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好活着,记得我爱你

游子吟

<p class="ql-block">  56人遇难。这是河南暴雨,最新统计的遇难者数字。这56个人,是谁家的父母,谁家的孩子,谁家的爱人。</p><p class="ql-block"> 一转眼的功夫,他们就被洪魔摁倒在暴雨里,再也没有机会和家人相见。更难过的是,伴随着救援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遇难者数字极大可能还会增加。 </p><p class="ql-block"> 而旷日持久又不断北移的暴雨,又让河南北部的鹤壁、新乡和安阳等地,变成了泽国。昨天,新乡告急,特别是卫辉,遭遇了堪比郑州更严重的灾情。所幸的是,伴随各种救援力量的抵达,被困的父老乡亲相继获救。从7月17日,河南开始降暴雨,到今天,整整7天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场从天而降的灾难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无助和绝望,也感受到了太多的真情和感动。</p><p class="ql-block"> 有些事情,也重塑了我们的三观。7月21日下午,在郑州荥阳王宗店山脚下,一处坍塌的楼房下,一个3个月大的婴儿,在废墟里被埋一天一夜后,获救。被救援人员救出后,小家伙响起了响亮的哭声,让现场救援的人,还有关注灾情的我们,都忍不住为这个顽强的小生命,热泪盈眶。与此同时,大家也都在猜测:妈妈呢?家中的大人呢?22日下午,孩子获救一天后,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了孩子的妈妈和邻居。妈妈和邻居都不幸身亡。当救援人员把孩子的妈妈,从废墟里抬出来时,难过极了:“妈妈被找到时,还保持着托举的姿势。她是在最紧急的时刻,把孩子举到安全地带,所以孩子才活下来。”看到这个消息,全网都哭了。</p><p class="ql-block"> 汶川大地震时,我们也见过同样的一幕:一个年轻的妈妈,紧紧地把一个婴儿护在身下,旁边还有一部手机。手机短信里,写着妈妈对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记得我爱你。”</p><p class="ql-block"> 这两年,伴随原生家庭的探究和焦虑妈妈的剖析,不少人在妖魔化“妈妈”这个身份,也在情感绑架中,把所有问题,都推向那个也是第一次当妈妈的女人:“都是你的错!”但,灾难一次又一次扑来,地动山摇,汹涌肆虐,摧毁我们的家园和故土,夺走我们的亲人和乡亲。是那个叫妈妈的人,以自己的身护孩子的身,以自己的命换孩子的命。母爱的本能,是悲壮而坚硬的灾难里,永恒的温暖和柔软。或许,每个孩子,都有过至少两次生命。第一次,是妈妈冒死把他带到人间。第二次,是危情之中,妈妈用命在死神和孩子之间,撑起一扇无形的求生之门。</p><p class="ql-block"> 愿每个劫后余生的孩子,都好好活着,都记得妈妈的爱。</p><p class="ql-block"> 昨天,我还看到另一位妈妈的故事。在新乡街头,她打着伞站在没过大腿的洪水里,拎着一个塑料袋,翘首以待。一辆消防车走过,她不顾车内人“别过来啦,别过来啦”的劝阻,在大水中跟着消防车跑起来。消防车停下来,她把塑料袋递过去,只说了一句话“慢点啊”,然后目送消防车在洪水中远去。原来,消防车上的消防员,是这位妈妈的儿子。得知儿子救援路上会路过家门口,妈妈提前准备好食物,在儿子必经的路口等候。整个视频只有两句对白。着急救援的儿子担心妈妈,说着:“别过来啦”。想见儿子一眼的妈妈,说着:“慢点啊”。不知为什么,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幕,却让人看见了家国与深情:那个妈妈,明明很担心自己的儿子,但她还是目送他,去拯救更多的妈妈和孩子。想到一片泽国的中原大地上,每个急匆匆救援的身影,在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他人时,某个角落里都有一个爱他的人,也牵挂着他,盼着他回家,忽地就觉得那些心情很复杂。</p><p class="ql-block"> 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生活太久后,我们都在权衡和得失中,活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利己,甚至越来越冷血:照顾好自己,少管别人的事。这,在岁月静好时,没有错。但灾难来袭时,那些奔赴一线的人,伸出援手的人,一次次把素昧平生的人从危急中解救出来的人,逆流而上、从天而降的人,何尝不知道,爱自己是最重要的。但他们,依然突围“小我”的狭隘,靠近“大我”的豁达。</p><p class="ql-block"> 他们不需要刻意的赞美,却足以让我们仰望。</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代还有爱情吗?我们见了太多丑陋的人性,却鲜见人间赤诚的爱情。还是地铁5号线。7月20日,结婚6年的妻子小星,被困在地铁上。看着车厢里的洪水,一寸寸往上涨,从脚踝处,涨到脖子上。小星给丈夫何勇攀发去这样一条微信:“我要是走了,你照顾好爸妈和旺仔。”何勇攀回复妻子:“别慌,我来啦。”他一边拿着手机,不停回微信安慰妻子,一边赤足狂奔10公里,去搭救妻子。他不会游泳。但他靠救生圈和路上碰见的游泳教练的帮助,硬是游到了地铁5号线被困的地方。看到妻子被救出,他跑上去把妻子紧紧抱在怀里。两个人抱头痛哭。没有表白,也不浪漫,甚至极其凶险。但我们,依然看见了世界末日般的灾难里,那闪着光的倾城之恋。每对夫妻,都是生死之交。自结婚那刻起,她和他交换的不仅有戒指,还有彼此的性命。这人间,不是没有爱情,而是很多时候,我们被欲望,被算计,被输赢,被那些浮于生活的表象蒙住了眼睛,而陷入了权力斗争。</p><p class="ql-block"> 当灾难和意外恶狠狠地脱掉生活琐碎的外衣,裸露出离别和生死的内核,我们才在喟叹中明白:夫妻和婚姻的本质,是一份信赖对另一份信赖的叠加,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托付,一颗灵魂对另一颗灵魂的治愈。深沉,长情,而庄重。</p><p class="ql-block"> 还是地铁5号线。</p><p class="ql-block"> 郑州大雨没停,上海的白女士,就赶到郑州,寻找丈夫邹德强。7月20号晚上,邹德强和同事出差到郑州,乘坐5号线。洪水倒灌地铁后,邹德强给白女士发了最后一条视频,然后就失联了。邹德强的同事说,他们坐在车厢的最后一节,自救成功后,已经走出了车厢。当时,救援人员还没有赶到。因为地铁隧道里灌满了水,个子瘦小的邹德强脚下一滑,一不小心又掉进了隧道里,被急促的洪水瞬间卷走。白女士通过丈夫的同事,得知这个消息后,在郑州高铁、飞机都还未恢复的情况下,起身赶往郑州。如今,72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丈夫的消息,但白女士相信丈夫还活着。她用手机不停地拨打丈夫的电话,给他不停留言:“德强,你在哪里?”她说,希望救援人员尽快抽干地铁里的水,把丈夫救出来。她说,丈夫从来没有让她失望过,这一次一定也不会。其实,白女士和邹先生,都是快40岁的人了。他们是我的同龄人,结婚最少十年之久了。看到白女士四处寻求媒体,寻找丈夫消息的憔悴模样,我看了看家里忙忙碌碌的男人:我们和我们的伴侣,都不是完美的人。在锅碗瓢盆的碰撞里,我们甚至有过1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但,我们大多数人,根本无法想象,如果另一半遭遇不测,我们要如何应对。为什么?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对方的存在,早已熟悉了对方的一切,早已把对方当成自己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摸着对方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但如果左手折断,右手也会疼得撕心裂肺。这,恰恰是婚姻的真相:平淡如水里,藏着筋骨相连的深情。习以为常里,藏着相濡以沫的共生。郑州暴雨中,另一个洪灾特别严重的地点,就是京广路隧道。大家开车经过隧道时,不过短短5分钟的时间,数公里的隧道就灌满了水,200多辆车拥堵在隧道内。很多人还来不及下车,连车带人就像罐头一样闷在水下面。有段视频,显示的是多车受困时,一个已经游上岸的司机,看到有的车内还有人,毅然跳入泥水中,游走于多辆车之间,连救5人的画面。23日上午,这名司机被找到了。他叫杨俊魁,特种兵出身。3天过去了,他为了救人受伤的腿还在流血。儿子看见了别人拍他救人的视频,把他当英雄。他告诉孩子,这是匹夫之责。匹夫之责。这四个字,是横扫河南北部多市的这场暴雨里,让我们在目睹一个个小人物的壮举后,一次次泪流满面的沉实重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同胞被困,匹夫有责。匹夫有责,看似微小,看似平凡,看似普通。但当一个个匹夫站起来,一双双大手握在一起,一份份责任相互分担,就拯救了中原腹地最疼痛的灾难,也扛起了华夏文明最初的摇篮,更撑起中国大地的心脏。你为什么常含泪水?因为,那一个个匹夫,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个年轻人,叫于逸飞。他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骨科脊柱专业的硕士毕业生。7月20日,是他通过笔试、面试后,到郑州人民医院上班的第一天。第一天下班时,他拿着医院新发的白大褂,和很多人一起困到了5号线上。水淹没胸口后,他给父亲打电话:“我可能出不去了,你和我妈好好的,不能吵架。”他挂下电话后,救援人员赶到了。他坐2号车厢,距离出口比较近,很快获救。他来到了地铁站一层,突然听见楼下有人喊:“有没有医生”。他掏出白大褂,穿在身上,又飞奔到灌满水的地铁下。他从水中救出五六个小孩和大人。他给受伤的老人、孩子和年轻人处理伤口。他才正在接受岗前培训,但让在场的每个伤者,都感到了某种依靠和安心。他跪在被水浸泡的地面上,膝盖红肿,腿部受伤,白大褂也沾满污垢,直到凌晨1点半才有空给家人报平安。他所在的单位,郑州人民医院知道他的故事后,免了他的试用期,直接录用了他。这在体制内,实属罕见。 </p><p class="ql-block"> 但他值得。他是95后。他们这代人,曾被嘲讽后“垮掉的一代”。但从病毒肆虐的新冠肺炎,到洪魔叫嚣的河南灾情,我们看见了他,还有很多他的同龄人,并没有垮掉。他们用飞快的脚步,逆行在逃生的人群中。他们用稚嫩的面孔,直面于残忍的生死间。他们用单薄的身影,书写出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比父辈们想象的勇敢、坚定和爱国。他们从未堕落。他们悄悄强壮。</p><p class="ql-block"> 灾难中,鸿星尔克向河南捐助5000万物资的消息,一下子上了热搜。热搜下面的评论,让人笑出眼泪:“娘嘞感觉你要倒闭了还捐这么多。”这条河南土味评论,点赞已经超过60万。如果不是有人曝光,我们根本不知道,不显山不露水的国货品牌鸿星尔克,竟然捐了这么多。像鸿星尔克这样的中国本土企业,还有很多:曹德旺先生的福耀集团,微博评论从不过百的吉利汽车,负债百亿的汇源果汁,河南王牌牧原集团,低调豪捐的辽宁方大……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默默捐款的是他们。洪水最凶猛的时候,悄悄做事的还是他们。和进驻中国的国外企业相比,他们赚的钱未必多,名气未必大,但在国家灾难面前,同胞受困之际,他们总是从不炒作且毫不犹豫地站出来。鸿星尔克上热搜后,很多人涌进他们的直播间,要下单。直播的小姐姐提醒大家:“不要因为我们捐款了,就来消费。你要是觉得贵或者不喜欢,就真的不要买。我们总有一天能让大家看到我们,是一个用心做品质的品牌。</p><p class="ql-block"> ”爱国,爱人,爱这片土地,但不过度消费这爱。善良,善意,善待这个国家,但不刻意营销这善。这就是中国企业,这就是中国良心。商业无国界,但企业家有国籍。关键时候,救中国的,只能是中国人自己。</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场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灾难,为什么总是让我们泪流满面?仅仅因为,这里是河南吗?不。因为,这里是中国。诸如此类的灾难,发生在中国的每寸土地上,都会上演这样的泪水和汗水,互助和互救。但,正因为这场灾难,发生在中华民族主要起源地的河南,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的河南,中国古代文明煌煌的河南,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的河南,黄河母亲哺育的河南,更多的感动才在这里上演:老家河南。河南老家。</p><p class="ql-block"> 这片土地上的很多人,从历史到现在,多多少少都和河南紧密相连。所以,在河南这片商业文明有待开掘,农耕文明质朴深厚,至今仍被誉为“中国粮仓”的地方,才激发这么多的爱和善,才书写这么多的赞和歌。救援河南,是救援同胞,救援父老,也是向先人和母体的一次致敬,向传统和厚德的一次回归。</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不欢迎灾难。但我们必须一次次致敬这片土地,还有她最好的子民,最美的厚德。</p><p class="ql-block"> 洪水在慢慢消退,家园在一寸寸修复。逝去的人,永远留在这个多雨的夏天。活着的人,终将会走向辽阔的远方。愿我们走过风雨兼程,走过春夏秋冬,走过离别伤痛,迎来重生治愈后,能够一直记得这个夏天的悲欢故事,和那些平凡的英雄。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泪水和感动,还有生命和思考,家国与选择,传统和厚德,母体和深爱,时代和觉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