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萍:楹联传下去,荆州亮起来!

荆楚德乐之金凤虎座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5, 138, 0);">文/陈慧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没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而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而正确的打开方式,孟子云“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之于心矣。”在如今传统文化严重断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方式。 楹联,就是这样一种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载体,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荆州历史悠久,作为楚文化和楹联文化的发源地,这里不仅孕育了辞赋宗师屈原、宋玉,更有宰相之杰张居正、大诗人岑参。自题最早门联“闭门罢吊庆,高卧谢公卿”的刘孝绰和第一部楹联著作《楹联丛话》的作者梁章钜都曾在这里任职,他们或礼赞名人或联语寄志,其联也佳、其情也真,为后人留下了经典作品。 不仅如此,荆州市内还有众多三国遗迹,如荆州区连绵磅礴的古城墙、关帝庙、点将台、马跑泉、孔明桥,沙市的春秋阁,公安的刘备城、放马湖,石首的刘郎浦、秀灵山,松滋的卸甲坪。历代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联。 比如,关帝庙正殿两边的楹联柱上有一幅联“荆州形胜即中原,得之则进取易,失之则退守难,天意苍茫,莫怪公犹立马;壮武大名垂宇宙,生不为曹氏臣,死不为孙家妾,人心维系,遂令我欲登龙。”上联写荆州得天独厚的地形,为历代兵家所争,下联抒情,赞美了关羽的忠肝义胆。全联气势磅礴,历史意蕴深厚,为关帝庙平添人文气息。 2017年,荆州市政府为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提出“荆州振兴,文化先行”的口号,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市委、市政府深入开展传统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景点、进农村等六进活动,在全国优秀楹联城市创作中,全市中小学实现楹联进课堂,在机关、社区、学校走廊进行楹联展示活动,在旅游景点、城区景区建设联园、联墙、名联碑刻,在企业农村开展经典诵读,楹联书法创作等。与此同时,还建设楹联标志性工程,大力实施十个一工程,打造一个品牌、一个艺术馆、一个公园、一条街、一所学校、一座园林、一个景点、一个企业、一个市场、一个民间博物馆,并且建立了本地文联艺术馆,建立了张居正楹联文化特色街,并于2017、2018两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全国征联活动。 与此同时,县级市洪湖、监利、公安、石首等地,创楹联城市的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那么楹联文化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保护乡土文化、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乡村建设方面发挥了哪些巨大的作用呢?结合荆州创文明城市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楹联可以装点我们的家乡,提高人民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视觉感受是城镇形象最直观的部分,它包括建筑景观、道路、交通景观、自然山水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等。荆州是一座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完美结合的古城。如果说环绕全城蜿蜒连绵的城墙是古朴文雅城市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挂在城墙上的楹联就是风景线上最动容的花朵,他们或描绘一副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画,或讲诉激昂的历史故事,或抒发豪情壮志,为美丽的城市锦上添花,为城市增添历史厚重感。 而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更是为平民百姓之家平添了一缕缕春色,使城里乡下都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喜气景象。正所谓“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香古色的张居正文化楹联一条街上,玉器古玩店、装裱店一概青砖彩面,挂上大红的对联,新潮古意相辉映,连点成面,蔚为壮美,让人流连忘返。 学习楹联,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提升人格魅力。我们现今所说的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气质等,都是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浸染的结果。而接触对联,在吟诵它、理解它的过程中,审美能力不自觉的就加强了,人们从单纯追求外表转而注重内涵,甚至有些年轻人在朋友圈也把寓意深刻的对联作为座右铭。 对联中吟咏山水的作品,可使人们更加热爱自然风光,这些联可以提高道德情感,洗涤心灵,让人心旷神怡,并能丰富人的大脑,提高人的内涵。从而有更好的心情去体贴和关心别人,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对联包含悠久的古代知识和经验,是连接现代与古代的纽带和桥梁,耳濡目染,积累到一定阶段就会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这就叫人格魅力。比如,你身边有这样一位女性,她的五官谈不上精致,可就是让人觉得舒服,清心明目,那是因为书联滋养了她的灵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的美因为岁月的沉淀知识的积累而有增无减,比如主持人董卿。 对联从先秦到两汉,到唐宋明清,绵延几千年,它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从思想上看,聚集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兵家等。其内容涉及到节日民俗知识、天文历法、礼仪送行、山水地理、茶具任用、谦敬称谓、礼乐等,既有规章制度层面的文化,也有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学习对联,就可以更好的在学习和工作中进行整合、理解和运用已有的知识,让这些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自己的阅历提升自身修养。比如联“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就引导人们抗拒内心的焦躁,修身养性,从读书中寻找力量,养成恬然内敛的性格。“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告诉我们要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失意时不要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得意时不要忘乎所以飞扬跋扈,永远怀着一颗坦荡的心。 其次,楹联教育可以励志,激发青少年的英雄气概。当代社会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了解越来越少,知道鲁迅的少了,了解周迅的多了;知道端午节的少了,喜欢圣诞节的多了;粽子和汤圆比不上肯德基、麦当劳,用苹果手机的,自觉高人一等。这些都说明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如何让青少年从“妈宝男”变成“坚毅男”,从崇洋迷外的迷失中走出来?首先就必须让他们进楹联课堂,静下心来吸取中华民族的优秀知识精华,通过诵读理解立志楹联,青少年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大加强,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比如“剑锋出磨砺;梅馥发苦寒。”告诉青少年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因为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奋力拼搏砥砺前行。 荆州有一名“全国联坛十秀”叫刘作忠,80年代初他参与编纂《中国楹联大全湖北卷》,可是他清理历年来收集的对联资料,翻阅梁章钜的《楹联丛话》等,发现湖北的本地对联非常少,为了将整理工作做到最好,他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行程3万余里,自费踏遍湖北全境86个地、市、州、县和林区,拜访了3000余名老师,包括工、农、兵、教师等各个行业,从2800多卷旧周志、府志、县志、山志、笔记、家谱中整理出宝贵的本地优秀楹联。通过艰辛的整合,他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80年代末出版了填补我省名胜楹联空白的《湖北名胜楹联集》,他是荆州人的骄傲,荆州学子通过学联了解他的事迹,他不怕吃苦、严谨治学、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召着一代青年,他为抢救国家文化遗产而奔走民间的正能量,被广大青年竞相传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所谓“春秋冬夏勤学苦练,看谁人蟾宫折桂;德智体美博学多才,有我辈九天摘星”。 再次,推广楹联能提升人们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中华民族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其他各家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儒学大作《礼记·大学》中提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可见家庭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家国情怀不能在现代都市文明中沉沦。幸而儒学的“礼”,“仁”,“孝”无一不渗透在对联中。经典的对联教会我们讲究礼节,讲仁义,以孝为大,从而使我们更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人们通过反复的张贴传送诵读,深刻理解了“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和“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鸦片战争后,饱受战乱之苦的广大百姓,面对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把民族复兴作为伟大的目标。正如烈士钟明光所联“国破家亡,千古英雄千古恨;身歼名在,万年史记万年春”。而现代青年的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知识上存在着短板。虽说有《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信中国》这样的传统爱国教育节目,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集体观念比较淡薄,缺乏应有的民族自豪感。那么,在现代社会,如何在全球背景下理解家国情怀,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呢?对联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血脉和传统,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青少年的方方面面,这比单纯颐指气使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以沉郁悲壮的笔调,抒写了直贯长虹的浩然正气,让人们热血沸腾,激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最后,对联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对联有着很高的实用性、艺术性和雅俗共赏性,它的内容之丰、技法之妙、流传之远、应用之广、作用之多,读者之众,为其他文体所不能比。因此,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适应旅游消费群更高的精神消费需求,对联这一中国文学的国粹,通过多种渠道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当代人们精神追求的要求高了,旅游不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而是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壮丽美景的基础上,更多的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寺庙宫殿。人们有的为寻找楹联作者的足迹而来,有的为寻找意境优美的对联而来。特别是那些用对联点缀的名胜古迹建筑群,能反映人物履历,见证其历史风貌,人们接踵而至。 2018年春节,荆州新南门城墙挂着用楚简书写的对联“古城豪气在,值天地回春,河山有待;俊采大飞扬,恰城乡奋志 ,跨越可期。”不仅表现出古城的气势,也打出了楚简品牌,不少书法和对联爱好者都闻讯赶来一睹风采。 又如江陵区在创建全国楹联城市的活动中,进行了一系列周密而详细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建立了楹联文化亭廊和楹联文化主题公园龙渊湖公园。一副“荆州名重,高雅古风宣昨日;郢士梦多,雄浑楚韵谱今朝”对联贴在了公园的牌楼两侧,让这个昔日沉闷安静的小村像个待嫁的新娘,别有一番风情。往里走,挂着楹联的廊柱像排列整齐的士兵迎接着宾客的检阅,这些楹联有古代名人所做,也有现代大家书写,风格各异,美不胜收。这样充满历史韵味的人文景观来参观的人自然络绎不绝。 除此之外,有很多旅游团专门设计了楹联路线,比如荆州的楹联路线就包括楹联一条街张居正街、楹联文化博物馆、关帝庙、楹联特色村桃花村等等。 纵观三国演义故事,有近半是在荆州进行的,荆州在国内国际的名声如雷贯耳,而大规模的征联活动让大家不仅知道荆州这个地理名词,更让大家深入的了解荆州,踏上荆州这片热土。他们通过征联活动的宣传,迈开了探秘古城的步伐,感受荆州青山绿水、体验风土人情的同时又给荆州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对联,这些新的对联为古城增色,为楚文明增辉,让荆州的旅游事业更大更强! 楹联如光,照亮城市、点燃心灵,让我们的城市在“文化三市”推动下更加繁荣富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金凤腾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虎座鸟架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张居正故居</span></p> <p class="ql-block">荆州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楚王车马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简介: 陈慧萍,荆南中学文科教师,中教一级职称,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荆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中国楹联报、对联天地、东方乐读、大楚人文网、荆楚联坛,荆州文学网络版等,有诗作入选《中国荒原诗人诗选》,论文《楹联传下去,荆州亮起来》被评为第十八届中国楹联论坛优秀论文并受邀宣读,多篇论文在省市得奖。 所撰对联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获奖对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