我的工作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作者本人为1971年入伍的老兵 为原厦门对金门广播站总站资深闽南话一级职称播音员 曾经担任过播音组副组长 编播室副主任职务</p> <p class="ql-block"> 人都讲究一个缘份 我认识的陈斐斐组长 在播音组她作为我的直接领导 与我直接共事了2 0年时间 可以说是朝夕相处 一起工作生活度过了我人生最青春年华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妈妈养育了我十六年 而我与老组长则一起直接度过了20年的时间 在那时我们一起风雨同舟 同甘共苦 我们一起播音 一起外出学习 一起出去搞台情调研 在此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战友密切关系 就是在那个年月 许多重要稿件的首播比如《告台湾同胞书》《交接尸体》各类《文告》等都是我们一起播音的 在我的印象中 平时我们双语搭配播音也是比较多的 春夏秋冬 一年又一年 我们都工作在一起 那时经常被她占便宜 背着我告诉别人说我是他的儿子 时间过得真快 算起来我们相识了五十多年 相互间知根知底 包括之前老组长经历的许多事情我都知道甚多</p> <p class="ql-block"> 试想 在五十年代那个炮声隆隆的年月 一位女子在前沿仅有四位男战友一位女士的地方工作 作为女兵孤身一人在那么恶劣环境中开展值班播音工作 并且要经常在炮火连天的地方出生入死进进出出 现在想起来很了不起 真让后人肃然起敬 除此之外 那时生活的艰苦程度的坚持 也是难能可贵的 </p><p class="ql-block"> 后来陈斐斐老战友与战友们搬入军部领导机关工作之后 我看到的陈斐斐组长 人小志气高 一直是保持着在基层一线的好传统 工作执着 能够吃苦受累 做到了“拿起笔来能写稿件 放下笔来能播音 扛起锄头能种菜 担起铁桶来能挑水挑粪” 与年轻的官兵没有两样 </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站历史上形成的这种好传统一直在发扬光大 特别是1975年我们总站机关搬迁进入厦门市区办公时 在建设总站时 为了减少经费不足的压力 老组长陈斐斐也是和我们一起上山寻找小片石头 一天要完成两大箩筐敲石子任务 还参与总站多栋楼房人工浇灌倒水泥板的劳动 现在想来 老组长陈斐斐真是一位传奇式人物 她年龄大 资历深 在厦金海峡广播战线上的影响力 都是无人可比的 但是其始终如一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严格要求自己 不搞任何特殊化 保持普通一兵本色 成为我们这条战线上老战友们不得不佩服的老先进老模范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陈斐斐老组长 她真是有在平凡中见不平凡的感觉 </p> <p class="ql-block"> 在人们眼里播音员应该是广播单位最受宠的对象 广播员本身是吃软饭的工作 而在我们广播站从历史上过来 我们播音员与普通兵员没有两样 都要“一专多能”样样都要会干 不仅经常要出公差干活流汗之外 五六十年代在前沿工作时生命还要经常受到威胁 通俗的说是要提着脑袋干活 遇到对岸来一枚炮弹 哪怕是宣传弹 炮弹不长眼 挨上谁吃不了兜着走 而“单号打炮 双号不打炮”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时间 这是无法回避的 诸如此类 估计在全国的广播员中是不多见的</p><p class="ql-block"> 再者 搬迁入住厦门市区时 我们使用的播音间播音室 是陈斐斐老组长领着我们自己干的 把用于吸音的玻璃丝用手一把一把填入布袋里 天气炎热 玻璃丝飞扬 男女播音员皮肤被刺 瘙痒难受 在播音间还没有盖起来的一段时间 我们的男播音员都是光着膀子播音 这在全国播音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早期条件所限没有空调 那时空气的不流通 一个感冒传了一片 我们就是这样挺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 在厦门前沿人们时常能够看到陈斐斐的身影出现在那偏僻的海边在香山在胡里山炮台她的主业是播音 而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建站初期她与战友们都是窝在地堡里工作生活的 尤其每天夜间轮班因为床铺不足也没有空间摆放都是男女不分轮流休息的 工作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那时候 她与男同胞没两样 什么活都干 当分站人员不足时 她白天黑夜 既要自己摸黑到坡下发电 又要自己播音 平时还要参加种菜搞生产劳动 简单说男同胞能干的 作为女同志她样样都得干都能够干 在那时没有任何的计较 而当她结婚怀孕时 依然挺着大肚子照常值夜班播音 真是做到了“巾帼不让须眉” </p><p class="ql-block"> 在五十年代 由于陈斐斐工作表现突出 她曾经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受到表彰 还作了大会发言 到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老组长还先后多次受到福建省和厦门市妇女界表彰 因为表现突出还曾经获得过两次三等功殊荣</p><p class="ql-block"> 因此 我们认为陈斐斐同志的出名与在这一特殊年代和特殊的工作岗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在前沿一线不怕苦不怕死忘我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晚辈播音员们 我站过去形成的好传统就此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 厦门站形成的好传统 赢得了全国广播界的青睐 就连中央电台新闻部和台播部也都有过派播音员到我站体验生活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大嶝战地观光园》 里原大嶝广播站空压机组办公和发电的地方陈放的世界之最大喇叭</p> <p class="ql-block"> 往事不堪回首 陈斐斐组长正在大嶝战地观光园展板前回顾往事</p> <p class="ql-block"> 图为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播部同仁到我总站领导机关看望同行们 早些年 我们与北京和福州的对台湾广播同仁关系一直比较密切 公私都有一些走动</p> <p class="ql-block"> 当年在坂头办公时 我们的播音工作 都是很专注的 业务学习经常化 敦促自我重视播音业务 干一行爱一行 本领要过硬 就播音差错率 一万字 差错只能够两个字</p> <p class="ql-block"> 这是总站机关编播人员在一起开展工作上交流和业余生活场景的一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 这是对高山分站机房里正在工作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请看专题片《海峡寄深情 同胞骨肉亲》</p> <p class="ql-block"> 以下演示的是影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 反映金门国民党军听了我站转播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之后 随之做出的现场反映情况</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厦门对金门广播站 在历史上所属部队 根据工作需要 除了总站机关领导和编播人员以及服务部队的后勤保障人员之外 四个分站均在厦门前沿和海岛上 与大金门 小金门 大担 二担遥遥相望 她们都战斗生活在艰苦地带 过着海风习习 冬天寒风刺骨 雨季潮乎乎 “白天看兵 晚上看星”常年过着的寂寞单调的生活 偶尔看电影则根据潮水时间定夺 白天没有适合放映的场所 就分批在炮洞里放映电影 </p><p class="ql-block"> 请观看反映陈斐斐老战友们平时生活的专题片《海岛历练 砥砺前行》从中会让我们感觉到一点什么 其中本总站资深闽南话老广播员亲自演唱的歌曲《战士的第二故乡》这是他们当年海岛生活的真切写照,所以他们百唱不厌</p> <p class="ql-block"> 由于海峡两岸关系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以来 中央非常重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厦门作为对台工作的前沿阵地 经常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 社会各界名流等关注 备受殊荣抬爱 而且几十年来我站也先后出现英模辈出</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曾经有过 十大元帅中七大元帅同日同时到我胡里山炮台广播站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1984年11月中央对台领导小组组长 全国政协邓颖超主席到我对高山广播分站视察看望一线官兵们 并接见了我站播音组陈斐斐组长 充分肯定了我们站工作的重要性和深刻意义</p> <p class="ql-block"> 1986年2月 时任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分别到我总站机关和对高山分站视察工作</p> <p class="ql-block"> 老战友吴世泽为我站早期角屿广播组第一位闽南话播音员 是我站历史老人 备受晚辈们尊重</p> <p class="ql-block"> 总站副站长田万恭老战友 戎马生涯一生 他从事过战地播音员 从厦门前沿至福州军区联络部 具体分管过福建前线整体的对台宣传事务</p> <p class="ql-block"> 徐六保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峡之声电台技术顾问(享受师职待遇)1963年南京邮电学院毕业分配到小嶝广播站服役 守海岛21载 因为不计名利 献身国防建设 被当时的三十一集团军荣记二等功一次</p> <p class="ql-block"> 播音组正副组长正在商榷工作事宜</p> <p class="ql-block"> 两位资深的老播音员 后来的工作搭档 于公于私均为深交 都是我站播音时间最长的元老</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每天上午十点钟只听到雄狮般的高音喇叭发出的震聋欲耳高音喇叭声 等于告诉你新的一天开播啦</p> <p class="ql-block"> 日前 二位老前辈夫妇在晚年之 际 本着革命传统不能丢 专门带着家人晚辈(女儿女婿孙女重孙)前往当年他们战斗工作过的地方厦门前沿 对子孙们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七十年代起厦门对金门广播站总站领导机关办公大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在胡里山炮台厦门对金门广播站旧址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以下五张照片都是在炮火连天的年代老前辈们曾经工作过的香山广播组旧址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 陈斐斐的爱人谢清华原来是厦门守备区政治部文化科长 转业后担任厦门市电视台第一任台长 他很有感触的说到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们前沿一线广播组的官兵真是提着脑袋在玩命的工作 都不知道何时会中弹牺牲</p> <p class="ql-block"> 这是香山广播组工作的地方 实际上它是一个碉堡 平时窗户有二块钢板档住 有一次钢板忘了档 国民党军打来的炮弹片飞进播音间 把正在播放的唱片打得粉碎 当时离陈菲菲只有几公分远 </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广播线断了 他们几个就一起去接线 刚接完线才离开 一发炮弹就在他们刚接线的地方爆炸 好危险</p> <p class="ql-block"> 晚辈们听了陈斐斐战友的亲身实地介绍 都为当年她们工作的艰苦和危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部分历史上播音员聚集一堂 这些播音员从事播音工作有长有短 跨度超越我站三十八年时间 获得的殊荣累累</p><p class="ql-block"> 而且我站从播音员成长起来的站领导多位 因为都比较聪明 又喜欢学习 邰宝林原普通话播音员升迁至总站站长师级职务待遇</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张清晰人头攒动的照片 一时让我们心潮滚滚 厦门对金门广播站 同我党的历史发展一样 也是从小到大 从无到有 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几十年来 我站在宣传上投入资金无数 人力物力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道 作为祖国儿女我们都尽力了</p> <p class="ql-block"> 请观看专题片《真诚的呼唤》</p> <p class="ql-block"> 《小崔说事》一次出彩的相会</p> <p class="ql-block"> 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专程组织专题采访我站播音组组长陈斐斐和原金门马山播音站播报员许冰莹女士 就当年两岸有线宣传进行了交流</p> <p class="ql-block"> 当年海峡两岸的战地播音员一笑解千仇 同胞兄弟本为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p> <p class="ql-block"> 海峡两岸两位特色播音员代表聚集大喇叭 示意着友好 寄托着对分久必合的企盼</p>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的原我站历史上部分播音员纷纷参与栏目活动的助阵</p> <p class="ql-block"> 在今年“七一”前 庆祝建党百年诞辰之际 因为老谢叔入党69年 陈斐斐入党65年 夫妇双双获得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 这是他们夫妇一生忠诚于党的伟业 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壮丽事业之殊荣 </p> <p class="ql-block"> 谢陈家老夫妇 恩爱有加 相濡以沫 年轻时忙于各自工作 晚年白头偕老 延年益寿 快乐每一天</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 陈斐斐老战友作为厦门对金门广播站的元老 每年都热情牵头老战友回“第二故乡”的相关活动事宜 老战友的相会格外亲切</p> <p class="ql-block"> 请观看专题片《中秋之际忆当年》</p> <p class="ql-block">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 虽然已经完成其担负的历史重任 并停播30多年 但是其曾经有过的在祖国统一事业上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广播站有过贡献的历史老人曾经有过的传奇故事 应该传承弘扬 并大书特书 那时留下的丰碑似的精神 我们应该永怀之至 作为我党我军的历史传统不断地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请分享音乐艺术片《海峡情丝盼统一》</p> <p class="ql-block">编辑创作 洪 纯 吉</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