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难以忘怀的一段军旅历程</p><p class="ql-block">1983年2月春节过后,我服役的连队奉上级命令,从新疆库车县四师十二团驻地出发,沿新藏线前往西藏札达县执行道路保障等任务。</p><p class="ql-block">新藏线是天下最高、最远、最荒、最缺氧、路况最差的公路。始于新疆叶城,经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停止于珠穆朗玛峰南侧的日喀则地域拉孜县。此路平均海拔4500米,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被地理地质学家称为“永冻层”,沿途有10余座海拔5000左右的冰达坂,60多条粗细不等的河流湖泊。 </p> <p class="ql-block">新藏线每年正常通车时间为5月至10月份,其余时间多为大雪封山,车辆无法行驶。为确保我团其他连队能够提前到达边防道路建设施工场地,按时完成全年既定任务。在师、团、营各级领导统一指挥下,命令我连与配属的师通讯营、工兵营战友提前到达目的地,打通清除沿途道路上冰雪等路障,确保我团其他连队提前、安全、顺利到达边防公路修筑阵地。我连按照既定时间、节点、路线途径新疆阿克苏、喀什、叶城等城市,沿新藏线向目的地艰难的行进。</p> <p class="ql-block">我们开拔途径海拔4980米,氧气仅有平原地区的40%的甜水海兵站时,绝大多数战友出现不同程度头痛眩晕呕吐等高原反应症状,在兵站吃饭时大多战友吃饭后恶心呕吐不止,我记得当时营教导员告诉大家一定继续吃完,补充营养,迎接更为艰难的挑战,吃饭结束后指挥部立即命令我们出发,赶往当天的驻地多玛兵站。从甜水海到多玛兵站要经过海拔5000米的死人沟及海拔6700余米的界山达板,这段路是新藏线最危险的一段,海拔高、气温低、极端天气频发。传说路过此地的人都不敢在此过夜,很早以前有一帮人在此过夜,从此再也没有醒来,令人不寒而栗。我们离开甜水海兵站紧接着就是穿越死人沟,翻越界山达板时突于暴风雪天气,凛冽的寒风夹杂着鹅毛大雪,道路上积雪越来越厚,加之天黑路滑,导致师、团领导乘坐的北京吉普车滑到路边无法前行,当我们乘坐的解放牌军车途径此处时,按照团领导指示,我们车上的十几战友全体下车,开始清理积雪,界山达板上肆虐的雪花继续纷纷杨杨地飘落,刺骨的寒风一阵又一阵地吹过,吹到我们的脸上如同刀割一样痛,天格外的冷,似乎连空气都要被冻僵,气温低到我们的军用棉毛手套都和清理积雪的锨把粘到一起,我们强忍风雪寒冷,借助大车灯光照明,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积雪清理工作,吉普车因车轮小前进困难选择了跟随我们大车队继续艰难的向当天的目的地多玛兵站行驶。</p> <p class="ql-block">车队抵达兵站后已是晚上23点多,指挥部组织清点车辆、人员,发现还有一辆乘坐了两个班十几名战友的车未到目的地,指挥部经分析该车未抵达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车辆故障与车队脱离;二是因道路积雪太厚,天黑能见度低,偏离行驶道路方向太远车辆无燃油无法行进。指挥部立即组织营救工作,启动营救应急预案,分组进行搜寻,应急分队面对遍地冰雪,天寒地冻,艰辛寻找,终于在界山达板一座山顶附近雪地上找到了失联48小时的十几名战友,但在清点人员时发现缺少了一名配属的通讯员,营救队员继续忍受严寒、饥饿及高原反应扩大寻找范围,最后在距离该辆车几公里外的军用通讯线杆下的雪地上找到了已经冻僵昏迷的战友,经军、地多名医务人员多日抢救,这位年龄还不到20岁战友还是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为了寻找军用通讯线路希望能够及时与指挥部保持联系报告险情,但由于界山达板上天寒地冻、高原缺氧、长时间无法补充水及食物、反复攀登线杆极度疲劳导致昏迷冻伤,随后部队追认这位战友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38年过去了,这段执行雪域高原道路保障任务的途中经历至今令我难忘。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恰逢八一建军节前期,难忘的军旅经历无时不在我脑海回想,那年我服役的连队被上级授予“雪域高原先遣连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那年在海拔5000余米的雪域高原边防道路施工现场,我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情此景至今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