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走访薄竹镇品学兼优困难学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杨宏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1年7月25日上午,我跟随文山州公益助学会李兴荣会长、会员李小杰和王丹一行4人一起走访薄竹镇落水洞村委会大平地村在文山市第一中学就读高中品学兼优一位学生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早上7点,我起床洗漱好后,来到书房翻开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阅读起来,到8点钟我告诉内人今天上午要去薄竹镇走访一位学生(昨晚已经跟内人说了),我看着俩孩子均匀的呼吸声,凑上去轻轻地吻了哥俩的额头,跟内人打了声招呼,我就出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8:30,我们在文山民族村门口集中,一起去文山市第四中学后门那家丘北米线馆吃早餐。9点钟准时从文山城出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车到白沙坡准备上高速路,学生父亲打来电话,问我们到了哪里?我告诉学生父亲,我们已经在来的路上,准备上高速公路,马上就来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四十多分钟后,车从文蒙公路岔进去落水洞村委会后一直是弯曲的水泥路,盘绕着山体而上直到村里,这水泥路也是刚刚修了四五年。路是高山上山民们通向外面世界奔向幸福的阳光大道……车一直走,海拔一直升高,路边还偶尔遇见路塌方。浓重的山雾扑向山涧与山腰,村寨拖着一条条白白的带子,在山里缠绕。这些美景似乎在古老的“古歌”里留下民族创造乡村文化的记载。好在村子离文蒙公路也不远,走了大概20分钟就到了村里。如果没有国家的扶贫攻坚工作,这里的山路遇到这下雨天,要到村里还是很困难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来到村头,询问了村民,不费力就找到了这位学生家里。将车停好后,学生父亲和学生一起出来迎接我们,李会长提着助学会爱心人士杨文敏捐献让带去的两袋香米。走进家里,火塘上架着一口锅,锅里的汤在热腾地翻滚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四个人就围着火塘边与学生一家三口聊着,询问着我们需要了解的一些情况,聊着几分钟后学生父亲就让他摆放碗筷准备吃早饭。我们就一起吃了一顿早饭。吃饭过程中聊了很多,学生的家庭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我在外面求学时候的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就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开学,家里一时拿不出我的生活费和学费。而我身上只有14.00元,从薄竹老家坐车到文山车费就用了12.00元,到了文山就只剩下两元。傍晚,我肚子很饿,就去跟卖凉米线的老板说,我肚子太饿了,可是我身上只有两元钱,不够。那个好心的老板给了我一碗凉米线,这一碗米线是我一生中吃得最香最甜的一次了。从此,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活出个人样,活出自己的精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文山州公益助学会(以下简称“助学会”)发起于2011年3月20日,并于2016年3月20日在文山州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会员包括来自全国各地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部队等各行各业人士和组织。助学会在社会各界爱心组织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严格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道德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本着“</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行动</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和“</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开放、包容、公益、奉献</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理念,以“</span><b style="font-size: 18px;">友爱、平等、团结、互助</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准则,</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以“一切为了孩子”为目的,以“辅助一个孩子,改变一个人生”为宗旨</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始终紧扣“公益助学”初心和脱贫攻坚主题,以QQ、微信等平台为依托,推进公益助学有序有效,为特困家庭、农村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家庭奉献爱心,帮助困难学子圆梦校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关于教育,总是牵动人心。现实中,不少经济困难家庭的学子却为学费、生活费而发愁,及时、精准给予他们帮扶和资助,不仅仅是社会施以爱心的善意之举,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守护教育公平的必然之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国家早已建立了完备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只是高等教育阶段,资助已经实现了“三个覆盖”,即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不只是入学前,入学时有“绿色通道”,入学后还有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等等,资助实现了“三不愁”;不只是读书时,毕业后的还款期限和利息,也有相关政策保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实实在在的资助政策,正是“国家管”的底气所在。国家发出最真诚的承诺:绝不能落下每一个有需要的学生和家庭。对很多人来说,人生的路关键的往往是那么几步。在初中、高中毕业这些关键时候,如果明明有希望、有向往,却因为一时的经济困难而停下脚步、因为不知道有路可走而转身错过,对个人、家庭和社会,这都是一种遗憾和惋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助学不只是教育部门在努力,社会各行各业爱心人士都对学子们重视和关心。走访聊天过程中,李会长以及参与的人员千言万语都汇成一句话:“</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孩子,请你一定不要放弃读书,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回来的路上,天空下了毛毛细雨,我在内心深处默默祝福这正在奋力追梦的孩子:</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路上纵有挫折,别放弃,总有温暖,会有希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7月27日星期二21:30写于文山雅苑书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左一(王丹 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