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立下大功,她晚景如何?

三羊开泰

<p class="ql-block">在解放战争时期,起到了决定性因素的是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这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基本也就宣告终结了。</p><p class="ql-block">相比较起来,平津战役没有那么凶险,双方的伤亡也比较小,能有这个结果,傅作义的和平起义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他的认清时局让北平这座千年古都免于战火,也保护了数百万人的安全。</p><p class="ql-block">傅作义的确是一位名将,在东野入关前多次打败我华北军区部队,甚至最开始还大量修筑碉堡、扩充兵力,企图与解放军进行决战。后来之所以选择了起义,主要在于其嫡系11兵团大多覆灭于张家口,另外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也是关键因素。</p> <p class="ql-block">傅冬菊1924年出生于山西太原,是傅作义第一个孩子。这时的傅作义在晋军中担任营长,仍处于事业奋斗期,并且他经常把薪金补贴在练兵上,所以傅冬菊的童年并没有过得很奢侈。</p><p class="ql-block">1941年,傅作义在绥远多次打败日寇,行军作战不好带妻儿在身边,于是将原配张金强及傅冬菊都送往了陪都重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17岁的傅冬菊在重庆南开中学就读期间,接触到了很多革命思想,加入由中共领导的“号角社”,成为一名进步青年。次年考入西南联大后,更是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党的地下组织吸纳为重要成员。</b></p><p class="ql-block">傅冬菊从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天津《大公报》的一名记者,后面又担任《进步日报》副刊编辑,这段时间她都在尽自己的全力帮助我党。</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很多报社因为畏惧国民党反动派,不敢刊登一些进步文章,但是傅冬菊会在《进步日报》上刊载,从宣传口上进行突破,国民党特务碍于傅作义的面子,也不敢对傅冬菊怎么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傅冬菊还会经常拿出自己的积蓄给地下党的同志,帮他们度过生活上的难关、为他们筹集路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另外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当时一些重要物资、重要消息都不好送到解放区,傅冬菊就会想尽办法从父亲那里弄到华北“剿总”的通行凭证,一般的地方关卡看到这种凭证都不会查直接放行,这给解放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b></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些行为傅作义也不是没有察觉过,他多次收到部下传来的消息,意识到女儿可能受到了共产党的影响。于是他与北大校长胡适沟通,让胡适为女儿办了去美国的护照,接着又劝女儿去美国留学,这是一种对女儿的保护,不希望女儿卷入旋涡。</p><p class="ql-block">不过傅冬菊还是深明大义,她对父亲说<b>留在国内,可以为国家做更多的事。</b>最后是女儿说服了父亲,傅冬菊就留在了傅作义身边。</p><p class="ql-block">与父亲更近的接触,也让傅冬菊了解到更多的情报,她有时会为我党传递一些重要的消息,包括傅作义个人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在平津战役期间,傅作义是非常矛盾的,不想打可是又不能不打,精神状态非常不好,用傅冬菊的话说就是<b>经常打自己耳光,用头撞墙,咬火柴头想要自杀。</b></p><p class="ql-block">也是通过傅作义的表现,让我党明白了他的心理,知道他并非死硬派有争取的可能,为后来的和平起义奠定了契机。</p> <p class="ql-block">东野入关,局势渐渐明朗后,傅作义不再装糊涂,主动问女儿是不是与共产党有接触,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表示我要与你们那边联系。</p><p class="ql-block">见父亲态度松动后,傅冬菊积极地做思想工作,宣传我党的一些友好政策,打消了不少傅作义的顾虑,在她的穿针引线下,我党与傅作义进行了三次和谈,最终在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正式宣布《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公告,北平内的20多万国军全部出城,开至指定地点听候改编。</p><p class="ql-block">此举意义重大,<b>其部20多万,解放军想要全歼最起码也要付出数万伤亡,北平这座千年古都会被打得千疮百孔,城内数百万百姓肯定也会被波及。</b>傅作义的和平起义,就解决了这些问题。</p><p class="ql-block">不但如此,后来傅作义还飞到绥远劝降了旧部董其武,促成了绥远的和平起义,又一次避免了刀兵,所以我党对傅作义的评价还是很高的。</p><p class="ql-block"><b>1949年10月1日,傅作义是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后来又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等职。</b></p><p class="ql-block"><b>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因病在北京去世,他的追悼会是由周总理主持,这个规格也是很高了。</b></p> <p class="ql-block">傅冬菊在促成北平起义后,又随着第二野战军去往西南,当了一名战地记者,参与创办了《云南日报》。1951年3月,她被调入人民日报,继续从事宣传工作。</p><p class="ql-block">她的爱人周毅之也是从事着记者工作,两人相识于西南联大,都为国家的解放大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周毅之还曾经担任过陈赓大将的秘书,前往过朝鲜战场,记载宣传过很多志愿军的英勇事迹。</p><p class="ql-block">在特殊年代,傅冬菊因为家庭出身受到过冲击,甚至有人怀疑她的党籍是自己捏造的,不甘被冤枉,她给毛主席写了两封信,党籍问题得到了澄清,后来也受到保护。</p><p class="ql-block">1982年,傅冬菊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担任编辑部副主任,从事统战工作,她的丈夫周毅之则是《人民日报》派驻香港新华社首席记者,两人此后一同在香港继续为国家做贡献。</p><p class="ql-block">1997年周毅之去世,已经离休的傅冬菊便去美国与女儿生活了几年,后来又回到了北京。</p> <p class="ql-block"><b>现在看到一些言论说傅冬菊晚年过得很凄惨,这其实并不正确的,她晚年多病又截然一身,这点是事实,但她是中央机关司局级离休干部,医疗费按照国家规定予以全额报销。</b></p><p class="ql-block"><b>她生活是比较清贫,这是因为她把大多的积蓄都捐了出去,在她原籍山西修建了两所希望小学,这是她的个人选择,更显得伟大,但并不是被亏待。</b></p><p class="ql-block">如果傅冬菊真有什么不满,她完全可以就在美国与女儿一起生活,但最后她选择了独自回国,这不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吗?</p><p class="ql-block">晚年傅冬菊曾被问道:要是你当年听从父亲的话,出国深造,会过得怎么样呢?傅冬菊没有理会这种问题,反而说: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也会选择留在国内。</p><p class="ql-block">2007年7月2日,傅冬菊因病去世,享年83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傅作义、傅冬菊父女为国家是做出过很大贡献的,避免了百万人级别的骨肉相残,光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尊敬。</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本篇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速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