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肇兴侗寨 <p class="ql-block">在美丽的黔东南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它既是万山苍翠川流纵横的苗岭山峰,又是掩映着成千上万个苗村侗寨古老名居的文化传承地。</p> <p class="ql-block">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寨子建于山中盆地,四面环山,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p> 侗族姑娘的服饰,悠扬清脆的歌声,给侗寨带来一股清新的风 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 各异,蔚为壮观。 寨中流水潆洄,吊脚楼、晒禾架、鱼塘、风雨桥井然有序,喜欢清晨在山泉水拍打石头声中醒来,走在无人的石板路上,朦胧中的侗寨弥漫着静寂和安详,享受着一天中最美好时光。 寨中一条主要街道由东而西,全是青瓦木楼。客栈饭店人来客往,商铺特产琳琅满目。 夜晚在寨门外的观景台上,吹着清凉的微风,伴着清脆的泉水声,观赏月光下的侗寨夜景。 五彩缤纷之镇远 镇远贵州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它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是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城。傍晚到达镇远,在河边美食街晚餐,沿着舞阳河畔,欣赏古镇的夜景。<br> 镇远古城是一个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汉民族与侗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土著文化与城外文化的融汇,使镇远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会的博物馆,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 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块青砖石板都记载着历史遗迹,诉说着千年古镇的沧桑。城内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 祝圣桥位于镇远城东中河山。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桥长一百三十五米宽8.5米高十四米全是青石建造而成,桥中央还有一座亭子叫魁星楼,水面,古桥与亭子在镜头中构成一副美丽的画面 青龙洞位于镇远城东,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 中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有着遍布各地的风情古镇。青岩灰瓦、小桥流水,历经千百年的洗礼,沉淀下史书般的过往……这其中有些古镇风景大同小异,但也有些古镇风景独特,令人流连忘返。 灯火璀璨的千户苗寨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是苗族的主要聚集地,素有“苗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有十余个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分布在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千百年来,西江苗族,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完整保存了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形成了农耕文化已与田园风光,风景之地。</p> 西江的美,美在精致,美在大气。那些木质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层相叠,鳞次栉比,足足盖过了两个山头,气势恢弘。寨前山水环绕,绿树成荫,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怡静清幽,给西江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恍若繁华盛世里的一块世外之地。 <p class="ql-block">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上千户人家的灯被一座座吊脚楼的屋檐高高挑起一层一层盘旋上山顶像点点的星光由近而远由大渐小很密集的相亲在山上河谷地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亦如千万只萤火虫在夜景夜幕下翩翩起舞。俯身望去,灯火趁着白水河的潺潺流水,绿树花草廊桥。魅影婆娑,好像天上人间的仙阁亭榭呈现一副梦幻迷离的画卷。</p> 古老的岜沙苗寨 <p class="ql-block">在贵州很多偏远的侗寨和苗寨都以不同程度的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但这支名叫岜沙的远古苗族支系却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古老风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服饰仍具有明显的清代遗风。</p> 从高地俯拍苗寨,在这里的黑色屋顶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水田里翠绿的秧苗,使梯田呈现出清灿灿的颜色 <p class="ql-block">一身土染的青布衣,挂着腰刀扛着猎枪成为他们标准装束,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其实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主要是为了表演给游客看的。</p> 这里的人们受外界影响很少,平时都是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自己织布绣花。<br> 刚满月的孩子耳洞都打好了 自古以来,岜沙人崇拜树,最盛大的祭祀仪式就是拜树神,在这里方圆几公里的地方,看不见坆冡。小孩生下来就种上一棵树,待死后,就在树下安然长眠,然后又种上一棵树,就这样既保护了生态又减少了土地的占用。巴萨山寨植树茂密,这是几百年来岜沙人自觉爱护树林,保护生态的结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