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周村

老头子

<h3>那是在69年初,响应毛主席&quot;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我这68届中专毕业生,满怀青春的激情和从医的梦想,来到了仙霞山深处的周村人民公社卫生所,正式开启我行医生涯。一转眼,50多年过去了,虽然早己离开了周村,也早已没有了周村,但当年在周村的日日夜夜、周村的山山水水,仍历历在目。多想重回周村,再看看曾经工作生活了三年、我从医起步的地方,正巧,应二位老家周村的老同事、老朋友之邀,于2021年7月23日和夫人一起,滿怀思念之情重回了周村。</h3>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一行8人,带上蔬菜、酒果,分乘二辆车,经过二个半小时弯弯曲曲的盘山小道,经过了廾八都古镇、兴墩、岭头、安民关、招军岭等地,终于到达我们此行第一站一一现廾八都镇周村村东坑口。当年以岭头为界,分为廾八都、周村两人民公社,我这当年的"周村人″,又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山青水美,鸟虫争鸣,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和我当年初到周村时感觉一样,但道路均已硬化,村中干凈清洁,民居虽因保护区不可重建,但室内显然改变了不少,空调、电视、冰箱、卫浴已样样齐全,居民穿着气质己大有改变。</p> <p class="ql-block">村旁一个个水潭,依然清澈见底,就象山区人民的心境,是那么的爽真、热情、好客、醇朴。</p> <h3>一些民居旁,种着当年&quot;猕猴桃″书记引进的品质特好的江山特产一一猕猴桃。</h3> <h3>已有300多年树龄的枫杨树,长在河道中央,要三人才能合抱,它吸收着山水的滋养,大山的灵性,还是那么的枝繁叶茂,芲劲向上,和我当年第一次所见更显精神。树下的潭中,几位外地游客正在河水中游泳戏水。</h3> <h3>我们入驻老朋友、也是我市区老邻居家,老朋友夫妻忙上忙下,为我们准备房间、晚餐,让我们感觉特别的温馨,那浓浓的乡情、热情、真情,让我们既感动也内心过意不去。一听说朋友家有客人来,不少村民步行或开三轮车前来寒暄,有许多村民竟还记得我们夫妻名字,甚至还叫我&quot;小王″或王医生,并说出当年我为他们看病的陈年往事,让我非常惊讶,50年前的付出,原来己深深地刻在我们彼此的心中。</h3> <h3>美美地在老朋友吴家睡了一觉,天才蒙蒙亮,大家就被雄鸡和小鸟喚酲,嗽洗过后,又坐上车直奔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一一原周村人民公社所在地周村。车子沿着沙石铺成的林间小道,擦着两边的树枝茅草前行十多分钟,便到达了曾工作、生活了3年,夫人曾工作、生活了12年的周村。这里已成了白水坑水库的末尾,低洼处全是碧绿的库水,当年的人民公社、信用社、小学、卫生所、民居、道路早己拆除,仅能依稀判断大致位置。此为林医师旧居。</h3> <h3>唯一留下的是周村中学较高的一栋楼,现为水库管理用房。当年,周村中学是我们卫生所的兄弟单位,也是最近的单位,在此学校任教的每位领导和老师,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每天,我都和他们一起聆听每次的钟声,也分享着他们工作的快乐。</h3> <p class="ql-block">这些低矮茅草所在地,就是当年的周村人民公社卫生所。记得我69年3月分配至周村,卫生所所在地位于大苧口村,离周村村5里路,离最近汽车站和峡口区委约50华里崎岖不平、要跨越20处河流、10多个山坡的小路。大苧口村居民共7户,卫生所仅有3间破旧泥墙瓦屋,墙是歪斜的,进了吱吱发响的旧木门,过了小天井,对着的就是看病的诊室,左边是药房和王姓人称"矮子先生″的住房,右边则是周老中医和我约10平的宿舍,另外一位林姓老医师只好住在协屋(厨房)里。外面如果下大雨,屋里就会下小雨。</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十分简陋的危所里,我们克服了现在无法想象的困难:米,要凭票到50里外区粮站买,自己挑到卫生所;菜,当地什么都买不到;肉,要到区食品站凭票排队购买,天热一点背到卫生所已发臭;饭,要自己做......。就在此,我们4人牢记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凭着医者仁心的工作热情,无论白天黑夜,经常翻山越岭地为分布在数十条小山沟、数十个山头、山腰的4000个人民看病服务。图中山水的那边转个大弯,就是大苧口村,目前全部在水底。</p> <h3>记得当年&quot;火烧崗″地方麻疹流行,我背上药箱,马上赶往要连续上坡10余里的火烧崗,每天数次看望分布在1里路以上的每位患儿数次,为他们测体温、听心肺、用药退高热、预防并发症等,一住就是10多天,每天付给东家4角钱和1斤粮票,等患儿病情稳定后才带着疲惫、带着村民的感谢返回卫生所。</h3> <p class="ql-block">还记得一次一位大苧大队民兵夜晚不慎从楼上掉下,当即昏迷,家人马上到卫生所叫出诊。我和另一位医生连夜赶往她家,给患者脑部冷敷、降颅压等处理,严密观察病情,一直到白天,病人还是无知觉,经汇报公社党委,决定转县医院。由公社打电话(除公社外就没电话了)联系县医院第二天早上将救护车开到峡口汽车站等,一边砍竹子做担架,吃好晚饭由4位壮汉打着火把,抬着病人,我一路护送,隨时观察病情,第二天天蒙蒙亮,我们和救护车差不多都赶到峡口,把病人送到县医院抢救,我却连家都没回,又义无反顾地赶回了大苧口。数天后病人转危为安,返回了家,这就是我和同事所要的结果和安慰。</p> <p class="ql-block">在大苧口工作数月后,组织上基本认可了我的工作,公布我为所领导,一年后,经过同亊们的共同努力和我积极争取,在县卫生革命领导小组和公社革委会的领导、支持下,筹建了较早的全公社农村合作医疗,并争取了上级拔款三万元,在周村地方边上小山坡开建新的卫生所。半年后当时廾七都山区最大的卫生所建成,我们的卫生所就搬到了人民公社所在地一一周村。</p> <h3>由于组织的胜任和当年卫技人员的紧缺,3年后,卫生革命领导小组选派我去上余区卫生院师从蔡灵德主任学习眼科,从此,我从当时的&quot;全科医生″有了自已的专业。</h3> <h3>在周村旧址怀旧半小时后,我们又赶回东坑口,老朋友己为我们准备好丰盛的早餐。紧接着,我们前往原周村人民公社十个大队最偏远的大队一一高峰。15分钟平整的盘山上坡路,沿着蜿蜒的山溪,把我们带到了野猪浆路口,经过狹窄的山口不远,就到了野猪浆。</h3> <p class="ql-block">野猪浆,一听这大名,就知是深山老林、野猪出没、非常偏僻的山村,交通十分不便,仅靠崎岖不平翻山越岭的羊腸小道与外界相联,当年到峡口镇上去买救济粮,如遇不好天气,一担米挑回村子,说不定路上己吃得差不多了。由于国家政策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仙霞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快,虽然常驻居民己很少,但村口外道路己加宽硬化平整,全村居民全部脱贫,家家户户都有小车代步,不少人家拥有豪车,出行已步入"现代化″,大山再也阻挡不了人们前进的步伐,村民再也不用过野菜充饥的苦日子。</p> <h3>高峰村虽地处深山,但民风醇朴,人杰地灵,出了许多名人,如海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留美博士、市人民医院外科主任等。图为原海南省军区政治部陈主任的老宅。</h3> <p class="ql-block">三个月后,一条石块铺成的野猪浆上大龙崗步道将修好,成为浙西仙霞岭自然保护区海拔最高观光护林健身新景点新通道,有机会沿步道一睹浙西最高峰原始森林的芳容,更有机会去山那边平福坑、红岩顶村,一睹当年红军粟裕部下曾经驻扎过的红色教育基地。</p> <h3>这里,一段小小的山溪,一段段短小的瀑布,夾杂着哗哗的水声,伴隨着彩蝶纷飞。</h3> <h3>在另一老友屋旁,发现多棵中药材。当年因为提倡&quot;一根针、一把草&quot;治病,曾和中医先生、草药达人几乎翻过周村的所有山头,认识了许多中草药,现在还记得其中不少曾在那特定时期发挥了极大作用的药材,图为河旁的杜仲树。</h3> <h3>图为原周村公社范围较常见药材厚朴树。</h3> <h3>难得一见的深山蛇蜕,见证了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也见证了周村乃至仙霞自然保护区生态多样性的不断恢复。</h3> <p class="ql-block">当年,也曾多次到高峰村出诊,现仍居住在野猪浆的老人们,也大多还记得。在蔡性老朋友家快乐地玩了一天,晚餐后,又回到东坑口。</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我们进入更精彩的旅程,到安民关观光。图为雪岭景区非常安静、干凈的民宿,有十多间双人带卫浴、空调的标间,内院种着各种花草,摆着茶几、椅子,供宿客享受空闲时光,门口的山溪平凈清洁,石斑魚、小白鱼穿梭戏戏,溪旁绿树成荫,虫叫鸟鸣,让人一见就会爱上的人间仙境,是另一位老朋友夫妻用于招待八方来客的雅居。</p> <h3>路旁的新竹嫩绿,老竹泛黄,就如世俗轮回,周村巨变,沧海桑田。</h3> <h3>沿着河边小路一直上行,不远处即山坑尾村,再向上,从林中小道可直达雪岭景区、桃花岩。若再向上,翻过高山,就会到达保安乡石鼓景区,也是我当年釆药经过的地方。</h3> <p class="ql-block">原周村公社境内仙霞山区秀美的自然风光,物种的多样性也得到了国家林业部门、社会名流的认可,图为马云旗下桃花源基金会国内四个动植物多样性研究保护机构之一的安民关基地,一位美女博士带领她的团队执行着宣传、研究、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p> <h3>风景更加秀美的山坑尾,也是我多次出诊过的地方。</h3> <p class="ql-block">从位于高峰村与浦城交界处的涓涓细流和雪岭尽头的山泉开始两条峡谷汇聚了许多山沟"矿泉″经高溪口合并后流至东坑口,逐渐形成河流,流过周村再至东岭口与双溪口河流汇聚成大河离开了周村范围,进入大峦口,后流经峡口,此段全长100多里,为江山的钱江源。七十年代在峡里修筑大壩,形成了峡里湖,九十年代又在雪花圩修筑了第二座大壩,形成了白水坑水库,从此,原廾七都四个人民公社大部分人移居山外,仅剩另星村落,不到一千人口,分别并入峡口、廾八都、张村等乡镇。</p> <p class="ql-block">真正的周村,隨着白水坑水库的建成,大部分居民已迁移至山外平原,山头居民基本已异地下山脱贫,余下村落并入廾八都古镇,于2001年己变成汪洋一片,但他那太多的故事,将隨周村人代代相传。如八姐湧泉、招军岭扩军、木栅栏屯兵、非联排种粮、火烧崗拓荒。还有那田青洋染料、大蓬的土法接骨、白水洋的夏水、雪岭的冬景。更有杨家后人的迁徙、赖姓的千里避难等等,留给人们去发现、去怀念、去继承。</p> <p class="ql-block">周村,隨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许多人在外创业,成了新时代的企业家;许多人走向领导岗位,吏治富民;许多人当上老师,教书育人......。曾经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目不识丁的周村先民后代,闯四海、上名校,走出了大山,摆脱了贫困,走向了世界的舞台,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周村,也是我从医的第一站,那非常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给了我严酷的人生历炼,培养了我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刚強不屈的性格,了解了贫困人民的真实感受,养成了善待每一个病人、为人真诚的品质。三年时间,周村给了我太多的精神财富,也给了我许多工作经验,更留给我不少思念。</p> <p class="ql-block">周村,是我从医的起点;周村,也是我夫人从医的起点;周村,更是我儿子生命的起点,周村,是我终生的思念和牵挂!虽然我很快就结束了三天的周村之旅,但我一定还会回到妳的怀抱,一次次诉述曾经经历的每件亊、回忆到过的每一个村庄、跨过的每一条河流、翻过的每一个山头、见过交过诊治过的每一位朋友。</p> <h3>周村,就是我诗和远方起点!再见,周村!</h3>