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自驾—芒康千年盐井古盐田

一琳

<p class="ql-block">  芒康盐井古盐田已有1300多年历史,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盐井隶属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不是云南管辖。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盐井千年盐田,犹如巧克力般洒落在澜沧江河谷。</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疫情的原因来这里的游客并不多,有个壮汉在门口,看有游客才打电话叫售票员来售票。牌子上写的票价90元,但收全票80元60岁以上半票。</p> <p class="ql-block">  千年的盐井,看看一千多年前的手工制盐,今天如此宏大,确实饱了眼福。</p> <p class="ql-block">  盐,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什么奇缺的物资,可是在100多年前还是相当紧张的,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西藏。但,在西藏的一个地方1300多年都不缺少食盐,走川藏线的自驾游很多,知道盐井的游客并不多,今天我就带领着朋友们看一看这盐井的往昔今朝。 </p> <p class="ql-block">  盐井的盐田,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仍完整保留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更为神奇的是采用同一处的卤水源,相同的加工器材和同样的加工技艺,但在澜沧江两岸制成的盐却呈红、白两色。盐民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几千块盐田,每次灌满卤水,两三天就能在每块盐田上收获结晶盐10来公斤。</p> <p class="ql-block">  值得庆幸的是西藏的盐井已经保护起来了,承载了一千多年最古老、最原始的手工制盐生产方式,已经赚钱不多了。今天还供川、滇、藏三省区食用,大多数到此的多是游客,他们是对盐井的好奇,是对1300年藏汉茶马古道驿站的探索。</p> <p class="ql-block">  盐井盐田的搭建也是很奇特的,这里全是高山,盐民借助地势,先用粗大原木搭建骨架,然后在上面横铺一层结实的木板,最后再铺上一层细沙黄黏土,卤水向上蒸发、向下渗透,简单实用,可谓是巧夺天工啊!</p> <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长达数百米的澜沧江狭长两岸,绵延分布着从江边排到山上的数千块盐田,没有几千年,就没有千古盐田的今天,没有一代代盐井人不懈的传承,盐井早已被时代所淘汰。</p> <p class="ql-block">  澜沧江东西两岸,地势不一,东岸地势较徙,盐田零星分布,隔江看去,像层层楼阁,近似南方的梯田,俯临江面,很是陡峭,一根根支柱撑起一块盐田,你霎时间感到神奇! </p> <p class="ql-block">  走过盐井,是盐文化的延续,更是藏族同胞的辛勤的结晶! 看过盐井,让我为这个古老传统的民族之宝而感到自豪! 盐井,川藏线茶马古道一千多年的文化隗宝,来一趟太值了!</p> <p class="ql-block">  路旁一群群孩子们追跑着游客售卖简装塑料袋包装的白盐、红盐,只有一个小帅哥安静地在路边摆放着几包盐在售卖,手里拿着饮料瓶,里面是自家奶牛产的牛奶。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不会迷路的,按三叉口的路标走没错😜</p> <p class="ql-block">  来之前,玉龙雪山强哥客栈的老板强力推荐一定在当地吃正宗的佳佳面,这家老字号现改一口面。</p><p class="ql-block"> 加加面”是西藏芒康盐井的特产,主要特点是边做边吃。来源说法之一是因为像在家一样随便,故叫“家家面”;说法之二是边做边吃边添加,故叫“加加面”。说法之三是这种面越吃越好吃,越吃越香所以也叫“佳佳面”。</p><p class="ql-block"> 上面之前,一位客人面前先上碗小石头。主人说是用来计数的,但不是计费的依据。收费是按人头收取的,每位30元,吃多吃少不限。每次端上来的那碗面,可以看到就是一个小碗,还没有盛满,几乎一筷子挑起,一口就能吃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